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劉邦的草根哲學 第1章 誅秦,歷史的選擇 (1)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歌》——劉邦

    這首大風歌是漢朝開國之君高祖劉邦平定黥布之亂後率意而作的。在歷史長河中,劉邦是個不被多少後人稱道的皇帝。他似乎沒有什麼雄才偉略,卻在逐鹿中原的群雄中輕而易舉地得了天下。他出身卑賤,卻為人豪爽;不事生產,卻胸懷大志。常言道「亂世出英雄,盛世產庸吏。」中國歷史上後來成王成帝的草根平頭,第一位就是劉邦。

    沛縣山河

    公元前二世紀,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戰國時代的晚期。戰國時代,從名字上就可以得出結論,就是列國並起,混戰一通的時代。當時參加混戰的國家,主要有七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其時稱為戰國七雄。

    當時天下已呈一強六弱的態勢,七國之中,以秦為笑到最後的王者,秦國一強在西,日漸東進,將其他六國逐漸蠶食,天下一統已是指日可待了。

    秦國的都城在咸陽(今陝西咸陽),以關中地區為中心,兼有四川盆地和甘肅、寧夏部分地區,位於戰國世界的西邊。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勢日益強大。到了秦昭王的時候,秦國已經成為列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咄咄逼人,持續不斷地侵攻周邊國家,步步向東蠶食擴張,是天下的西極,列國中的超級大國。

    亂世之中必有勇謀之士奮起,為國為民,都想成就一番霸業。這個時候,劉邦就成了那些個奮鬥中的諸位英雄中的一員了。

    劉邦名季,秦時沛郡豐邑縣中陽裡人。沛郡豐邑中陽裡,就是今天江蘇省北部的豐縣一帶。沛縣豐邑中陽裡,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地名。劉邦出生時,沛縣屬於楚國,劉邦是楚國的臣民。

    沛縣地區,本來是宋國的領土。宋國是殷代遺民的國家,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滅掉了殷,為了安定殷的遺民,周王朝分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為諸侯,建立宋國,奉祀殷代的先祖,領土在淮北的睢水和泗水一帶。

    沛縣在淮河之北,古泗水之西,地處黃淮平原的中部,境內地勢平坦,西南高東北低,古來多沼澤濕地。劉邦出生的豐邑,是沛縣所屬的鄉,為城鎮型聚落。

    他的生地中陽裡,是豐邑城鎮內眾多的居住區之一。豐邑在沛縣的西北,是沛縣內的大邑,有城牆環繞,能夠設防自守。劉邦生於豐邑,以沛縣為根基取得天下,他做了皇帝以後,將豐邑從沛縣分離出來,設置了豐縣。

    為了滿足父親劉太公思念故里的鄉情,在首都長安東部,現在的西安市臨潼區一帶,另外修建了一個豐邑,完全如舊豐邑的原貌,稱為新豐。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中的新豐就是劉邦當時修建的那個。

    劉邦在修建好這個城之後,將舊豐邑的居民一齊遷徙到新豐,與劉太公重作鄰居。劉邦自己偏愛沛縣,將沛縣作為自己的私人奉養地,世世代代免除沛縣人的徭役租稅,又將秦時沛縣所屬的泗水郡改名為沛郡。所以,到了漢代,豐縣、沛縣,都成了沛郡的屬縣,首都長安附近,另有一個新豐縣。

    統而言之,以泗水郡為中心的這一地區,古稱淮泗地區,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黃淮平原一帶。這一帶古來常是戰場,歷史上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多次在這裡進行,著名的有楚漢彭城之戰、垓下之戰,秦晉淝水之戰,到了現代,決定國民黨和共產黨勝負的淮海戰役,也發生在這個地區。戰場出英雄,英雄出帝王。秦末叛亂紛起,楚漢相爭持續,其中心地區,就在淮泗一帶,秦末漢初的風雲人物,多出生於這裡。一千六百多年後,在元末群雄中崛起的另一位英雄,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他的祖籍在沛縣,後來遷徙到濠州(今安徽鳳陽),也在這個地區,算是劉邦的同鄉。

    劉邦的青少年時期

    劉邦在家行三,所以小名就叫劉仨。據說劉邦出生時有非同尋常的奇事異相。劉邦的家鄉豐邑地勢低平,多湖泊沼澤,池塘水窪。話說有一天,劉邦的母親劉媼勞作後在水塘邊休息,困頓睡著了,夢見與神不期而遇,一時天色昏暗,雷電交加。劉太公匆匆跑去看,看見有只龍在劉媼身上顯現。不久,劉媼有了身孕,生下來的男孩就是劉邦。

    可能是因為其上頭有兩個哥哥吧,所以雖說是生在農家,劉季卻異常懶惰,對農活極為排斥。其父劉太公最後沒法,只好將他送進學堂,希望他能做點學問,學會記點帳,以便日後做個小本生意來維持生計。

