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想像力 第14章 想像力的槓桿 (2)
    一位藝術家首先有一個念頭或靈感,然後繪出一幅畫,一個建築師首先有一張設計圖,然後建造起一幢房子。

    思想就像藍圖,它創造出這個形式的形象,然後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指導著自然能量,使之流於形式,並最終在物質的層面上顯現出來。

    縱然我們不採取直接的有形的行動來顯現我們的思想,同樣的原則也是準確的。在你的頭腦中持有一個念頭或思想,是一種將會傾向於在物質的層面上吸引並創造那個形式的能量。如果你不斷地想著疾病,你最終也會病了,如果你相信你自己是漂亮的,你也就變成了那樣。

    3.反射與吸引原理

    這是一個原則,也就是說無論你把什麼放入世界,都會反射到你自己身上,「你怎樣耕耘,就將怎樣收穫」。從一個實際的角度說,這意味著我們始終在我們的生活中吸引著我們想得最多的、信得最深的、期望得最強烈的、或想像得最生動的一切。

    當我們充滿否定性思想和恐懼、忐忑不安、精神焦慮,我們就會傾向於吸引我們力圖避免的境遇、經驗和人們。如果我們在基本姿態上是肯定的,期望著並想像著歡樂、滿足與幸福,我們將會吸引並創造那些符合我們期望的人們、境遇和事件。因此,我們越是把積極的能量投入想像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中,這一切就會越來越多地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出來。

    變化的過程並不是僅僅通過「積極的思想」在表面層次上產生的。它包括著探索、發現、改變我們對生活最深、最基本的觀點,這就是為什麼學習運用創造性想像能成為一種深刻的、充滿意義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我們一直在用來阻止我們自己前進的方法,因為恐懼和否定性的觀點妨礙我們獲得滿足和實現。一旦看清楚了,這些起到局限作用的姿態就能通過創造性想像的過程得到解決,為我們自己留出空間去發現一切,並在我們自然的幸福、實現和愛情的狀態中生活……

    最初,你可以在特殊的時間為了特殊的目的去練習創造性想像。當你在運用它的習慣中所得到的漸漸多起來時,開始相信它能為你帶來的結果,你將會發現它成為你思想過程的組成部分,變成一種持續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狀態中,你始終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

    那是創造性想像的最高點了——使我們生活的每一刻都成為奇妙的、創造的一刻。在這樣的時刻中,我們自然選擇著我們所能想像的最好、最美、最完滿的生活……

    不用擔心創造性想像的力量會用於有害的目的。創造性想像是一種打開或解除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障礙的方法,這些障礙使我們不能通往宇宙自然的、和諧的、豐裕的、充滿愛的流動。創造性想像只有在用於我們最高的目的和意圖時,為了所有的存在的最大利益時,才是有效的。

    如果有人試圖把這有力的技巧用於有害的或毀滅性的自私的目的,他只能會是顯示出他對反射和吸引原理的無知,這就與反射和吸引原理一樣是基本的原則。「你怎樣耕種,你就將怎樣收穫。」你無論想為其他人創造什麼,到頭來總會返回到你的頭上來,這既包括充滿愛的、有助的、治療的行為,也包括否定的、毀滅性的行為。這自然意味著你運用創造性想像不僅僅為了你自己的最高利益,還為了去熱愛、服務其他人,更多的愛、幸福和成就就會自然而然地來到你的身邊。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想像著在你的工作中獲得陞遷,不要想像你上面的那個人因此給撤職了,而是要想像他或她換到另外的、更好的事上,或是更好的、更完美的職務上。這樣就會為所有的人的利益產生作用。你無需去理解或悟出那是怎麼發生的,或努力去抉擇哪一種會是最有效的方式,只要相信那是為了最好的一切在工作著,讓普遍的智慧去照顧細節吧。

    靈感性想像

    創造過程中只需要微弱的努力或者甚至不需要任何努力的那個階段被稱作醞釀期。這個詞的詞根是表示「睡覺」或「休息」的動詞,不過,也包括「有意識地放鬆」的涵義。用醫學術語來說,醞釀期表示某種傳染病的發展期。這個詞用於想像工作則表示設想本能地浮現在我們的意識中的現象。醞釀期的結果常常是「閃光的」設想,所以人們說,醞釀期會引起靈感。因為,醞釀期有時極為迅速,人們又將它稱為「突然來臨的光明時刻」。?襚?襚

