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沒那麼難 第8章 以「創意概念」創業 (5)
    連續創業家,也就是說,同時接二連三創立公司的創業者,是成功把創業跟辦公室行政實際分離的證明。只成立一家公司的創業者等於經營者模式,常常讓創業者疲累不堪,甚至無法負荷;而同時擁有很多公司的創業者,卻可以經由指揮分掌職務,分散經營的壓力。先前提到的強生,就是這樣一個多重創業者。

    除了E化辦公室以外,他還大約建立合創了二十多家公司。他如何辦到?他專心於創業設計,從中設立目標、任務與控制運作過程。這樣一來,他的聰明才智與時間都投在最擅長的事物上。同時他也清楚,進行創業設計時,必須注意不能產生太多複雜的事情。複雜會提升犯錯的概率,使得主管必須經常做決策,而從他最拿手、最有興趣的領域中分心。維京集團總裁布蘭森同樣是多重創業者,但我們感覺不到他力不從心。

    他永遠足智多謀、興致高昂,通常從事花大錢的大手筆休閒活動。他是萬能的天才嗎?他有金手指,做什麼、摸什麼,就能點石成金嗎?我們不應該太早下判斷。讀過他的自傳,尤其是早年的遭遇,對他的想像就完全不同了:他事業剛開始時處境艱難,很長一段時間沒賺錢。他在關稅上耍花樣,被逮捕,在牢裡關了一夜,還被罰了一大筆錢。但他成功的關鍵在於繼續堅持自己的創意,再用這種持續力完善他的創意。他沒有讓自己困在什麼都自己來、什麼都要會的小小獨立世界裡。事業這個名詞聽起來是搖滾樂,而不是記賬、算賬與單調。

    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尤努斯(MuhammadYunus),在社會工作方面是名連續創業家。鄉村銀行(GrameenBank,亦稱窮人銀行)小額貸款只是他建立的眾多事業中的一小部分。他的事業有太陽能公司、幾乎像電信局那麼龐大的電話公司,以及意欲平衡鄉下國民飲食習慣、與達能(Danone)優格合作生產酸奶的公司,另外有一個投資基金公司。身為經濟學教授的尤努斯相信,利用資本主義工具,我們可以更有效、更充分利用經濟體制。

    雖然他要經營這麼多公司,有做不完的計劃與任務,但和他相處過的人,都認為他輕鬆、可愛、全神貫注,而非工作狂。創業者在成功做出創業設計期間,可以自我訓練,而且第二個公司比第一個更容易組構,這也是經驗研究在連續創業家身上發現的重點。

    第一次創業時,創業者抓到事情怎麼進行的重點,或者換別的說法:創立一家公司其實很簡單。當你掌握重點,就可以建立很多公司。強生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更快、錢花得更少。就像學習拼圖一樣,拼得越多,就越快越好,組建一個公司也是一樣。第一次發生的錯誤以及昂貴的試驗,通常第二次或第三次便不會再發生。原則是,用創造力發展出經濟又聰明的解決方法,在商業市場上能為創業者自己與客戶帶來優勢與財富。

    創業這件事的核心,在於發展合適的理念,創業者必須銘記在心。它是極度錯綜複雜,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和智慧,所要求的能力也不是經由理論便能得到。市場上的新人,質量必須優於競爭者兩倍以上,但價錢只能是別人的一半,根據強生的說法,這是第四準則。他所提供的E化辦公室系統為客戶節省90%的支出,這是第十準則。

    這樣一套程序,要求將一個想法徹底深思熟慮。從這一條路──不是高科技──也可以將創業推上成功的正軌。因此,我們應該將書中提到的創業形式,當做深具潛力的方法。根據我的經驗,這些方式甚至比高科技技術創業有更高的成功率,也在公共所需(或損失)的物資上,明顯少很多。結果越是清楚,麻煩越少,事前所需的思考工作就越重要:在創意成熟到成為計劃之前,大多需要吸收大量的信息;思考如何降低複雜機制的可能性,需要極高的智慧與創造力。

