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創造力 第9章 創造力魔法 (2)
    某個東西,「還能有其它什麼用途?」、「還能用其它什麼方法使用它?」……這能使我們的想像活躍起來。當我們擁有某種材料,為擴大它的用途,打開它的市場,就必須善於進行這種思考。德國有人想出了300種利用花生的實用方法,僅僅用於烹調,他就想出了l00多種方法。橡膠有什麼用處?有家公司提出了成千上萬種設想,如用它製成:床毯、浴盆、人行道邊飾、衣夾、鳥籠、門扶手、棺材、墓碑等等。爐渣有什麼用處?廢料有什麼用處?邊角料有什麼用處?……當人們將自己的想像投入這條廣闊的「高速公路」上就會以豐富的想像力產生出更多的好設想。

    2、能否從別處得到啟發?能否借用別處的經驗或發明?外界有無相似的想法,能否借鑒?過去有無類似的東西,有什麼東西可供模仿?誰的東西可供模仿?現有的發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創造性設想之中?

    當倫琴發現「X光」時,並沒有預見到這種射線的任何用途。因而當他發現這項發現具有廣泛用途時,他感到吃驚。通過聯想借鑒,現在人們不僅已用「x光」來治療疾病,外科醫生還用它來觀察人體的內部情況。同樣,電燈在開始時只用來照明,後來,改進了光線的波長,發明了紫外線燈、紅外線加熱燈、滅菌燈等等。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不僅表現在某些科學技術難題的突破上,也表現在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上。一種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必將隨著它的越來越多的新應用而顯示其生命力。

    3、現有的東西是否可以作某些改變?改變一下會怎麼樣?可否改變一下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是否可改變一下意義、型號、模具、運動形式?……改變之後,效果又將如何?

    如汽車,有時改變一下車身的顏色,就會增加汽車的美感,從而增加銷售量。又如麵包,給它裹上一層芳香的包裝,就能提高嗅覺誘力。據說婦女用的游泳衣是嬰兒衣服的模仿品,而滾柱軸承改成滾珠軸承就是改變形狀的結果。

    4、放大、擴大。現有的東西能否擴大使用範圍?能不能增加一些東西?能否添加部件,拉長時間,增加長度,提高強度,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價值,加快轉速?……

    在自我發問的技巧中,研究「再多些」與「再少些」這類有關聯的成分,能給想像提供大量的構思設想。使用加法和乘法,便可能使人們擴大探索的領域。

    「為什麼不用更大的包裝呢?」——橡膠工廠大量使用的粘合劑通常裝在一加侖的馬口鐵桶中出售,使用後便扔掉。有位工人建議粘合劑裝在50加侖的容器內,容器可反覆使用,節省了大量馬口鐵。

    「能使之加固嗎?」——織襪廠通過加固襪頭和襪跟,使襪的銷售量大增。

    「能改變一下成分嗎?」——牙膏中加入某種配料,成了具有某種附加功能的牙膏。

    5、縮小、省略。縮小一些怎麼樣?現在的東西能否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高度,壓縮、變薄?……能否省略,能否進—步細分?……

    前面一條沿著「借助於擴大」、「借助於增加」而通往新設想的渠道,這一條則是沿留「借助於縮小」、「借助於省略或分解」的途徑來尋找新設想。袖珍式收音機、微型計算機、折疊傘等就是縮小的產物。沒有內胎的輪胎,盡可能刪去細節的漫畫,就是省略的結果。

    6、能否代用。可否由別的東西代替,由別人代替?用別的材料、零件代替,用別的方法、工藝代替,用別的能源代替?可否選取其他地點?

    如在汽體中用液壓傳動來替代金屬齒輪,又如用充氬的辦法來代替電燈泡中的真空,使鎢絲燈泡提高亮度。通過取代、替換的途徑也可以為想像提供廣闊的探索領域。

    7、從調換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否更換一下先後順序?可否調換元件、部件?是否可用其他型號,可否改成另一種安排方式?原因與結果能否對換位置?能否變換一下日程?……更換一下,會怎麼樣?