    J.梅斯菲爾德在作詩中,描繪了遊蕩在我們想像之中的設想,把它們比做在我們的智力窗口飛進飛出的「蝴蝶」;H.詹姆斯時常將醞釀期當作「無意識思維活動的源泉」來談論;埃默森每天都花時間「在溪水旁靜靜地沉思」;莎士比亞把醞釀期稱為「想像是使未知事物更明確的方式」;毛姆寫道:「幻想是創造性想像的基礎活動。」

    很多有關醞釀期的文章都包含類似的評論,這些評論都是主觀地從個人經驗出發提出來的。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對這一問題缺乏心理學方面的科學研究。

    哈凱施在這方面著手進行了研究。他的成果概括如下:如果在提問題的時間和開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時間之間增加期限,我們就會在解決問題所需的努力中減弱「硬度」。

    某些心理學論文幾乎是創造性想像。然而有一篇大約14頁的最精闢的論文,用了500餘字闡述了創造性想像,並指出了醞釀期的作用。這篇論文是芒恩寫的,題目是《人的意志源泉之心理》。有關創造性想像的段落可概括為下面幾句話:「通過思考者本人和其他人對創造性想像的分析,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創造性想像大致可以明確地分為3個階段:準備和彙集與組織試驗有關的信息的相對靜止醞釀期,在此階段,設想可能圍繞問題轉,但無明顯進展;奇妙啟示、意外靈感的階段;然後是核實和檢驗階段,在這期間,我們通過內在的方法或實際的試驗,檢驗和衡量由推斷或假定而產生的設想的價值。」

    這個概述突出了醞釀期的重要性,但是,卻迴避了為解決某個問題所需要的尋求設想的方法部分,尤其是產生設想的意志形式。

    現代科學承認可以產生靈感這一事實。

    坎農博士經過40年的心理研究,在他的《預感的作用》一書中寫道:「從幼年時,我就經常得到突如其來的知識的意想不到的幫助。」他對200多位優秀化學家的創造習慣所作的調查說明,三分之一以上的學者都承認印象的重要性。在過去,為數眾多的學者早已認識到靈感的重要性。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說:「在小車緩慢行駛過的道路上,我清楚地記得答案從我腦海裡湧現出來時的確切地點。」發現方程式的漢密爾頓明確指出,他的基本答案「是他攜同妻子遊覽都柏林,跨越布龍哈姆大橋的時候」得到的。但是,達爾文和漢密爾頓兩人在獲得這些靈感之前,早已對他們的問題進行了若干年有意識的思考。

    高等數學的先驅普安卡雷也承認他曾受惠於醞釀期。

    在攻克富克斯函數理論的時候,他曾在演算中失敗過,為了達到融會貫通,這時,他做了一次野外徒步旅行。

    他說:「旅途中的換車使我忘記了數學工作。到了庫唐斯後,我們換乘一輛公共馬車,隨便走走。就在我登上踏板的時候,辦法出現在我眼前。在先前的思考中,似乎沒有任何想法給它開闢道路。」

    另一位著名數學家紐曼證明了他對意識的看法是正確的。他證實,他經常在晚上帶著尚未解決的問題睡覺,因為,他覺得在次日早上醒來時,他就能在放置床頭的白紙本上草草寫出答案。

    在文學界,這個現象也得到科爾裡奇及其他許多經常得到它啟發的作家們的讚賞。史蒂文森將他的「淘氣的精靈」說成是在他睡覺時為他工作的忠實的僕人。彌爾頓用「衝動」來形容他的靈感期,通過渲染一個主題或故意什麼都不寫,他確實激起了靈感期的魔力。有時,他在夜裡叫醒他的女兒們以便把他的詩作讀給她們聽。現代作家給我們提供了類似的開明。費佑寫道:「一個故事在完成前,必須在其湯汁中經過數月乃至數年的精心烹調。」年青的女小說家羅伯遜說:「我察覺到,將某個情節留在我的腦子裡,既不要顯得不耐煩,也不要顯得迫不及待是有益處的。到了某個時刻,我便越過了麻木不仁的階段,然後,我立即拿來打字機,寫下出現在頭腦裡的一切。所以,我的故事好像是用奇特的方法展現出來的。」

