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沉香 第69章 建立生態社會是人類共同責任
    人類如何對待動物和自然,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集天地之靈氣,采萬物之精華,勇敢的人類從洪荒時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紀。人類的智慧創造了經濟的奇跡,無知與貪婪卻留下了可怕的後果。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地球發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萬物,就像善待我們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們的家園!

    突如其來的「非典」病毒,令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人類應如何對待大自然?人類該怎樣與自然和諧共處呢?與自然相通相依,協調一致,和諧共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要思想。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與它如何對待動物密切相關。真正文明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社會,而一個社會的野蠻性也往往表現在不以殘酷對待動物為恥。實際上,對動物的暴虐和殘酷剝削,不僅顯示出人對「他者」(包括自然)的漠不關心,也常常顯示在人對人的態度上。我們的社會能夠長期漠視大規模對活體動物注水增重賺錢的殘忍行為,也會出現那種把農民工、智障者和未成年人強掠為黑窯工進行奴隸勞動的可恥行為。這兩者之間能夠沒有關聯?可惜,我們的社會對兩者之間的聯繫毫無警覺。不用說普通人,連有的所謂研究倫理的學者,竟也會以在遊樂場用弓箭射殺被捆綁的活雞活鴨而沾沾自喜!許多殘忍行為不僅是缺乏同情造成的,也是無知的結果。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上,人和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一個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改造的過程。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由於人類自覺不自覺地過分強調對自然的「征服」和「控制」,無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在短短的100年內,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已經發展到很不和諧的地步,大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對人類實施了一次又一次的報復。厄爾尼諾、溫室效應,沙塵暴、洪澇、乾旱、荒漠化等自然現象,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手段。為此,我們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這些代價也警示了世人:大自然並非取之不盡的,也並非簡單單一的,大自然就像一張錯綜複雜的網,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人類也生存於這張網中,從這張網中吸取營養的同時也受制於此。

    對於人類來說,21世紀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這個世紀,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取得了徹底的「勝利」;但是,這個勝利並沒有把人類引向伊甸園,而是把人類拖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的出現,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南北極冰山的融化,熱帶雨林的急劇減少,物種的銳減,生物多樣性的消失,能源的緊缺,土地的沙漠化,耕地的減少……這一切都使得地球的生態平衡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一次出現了總體性的危機。同時,也使生存在大自然中的人類深刻認識到自然界並不是人類想像的那麼簡單。

    那麼,如何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呢?我們認為,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深知自然界的複雜性和生態系統的整體觀念,尊重自然。

    只有順從並利用這些自然規律來改造自然,人們才能持續地取得豐富而又合乎要求的資源來發展生產,從而保持潔淨、優美和寧靜的生活環境。可惜的是,過去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往往只求獲得某項成功,而不管是否違反生態學規律,以致造成一系列不利於生產發展又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惡果。大自然也讓人類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中列舉了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提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建設目標。自從「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的理念提出以後,談論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已顯得有些泛化。一旦說到和諧,這也需要和諧,那也需要和諧,一片「和諧」之聲。人類漸漸從噩夢中覺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到底是什麼問題刺激我們提出科學和諧的發展觀呢?也就是說,什麼是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呢?我認為,目前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當是人和自然的和諧問題。目前,某些問題是局部性的,溫飽是部分,教育不平等是部分,失業是部分,收入差別使某些人不滿,而自然環境,是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是危及子孫能否良好生活的大事。無論是腰纏萬貫的老闆,地位顯赫的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下崗工人,莘莘學子,都不能不要喝水、呼吸空氣、享受明麗的陽光吧?那好,每天給你受過或可能受過污染的水喝,每天給你早晨半死不活的陽光去看和煙霧濛濛的空氣去呼吸吧(不潔的水、空氣、陽光沒法像垃圾一樣搬運到郊區去)。至於慢性疾病的養成,比如呼吸道感染、鼻炎咽喉炎,甚至各種癌症之類,那是一時看不見的東西,跟我們眼前的經濟無關,都怨你身體素質不好,免疫力不強所致。都說鍛煉能提高免疫力,外面的空氣不好,在室內鍛煉吧,眼不見心不煩。自欺欺人!

    是不是有人認為這是在「杞人憂天」呢?應該說,該杞人憂天了。近幾年有關環境污染事件的報道並不鮮見,而且這類事件對人們生活的惡劣影響也日漸升級。這兒列舉兩例:一是被稱為「中國皮都」的浙江省平陽縣水頭鎮,因皮革加工給當地帶來滾滾財源,但是,也把原來山清水秀的地方污染得不堪入目,並且嚴重威脅著當地和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二是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原先是個美麗的村莊,可是大約從十幾年前開始,這個村莊就逐漸開始被癌症的陰影所籠罩,100多人死於地下水的污染。看來,我們已到了杞人憂天的時候了,我們再也不能麻木了。面對如此惡果,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發展經濟究竟是為了什麼?

    無論國家、個人,努力奮鬥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幸福源於良好的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及由此引起的心境。這一點環境污染重災區的人們都有深切的體會。

    設想你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冬日清晨煙霧籠罩,夏日熱悶的空氣中帶著難聞的氣味,當你看見昔日的小河流變成了臭水溝,溝裡淌的不是黑水就是污水,還眼睜睜地看到那污水竟然淌到蔬菜和麥苗地裡,你能有好的心境嗎?

    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在他的著作《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寫道:「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要對我們進行報復……因此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統治自然界,絕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

    自然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體。我們的生存和自然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在哲學上也有不少佐證:法國的盧梭提出過「同類感」思想,他說人和人、和物、和自然都是同類的,所以會產生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有了同類感,就能和諧相處,同類感成為和諧相處的本體論根源。中國傳統哲學則提出「萬物一體」乃和諧相處的根源;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王陽明提出「一體之仁」,即萬物之間都是息息相通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大踏步發展,人類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毀滅人類,在對自然界的肆意開發和掠奪中,人類在不斷吞噬自然的軀體的同時,也遭受到自然的屢屢報復,這種無節制的行為危及的不僅僅是自然,更是人類自身。現在,痛定思痛之下,我們要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與和諧的宣傳者和實踐者,一切遵循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來辦事。不能走國外一些國家和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區「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既然有前車之鑒,就應該吸取教訓,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在強調科學精神的同時,更要以人文精神做前提,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

    建立生態環保型社會是人類共同責任。隨著我國人口的急劇增長,許多地方都在鬧「能源危機」,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無數森林的亂砍濫伐使生態環境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因此,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家園毀於我們人類自己手中。人類啊,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節約一滴水,保護一棵小草。讓天空依然明淨,讓河水依然清澈,讓小草依然碧綠,讓花朵依然鮮艷,讓陽光依然燦爛,讓地球依然生輝!

    2006.3.17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