    成功的創業者常常醞釀一個創意好幾年,或者投入極大的精神心力與時間。將成功的因素構建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從統計數字來看,創業失敗比比皆是。不論你想相信哪種統計方式,失敗數據都在30%∼80%之間。

    因此,對創業者來說,在現有市場條件下獲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擁有資金與行政能力,在今天已經不再足夠。沒有競爭優勢的人,面對市場上已存在的競爭者,很難站穩腳步。這些競爭公司早有一定客戶,知道這一行的市場與產品特性,有經驗、有囤貨,而且比新公司更能預知風險。

    簡單說,在所有重要的行業中,已存在的競爭者都佔優勢,而新創公司都居劣勢。我們需要有某些特別的東西,才能在市場上生存。因此我們可以宣稱自己創意概念中的獨特革新元素,是立足市場的重要因素。對一般人來說,這是新事業唯一的決定性勝利。

    創業成功從「頭」開始

    發展一個優秀的企業概念,是一項莫大的挑戰。不論這個概念是經過千呼萬喚,還是輕鬆想出來的。很多路程是用大腦完成的,而不是用腳。「有時候,一個創業計劃誕生之前,我們需要花十年工夫以及處理五萬件信息」,卡內基美隆大學的西蒙教授(HerbertAlexanderSimon)如是說。西蒙的經驗之談不應該嚇倒你,而是要讓你知道,一個經過思考的計劃不是不足為道的、草率的,而是經由商學理論轉換後,才得到的血肉之身。

    這個過程是一個成熟的階段。反覆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思考另一種選擇與風險,直到產生穩健的、平衡的,可以承擔市場衝擊的計劃。有句話常在很多書上被提到,似乎具備現代精神:「今天,動作快的人就贏了」。但是,動作快的意思也代表很快就破產。等待一個概念成熟,不表示浪費時間。

    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行業中,時間的確是中心要素,但是並非所有行業在創業時都是如此。即使是「發現緩慢」也是好的、持續性的成果,例如「慢食」文化。盡可能事前就準備好如何應對日後會發生的典型事件,例如模仿抄襲。並不是我們真的能預言市場行為,而是因為即興發揮與計劃是很好的互補。

    很多時候,精密的計劃是神來之筆的先決條件。這一點,書中已經提過,好的創業設計最好將個人生活目標也包含在內,讓計劃與個人或者創業者合為一體。這裡講的不是一般說到「創意」一詞會聯想到的靈光乍現,剛好完全相反,指的是經過長時間仔細琢磨出來的計劃。

    就我的認知而言,我所說的「創意」特性上比較接近「專利」這個意義。我問過創業成功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前提是他們有非常優秀的創業計劃),得到的答案總是讓我的學生很驚訝。隨著事業發展,他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算起來真的不多。有一些以科學為基礎的統計研究,也承認有些成功的創業者並不需要密集工作。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只是常常被忽視、不正面討論或者不符合我們的想像。

    創業設計就好像專利,自己本身就是價值。坎普拉德宜家傢俱的創業主旨,或者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的阿爾迪超市模式,就是這種成就。這裡提出的專利觀念,看重的不是被保護這一層面,而是整個思考過程,思考得出的結果是全新的,蘊藏某種既定的價值。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想出辦法,讓目前保護工程師或自然科學家的成熟概念的專利權,也可以保護現在所談的思考過程。

    成功的創業從「頭」開始。將創業的創意思考得越透徹、推展得越廣,越能臻至藝術品般的完美,也就越容易實行。以建築物為例,也許可以解釋得更清楚。那些在他們的時代居領導地位的建築師,總是能建構完成適地、適時與使用恰當建材的建築,而且常常是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而一切都是從尋找一個理想的建築開始。還沒開始動工前,建築物就已經以藍圖的形式,存在於建築師腦海中。設計藍圖的人將不同的區塊擺來弄去,好像拼圖一樣,衡量、篩選,如果情況不好,再重新開始,自己弄懂缺失的區塊,直到它跟其他部分完全契合。

