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夢想的力量 第42章
    林書豪在對陣森林狼最後時刻的第一罰不中,現場解說給出的旁白是:「這孩子終究也是個人。」換言之,之前「林旋風」的表現太過誇張了,簡直不像是人類能夠做出來的一樣。在對陣邁阿密熱火隊的比賽中,林書豪完全被熱火的防守壓制,尼克斯隊主教練安東尼賽後說道:「每一天都要成為彼得.潘(童話裡永遠都不會長大的小飛俠)太難了。」

    面臨質疑

    於是經過7場連勝的瘋狂之後,大家開始懷疑「林旋風」還能刮多久,他還能保持自己這樣火熱的狀態多久,是否現在的高度已經是他極限了,甚至有人開始懷疑之前林書豪取得的成績是否也是因為球隊給了他太多的機會。換句話說,別人得到這樣的機會可能會做得和他一樣好。

    這種質疑對NBA球星來說也不是第一次了。像科比.布萊恩特這樣的巨星,照樣有人表示懷疑,那就是NBA著名的數據學家拉賈.貝爾,他的原話是:「一場比賽中,誰出手31次都能拿到40分。」如果按照林書豪這幾場比賽表現的出手次數來說,拉賈.貝爾應該這樣說:「一場比賽中,誰出手20次都能拿到26分。」林書豪之前拿著底薪,輾轉在幾支球隊都沒人要,到了紐約尼克斯隊還是替補中的替補,現在每場出手20次,拿到26分以上。好像拉賈.貝爾說得沒錯,可是不要忘了,NBA聯盟歷史上單賽季場均出手20次以上,得分26分的確實不多,只有37人次,但別忘了還有8次助攻和2次搶斷,這個成績只有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才能與之媲美。

    而就算是最偉大的喬丹也有自己的低谷期,相比之下,林書豪的成績有所波動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喬丹在自己的籃球生涯中有5個MVP、6個總冠軍MVP、10個得分王和12次全明星榮譽、季後賽歷史得分最高紀錄和每場得分31.5分的偉績。國內著名的籃球評論員張衛平曾說:「我1988年就去了美國,在美國一待就是9年。我剛到美國就住在芝加哥,公牛每場比賽都看。喬丹就是我的偶像,當時是,現在也是。喬丹起碼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現在還不敢說。但目前而言,沒人能夠超越他。當然,現在的運動員可能跑得比喬丹快,跳得比喬丹高,但都沒法和喬丹相提並論。無論從性格,還是成就等方面來看,科比與喬丹比較相像,但就有一條,他永遠超越不了喬丹。」即使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率領的公牛隊在1987至1990連續三個賽季被壞孩子軍團——底特律活塞隊阻擊,以蘭比爾為首,包括全明星球員以賽亞.托馬斯、喬.杜馬斯、丹尼斯.羅德曼等一群強調身體對抗,無所不用其極的野蠻型球員。喬丹在這幾年中怎麼都無法突破這群猛獸。

    即使是NBA最偉大的得分手張伯倫又如何?張伯倫在其NBA職業生涯前7年中,包攬了所有年份的得分王。118場得分50+、32場得分60+、6場得分70+、連續4場60+、連續7場50+、連續14場得分40+、連續65場得分30+、連續126場得分20+、新秀賽季場均

    37.6分、72.7%的單賽季最高命中率、14個賽季中有11年折桂籃板王、史上唯一能單場拿下「三20」的球員(22分,25籃板,22助攻)、單場拿下100分……但他就是難以翻越凱爾特人這座大山,直到後來自己主動改變了打法,才贏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總冠軍戒指。

