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禪閱世 第43章 君子如水  (6)
    因為父親要隱在研究曼殊的工作中,他斷絕了一切往來,許多搖旗吶喊的外交都得由我擔任著。這裡不想一個一個道謝幫助我們的諸位先生們。我已經各自的答謝他們了,除了有一封沒有署名的信外。同時我也碰到些釘子,有幾封寫出去的是沉在大海內無聲無臭的信。又有一回鬧了件笑話。某君從天津北倉寄來一部曼殊室主人編的戲劇,我喜悅得了不得,讀了此書後做好的文章已預備發表,翻印此書的問題已經解決,不料終究這個曼殊室主人不是那個曼殊,原書作者的一封證明信把這團歡喜氣吹得冰冷。

    我不想自已來介紹這十九篇雜貨店內的文章,僅夠說,真的愛好曼殊作品的人可以來試看著。希望將來我有這勇氣,在那些紙堆中,整理做成一篇較有系統的曼殊傳略及其著作。

    我們對於曼殊沒有別的貢獻,只把他貼上油瓶字樣賣給日本人;這於我們很不安似的,但不這樣又有什麼法子想呢?這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事實與確信。或許將來有重行翻案的一日,我個人希望著,但不知這一天在哪裡?

    李小峰先生為愛讀曼殊著作,及一切研究曼殊作品的緣故,答應把此書印得精緻美觀些,售得低廉些。除了感謝外,我又有什麼可講呢?

    一九二七,一,一,於清華

    與蘇子谷書

    章炳麟

    曼殊師法座:——有羅浮山實積寺沙門名娑羅者,航海來日本,特訪師於民報社。蓋娑羅在廣東見《警告書》,故不遠萬里,求善知識。師本意欲往羅浮,又譯《娑羅海濱遯跡記》,今皆應驗。所謂「嗜欲將到,有開必先」者歟?娑羅素學禪觀,與啞羊輩大異。在橫濱曾講經一月,今寓鎌創建長寺。彼寺則日本臨濟宗第一招提,其僧亦尚少真宗臭味也。末底近方托印度友人轉購《波你尼八部書》,其書到後,當就師講解。所著《梵文典》,娑羅亦有意付梓,是亦一塊。我亞洲語言文字,漢文而外,梵文及亞拉伯文最為成就,而梵文尤微妙。若得輸入域中,非從佛法之幸,即於亞洲和親之局,亦多關係。望師壹意事此,斯為至幸。手此敬頌禪悅,末底伴陀南。

    與蘇曼殊書

    陳仲甫

    與公別後,即遭兄喪,往東三省扶棺回裡。路過上海,晤鄧秋枚,始知公已由日本乘船過滬赴南洋。去年歲暮,再來杭州,晤劉三沈君默,均以久不得公消息為恨。茲由朱少屏所得公住址,殊大歡喜。繼今以往,望時惠書,以慰遠念。仲別公後胸中感憤極多,作詩亦不少,今僅將哭兄喪詩及與公有關係絕句奉上。公遠處南天,有奇遇否?有麗句否?仲現任陸軍小學堂歷史地理教員之務,雖用度不豐,然「侵晨不報當關客,新得佳隹人字莫愁。」公其有詩賀我乎?劉三沈實均無恙,惟望惠書至切。此上曼公,陳仲頓首。

    與曼殊上人書

    高燮

    曼殊上人慧鑒:——闊別五年,積思成痗。山村無俚,我勞如何。前知師賀蒞滬未久,忽復東徂。居未數旬,飄然又至。近悉是月更將重赴蓬山,萬里瀛程,視同咫尺;盈盈一水,往來如梭。掛得盡除,身心俱暢,閒雲野鶴,欣羨可知。不敏蚓結蟄藏,蕭然隱幾,塵塵世事,久付無聞。冷僻性成,乏善可述。惟文章結習,未能忘情。當此天地改觀,河山生色,但望諸公,息爭蝸角,閒氣胥平;俾大好神州,立足鞏固,則著書歲月,為日方長。時鳥候蟲,樂無極矣。曩者不敏嘗遠寄縑緗,以詩乞畫。荷蒙傳語,當俟暇為之。明知能事從容,不受迫促。然不敏愛慕而欲得之心,固無日不擊於荒寒蕭散間也。比聞我師有重譯《茶花女》之舉,功德無量,未識何時可以脫稿?不敏已儲三半淚待矣。萬綠覆窗,桐葉似扇。興到援筆,不盡所懷。天梅自滬回,具道相念,甚感甚感。吹萬白,元年六月一日。

    自題造像贈曼殊師

    章炳麟

    余自三十歲後,便懷出世之念。宿障所纏,未得自在。既遭王賊之難,倖免橫天,復為人事牽引。濁世昌披,人懷恨。莊生云:「陰陽錯行,天地大絯。水中有火,乃焚大槐。」今之謂也。非速引去,有歐血死耳。當於戊申孟夏,披剃入山。舊好有曼殊師者,蓋懷厭世離俗之志,名利恭敬,視之蔑如。雖與俗俛仰,餐啖無禁,庶幾盧能之在獵群,亦猶志公之菇魚膾;視彼身在蘭闍,情趣纓茀者,乃相去遠矣。因以三十九歲所造影像寄之。蓋未得法身,雖大士猶互存相見,而況其凡乎。章炳麟記。

