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靈雨 第19章 下編:俗世微塵 (13)
    看來,我們可以有兩種英雄:一是消極的,二是積極的。消極的英雄只是保持已成的現狀,使人民過平安的日子,教他們不受天災人患的傷害,能夠在不得已的時候犧牲自己的一切。積極的英雄是能為人群發明或發現新事和新法度,使他們能在停滯的生活中得到進步,在痛苦的生活中減少痛苦,換一句話,就是,他能改造世界和增進人間的幸福。今日一般人心目中的英雄多半不是屬於第二類,並且是屬於第一類中很狹窄的一種,就是說,只有那為保護人民不惜生命的戰士才被稱為英雄。這種英雄不一定能造時勢,甚或為時勢所造。因為這類的英雄非先有一個時勢排在他面前,不能顯出他的本領,所以時勢的份量比英雄本身來得重些。反過來說,積極的英雄並不等到人間生活發生什麼障礙,才把他製造出來。人們看不到的痛苦,他先看到,人們還沒遇到困難,他先想像出來。他在人們安於現成生活的時候為他們創製新生活,使他們向上發展。也許時勢造出來的英雄也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可能性很小。

    真英雄必定是造時勢者。時勢被他造得成與不成,於他的英雄本色並無妨礙,事的成敗不足為英雄的準度。通常的見解每以為成功者便是英雄,那是不確的。成功或由於機會好。「河無大魚,小蝦稱王」,在一個沒有特出人才的時境,有小本領便可做大事。這也是時勢所造的一種英雄。還有些是偶然的成功,作者本身也夢想不到他會有那麼樣的成就。他對於自己的事業並沒有明瞭的認識,也沒有把握,甚至本來是要保守,到頭來卻變成革命,因為一般的傾向所歸,他也樂得隨從。這也是時勢所造的一種英雄。還有些是剝削或搾取他人的智力或體力來製造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他的成功與受崇敬完全站在欺騙和剝削的黑幕前面。有時自己做不夠,還要自己的家人親戚來幫他做,攬到國家大權,便任用私人,培植爪牙。可憐的是混混沌沌的群眾不會裁製他,並不是他真有英雄的本領。這也是時勢所造的一種英雄。

    我們細細地把歷史讀一遍,便覺得時勢所造的英雄比造時勢的英雄更多。這中間有一條很大的道理。我們姑且當造時勢的英雄是人間所需求的真英雄,而這種英雄本是天生的。真英雄是超人,但假英雄或擬英雄也許是中人以下的「下人」(Underman)。所謂假英雄是指那班偶然得到意外的成功的投機家而言。所謂擬英雄是指那班被時勢所驅遣,迫得去做轟轟烈烈的事業的苦幹者而言。所謂下人是對於超人而言。他的智力與體質甚至不及中人。在世間裡,中人都很少,超人更談不上,等到黃河清也不定等得到一個出現。人間最可憐憫的是下人太多,尤其是從下人中產生出來的英雄比較多。這類的英雄若是過多,就於國族有害。怎麼講呢?因為他們沒有中人的智力而做超人的權威,自我的意識太重,每持著群眾的生命財產智能是為他們的光榮和地位而有的態度。這樣損多數人以利少數人的情形便是封建制度。英雄與封建制度本來有密切的關係,但這裡應當分別的是古代的封建英雄於其同時的一般群眾中確實具有超人的能力,而現代的封建英雄只是靠機緣。哪怕他是乳臭未除,只要家裡有人掌大權,他便是了不得的人物。

    哪怕他智能低劣,只要能夠聯絡權要,他便是群眾的領袖。他的方法是利用新聞和金錢來替他鼓吹,甚至神化一個過去的人物來做他的面具。一個人生時碌碌無奇,死後或者會被人當做「民族英雄」來崇拜,其原因多半在此。這類神化的民族英雄實際等於下劣民族的咒物。今日全世界人類的智力平均起來恐怕不及高等小學的程度,所以凡有高一點的知識而敢有所作為的都有做領袖或獨裁者的可能。不過這並不是群眾的福利。我們講英雄的事業應當以全世界民眾的福利為對象,損人利己固不足道,乃至用發展自己民族的口號去掠奪他民族的土地的也不能算是英雄。今日世界時局的困難多半由於這類的英雄所造成。如果我們縮小範圍來講一下我們的英雄,我們也會覺得有許多是下人中所產出的。他們的要求是金錢與名譽。金錢可以使他們左右時勢,若說他們是造時勢的英雄,其原動力只是這樣,並非智能。名譽使他們享受群眾的信仰,欺騙到萬古流芳的虛榮。他們的要求既是如此低下,無怪他們只會把持武力,操縱金融,結黨營私,持權逐利,毀群眾的福利來增益自己。他們只會享受和浪費,並無何等遠慮,以善巧方便得到金錢名譽之後,便走到海外去做寓公,將後半生事業付與第二幫民賊。

