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博弈 第18章 對戰中的信息解碼 (4)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係,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長壽元年,武則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並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傑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崇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當然,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執政後多疑臣民不忠於己,遂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廣事羅織,嚴酷逼供,獎勵告密,雖然消滅了一些政敵,但也濫殺無辜,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到武周政權正式建立以後,鬥爭趨向緩和,此風才有所收斂。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她放手選官,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不惜殺害一代忠臣長孫無忌,用毒酒殺死長子李弘;貶黜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等。她對於膽敢違抗自己的朝中重臣來濟、韓瑗、柳弼等,一概嚴懲不貸;對於王皇后、蕭淑妃這樣的「姐妹」輩,先是誣告上許多罪名,再讓她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後置之於死地,連她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此,要說武則天是個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據。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重用了各種各樣人才。剛開始時,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濫殺了許多無辜,招致群情激憤。武則天便反過來殺酷吏「以雪蒼生之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來,這是耍弄權術的把戲,不值得讚賞。但是要承認,當時所殺的多是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勳大臣,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已經腐朽的士族勢力。

    她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醜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於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於聖歷元年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

    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並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於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武則天統治也就是四、五十年,總體評價,應當說,她這個皇帝做的相當成功,相當合格,以三味的評判標準,給她個三七開,似乎也不為過。她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歷史在她這兒前進了、發展了,單憑這一點,她就相當了不起;至於小人和君子、酷吏和能臣並用,亦做到了「因事擇人、因材使用」,這就更為不易。武則天之所以高明,就高明在這兒。

    我國古代有個「田忌賽馬」的故事,故事中孫臏掌握了重要的信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最終贏得了比賽。齊威王與大將田忌各出三匹馬,一對一比賽三場,由於齊威王的最優、次優和較差的三匹馬分別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馬快,所以田忌總是以0:3告負。後來田忌的謀士孫臏給田忌出主意,讓最差的馬去與齊威王最快的馬比,而讓最優的馬去贏齊威王次優的馬,讓次優的馬去贏齊威王最差的馬,這樣便以2:1取勝。但我們還可進一步設想,如果齊威王知道了田忌的花招後,便會在以後的比賽中也更改出馬的次序,當然田忌的出馬次序也應改動。雙方的出馬次序怎樣才是最合理的呢?這便是「博弈論」更深一層次研究的問題了。

    在博弈中,人們掌握的信息經常是不完全的,這就需要在博弈進行過程(即動態博弈)中不斷地收集信息、積累知識、修正判斷。成語故事「黔驢技窮」實際上就包含了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毛驢剛到貴州時,老虎摸不準這個大動物究竟有多大本領,因而躲在樹林裡偷偷觀察,這在老虎當時擁有的信息條件下是一種最優策略選擇。過了一陣子,老虎走出樹林,逐漸接近毛驢,就是想獲得有關毛驢的進一步信息。一天,毛驢大叫一聲,老虎嚇了一跳,急忙逃走,這也是最優策略選擇。又過了一些天,老虎又來觀察,並對毛驢挨得很近,往毛驢身上擠碰,故意挑釁它。毛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別無它法。老虎最終瞭解到毛驢的真實本領後,就撲過去將它吃了。在這個故事裡,老虎通過觀察毛驢的行為逐漸修正對毛驢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面目。事實上,毛驢的策略也是正確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總想掩藏自己的真實技能。老虎吃掉毛驢的策略,在「博弈論」中就是所謂的「精煉貝葉斯均衡」。

    三、凌遲而死的袁崇煥

    當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後金鐵騎在努爾哈赤的統帥下西服蒙古,東平朝鮮,以區區六萬人大敗號稱四十萬的明朝遼東經略使楊鎬的部隊,陷廣寧、克瀋陽、下遼陽的時候,大明朝的統治者已經習慣了失敗,他們麻木地批著公文:某某總兵放棄地私逃,殺;某某巡撫不屈殉節,追封三級;某某經略使損兵折將,斬首,傳首九邊。總之,逃了的殺,死了的獎,打的都是死人官司。但是有一天,北京城的大小官員們突然發現面前的公文自己不會處理了——寧前道袁崇煥上報,寧遠大捷,殺敵數萬,擊斃敵人最高統帥努爾哈赤。這種消息無異於晴天霹靂,朝野震撼,頭頭們所能幹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複查,核實,再核實。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袁崇煥的頂頭上司讓他撤退,他牛脾氣上來了:「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我的官職是寧前道,寧遠就是我葬身之處!結果努爾哈赤十幾萬百戰百勝的大軍,愣是攻不下幾千人駐守的小小的寧遠城,大汗怒了,親臨前線指揮,被紅衣大炮打傷,不治而亡。

    當大明朝的頭頭腦腦們終於相信這一切確實不是夢後,那種興奮勁簡直沒法說了。天啟皇帝大獎功臣,此次大捷,全賴朝中各位愛卿領導有方,寡人重重有賞,欽此!皇帝沒有食言,朝中那些連寧遠在什麼地方都搞不清楚的大員們個個都撈到點油水不說,連魏忠賢一個剛出娘胎的侄孫都封了個伯爵,據說是如果沒有魏公公殫精竭慮,運籌帷幄,寧遠一戰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的——這就是他們的邏輯,打了勝仗是魏公公領導有方,打了敗仗是前線指揮官們貫徹方針不力。既然如此,那個小小的寧前道叫什麼袁崇煥的,功勞也就是一般般了,賞他個遼東巡撫——反正這種官沒有人敢做,便宜他算了——欽此,大家謝恩啊!

    金庸先生寫過一篇《袁崇煥評傳》,認為袁崇煥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廣東蠻子不要命的倔強,認死了的理,幾十頭牛都拖不回來。袁崇煥拿身家性命賭來的寧遠大捷,成了朝中大員們進身的階梯。自己僅僅當了個遼東巡撫,他倒是沒什麼想不通的:遼東巡撫雖然不是什麼美差,還隨時有性命危險,但總算是方面的負責人——這就有機會來完成自己的理想了。

    袁崇煥,明朝名將,字元素,號自如。原為一介書生,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煥」,是火光,是明亮顯赫、光彩輝煌;「素」是直率的質樸,是自然的本性。他熊熊大火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揮灑自如的作風,的確是人如其名。這樣的性格,和他所生長的那不幸的時代構成了強烈的矛盾衝突。古希臘英雄拚命掙扎奮鬥,終於敵不過命運的力量而垮了下來。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說來,時勢也就是命運。像希臘史詩與悲劇中那些英雄們一樣,他轟轟烈烈的戰鬥了,但每一場戰鬥,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又過了一年,皇太極欲為其父報仇,「滅此朝食」,親率兩黃旗兩白旗精兵,圍攻寧遠、錦州,攻城不下,野戰不克,損兵折將,連夜潰逃。袁崇煥從此威震遼東,令清兵聞名喪膽。真英雄也!

    滿清大軍鎩羽而歸,當上了大汗的皇太極和兄弟們總結,認為明軍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在於袁崇煥善於守城,所以得出的結論是,要和明軍野戰。數年後,後金十幾萬大軍再度西進遼西走廊,進攻袁崇煥把守的寧遠、錦州。然而這次攻勢最後卻以在錦州城下野戰輸給明軍告終。從此,明由戰略防禦進入了戰略相持,遼東的恢復已經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可是這個時候,袁崇煥卻因為和後金商討議和的可能被朝廷撤了職。自南宋以來,中國人就恥言議和,彷彿只要談議和就是秦檜,只要談抗戰就是岳飛似的。事實上,歷史沒有這麼簡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