    每一個人都會面對挑戰

    也許你認為用喬丹和張伯倫來比較林書豪實在太過分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敵人」需要去征服。不管你是睥睨天下的邁克爾.喬丹,是瘋狂爆發的林書豪,還是一個朝九晚五的打工仔,一個人的能力都會受到挑戰和質疑,只不過普通人的挑戰顯得那麼乏味,也許僅僅是一次在客戶面前的報告,也許僅僅是一次需要加班到十點的緊急任務,也許是長時間的付出和努力,也許是風裡雨裡的奔波,總之,沒有足夠的詩意,也不扣人心弦,沒有最後一秒絕殺的刺激,沒有無數聚光燈下的榮耀,沒有人給我們頒發金燦燦的總冠軍戒指,沒有人天天在報紙上讚頌我們是救世主,也沒有啦啦隊那樣的漂亮女郎在我們工作的地方跳舞,這就是平常人的生活。從工作的意義上說,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所以NBA傳奇巨星的困難和低谷與普通小職員的困難和低谷擁有同樣的意義。

    林書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既有傳奇巨星的輝煌,又有小人物的草根特性,所以我們才那麼喜歡他,喜歡為他鼓掌加油,喜歡支持他繼續前進,因為他的身上延續我們的一部分——做夢的那一部分。那部分是我們喝醉在小巷幻想自己變身超人的那一部分,是我們面對壓力幻想自己瀟灑辭職的那一部分。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讓林書豪來擔起我們的夢想,在將我們的祝福給予他的時候,他也將不屈的精神傳遞給我們,讓我們知道「這孩子終究也是個人」,即使如此,他還是在不斷地拚搏和戰鬥,努力將自己傳奇的延續。這證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做到他所做到的——挑戰自我,用自己的努力創造看似不可思議,但又合情合理,可以通過一步步艱苦的努力達到的目標。

    這種努力平凡無比,我們也能做到,但是不能堅持;這種努力微不足道,我們也能達到,但卻不屑為之;這種努力能夠改變命運,但是我們卻沒有耐心等待它發揮作用。我們接受的教育是要節約時間,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時間,卻從沒提到耐心與時間的關係。

    時間是最好的打磨石

    保持耐心是一種關於時間的美德,如果你擁有這種美德,就不會覺得經過的那些時光被浪費了。五度獲得葛萊美獎的小提琴大師帕爾曼談到自己學音樂的秘訣說:「學得愈慢愈好。學得慢,忘得也慢;學得愈快,忘得愈快。」意大利傳統製作小提琴的師傅們,在挑選徒弟的時候,會在一旁仔細觀察,選擇那些有耐心的年輕人。因為只有那些有耐心的人,才能等待用來製作小提琴的木材徹底乾透,而這正是影響小提琴音色的最重要因素。

    必須承認,人類的努力比不過時光的沉澱,就像一年一熟的水稻要比一年三熟的水稻好吃一樣。某些美好的東西經得住時光的流逝,不僅沒有因此而失去光彩,反而越來越光華內斂,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本質。現代社會教會我們什麼都要快,快學習,快工作,快掙錢,卻忘了有時時間是不可替代的打磨石,有了耐心,時間這個最好的打磨石才會幫你煥發出隱藏最深的光彩,才令你有機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自己的錯誤,反思自己的錯誤。就像很多犯過錯的人一樣,曾經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就是其中一位。

    尼克松作為美國總統可以說是有作為的,他結束了越戰,僅這一點也可以讓世人銘記了。同時他還和當時處於敵對的中國緩和了關係,開創了美國外交的新紀元。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在水門事件之後戛然而止了,這對他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尼克松在水門事件被迫辭職之後,久久沉浸在突然面臨的失落與憂憤中,各種新聞媒體對他窮追猛打,熟人朋友對他避而不見,他還時常沉浸在自己兩次當選的輝煌與現在窮途末路境地的強烈反差中。這一切使得62歲的尼克松患上了內分泌失調和血栓性靜脈炎,幾乎是在苟延殘喘地度日。然而他並沒有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中倒下,而是及時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他告誡自己:「批評我的人不斷地提醒我,說我做得不夠完美,沒錯,可是我盡力了。」