    我們講到假英雄之多,便想到在人群中是否個個有做英雄的可能。現在人間還是在一個不平等的情況底下過日子。不但是人所享受的不平等,最根本的是智力與體力的差異太甚。英雄是天生嗎?不。英雄是依賴先天的遺傳與後天的訓練所造成的。英雄是有種的。我們應當從優生學的原理研求人種的改善,凡是智力不完,體質有虧的父母都不許他們傳後代。反之,要鼓勵身心健全的男女多從事於第二代民眾的生育。這樣,真英雄的體質與理智的基礎先打穩固,造成英雄的可能性便多。否則生來生去,只靠「碰彩」,於人間將來的改進是毫無把握的。第二步還要使社會重視生育,好種的男女一生下來當要特意看護他們,注意訓練他們,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均衡地發展。現在已有科學家注意到食物與體質、性格與壽命的關係,可是最重要的還是選種,否則用科學方法來培養下人,延長他們的生命,使他們剝削群眾的時間更長,那就不好了。

    真英雄是不受時勢所左右的。因為他是一個「形全於外,心全於中」的人,他的主見真而正,他的毅力恆而堅。他能時時檢察自己,看出自己的弱點,而謀所以改善的步驟。事業的成敗不是他所計較的,唯有正義與向上是要緊的。今日我們所渴望的是這樣的英雄。我們對於強敵的侵略,所希望的抗敵英雄也要屬於這一類的人物。戰爭在假英雄的眼光裡是賭博的一種,但在真英雄的心目中,這事是正義的保障。為正義而戰,雖不勝也應當做,毫無可疑的。

    最後,我們還是希望造時勢的英雄出現,唯有他才能拯民眾於水火之中。等到人人的智力能夠約束自己與發展自己,人間真正平等出現的時候,我們才不需要英雄。英雄本是蠻野社會遺下的名目,在智能平均與普遍發展像蜂蟻的社會可以說個個都是英雄,因為其中沒有一個不能自衛,沒有一個不能為群眾犧牲自己。所以我想無論個個人達到身心健全,能利益群眾的時代是全英雄時代,也是無英雄時代。

    這篇是去冬在廣州嶺南大學的演講稿,沒工夫多寫,未能詳盡地發揮,抱歉之至。

    中國文字的將來

    一、中國文字不進步的原因

    我們的讀書人每每自誇說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的一種文字。不錯,它是最古,卻是最不進步的。現在用從象形文改變而成的文字,只有中國字一種,其他用的都是拼音字。拼音字是最進步的文字。而中國還是墨守著舊的寫法,一點也沒有進化。這個,我想有下列的幾個原因。

    (一)文字被看為極神聖。文字的發明在原始民族中,都視為很神秘的。因為它能在不言不語中顯示所要表示的意義。在中國的傳說裡,當蒼頡發明文字的時候,也驚動了鬼神,使鬼夜裡哭過。這是表示文字有很大的威力,凡有文字的地方,邪神野鬼都要驚避的。這觀念發展為道家的符咒。許多迷信者到現在還信天師符可以驅邪治病,就是由於這種原始的迷信而來的。敬惜字紙視為善舉之一,對於有文字的紙帛等物,切不可輕易褻瀆,不然,神聖就會責罰的。尤其是讀書人,所有字紙必得恭恭敬敬地送到惜字爐去焚化。紙灰也不能任它隨處飛揚,必得送到清水河裡,教它能流進大海去。考察人間誰是敬惜字紙與誰不是的,是文昌帝君的一份職務,為他發覺某人不敬惜字紙,或者教他今生不能得著功名、晉身之路,或者罰他來生變個瞎子。敬惜字紙成為一種宗教行為,它底根本心理是認定文字是神聖,進一步便覺得會寫字的人也是神聖了。

