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69章 富豪榜樣——從逃難少年到世人楷模(4)
    《李嘉誠——香港房地產巨人》一文談到:

    「一位外國記者曾評論說,李嘉誠看上去不像一位難對付的商人,而像一位和藹可親的中學校長。他經常身穿一套黑色西服、白色襯衣、素色領帶。有一次,他指著手上戴的西鐵城電子錶,對來訪的客人說:『你戴的表要貴重得多,我這個是便宜貨,不到50美元。它是我工作上用的表,並非因為我買不起一隻更值錢的表。』他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在私邸中一住就是20多年。他使用的豪華汽車、遊艇都是私人的,甚至工作午餐也不列入公司賬目。長江集團在站穩腳跟之前,為了表示對公司的信心並節約開支,多年來,他自己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

    李嘉誠在公司與職員一樣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建築工吃的大眾泡沫盒飯,他照樣吃得津津有味。

    他不抽煙、不喝酒,也極少跳舞。但李嘉誠是皇家香港高爾夫球會會員,約每週去一次。去那更重要的不是鍛煉,而是消遣放鬆也是會會老友。李嘉誠的不少信息,還有不少生意,都是在球會上獲得與促成的。

    李嘉誠在孫女出生後的一次記者採訪時談到:「我不打算擺滿月酒,省下的錢拿去做公益。將來第二個兒子結婚,如果女家方面肯聽我勸,我照樣不鋪張。我認為一些事在內心慶祝就可以啦,我一生都未擺過生日酒。」

    1995年12月1日,國際潮團聯誼會在港開幕,儀式完畢後,李嘉誠立即被記者包圍住,有記者提到「潮州人孤寒與否」的問題。李嘉誠說:「潮州人只是刻苦,而非孤寒。」他強調:「我絕對不孤寒,尤其對公司、社會貢獻方面和『作為中國人應做的事』上,絕不會吝嗇金錢。」

    的確,李嘉誠曾經做過多少善行義舉啊,他不但不孤寒,而且是世上少有的大慈善家,然而這位大慈善家自己過的,卻是一種極為儉樸的生活。這一點真令人感慨萬千,欽佩之至。

    李嘉誠擁有好幾部轎車,名車大眾車皆有。在十多年前,他的座駕多是白領階層那一檔的轎車,使用的是柴油。現在用的多是日產總統型,據他說是為了安全,才改用這種大馬力的車。李嘉誠打趣道:「賊人開2000CC的日本車打劫已經可以爬我頭上了。」他有一部勞斯萊斯,市值數百萬。據統計,香港是全世界人均佔有勞斯萊斯最密集的地區。依李嘉誠世界華人首富的身份,他坐勞斯萊斯,完全合適,且無人議論。他這部勞斯萊斯已近30年,李嘉誠曾對《經濟日報》記者講:「我自己絕不會坐,只有陪朋友時才勞駕它代步。」

    1993年第7期《世界經濟》,對日產總統型房車如是評述:

    「猶記得3月中公益籌款活動中,一部日產總統型房車以160萬由另一地產商投得。日產總統型房車來頭不小,首先它是日本皇室御用座駕,置身其中,獨享尊貴典範;其次此車矜貴難求,日本本土以外,除了在香港便沒法找到,加上配額僅40部,非泛泛之輩能坐擁……」

    李公子澤鉅的婚禮,「花車是勞斯萊斯,李嘉誠坐的日產總統型房車,到會嘉賓中何鴻燊(shēn)坐的是勞斯萊斯,利國偉及鄭裕彤的座駕也同屬日產總統型號,屈指一數,當日停泊在教堂門外的豪華房車,分別有19部奔馳,3部勞斯萊斯及10部日產總統型房車。」

    在眾人眼中,李嘉誠大可不必將勞斯萊斯打入「冷宮」,他完全可以在不影響公司事務的情況下獨享名車。但李嘉誠並不想那麼做,他說,坐太名貴豪華的車,恐會使自己貪念奢侈,忘記勤儉。

    能屈能伸大丈夫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一個投資者要深謀遠慮,進退自如,抓住一個個商機。經營往往受非人力所能為的客觀因素影響,投資者應該明察善斷,佔盡先機。在不利於出擊時,也要懂得撤退,這就要求投資者看清形勢,進退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像李嘉誠這樣,他最早進入塑膠花領域,賺了一大筆錢後,無論是進是退,都佔盡先機。該投入的時候就果斷地投入,該撤出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撤出,否則就會被窒息。

    在生意場中,李嘉誠堅持不懈,窮追不捨,甚至不惜「十年磨一劍」,有時卻不見一利,及時撤退。無論他繼續進取還是退避三舍,都是從該項業務是否有前途方面考慮的。有利則進,無利則退。他從不會偏愛哪一項業務。與華資財團再次聯手合作,吞併垂暮獅子置地,最能體現出李嘉誠的投資風格。

    當時,各種收購的傳聞紛紛擾擾,眾多財大氣粗的華商大豪都被認為可能染指置地:長江實業的李嘉誠,環球集團的包玉剛,新世界發展的鄭裕彤,新鴻基地產的郭得勝,恆基兆業的李兆基,香格里拉的郭鶴年等,都在此列。另外,股市狙擊手劉鑾雄也可能乘虛而入,截殺置地這個龐然大物。

    在談判中,李嘉誠不想表現得過於積極,同收購港燈時一樣,他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有利的時機。這時,香港股市一派興旺,很快就攀上歷史最高峰,但並不是低價吸納的最好時機。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扶搖直上的香港恆指受華爾街大股災的影響,突然狂瀉。1987年10月19日,恆指暴跌420多點,在被迫停市後於26日重新開市,再瀉1120多點。愁雲籠罩的股市令投資者捶胸頓足,痛苦不堪。