    重新安排通常會帶來很多的創造性設想。飛機誕生的初期,螺旋槳安排在頭部,後來,將它裝到了頂部,成了直升飛機,噴氣式飛機則把它安放在尾部,說明通過重新安排可以產生種種創造性設想。商店櫃檯的重新安排,營業時間的合理調整,電視節目的順序安排,機器設備的佈局調整……都有可能導致更好的結果。

    8、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通過對比也能成為萌發想像的寶貴源泉,可以啟發人的思路。倒台過來會怎麼樣?上下是否可以倒過來?左右、前後是否可以對換位置?裡外可否倒換?正反是否可以倒換?可否用否定代替肯定?……

    這是一種反向思維的方法,它在創造活動中是一種頗為常見和有用的思維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就曾運用這種「顛倒」的設想自上而下建造艦船的建造速度也有了顯著的加快。

    9、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組合起來怎麼樣?能否裝配成一個系統?能否把目的進行組合?能否將各種想法進行綜合?能否把各種部件進行組合?等等。

    例如把鉛筆和橡皮組合在一起成為帶橡皮的鉛筆,把幾種部件組合在一起變成組合機床,把幾種金屬組合在一起變成種種性能不同的合金,把幾件材料組合在一起製成複合材料,把幾個企業組合在一起構成橫向聯合……

    有人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組合在產生新的設想方面,其效率勝過其他各種方法。

    檢查單法給予人們一種啟示,考慮問題要從多種角度出發,不要受某一固定角度的局限;要從問題的多個方面去考慮,不要把視線固著在個別問題上或個別的方面。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對於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的管理者來說,也都是富有啟發意義的。

    檢查單法在我們的企業中,看來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們的企業中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經營管理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潛力,如果企業領導能根據本企業存在的情況、特點和問題,制訂出相應的檢查單,讓廣大職工都開動腦筋,提設想,獻計策,通過群策群力,是必定可以取得顯著成效的。

    ·檢查單法訓練

    訓練1:

    檢查單法在不少企業,已將它應用於管理領域。例如,通用汽車公司的職工就都持有為開發創造性而採用的檢查單法,其訓練內容是:

    1、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能利用其它適當的機械嗎?

    2、現在使用的設備有無改進的餘地?

    3、改變滑板,傳送裝置等搬運設備的位置或順序,能否改善操作?

    4、為了同時進行各種操作,不能處用某些特殊的工具或夾具嗎?

    5、改變操作順序能否提高零、部件的質量?

    6、不能用更便宜的材料代替目前的材料嗎?

    7、改變一下材料的切削方未能,不能更經濟地利用材料嗎?

    8、不能使操作更安全嗎?

    9、不能除掉無用的形式嗎?

    10、現在的操作不能更簡化嗎?

    訓練2:

    一個企業在研製新產品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壞,往往關係著它的成敗興衰。許多企業很重視這項工作,下面就是德國奔馳公司制訂的用於新產品研製的檢查單法訓練內容:

    1、增加產品——能否生產更多的產品?

    2、增加性能——能否使產品更加經久耐用?

    3、降低成本——能否除去不必要的部分?能否換用更便宜的材料?能否使零件更加標準化?能否減少手工操作而搞自動化?能否提高生產效率?

    4、提高經銷的魅力——能否把包裝設計得更引人注意?能否接用戶、顧客要求賣得更便宜?

    訓練3:

    日本明治大學授教川口寅之助認為,在訓練二德國奔馳公司制訂的用於新產品研

    制的檢查單法訓練內容四項中,第三項尤為重要,效果也最為顯著,因而有必要專門製成降低成本用的檢查單,單獨印發給職工,便於隨身攜帶。下面就是用川口寅之助開列的用於降低成本的檢查單法訓練內容:

    1、能否節約原料?最好是既不改變工作,又能節約。

    2、在生產操作中有沒有由於它的存在而帶來干擾的東西?

    3、能否回收和最有效地利用不合格的原料在操作中產生的廢品?能否使之變其它種類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

    4、生產產品所用的零件能否購用市場上銷售的規格品,並將其編入本公司的生產工

    序?

    5、將採用自動化而節約的人工費和手工操作進行比較,其利害得失如何?不僅從現

    在觀點看,而且根據長期的預測,又將如何?

