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博弈 第37章 遊戲中的規則廢立 (2)
    說他是文學家,因為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所帶動的「建安風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成就之一。當時著名的「建安七子」無一不在曹魏的勢力範圍,這是因為相對穩定的北方有文人們賴以生存的文化氣息。即便是在《三國演義》這樣明顯尊劉抑曹的主題下,依然有曹孟德橫槊賦詩的浪漫景象,誰又能否定曹操身上散發的文人氣質呢!在反董卓聯盟分崩瓦解之時的那首《蒿里行》,可謂是他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最真摯的表露: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當然,曹操有他的負面,這也是許多反感曹操人士死死不放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野心和他陰險毒辣的一面。但我希望諸位能夠就一點達成共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政治上的壓力與內部矛盾的激化程度是其他如同劉備、孫權等諸侯無法想像的。曹操在特定的環境下作出的決定既有殘忍的一面又有無奈的一面。鍾嶸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們對他的看法紛紜錯雜,毀譽不一。毀者把他說成白臉的奸臣、專門玩弄權術、「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的極端利己者:譽者則目之為命世英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關史書記載,既善惡錯出,真假難辨。我們如果片面地依據某些記述,斷章取義,縱然再多發表評論文章,亦無濟於事。

    評論歷史人物,應當從有關的可靠記述中歸納出居於主流的東西,從而得出確切的結論。不僅要把這一人物與他同時的人相比較,也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同一類型的人相比較,這樣便不難估計其在各方面的價值,以確定其歷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與奸的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做過分析,曹魏政權是曹操在農民起義的影響下,自己苦心經營出來的。當時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漢朝還有什麼可供曹操篡奪呢?曹操確實是玩弄了一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但這樣做,還是為漢朝延長了二十餘年的名義上的國柞。

    假若操是奸臣的話,那末,二袁、劉表、劉備、孫權……誰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個能維護漢政權的忠臣來,還能說操是奸臣嗎?至於曹操對人是否奸詐?專門傾人利己呢?傳說中曹操所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是否真實呢?據《三國誌》卷1《武帝紀》注引《魏書》: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字刃擊殺數人。

    《武帝紀》注又引《世語》: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武帝紀》注又引孫盛《雜記》: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淒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根據《魏書》的說法,操殺人繫於被劫之後,這種殺人,不能說是負人,而只是懲罰歹徒的行為。《雜記》所說操夜殺人,乃是怕別人殺害自己,所以先下手為強,這還可以說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行為。但操過後,還是很快就感到悽愴傷懷,說明這次殺人是屬於誤會,並非操本性即安於做負人之事。而且,「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語,只見於此書,其他二書均未道及。可知這話是不可靠的。

    從當時實際情況論,操恐懼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輕易做殺人惹禍之事。他當時如畏人圖己,就應趁人無備時逃走,何必殺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書所記大相逕庭,陳壽既不採用,裴注雖引出,但未置評,僅備遺聞。所以我們不宜視之為真實材料,與其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遠不如從操許多比較確鑿的行事中尋找答案。

    比如:陳宮,原來是擁戴操為競州牧的有功大員,操「待之如赤子」。但後來陳宮趁操東征徐州牧陶謙之際,叛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使操幾遭滅頂之災。後來陳宮與呂布一起被操禽獲,「宮請就刑,操為之泣涕」,頗有故人依戀之情。宮死後,「操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撫視其家,皆厚於初」。又如建安十九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報書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舉,行之多矣,魂而有靈,亦將聞孤此言也」。

    可見操對死者的囑托,並無背負之事。王粲的兒子因參與魏諷謀反,為曹丕所誅,操聞歎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操以金璧從南匈奴贖回蔡文姬之事更為人所熟知。操還自言:「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負」,可知他是怕負人的,似不可能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呂思勉謂:「操之待人,大致尚偏於厚」。這種講法,是符合事實的。