    劉邦的幼年時代是怎麼度過的,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他大概也如當時萬萬千千的家境優裕的鄉鎮少年一樣,在遊戲玩耍、朋友打鬧中成長。

    劉邦的童年朋友,有一位就是一生跟隨劉邦的盧綰,他後來被封為燕王。

    盧綰與劉邦是同鄉同裡的鄰居。劉太公與盧綰的父親盧太公意氣相投,親近友愛,兩家日常往來,宛若一家人。事情也巧,劉媼有了身孕,盧媼也有了身孕,到了劉邦出生的那天,盧綰也出生了。

    古來結拜兄弟,對天起誓說,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視不能同生為友情的遺憾。劉邦與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鄉同裡,父輩相親相愛,裡中父老鄉親都以為美事,紛紛牽羊持酒前來道賀,平添了許多鄉黨之情。

    據說劉邦和盧綰曾一起拜一位當時姓馬的儒生為師,同門求學。但劉邦對讀書根本沒甚興趣,沒過多久,就不再學了。

    太公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好意規勸,但劉邦卻不聽,後來太公氣極,便罵他「不務正業」,「不成器」,「不如老二有出息」。劉邦聽在心裡,卻老大不服氣,但仍然我行我素成天遊蕩於鄉間。劉太公對他實在沒有辦法,便把他趕出家門,逼他自謀生路。

    在劉邦生活的戰國晚期,對於男子來說,十七歲是一生中的重要時點。以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而論,男子十七歲算是成年,要開始承擔國家的賦稅徭役,稱為傅,也稱傅籍,就是作為適齡的服役者登記於戶籍的意思。入仕為吏,徵兵從軍,都以十七歲為年齡標準。秦以外的國家,雖然情況不是很清楚,大致與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公元前240年,劉邦十七歲,告別了順順當當、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進入了成年時代。

    以劉太公的心願而言,大兒子劉伯和二兒子劉仲都是本分有成的人,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靠著勤勞耕耘,費心營運,都掙下一份家業,早早地獨立門戶了,老三劉季似乎對於務農經商置業沒有興趣,雖說有些不安分,但在鄉里卻也沒什麼惡名,照此發展下去,通過鄉里的推薦,再通過政府的選拔,如果能夠入仕作鄉縣政府的小吏,倒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鄉里的推薦,首先要家境富裕,財產達到一定的標準。這個條件,劉太公家還是能夠達到的。但劉邦實在也是不爭氣,故而劉太公一氣之下,就將他趕出了家門。

    在太公將其趕出家門之後,他在蕭何的舉薦下,當了亭長,蕭何是劉邦的同鄉和好友,公文寫得好,在沛一地,算是一個人物,曾官至主吏掾(管理沛地政府屬員的官吏,大約相當於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雖說在當地很有頭臉,卻傾心交結劉邦。劉邦還是小混混時,蕭何常在職權範圍內給他些方便和好處。

    亭是秦漢時代政府的末端組織之一,遍佈全國,主要設置於交通要道處,大致每十里(相當於今天的三公里)設置一亭。亭本來是為軍事交通設置的機構,後來逐漸演變為兼具軍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層政府機構。

    就亭的交通職能而言,亭有亭捨,負責接待往來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政府郵件的收發傳遞也由亭傳系統擔當。就亭的地方行政職能而言,亭所在地區,稱為亭部,亭負責亭部地區的治安,擔當維持秩序、追捕盜賊的責任。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亭是郵政交通站兼派出所。亭一般設有亭長一人,下屬有一個負責治安的求盜;有負責亭捨的開閉掃除管理等雜務的亭父一人。

    亭是准軍事機構,弓弩、戟盾、刀劍、甲鎧等武器是日常配備的。亭長是武職,或者由退役軍人擔任,或者由選考合格的武吏出任。因為是派出機構,由縣主吏掾,也就是縣政府辦公室直接統轄。

    泗水亭在沛縣的東部,地處縣城東郊的要道,故址靠近現在的微山湖。不過,微山湖是後來才有的湖泊,秦漢時代,這裡是多濕地沼澤的低窪地帶。劉邦的生地是在豐邑,豐邑在沛縣的西部,與泗水亭東西相隔百十里路。被任命為泗水亭長以後,劉邦一個人離開老家,晃晃悠悠單身赴任去了。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個性習慣,大概一生都難以改變。入仕為吏以前的劉邦,是鄉里遊俠。遊俠的基本,是雲遊四方,結交朋友,講究哥們兒義氣。如今做了官府小吏,得受為吏之道、官吏之法的諸多管束,宛若美猴王做了弼馬溫,不得再胡作非為。政府法令嚴密,為吏公務在身,四處浪蕩是不行了;不過,酒還是要喝,朋友還是要交的。