    (二)識字是士大夫。因為識字或會寫字的人也被看為神聖、為高尚,無形中造成一種士大夫的階級意識。如果一個人讀了幾年書,認得一千幾百字,他就會有「我是讀書人」的感覺。讀書人的肩膀是不屑挑東西的,雙手是拿過筆,再也不能做粗重的手藝,指甲要留得長長的。所謂鄙賤的事他是不能再做了。在商店裡任職的夥計,雖會寫幾個字,卻是被看為讀不成書的。所謂士大夫,實際上只是多識些字和會寫一半篇或通或不通的文章,這樣他便能武斷鄉曲,交官結吏了;他靠文字撈得威權,當然不敢批評文字本身的缺點,也想不到它會有什麼缺點,乃至不敢想它可以被修改到較利便的地步。這樣,弄到讀書人不當文字是傳達意思的一種工具,卻當它是一種撈取威權的法寶。法寶是不能輕易更換的。

    (三)書法是藝術。許多人宜說書法是中國藝術的特別部門。其實真正的書家在歷史上是可以屈指數出來的。我不承認寫字有真正的藝術價值,若說有的話,記賬、掘土、種菜,等等事工也可以當做藝術看了,飲食、起居,無一不是藝術了。為什麼呢?文字的根本作用是表達意思,形象上的佈置不過是書寫材料,為紙帛、刀筆、墨汁等等關係,只要技術純熟,寫出來,教人認得它是什麼,它的目的就達到了。凡是藝術,必至有創作性,文字自古有定形,原不能說是創作。所變的是一代所用的材料規定了一代的字體,漆筆時代,絕不能寫出隸書真書,只能寫篆文,毫筆時代也不能寫出現代的「美術字」。現代青年多用鋼筆鉛筆,要他們寫真楷更是不容易了。

    又,一般求人「墨寶」的多是與寫字的人講交情,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於文字有特別的賞鑒心。許多人只喜歡名人字,和貴人字,尤是上款有自己的名號的。字既名貴,擁有的也跟著「名貴」起來了。寫扇面,題書物,上者是欽佩寫字的人,下者無非是「借重」,社交藝術乘君子自己,於字寫得好壞,本來沒有什麼關係。說起來,書法是由道教徒寫龍章鳳篆發展起來的。古來有名的書家可以說多少與道教有關係。王右軍一家,被認為書法的大師,而這一家人正是信道極篤的。六朝的道士如陶弘景、楊義、傅霄諸人都是書家。

    唐朝的顏真卿、顧況等,也是道教徒,唐朝又多一層關係,宋朝朱弁的《曲洧舊聞》(卷九)說:「唐以身、言、書、判設科,故一時之士無不習書,猶有晉宋餘風,今間有唐人『遺跡』雖非知名之人,亦往往有可觀。本朝此科廢,書遂無用於世,非性自好之者不習,故工者益少,亦勢使之然也。」宋朝廢書科,朱弁因而感覺到會寫字的人少,然則從宋以後,當然會越來越少了。明清的書家也是屈指可數的,清中葉以後,因為金石文字發現得很多,寫字的人喜歡摹臨,一變從前臨帖的風氣而為臨碑。雖然脫離了「館閣氣」,卻還跑不出摹擬古字的圈套。不知道北朝的碑文多是漢化胡人或胡化漢人的筆法,書體和章法本不甚講究,在當時還不過是平常的刻文,本沒有什麼藝術的理想,南朝人講究寫字,被認為書法的正宗,但真配得上稱為「藝術字」到底也不多。書法藝術可以說是未曾建立到有強固基礎的地步,反而使練字的人們墮落臨摹的窠臼。

    對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認為中國文字所以不進步的重要原因。看文字為神聖,是迷信底遺留,那不容別人批評中國文字的缺點,也是抱著衛道的精神,以為中國文字一被廢棄,中國文化也就跟著喪失了。這可說是不需要的顧慮。文字不過是形象上的符號,換符號,不必是改變文化,也不必是改變語言。從事實上說,現在的中國字已不是周秦的篆文,更不是殷朝的甲骨文,所以形象上的改變是不相干的。現在的士大夫,許多不主張用拼音字,因為他們怕拼音字一流行,漢文便會丟失,中國文化也隨著會丟失了。這過慮是不需要,也是不誠實的。假如要保持中國文化,須要以保存中國字為手段的話,那麼我們應當先要禁止官僚,教授們說那些半中半日,三成國語七成英語的語言。因為文字是根據語言寫出來的。我們不能防止語言的轉變,一樣地不能禁止文字的改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