    那些述說操詐騙傾人的傳聞、軼事,多非歷史的真實。但這種講法從何而來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設奇,譎敵制勝」,呂布與操作戰時,曾告誡部屬:「曹操多譎」。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時的「多譎」,擴大到其為人和作風上;其次,陳壽說操「少機警,有權術」。「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權術,趙翼言操用人系以權術相馭。操在用人上,確實有用權術的地方,但說他用人全靠權術,就以偏概全了。

    封建政治首腦有幾個不用權術的?有幾個沒有濫殺過人?袁紹早就讓操殺楊彪、孔融、梁紹。就以孔融為例,他何嘗不隨意殺人!當他任北海相時,僅因「租賦少稽」,就一朝殺五部督郵。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鄰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勸他「自托強國」,僅因這個建議,就被孔融殺害。至於歷代開國帝王,因剷除異己,而濫殺錯殺的更史不絕書,如果只責操譎詐負人,是不公允的。

    曹操的污點,首先是他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於此事,前面已多處提及,不再詳述。其次是他有過屠殺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說過。關於操攻徐州牧陶謙的原因,各書說法不一。即使操父真為陶謙所殺,操也不該大量屠殺無辜人民。陳壽於《三國誌》中敘述曹操之事,從不做過分的貶抑,對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較他書為簡,然亦不能不承認:「所過多所殘戮」。

    操還曾有「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諸將常有「屠城」之事,這是不應寬恕的。其他如當操攻圍呂佈於下邳時,關羽屢向操求取布將秦宜祿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張繡時,亦曾納張繡的從叔母,以致引起張繡的叛變。諸如此類的事,在當時雖算不上什麼很壞,但總是欠缺的。陳壽在評論曹操時,極稱讚其謀略、權變、法術和用人、創業的功績,從無一語贊及他的品德。

    因為曹操有過濫殺無辜人民的暴行。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應當不這樣。另外,在個人品德作風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為後世法。既然稱作歷史上的政治家,就應當對後世能起榜樣作用,曹操在這方面還不夠規格。

    曹操是中國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所以說曹操是軍事家。

    曹操是個詩人,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

    有的人認為曹操是政治家,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戰爭是殘忍,而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軍閥之間征戰的犧牲品。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後漢書·陶謙傳》)足見當時殺人場面之慘烈。太殘忍了,這件事暴露了曹操內心深處的凶殘。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點。曹操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行,曹操的雙手沾滿了黃巾軍的鮮血。

    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雖然『聖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論調,但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佔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雖然不是很壞,可在道德問題上,是應該予以譴責的。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孔融、楊修、崔炎等對曹操有極大貢獻的手下也盡死其手。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誌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人和人之間的競賽,或者人們協作完成一項任務,或者下棋中看看誰更強,或者各自為政相互競爭,這些都是博弈,博弈在經濟、政治領域都被廣泛應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比賽有競爭就一定要有規則,沒有規則就算作混戰了。

    規則的表現形式有很多,鄉規、家訓、禮節、守則、收費條例、商業合同、職業操守、道德觀念、法律約束、這些都是規則,有的覆蓋面廣,有的覆蓋面小。

    規則是這樣了,那麼博弈的規則由誰制定呢?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圍繞著具體的問題,有具體的人制定遊戲規則,這就形成了一種局勢。博弈的雙方就必須遵守這個規則,顯然對制定者來說,他一定制定對自己有利的規則。誰也不能夠脫離規則進行博弈。圍繞著遊戲規則進行博弈,決定勝負。在權力的爭奪戰中,誰有實力,誰就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如何將自己的意願變成規則,這正是規則的突破,從原有的規則中衝出來,建立一個新的對弈格局。強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把遊戲規則制定的很神秘,隱藏了許多內容,用以保護自己。人們對規則產生了神秘感的同時,強者得到最大的利益。

    人們說曹操時奸雄,是梟雄。認為他是靠自己的奸詐和狡黠得到好處。其實不是這樣,曹操又自己的遊戲規則,而且大部分的時候,他完全掌握了這些遊戲規則,只是對手沒有遵守或者說沒有明白他的遊戲規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