    6、生產產品所用的原料可否用其它適當的材料代替?如何代替,商品的價格將如何?產品性能改善情況怎樣?性能與價格有何關係?能否把金屬改換成塑料?

    7、產品設計能否簡化?從性能上看有無加工過分之處?有無產品外表看不到而實際上做了不必要加工的地方?這時,首先要從性能著眼,考慮必要而充分的性能條件,其次再考慮商品價格、式樣等。

    8、工廠的生產流程有無浪費的地方?材料處理對生產率影響很大,這方面的改進還可節省工廠的空間。

    9、零件是從外部訂購合適,還是公司自製合適?要充分考慮工廠的環境再作出有數量根據的判斷,從而能在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中發現意外的錯誤,只憑常識是不可靠的。

    10、查看一下商品組成部分的強度計算,然後考慮能否再節約材料。

    類比發明法

    類比發明法就是用眾人皆知的事例作比喻說明某些難懂的事物或概念,這是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在於以相似而易懂的事例作類比。

    類比,指不同事物或現象在一定關係上的部分相同或相似。類比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像之間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面推出它們在某些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方法。它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各種創造活動中都是一種很有用的方法。

    創造活動是對事物的未知規律的探索過程。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來說,總是由認識個別的特殊的事件,逐步地擴大這種規律性的認識為基礎,繼續向著未研究過的或尚未深入研究過的各種具體事物進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

    這裡,有著兩個認識過程: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從邏輯方法的角度說,前一過程是歸納法,後一過程是演繹法。兩者都是創造活動中經常使用的基本思維方法。

    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人對歸納法和演繹法作過較深入的研究。德謨克利特在《論邏輯》一書中總結了他對歸納法的研究成果,認為人的認識就是從經驗觀察上升到對自然現象的理論認識。亞里士多德則對演繹法作了研究,寫了《工具論》一書,提出了從前提推出結論的若干規則。

    以後,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強調了歸納法,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則在其著作《方法論》中特別推崇演繹法。隨著近代實驗科學的產生,那些主張經驗論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一般都強調歸納法,如牛頓、海克爾等。恩格斯針對海克爾等人的片面性,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這些人陷入了歸納和演繹的對立中,以致把一切邏輯推理形式都歸納為這兩種形式。」他明確指出,除了歸納和演繹之外,還有其他的邏輯推理形式。

    人類的認識史和科技史表明,除了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和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這兩種思維形式之外,還有從個別到個別,即類比的思維形式。

    類比是在兩個(或兩類)特殊事物之間進行的,它既不同於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也不同於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方法,而是從特殊到特殊的一種獨特的方法。黑格爾曾說過:「在歸納法裡我們是無法窮盡所有的個體事物的。當我們說:所有金屬,所有植物時,我們只是說:直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所有金屬,所有植物而已。因此每—種歸納總是不完備的。我們儘管對於這個那個作了許多的觀察,但我們總無法觀察到所有的事例,所有的個體。歸納推論的這種缺點便引導我們到類推。」

    歸納必須在分析研究大量特殊事物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演繹又依賴于歸納,也必須在從大量特殊事物中抽引出來的普遍原理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如果事例太少,就難以進行歸納和推理。而類比則是在兩個特殊事物之間進行分析和比較,因此它可以在科學資料積累水平較低,還不具備進行歸納和演繹的條件下進行,是一種很有用處的方法,特別是在探索科學前沿、交叉學科和新技術領域時,更具有重要作用。

    為什麼能夠進行類比推理?這是因為類比這種方法是根植於世界的統一性這個基礎之上的。因為供類比的對象之間存在著同一性、相似性,對象的屬性存在著相關性。對像之間的同一性、相似性提供了從一類對像推到另一類對象的可能性,對像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從對象的某些屬性推到另一些屬性的可能性。正由為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是對像之間的同一性和對像之間的相關性,因此同一性和相關性是高還是低,必然會影響到推論的可靠性程度。如果對像之間的共同屬性是主要的、本質的,對像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是必然的,那麼,推論就是可靠的;反之,如果對像之間的共同屬性是次要的,對像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是偶然的,那麼,所得推論就不一定可靠。這說明,類比法和其他邏輯方法一樣,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