全腦超能創造力 第15章 創造力魔法 (8)
    這種方法通常是用來概括認識對象的。給對像下定義,就包括對象的形態、對象的運動過程、對象的功能,通過這樣一番概括,我們就能找到事物的共性,也就鍛煉了自己的輻輳思維能力。例如,我們經常在公共場所看到雕像,它是一種藝術,稱為雕塑藝術。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各種不同的雕像,那麼,如何能認識到它的本質呢?這就涉及到我們對雕塑藝術的「定義」了。一般來說,「雕塑」可定義為: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它通過概括的塑造形象、有立體感的空間形式以及這個種類的藝術作品本身來反映現實,具有優美動人、緊湊有力,比例勻稱、輪廓清晰的特點。因此,對事物的定義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輳合顯同」過程,我們應該時常主動地、自覺地對一些事物進行定義嘗試,通過這種技巧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訓練4:

    共變法

    此法是當我們對某種本質特徵不能肯定時候所採用的一種方法。它按照這樣一個原理:如果某種條件發生變化,所研究的現象也發生變化,那麼,這種被變化的條件就是該現象的本質特徵。例如,物體運動是具有「慣性」特徵的,也即如果沒有阻力,那麼運動的物體就會永遠運動下去。假如對此還把握不準,就可設計這樣一個實驗,該實驗控制住其他一些條件,惟獨變動「阻力」這個條件,即用向一初速度多次發射同一物體,並使每一次所承受的阻力不斷加大。結果就會發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阻力不斷增加,物體的射程就越來越短。這樣,「慣性」這個本質特徵就可以確定了。

    訓練5:

    剩餘法

    同共變法一樣,也是一種間接的「輳合」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已知我們所研究的某一現象是由另一個觀象引起的,則可以把其中確認為有因果聯繫的部分減去;這時候,所餘部分亦必然具有因果聯繫,即後一現象的剩餘部分,是前一現象剩餘部分的原因,這種原因也常常是前出現象的本質特徵之一。居里夫人實際上是採用了剩餘法來推知「鐳」的特徵的。她已經知道純鈾發出的放射性強度是和一定量的瀝青鈾礦所含的純鈾數量相一致的。但是,她在實驗中觀察到,一定量的瀝青鈾礦所發出的放射線強度要比它所含的純鈾所放出的放射線強度強得多。這樣,她就確定了世界上還有一種新的元素——鐳,它的本質特徵是放射性比鈾更強的放射線。

    層層剝筍法

    「請允許我以為二乘以二可以等於五,我也將證明從爐子的煙囪裡可以飛出女妖來。」德國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用上面這種幽默的口吻表達了科學邏輯所具有的必然性。的確,科學的美妙在於嚴整性和千絲萬縷的邏輯關聯。認識這種嚴整性和複雜性,就需要我們具有「步步為營」式的邏輯推理,這便是人類「分析思維」(又稱邏輯思維)的功能。

    分析思維同直覺思維是截然不同的。分析思維是—種以某個確定的「程序」逐步展開的(而不是「躍進」的),每一個思維環節之間都有一種確切的、可供分析的邏輯遞進關係;在分析思維過程的自始至終都是被思維者所清晰地意識到的,並且可以用語言向別人傳輸思維過程。正是人類具有分析思維能力,才能建立起龐大嚴密的科學體系。並且使人的認識活動具有極大的預見性。關於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相互關係問題,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作了比較正確的論述,他說,關於問題的解決「一旦用直覺方法獲得可能的話就應當用分析方法進行檢驗」,因此,他強調「應該承認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的相互補充的性質。」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一位科學家的直覺只能使他產生一個新奇大膽的設想,並且對這個設想充滿自信心,但對這個設想的證實,就離不開分析思維的活動。分析思維的欠缺,往往使人抱憾終生。

    1846年,法拉第提出:電力線和磁力線的振功,可以產生光和其它輻射現象,但他的分析思維不足,並且基本上不懂數學。他一生研究電學的總結性著作《電學實驗研究》是一本巨著,但卻找不到一條數學公式。因此,他不能將他自己關於光的電磁理論的思想精確地表達出來,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好在比法拉第小四十歲的麥克斯韋分析思維過人,擅長於理論概括,他繼承了法拉第的想法,用驚人的才能,建立了電磁場的基本數學方程式,把電荷、電流、電場和磁場間的普遍聯繫完全統一起來。

    用形象一點的語言來說,人類的認識過程就像是「剝筍」,認識的深入,就如同筍殼一張一張地剝去,「筍肉」暴露出來之日,也就是該認識活動完成之時。因此,我們用「層層剝筍」來描述思維的這種特點。「層層剝筍」思維訓練法主要是用來訓練分析思維能力的,它使我們具有一種更深刻、更為完善的認識工具。

    卡爾·馬克思所寫的鴻篇巨著《資本論》在思維方法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層層剝筍」法的光輝典範。《資本論》的思維形式上的優點或者說特點就是類似自然科學中的理想方法,根據事物的抽像形態來考察事物,從抽像到具體,也即最初暫時撇開各種複雜的次要因素,從論述對象的最一般的本質和規律出發來把握事物,然後隨著分析的深入,再逐漸地把一些具體的因素加進去考察。這種依次遞進的思維方式對於我們理解事物本質是很有裨益的。正如馬克思本人所指出的,「只要知道了剩餘價值的各個規律,利潤率是容易理解的。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則既不能瞭解前者,也不能瞭解後者。」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資本論》的邏輯結構,從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迪。從整個《資本論》三大卷的思路結構上來看,第一卷是最為抽像的,它撇開流通過程,在純粹的形態下,從最簡單、最基本、最抽像的環節著手來揭示資本主義生產。