    失敗並不能使尼克松感到恐懼,因為他知道還有未來,儘管他已經是世人眼中62歲的「老人」了。他始終相信「勇往直前者能夠一身創傷地回來」,也就是能重新調整心態來迎接新的挑戰和爭取新的勝利,鼓舞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在這之後,他連續撰寫並出版了《尼克松回憶錄》《真正的戰爭》《領導者》《不再有越戰》《超越和平》等巨著,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繼續為國家服務,也實現了自己應有的價值。犯過錯誤的人很多,可是像尼克松這樣從頂峰摔下來,幾乎沒有補救機會的很少。即使是他,也重新振作了起來,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了自己的錯誤。當他於1994年去世之後,美國的幾位前總統福特、卡特、裡根和布什夫婦都參加了他的葬禮,此外出席的還有88個國家的400多名代表。他的墓碑上刻著:「歷史所可給予的最大榮譽:和平使者。」可以說,大家原諒了他之前的錯誤,認可他糾正自己錯誤的努力。

    錯誤是成長的階梯

    還有人指出林書豪過多的失誤,認為這是阻礙他繼續前進的最大障礙。林書豪是有很多失誤,但是不像人們想像得那麼糟糕。ESPN的專家分析了林書豪的失誤,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首先,雷霆的威斯布魯克和籃網的德隆和林書豪的失誤率相差無幾,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控衛,但仍不能避免失誤。通過進攻失誤比(一名球員獲得進攻機會和最終以失誤結束的百分比)來衡量,小牛隊的基德失誤率僅次於林書豪,但他是公認的優秀後衛。其次,他和隊友一起比賽磨合的時間還太短了,還沒有能夠達成足夠的默契,這點只能靠時間來改變。再次,林書豪擁有很多控球時間,這讓他也更容易失誤,雖然控球就是他的責任,但他的壓力明顯大過一個新人應該承受的。最後,林書豪打球的方式也決定他的失誤難以避免,因為他經常採取比較冒險但殺傷力也大的方式打球。綜合以上幾點因素,我們不能說林書豪的失誤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特別是綜合他其他數據上的驚人表現來看,失誤並不是評價一個籃球運動員唯一的標準。就像媒體已經開始神化林書豪一樣,他們同樣會將「林旋風」身上一點一滴的小問題誇大成難以彌補的缺點,就好像他們評價的不是一個才打職業籃球第二年,連十場首發都不到的新人,而是一個全明星級別的後衛。但是關鍵的不是是否會犯錯,也不是錯誤的嚴重程度和方式,最重要的事情發生在錯誤或失誤出現之後。雖然曲突徙薪、防患於未然才是避免失敗的最好選擇,但是大多數人都無法避免地會遇到自己的失誤時刻,就像林書豪現在遇到的那樣。關鍵問題是很多人過於注重掩飾錯誤的能力,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必不可少的。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害怕錯誤會將自己打入萬劫不復的失敗深淵,每個人都會想:要是我能把這次挺過去就行了,不管是工作上的失誤,還是項目的失敗,它們會帶來難以忍受的責難,我只要躲過這次就OK了。以至於他們將過多的心思放在彌補(並非真正的彌補)錯誤上,而不是避免錯誤和真正地改正錯誤。

    這讓我想起一個古老的寓言。一家人有個即將出嫁的女兒,父親對自己女兒的前途很不放心,害怕她在婆家受委屈、受欺負,害怕她的丈夫對她不好。於是,他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嫁過去之後,一定要小心謹慎。我有一個秘訣,你照著做一定不會吃虧。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找一切機會攢私房錢。這樣即使你的丈夫把你趕出去了,你也有私房錢。」結果這個女兒還真是個聽話的孩子,到了夫家,兢兢業業地攢私房錢,自然在照顧長輩和丈夫上有所欠缺,又經常在金錢上計較,結果沒過多久,真的被夫家趕了回來。父親看著自己女兒拿回的數目不菲的私房錢,安慰一番,過了沒多久,又把女兒嫁出去了,嫁出去之前自然又是叮囑了一番,結果女兒過門沒多久又因為同樣的理由被趕回來了。如此反覆幾次,父親看著女兒越來越多的私房錢,不禁沾沾自喜:還是自己有先見之明,讓女兒提前有所準備,不然被趕出門怎麼辦啊!