    靈感被描述成為「智力節奏」,然而,這種定義似乎更富有詩意,而難以令人信服。埃德·史密斯博士提出一種更明確的心理學解釋:「當發明者的知識和能力使他實現其發明的因素快要促成他實現發明的時候,他內心的緊張程度就會增加……他越接近目標,興奮程度就越高。在這種條件下,這種緊張的突然放鬆經常被比作為攝影的『閃光』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某種內心緊張狀態出現的無意識努力,看來是一種可以接受的理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解釋靈感,其中,我們必須提到動機。由於創造性想像是建立在熱情基礎之上的,所以,我們看到,當我們強迫思維超過某一點的時候,熱情就會趨於降低。通過規定間歇節奏,我們就能夠使我們的激情再生。

    同樣,我們的聯想能力在它能夠自由發展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這樣,這個不知疲倦的助手才能出現在我們的頭腦中,在它的周圍探索大腦裡的一切隱蔽的角落,並從中彙集那些神秘的成份,將它們轉變成設想。

    人們也提供了主要是建立在疲勞結果基礎之上的生理學的解釋。但是,到目前為止,任何理論都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即使當一切都按此說了和做了,靈感也可能像生命那樣永遠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即使在散步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表現出意志,以造成一種有利於靈感的氣氛。比如我在理發時,就習慣對理髮師說:「如果沒有什麼妨礙的話,我想思考一會兒。」其實,我並沒有真正地去思考,而是讓我的思想漫無邊際地飄蕩。當理髮師從我臉上揭開熱毛巾時,某種東西

    可能已經不可思議地滲入我的大腦,成為我所尋求的設想。

    這樣,短暫的時間內會產生靈感的現象可與打盹相比,經過一番持續的創造努力之後,應該中斷一段時間並進行沉思,因為默想有助於協調構思。儘管牛頓稱這個程序為「不停頓地思考」,但他也相信在他的意識努力中望星凝思的必要性。

    睡眠優於其他方法,它通過提高我們的聯想能力和補充我們的精神能源,來激發短暫的靈感。在伍德·戴林格領導烘烤總公司期間,使公司由瀕臨倒閉走向成功。他准許喬·約翰自由進出他的辦公室,儘管喬·約翰的年齡僅有他的一半。

    有一天,他對喬·約翰說:「小伙子,您知道我在這裡不時地打個盹嗎?」喬·約翰尷尬地承認他知道此事。「那麼好,我親愛的,您應該知道我打瞌睡並不是在浪費時間。我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當我覺得『是時候了』我就打個盹,醒來時,我常常就會找到滿意的解決辦法。」

    如果說這些瞌睡對我們有所幫助的話,那麼,美美地睡一夜對我們的幫助就會更大。但是,假如我們想「急於求成」,並用最快的速度運用這種方法獲得設想,那麼,我們就有失去一些美妙設想的危險。反之,如果我們花時間不慌不忙地吃飯,甚至在餐桌旁拖延一點時間,我們就會避免由於問題過早堆壓上心頭而切斷夜間靈感的思路。

    哈佛大學比爾·蘭勒教授每天至少把自己關在屋裡1小時,他將這種「閉門自省」說成是「一種擴散型注意」。他堅信,在碰上機會的時候,一個人能夠依靠自己的意志調整他的創造機制。

    為了培養靈感,托馬斯推薦一種瑜伽信徒式的處方。處方要求「一個斷然產生的、持續達1個小時的沉默期。在此期間,要安然靜坐,尤其不得閱讀和張望任何東西。」

    赫羅爾德為誘發創造性提出了處方——「浸透法」。他認為,我們無論在傾盆大雨中,還是在浴盆中,同樣都可以發現設想。康拉德把浴盆當作他靈感的源泉。而柯波爾則認定在他的浴盆中漂紙船才是他贏得繆斯好感的最佳方法。當然剃鬚已成為人人皆知的想像的誘發因素。布拉姆斯則聲稱是在打鞋油的時候才得到他最滿意的靈感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