    為曼殊題師梨集

    章炳麟

    師梨所作詩,於西方最為妍麗,猶此土有義山也。其贈者亦女子,展轉移被,為曼殊闍黎所得。或因是想提維,與佛弟難陀同轍,於曼殊為禍為福,未可知也。

    題蘇曼殊像

    黃侃

    屈翁山始嘗為僧,繼而悔之,且告人謂生平唯此舉最不謬。曼殊亦粵人,蓋真能師法先賢者。昨聞其有還俗之事,顧深喜之。他日接跡道援堂,不僅遙過島佛而已。

    書蘇元瑛事

    章炳麟

    香山蘇元瑛子谷,獨行之士,不從流俗。然於朋友竺,凡委瑣功利之事,視之蔑如也。雖名在革命者,或不能得齒列。少為沙門,深通英利文字。稍長,乃習珊斯克利多書。尤善畫,以藝文自放。廣東之士,儒有簡朝亮,佛有蘇元瑛,可謂厲高節,抗浮雲者矣。若黃節之徒,亦其次也。豈與夫錄名黨籍,矜為名高者,同日語哉?元瑛與劉光漢有舊,時時宿留其家。然諸與光漢陰謀者,元瑛輒詈之,或不同坐。「磨而不鄰,湟而不滓」,其斯之謂歟?用弁急不隸黨籍,持黨見者多嗛之。光漢為中詷事發,豙以誣元瑛,顧談者不自量高下耳。 斠德程技,不中為元瑛執鞭。元瑛可誣,乾坤或幾乎息矣。

    蘇玄瑛傳

    柳亞子

    蘇玄瑛,字子榖,號曼殊,廣東香山人。父某,商於倭,因贅焉。生玄瑛,摯之返國。玄瑛自少即喪父,母又越在海外,伶仃靡可依者,則祝發廣州之雷峰寺。本師慧龍長老奇其才,試授以學,不數年,盡通梵漢暨歐羅巴諸國典籍。嘗謂世界文字,印度最精密,漢土次之,希臘羅馬以降,瞠乎後矣。已而慧龍歿,玄瑛漠然無所向,遂返初服,踰嶺絕大江,遍歷湘之長沙,皖之安慶,蘇之秣陵吳門,浙之武林,而居上海最久。又感玄奘故事,萬里裹糧,隻身走印度,周遊歐羅巴美利堅諸境,自耶婆堤航海歸。其間數數東渡倭省母,會前大總統孫文,玄瑛鄉人也,時方亡命嵎夷,期覆清社。

    海內才智之士,鱗萃輻湊,人人願從玄瑛游,自以為相見晚;玄瑛翱翔其間,若莊光之於南陽故人焉。及南都建國,諸公者皆乘時得位,爭欲致玄瑛。玄瑛冥鴻物外,足未嘗一履其間,時論高之。生平口不言錢,而揮手盡萬金。值貲絕,窮餓不得餐,則擁衾終日臥,怡然弗以為困。釋納以來,絕口婚宦事。晚居上海,好逐狎邪游,奼女盈前,弗一破其禪定也。中華民國七年五月二日,以疾卒於寶隆醫院,年三十有五。著有《梵文典》八卷,《潮音》一卷,《文學因緣》一卷,《燕子龕遺詩》一卷,《雜著隨筆》如干卷。玄瑛善繢事,丹徒趙聲乞為《荒城飲馬圖》,未竟,聲兵敗嘔血死。玄瑛屬人焚其稿墓上,自是遂絕筆弗復作。

    柳棄疾曰:德義之漓,至清季極矣。辛亥之役,號稱蕩條瑕積,特捽孺子儀而閉之南內耳。政治教令所從出,未嘗毫髮掃除也。亡臣降子,爭竊天位,惟頑鈍寡廉恥是尚。積三百年腥腐之末流,決藩破柂以赴之,變本加厲,重為世詬病,有以哉!若玄瑛者,雖雲鶴乎,實星鳳已!壽不中身,繼志入地;而夸毗之子,且挾身後之名以自壯也,悲夫!

    蘇曼殊與可憐的侶離雁

    田漢

    人也靜了,關也掩了,漱瑜倦讀了,曲肱兒枕在桌上,鼾聲徐起。可是仍不能破這房中的靜意。惟聞窗外雨聲,琖琖入耳。那怕是這樣夏天的晚上,那雨聲送來的涼意還能透過紙窗,直浸我們薄服,使我們覺得異樣淒淒清清的。我拏起筆來,正要趁這個情緒未消的時候,發憤做一篇憶那「可憐的侶離雁」的文章。可是萬感紛來,轉不好如何下筆。剛銜筆管而沉吟的時候,目光忽射到漱瑜剛看著的《燕子龕遺詩集》,便隨手取來漫讀。想起蘇曼殊的生涯性格雖和那「PauvreLelian」多少不同,而兩人同一工詩,同一能畫,同一身世有難言之恫,同一為天涯漂泊之人,同一營頹廢之生,同一遂尋常之死,兩人者若亦有甚麼「文學因緣」者。念何時當取兩人的生活與藝術做一個合傳,一面想時,一面又讀王大覺吊曼殊的詩,卒章曰:「隔江煙雨晚蕭蕭,縱有騷魂不可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