    那些時時刻刻想到彌補錯誤的人就像這個父親一樣,他們只看到那些增多的私房錢而竊喜,卻忘記了婚姻、工作真正的意義並不是金錢。這只能用愚蠢來形容了。在他們的僵化的頭腦中,錯誤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再在上面浪費力氣當然不值得,但是他們為什麼不努力去真正彌補錯誤呢?難道這比掩飾錯誤還難?林書豪並沒有試圖掩飾自己的失誤和不足,相反努力調整自己,不斷在投籃和突破上給人以驚喜,這才是對待錯誤的正確選擇。在這種做法下,錯誤只能成為他成長的階梯。

    保持飢餓,保持愚蠢

    像林書豪這樣的運動員,他們在運動場上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了很多倍,所以我們對他的失誤和起伏是那樣敏感。任何人都可能失敗,區別只不過是有些人的失敗轟轟烈烈,有些人的失敗默默無聞,有些人能夠從失敗中得到最寶貴的東西,有些人只不過看見失敗的表象。曾經的蘋果公司領導人,iPhone等一系列創新產品的催生者喬布斯就屬於前一類人。對於歷史上最成功的智能手機iPhone,有人這樣總結說:不要只看得見iPhone的成功,還要看到過去15年的持續研發,更要看到這15年蘋果公司還能養活自己,而且賺到一點錢。這句話的核心思想就是先讓我們生存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擠出一點點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應該像一棵每年按時結出果子的樹,在保證自己奉獻出甜美果實的同時,向著自己的方向頑強地伸出一根枝椏。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公司超過Google,成為全球品牌價值最高的公司,據估計蘋果股票市場市值是3194億美元,遠遠超過第二名google的1724億美元。

    可是無論多麼風光,當年都有走滑鐵盧的時候,喬布斯也不例外:在市場上被比爾.蓋茨領導的微軟打敗,被趕出自己一手創建的公司……2005年6月14日,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在他的母校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面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們,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這位巨人說出了一句名言:保持飢餓,保持愚蠢。他的意思是對外部世界的變化,對人類最新的科技成果,對一切美好的值得我們去奮鬥的東西,保持一種飢餓感;對外界的讚譽與貶低,對驕傲和自卑的雙重陷阱,保持傻子一樣的無所謂。這可謂一個成功者對自己心理歷程的最好回顧。

    草根的冷靜

    林書豪可能還沒有喬布斯這樣的大徹大悟,但是他依然擁有草根的冷靜,讓時間慢慢證明自己,保持一顆謙虛的心。這才是他最大的成功秘訣,甚至這一秘訣對我們來說更為實用,因為我們不需要每隔幾天就和自己領域裡世界上最好的幾百個人面對面較量一番,我們的對手通常是鏡子裡面的那個人——我們自己。從打球開始,林書豪最大的敵人不是那些嘲笑他的隊友,不是那些能力超群的對手,不是那些專家和球探,不是那些牆頭草的媒體,也不是那些不重用他的教練,這些人只能在特定的時刻困擾他。他的敵人是坐在冷板凳上的林書豪,住不起旅館只能住在沙發上的林書豪,輾轉美國各地和海外,甚至想去意大利打球的林書豪,

    是輸球後沮喪地在更衣室一言不發的林書豪,只有林書豪才是如影隨形永遠需要面對的敵人。好消息是,如果利用好了,這個敵人也是最大的催化劑。我們的敵人更平庸一些,他們只是在辦公室裡犯困,在電視面前發呆,在各種誘惑面前心猿意馬,在各種困難面前裹足不前。從現在開始吧,讓我們做出改變。「這孩子終究也是個人」。他能做到的,我們一樣能做到,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能做得同樣好,甚至更好。

    林書豪啟示

    在成功之後,保持渴望,像你一無所有那樣付出,像你一文不名那樣努力,保持最大程度的冷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