    例如,該卷第一卷首先從商品的價值談起,在此以後,從該卷第二篇開始直到第三卷第六篇,所有的論述始終是在價值理論基礎上加上別的規定性來闡明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是什麼樣的經濟關係。

    在《資本淪》第二卷中,則是從資本的內部關係轉到它的外部關係研究上,加進了產業資本的流通因素,將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統一起來考察,採取了比較具體一點的形態進行研究,更加接近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實際情況。例如該卷第一篇加進流通因素,對第一卷中概括出來的產業資本的總運動公式又充實了許多新的規定。第二篇則進一步說明了產業資本的增值運動,提出了比剩餘價值率更具體、更複雜的「年剩餘價值率」問題。第三篇又進一步分析整個產業資本所生產出來的商品如何才能實現(賣掉)的問題。

    第三卷的第一到第三篇,補充了各產業部門的不等利潤以及部門競爭而導致的平均利潤規律。這是對價值規律的第一個發展和補充。第四篇講商業資本及其兩個亞種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的運動規律。第五篇在分析過的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的運動規律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生息資本(借貸資本——銀行資本)的特殊運動規律。第六篇深入地講到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第七篇則是全書的總結。

    《資本論》龐大而又嚴謹的思維進程用簡單明瞭的邏輯行程來表示,它實際上是由範疇運動的抽像到具體以及規律運動的抽像到具體兩條路線交叉結合而進行的。從範疇來看就是:商品——貨幣——資本(剩餘價值)——利潤——利息——地租,通過對這些範疇內在的多種規定性的分析和綜合而實現從這一範疇向另一範疇的上升和轉化。從規律來看就是,價值規律——剩餘價值規律——平均利潤規律和利潤下降規律——利息規律——地租規律。這一行程實質上是從最基本最一般的規律出發,然後把各種具體規律逐步交錯結合起來,實現規律的轉化。從上面的詳細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驚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高度嫻熟運用了「層層剝筍」技巧的結果。

    「層層剝筍」這種思考方法使人具有一種預見能力。科學家大多具有非凡的分析思維能力,這就保證他們能事先對某個設想(或課題)進行嚴密的思考,先在思想上借助於邏輯推理把「產物」「製造」出來。

    「層層剝筍」法大致有以下幾條途徑。

    1、三段論

    「三段論」是一種邏輯推理方法,是由一個共同概念聯繫著兩個前提推出結論的這樣一種方法。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是一個直言判斷。在「層層剝筍」方法中,可將三段論法再進一步分成兩種,直言三段論和假言三段論。前者是根據大前提和小前提所斷定的含屬關係以及斷定範圍之間的關係而獲得的,即:幾對一類對像肯定具有某一屬性,則該類對像中的每一個對象也都具有這一屬性;相反,凡對一類對像否定它具有某一屬性,則該類對像中的每一個對象也就不具有這一屬性。例如,所有的人都是生物(大前提),傑克是人(小前提),所以,傑克也是生物(結論)。

    假言三段論是反映因果以及事物相互之間的聯繫所具有的規律性,一般在論證中運用得比較多。假言三段論和直言三段論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大前提是一個假言判斷(其他特徵都一樣)。假言三段論例子如:如果我們堅持鍛煉身體,就一定會有健壯的體質(假言判斷),現在,我們每天去鍛煉,所以我們的身體十分強壯。

    三段論推理在科學發現中有著廣泛的運用。俄國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最初是研究生理學的。他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是因為他在消化系統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但是,1907年,他53歲之際,有一天看到一條狗聽到工友的腳步聲就十分興奮,並從嘴裡流出口水,他就運用了三段論進行分析:自己在就餐前一聽到刀、叉、碗、碟的聲音,就會把這些聲音同食物相聯繫,胃裡就感到難受,便有口水湧動(大前提)。現在,狗聽見工友腳步聲也流出口水(小前提)。所以,狗也是把工友的腳步聲同食物聯繫起來的(結論)。根據這樣一個三段論推理,他開始把研究重點立即轉到動物大腦的神經活動,最終發現了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條件反射功能,為人類解開大腦之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簡化法

    「層層剝筍」法的目的在於提示出隱蔽在事物表面形象內部的深層特徵,它們隨著一些非本質的、繁雜而累贅的特徵的不斷被淘汰而日益顯露出來,並且具有簡潔明快的形式。對於科學家們來說,「簡化法」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功。愛因斯坦把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簡化」成僅僅只是空間曲度的半徑同物質密度的聯繫,即E=mC2。麥克斯韋方程則很緊湊地包含了各種電磁現象的全部信息。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運用「簡化法」,經常嘗試著對周圍的一些事物、現象作一番「簡化」努力,「剝」出它們最基本的核心。作為一種輔助,我們也可以經常在數學的王國裡耕耘,多多練習一些「簡化」之類的運算,培養一種精益求精的思維習慣。

    3、層層逼近法

    所謂「層層逼近法」就是我們最初認識的僅僅是問題的表層(面),因此也是很膚淺的東西,然後層層地分析,向問題的核心(實質)一步一步地「逼近」。講得具體一點便是,我們先對事物有一個一般的認識,產生某種印象及其對該問題的大致方向,並且領悟到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向(這大多是在直覺的干預下產生的);然後,深入一「層」,進一步認識到對像所具有的各種功能,把認識活動集中在功能的確定上;最後,再進一步將功能特殊化,也就是將對像所具有的各種功能「特殊化」成某一個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它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