    當然,就我們的經驗,很多問題建造時才會出現。但是,建築師若尚未完成建築構想,還沒有一個技術上可行的計劃以前,就要開始構築,後果將不堪設想。卓越的建築物表達某種完美。建築師不完全歸屬於技師,而且被視為是藝術家,不是沒有道理。還要補充的是,建築師與監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務,建築師絕對無法自己建造一座建築。

    請不要誤解這個解釋,這並不是在讚揚歷史上公認的天才建築師,主要是想說明什麼是發展、推演一個構想,直到構想成熟到成為可以實現的計劃。現代創業者不需要是戰略天才,不需要是天才科學家或者長袖善舞的公關天才。只要是夠好的小小創意,就能發揮作用。尤其在經濟這個領域,不是所有的創意都被想過、實踐過。經濟領域反而是一個很缺乏創意的領域(我身為一個經濟學家,所以有資格這麼說)。在這個領域,從我們日常使用的產品到交通、環保、健康問題等比較大的課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

    美國憲法中的「追求幸福」(pursuitofhappiness),要求的比會計、提高利潤與品牌打造還要更多。我們被灌輸,人比市場重要。20世紀70年代有個很有名的書名:《小即是美》(Smallisbeautiful),不過副標卻更好:《關心人的經濟)(Economicsasifpeoplemattered)。這種經濟體制,人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並非像現今常被討論的拒絕經濟。它是另一種經濟,一種改善才是王道、多一點精緻、多一點用心的經濟。我們要選擇的不只是另一種體制,而是選擇在意義上發展更高階、更精緻化、更文雅的制度。

    從山頂洞人一路發展到今日的高級飲食文化,我們的味覺神經越來越敏銳,而生活上的需求,比起那個時候,也已經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而且要求更高。我們知道,好的廚師不僅需要煮飯的知識,想像力是重要的,實驗精神是重要的,知道現在流行什麼是重要的,如何反應新的問題(例如,糖果屋樂園之夢已經變成苗條健美之夢)是重要的。這還不是全部,成功的重要條件還有做事時樂趣無窮與樂於分享的態度。有可能這種經濟體制是由創業者來推動的,把經濟上合算的、社會化的而且有藝術性的想像力帶進體制,並且巧妙運用於現代的高效之法。

    我們人就是品牌:美麗、獨特,而且天生無法被模仿。我們不需要使用現代經濟體制中傑出的方法來凸顯這份天生自然。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ArtsandCraftsMovement)的發起人拉斯金(JohnRuskin)與莫裡斯(WilliamMorris),清楚看到工業革命產品大量複製的結果——人將被移到事件中心之外,因此倡議恢復傳統手工藝,認為要把科技與經濟的成就,發揮在質量更好、更優秀的產品上。

    我們不是在追尋天堂或是烏托邦,我們追求的,其實簡單得多:損害我們荷包與健康的劣質產品能夠少一些,或者能盡量減少壽命短暫的產品。霍福(ThomasHoof)——「工廠」(Manufactum)[工廠(ManufactumGmbH&Co.KG),為德國大型生活用品零售商,足跡遍及奧地利、瑞士及英國。產品以傳統工法及材料製造,「外形」與「功能」並重。有人稱之為德國的「無印良品」。

    ]的創辦人,正在為更好的質量奮鬥。今天,「好」的敵人不再是「更好」,而是「比較不好的」、「比較便宜的」與「一般的」。幾乎沒有一種優良商品,不被便宜許多的競爭者或仿品所害。

    「一件物品必須完成它的目標,也就是說,它能夠發揮的實際功效,是耐用、便宜且美觀」,現代建築大師格羅佩斯(WalterGropius)在包浩斯(Bauhaus)設置於德紹(Dessau)時期所說的名言,直至今日依然可以領導我們的方向:由簡單組合而成的奢華,也就是說,降低複雜性的奢華。從討論建築形式與功用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學到很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