    遊俠時代的交友,多是民間的兄弟哥們兒,如沛縣的大哥王陵、豐邑的跟班盧綰之類。自從做了泗水亭長,大小算是一地之長,佩印著冠,披甲帶劍,一手持竹簡命令,一手持捆人繩索,手下還有兩三下屬丁卒使喚,宛如美國西部電影中的鄉警保安官,實在是有些威風得起來。水漲船高,其勢使然。劉邦的往來圈子,自然地由地痞流氓擴展到沛縣政府的末端屬吏。這些人際關係,又成了他的一大財富。秦末隨同劉邦起兵,後來成為漢帝國開國功臣的一大批人物,多是劉邦在泗水亭長任上結識的沛縣中下級官吏。

    當了亭長之後

    劉邦好酒好色,被稱為酒色之徒。好酒好色的人,往往是激情高產,天性使然,成不成就,就看你遭不遭遇,如何遭遇了。

    劉邦的時代,華夏古風尚存,男兒血氣方剛,輕生重義,尚武豪俠,至於好色貪杯,使酒任氣,也是丈夫之習性自然。泗水亭長任上的劉邦,喝酒有兩個常去處,都在泗水亭捨的附近,一家是王大娘酒館,一家是武大媽酒店。都是鄉鎮場上的小酒肆,幾樣家常小菜,自釀的鄉間米酒,常來喝酒的顧客,多是泗水亭附近的熟人。都是鄉里近鄰,知根知底,常來常往,只要進得酒店來,都是座上客,酒醉飯飽起身,有錢付錢了結,無錢就記下賬來,月末年終再來結算。

    劉邦在王大娘和武大媽酒店喝酒從來是記賬的。據說,他曾經酒醉橫臥店裡,店裡有種種怪異顯現,王大娘和武大媽都驚喜見過。究竟是什麼怪異,誰都說不清楚,大概都是劉邦發了跡以後的民間傳說。不過,據說每當劉邦到店裡賒酒留飲,兩家酒店的酒菜就特別好賣,銷售額增加數倍,讓王大娘、武大媽格外歡喜,到了年終,都將記錄劉邦酒賬的竹片折斷銷賬。

    想來這倒是不假。劉邦是泗水亭長,在泗水亭一帶算是頭面人物,他肯到店裡來,乃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怠慢不得的主顧。劉亭長醉臥小店,於王大娘、武大媽,於泗水亭地方,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值得宣傳的美談,經好事者轉述,添加些附會當屬自然。

    劉邦單身赴任,好交結朋友。泗水亭正當交通要道,劉邦是郵政站長,南來北往,公的私的交往,一連串通通帶到愛去的酒店,兩家酒店的買賣,怎能不因劉邦的到來而增加數倍?

    開酒店的人,最怕的是橫人鬧事,沒有黑白兩道上的關照保護,店是開不順當的。劉亭長又是派出所長,他進出的店面,哪個王八烏龜敢來搗亂?時間久了,熟悉的人都知道劉亭長常常泡在兩家酒店裡,若有事有求,自然是店裡酒飯之間好說好談,又是絕好的生意。

    王大娘、武大媽雖然不知年方多少,容貌如何,不過,鄉鎮要道上開酒店的老闆娘,雖然不敢說都是梁山泊的孫二娘、沙家濱的阿慶嫂,至少都是見過世面、八面玲瓏的人物,劉邦這樣的主顧,只怕是八乘大轎都請不來的財神爺,平日記賬算個意思,到了年終,送酒送菜唯恐不及,趁劉亭長興頭,將記在竹簡上的賬單折斷,最是心照不宣,大家都高興的好事情。

    劉邦當上亭長之後,負責招待來往公幹們的行旅食宿。雖然沒有什麼身份,家裡沒有什麼錢,工作以外沒有什麼業務,但劉邦卻喜好應酬,到處交結朋友,招待所裡不好安排的時候,就在家裡請客。

    父親老了,大哥早死,家裡做主的大嫂和不做主的兄弟們都不勝其煩。尤其是當家的大嫂,特別討厭這位游手好閒的叔叔,每次看見他帶著狐朋狗友回家,就心煩,把鍋刮得山響。客人聽得鍋響,再看主人臉色不好,不便久留,找個借口客氣地走開。在劉邦方面,大嫂刮鍋的次數多了,就不免起了疑心。送走客人回來揭開鍋一看,發現有貨,從此心頭埋下對大嫂的不滿。後來做了皇帝,劉邦封二哥為代王,四弟為楚王,連堂兄弟都封了,就是不封大哥一支。老父親說了幾次,才勉強封大哥的兒子為「羹頡侯」,通俗地講,就是「刮鍋侯」哇!算是對嫂子不禮遇自己的朋友的懲戒。

    劉邦的寡嫂肯定悔恨交加。她可能始終都沒能明白,這位游手好閒的叔叔為什麼要結交這些狐朋狗友,而他們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劉邦的朋友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