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部隊之中國篇 第15章 台灣特種部隊
    不論外界如何定位台灣,我們都一直堅守台灣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一直以來,我們大陸對台灣特種部隊的瞭解幾乎是一片空白。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台灣特種部隊才逐漸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近年來,台灣在「獨立固守,有效嚇阻」和「決戰境外」作戰思想驅動下,不斷加大對其特種作戰部隊建設的力度。經過數年的發展,台灣特種作戰部隊已初具規模,成為一支能在多種複雜情況下執行多種任務的「多功能」部隊。

    組織編制

    據新聞媒體的報道,台灣目前有八支特種部隊,包括陸軍、海軍陸戰隊及憲兵三個特勤隊,及陸軍「海龍蛙兵」兩棲偵察營、陸軍空降部隊,海軍兩棲偵搜大隊、爆破大隊和水下作業大隊。

    八大特種部隊中,陸軍「涼山」、海軍陸戰隊「黑衣」和憲兵「夜鷹」三支特勤隊,是精英中的精英,除了執行特殊任務外,他們還負責台灣北中南區的反恐,有時還支持警方處理重大事故。一九八六年的巖灣監獄暴動,就是「黑衣」與「涼山」支持警政署保一總隊,才能迅速壓制。隸屬於陸軍航特指揮部的「涼山特勤隊」,是最為台灣民眾熟知的特種部隊。

    台軍特種作戰部隊總兵力5000-7000人,具備了陸、海、空,遠、中、近特種作戰的能力。從其近年的演習情況看,台軍特種作戰部隊主要用於在主要方向、主要地(海、空)域執行一般部隊難以或無力完成的與戰役、戰鬥勝負攸關的關鍵性任務。

    面對日益氾濫的恐怖活動,台灣當局在1980年,從海陸空三軍抽調精銳力量,悄悄組織了一支在人員素質、組織結構、武器裝備、訓練等方面都可以與國外精銳部隊相匹敵的反恐怖特種部隊——特勤隊。該部隊的情況至今仍被視為一項高級機密,而且被認為是台灣各類特種部隊中的一張王牌。

    台灣特勤隊共有數百人,編製單位為中隊,佈防在台灣從南到北3個地方,即台北縣林口特勤隊(由憲兵中的精英組成),高雄萬壽山特勤隊(由海軍陸戰隊士兵組成)和屏東特勤隊(由陸軍士兵組成)。他們的代號分別為「夜鷹」、「藍鷹」、「黑鷹」。被稱為軍營三鷹,直接受台灣「國防部」指揮。

    高空特勤中隊,組建於1999年10月,由原陸軍空降部隊特勤隊與高空突擊排合併而成,主要任務是以空降方式滲透至敵後作戰。目前,高空特勤中隊下轄隊員100餘人,編為若干作戰小隊。其教官大都受過美國陸軍「游騎兵」部隊「游騎兵」課程培訓或陸軍空降特種部隊的資格評估課程訓練,其甄選訓練方式及戰術也全部參照自這兩支部隊。

    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又稱「黑衣部隊」,於1980年在蔣經國指示下組建,但直到1995年的「華興」演習才公開曝光。該部隊隸屬於海軍陸戰隊本部,主要職責是在戰時滲透敵區執行各種秘密任務,並協助其他部隊進行反滲透作戰,平時則在南部山區或台灣「領海」中執行反恐怖任務。1986年,陸戰隊特勤隊曾協同空降特勤隊成功地鎮壓了巖灣監獄的暴動。從這支部隊的任務性質和作戰方式上,我們可以找到美國「海豹」部隊特戰發展群的影子。目前,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共有官兵90餘人,均為「三代清白」的志願兵。

    陸軍第101兩棲偵察營,即「海龍」蛙人部隊,組建於1973年。主要任務是在金門、東引、馬祖以及澎湖地區打擊「恐怖」活動,稽查走私偷渡,進行特種作戰,並保護台灣軍政高官離島後的安全。

    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是一支先遣部隊,其任務性質和作戰方法都與越戰期間的美軍遠程偵察隊類似。它的主要任務是在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前滲透到敵占區域獲取情報,並將其傳回總部。此外,這支部隊還擔負著台島的海岸巡邏任務。

    高度保密的「天威」部隊則是一支以美軍「紅細胞」特戰部隊(隸屬於「海豹」部隊,後被撤編)為藍本組建的「假想敵」部隊,直屬台灣「國防部」。其主要任務是利用特種作戰手段和戰術,專門針對海軍中各要害部門進行滲透攻擊測試,以檢驗被「攻擊」對象的防衛能力。

    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是台軍編制中唯一具有完整水下作業及三棲作戰能力的特種部隊,其前身為組建於1954年的水中爆破隊。1960年,水中爆破隊正式擴編為水中爆破大隊,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協同兩棲部隊在「反攻大陸」時進行登陸作戰。李登輝執政期間,軍方以美軍「海豹」特種部隊為原型對水中爆破大隊進行了徹底改造。目前,這支部隊的任務性質、訓練課程、編製規模,以及作戰方式都與「海豹」部隊基本相同。

    入選特勤隊的士兵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各方面都十分突出的優秀軍人。入選後的特勤隊員,首先要接受2年半至3年的職前訓練,然後再服5—6年的兵役。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他們經歷了拳擊、柔道、擒拿、空手奪刀槍、山訓、海訓、跳傘、艇訓、反爆破、潛水、跳車、跟蹤、偽裝、快速反應射擊、攀登房屋、營救人質等多方面的訓練。據說郝伯村在一次特勤隊員退役儀式上讚歎:「只要10個特勤隊員就可攻佔總統府。」

    然而,由於待遇不是很好,生活環境封閉,憲兵特勤隊員的來源多數是當地少數民族,難以吸引更廣泛的人力來源。居住在台灣艱苦地區的少數民族居民雖然體能一流,但是因為生活環境的關係,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明顯不足,很難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按照台灣高層領導人的預先設想,台軍的特勤部隊應當成為台灣軍隊的「精銳之師」,是執行「境外決戰」的核心力量。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台軍特勤部隊離其期望距離還差之甚遠。

    除軍方的特勤隊外,台灣警方的反恐怖突擊隊建立的更早,可追溯到1977年。當時,國際上恐怖活動頻繁發生,西德和以色列等國家利用其精銳恐怖部隊,在歷次反劫機或救人質等反恐怖活動中,展示了打擊敵人、營救人質的突出作用。台灣警方以此為例,成立了一支反恐怖突擊隊,命名為「鎮遠專案小組」。該小組過去一直隸屬於台北市警察局保安股,作為刑警大隊的一個小分隊,其人員數量、裝備、訓練等情況外界至今無人知曉其內幕。此外,台北市警方的保安大隊中還有一支專門對付有組織、有強大武力暴徒的特種突擊隊,外界一般稱之為「霹靂分隊」,它在台灣反恐怖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霹靂分隊」是於1985年從保安大隊原有的9個分隊挑選身高1.70米以上、各方面均優異的人員組成的。第一批共選156人,以小組為單位,每組12個人,編為3個警網,每一警網有4人組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其最大特點是裝備精良,訓練嚴格,隊員年齡平均不滿25歲,反應靈敏,做起事來生龍活虎。

    1988年,台灣軍、警、憲、特各單位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反恐怖演習。由特勤隊扮演恐怖分子,劫持人質,「霹靂分隊」進行營救人質。演習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對日漸抬頭的台灣恐怖勢力起到了強有力的威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