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禪有智慧 第7章 真正放下
    無處青山不道場,

    何須策杖禮清涼?

    雲中縱有金毛現,

    正眼觀時非吉祥。

    ——唐·軼名禪師

    心靈快樂自主在禪學中被看作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結果,它源於這樣一條準則,那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禪宗思想上的最高境界源自《金剛經》,後來被六祖慧能活用於他所宣揚的禪法中,它可以被稱作禪宗的心要。

    六祖在還沒有出家之前,是一個一字不識的賣柴村夫。有一天他在賣柴市鎮上聽到有人在念《金剛經》,當聽到經文中的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忽然大悟。

    隨後他決定去參訪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他在弘忍的門下不到一年,便得以繼承他的衣缽。所以禪宗在六祖慧能之後,便開始以《金剛經》印心,而這個「無住」的自由心法,成為中國禪學活潑開展的最重要原因。

    「無所住」就是空,是要空掉一切不合理的成見、情緒和對善惡、愛憎的執著。「無所住而生其心」,可被解釋為清心,因為清心的人總是那樣單純,那樣寬容,那樣誠心,那樣恬淡從容。

    佛陀在世時,有位黑指婆羅門來到佛前,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於是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但是,佛陀又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啊?」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就會從生死桎桔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這才理解了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世間的人一旦有了功名,就會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會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會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會對事業放不下。世人身體上的重擔,心靈上的壓力,何止手上的兩個「花瓶」呢?但是這些重擔與壓力,會使人活得十分艱苦。因而,在繽紛的社會裡,學會「放下」可以使心靈獲得解脫,讓自己活得灑脫。

    有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裡的老禪者。

    來到禪院後,後生與老禪者一邊品茶,一邊閒談,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回答。

    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老禪者見狀,問:「什麼使你這樣驚訝啊?」

    「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

    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

    老禪者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轉團團;為了欲,我們上上下下奔竄;為了名,我們日日夜夜竄奔。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人生三千煩惱絲,斬斷才能自在啊。

    明雲禪師曾在終南山中修行達三十年之久,他平靜淡泊,興趣高雅,不但喜歡參禪悟道,而且也喜愛花草樹木,尤其喜愛蘭花。寺中前庭後院栽滿了各種各樣的蘭花,這些蘭花來自四面八方,全是老禪師年復一年地積聚所得。他茶餘飯後、講經說法之餘,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他那心愛的蘭花。大家都說,蘭花就是明雲禪師的命根子。

    這天明雲禪師有事要下山去,臨行前當然忘不了囑托弟子照看他的蘭花。弟子也都樂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認認真真澆水,等到最後輪到那盆蘭花中的珍品——君子蘭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這可是師父的最愛啊!他也許澆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動翼翼,手就越不聽使喚,水壺滑下來砸在了花盆上,連花盆架也給碰倒了,整盆蘭花都摔在了地上。這回可把徒弟給嚇壞了,愣在那裡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心想:師父回來看到這番景象,肯定會大發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雲禪師回來了,他知道了這件事非但一點不生氣,反而平心靜氣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種蘭花,為的是修身養性,並且也為了美化寺院環境,並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的啊!世間之事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要執著於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捨,那不是修禪者的秉性!」

    弟子聽了師父的一番話,這才放下心來,他對師父的言行敬佩不已,從此更加認真修行禪定。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最難做到的無疑就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愛憎之念常常霸佔住我們的心房,哪裡能快樂自主?

    上述公案中的金代禪師正是這樣一位清心的人,而他所說的那句「不為生氣才種花」,聽起來平平淡淡,卻又是多麼偉大的啟示啊!

    智尚禪師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卻很難。」下面我們從一些富有禪味的言語中體會如何「放得下」。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糾葛的人,往往會理智失控,剪不斷,理還亂。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稱是理智的「放」。

    財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將進酒》詩中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能在這方面放得下,那可稱是非常瀟灑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原因在於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然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憂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是幸福的「放」,因為沒有憂愁確是一種幸福。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讓我們一起來學會「放得下」,以此來增強我們的心理彈性,享受「放得下」的養生愉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