    香港商界驚恐萬狀,每個人都是自身難保,再也沒有餘力捲入收購大戰了。置地股票也跌了約40%。李嘉誠的「百億救市」,成為當時黑色熊市的一塊亮色。證券界揣測,其資金用途,首先將作為置地收購戰的銀彈。

    這次股災正如一場暴風雨一般,來得猛,去得也快。等到1988年3月底,沉入谷底的恆指開始回升。銀行調低貸款利率,地產市況漸旺,股市也慢慢地轉旺。

    對於善於等待時機,捕捉機會的李嘉誠,為什麼這次沒有借大股災之際趁火打劫呢?須知股災中置地股價跌到6.65港元的最低點,就算以雙倍的價格收購,也不過13港元多,還遠遠低於在股災前李嘉誠提出的17港元的開價。

    在收購及合併條例中有這樣的規定,收購方重提收購價時,不能低於收購方在6個月內購入被收購方公司股票的價值。10月份的股災前,華資大戶所吸納的置地股票,部分是超過10港元的。也就是說,如果以往的平均收購價是10港元,現在重提的收購價,就不能低於10港元,在6個月後,就不再受這一限制。

    4月中旬,股災發生後已過了6個月。此時,雖然置地股從最低點回升,但仍在8港元的水平上徘徊,還低於股災前的水平,這依然對收購方有利。

    最後,置地強力進行反收購,使李嘉誠的收購成為不合算行為,於是李嘉誠就果斷放棄已經花費了大量心血,且做好充分準備的收購。

    雖然這次收購最終沒有成功,但是李嘉誠的做法卻值得稱道。因為投資不可以意氣用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要撤退。在兩敗俱傷中奪取微弱的勝利,一般情況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投資家應有的做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嘉誠退出收購反而是一種勝利。

    由此可見,要做一個「純粹的投資家」,重要的是要修煉自己的心性,做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為雜念所動,而保持氣息平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該前進時前進,該撤退時就撤退。

    知恩圖報不忘本

    情義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才是一個處處受歡迎的人。

    李嘉誠在五金廠做推銷員時,很受老闆器重。然而,在一次推銷失敗後,李嘉誠認識到,塑膠業的發展比五金業要大得多,因此,他決定辭職去加盟一家塑膠廠。但他同時又對自己的辭職深感愧疚,對五金廠老闆也充滿了感激之情。為了感謝老闆的培養,臨走時,他真誠地向老闆建議:辦企業最重要的是審時度勢,五金廠要麼轉行做前景看好的行業,要麼就調整產品門類,盡量避免與塑膠產品衝突。但當時老闆並沒有聽取李嘉誠的建議。一年後,如李嘉誠所料,五金行業日益艱難,已經瀕臨倒閉。得知五金廠的窘境,重情重義的李嘉誠專程趕到五金廠,找到了老闆,建議他立即調整產品門類,改為生產系列鐵鎖。這一次,五金廠老闆對李嘉誠言聽計從。一年後,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廠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李嘉誠又建議五金廠老闆為了保證領先優勢,還應計劃系列開發。否則,其他五金廠一齊湧上,競爭會很激烈。老闆欣然採納了他的建議,五金廠果然在同行業始終遙遙領先。

    李嘉誠重情重義,心存感恩之心,令五金廠老闆及其員工佩服不已。

    李嘉誠時時不忘創業,他一直渴望著擁有自己的一方商業天地。為此,不安分的他再一次辭別了塑膠公司的老闆,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不少李嘉誠原來在塑膠公司發展的客戶都有意與李嘉誠合作,但李嘉誠無一例外地謝絕了,並且一再強調他原先打工的那間塑膠公司的實力和對自己的深情厚誼,希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塑膠公司保持往來關係。

    李嘉誠的真誠使這些客戶感動,找到李嘉誠的大部分客戶又繼續與塑膠公司做生意。

    李嘉誠對自己工作過的公司飽含深情,對培養自己的老闆一直懷有感恩之心。一旦這些公司遇到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五金廠他鼎力相幫,塑膠廠也是如此。由於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的衝擊,香港塑膠業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原料大危機。李嘉誠以前的塑膠公司面臨倒閉,已經是潮聯塑膠業商會主席的李嘉誠,掛帥救業。他將自己公司的庫存原料撥給那間塑膠公司,把自己的恩公從倒閉的邊緣挽救回來。已經年過花甲的塑膠公司老闆噙著熱淚說:「我沒有看走眼阿誠的為人。」

    李嘉誠的廣博學識和重情重義的優良品質為他贏來了很多朋友。有了眾多朋友的真心幫助,李嘉誠在創業過程中更是如魚得水,事業也是蒸蒸日上。為人處世稱典範

    李嘉誠視名譽如生命。他常說:「名譽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它比第一生命還重要。」

    林燕妮首次赴華人行的長江總部,與李嘉誠商談廣告事宜。「奇怪的是,一坐下來,他(李嘉誠)開腔的並非公事,而是澄清傳媒對他的緋聞傳言。

    「李嘉誠說:『我跟某某港姐絕對沒關係,也不認識,外邊亂講。』」

    地產商不止一個姓李的,傳媒也沒有說是「長江」的李姓地產商,更沒描繪該李姓地產商高高額頭,戴眼鏡,平時好穿黑色西裝,說話帶潮州口音。李嘉誠確實過於小心,他與林燕妮談這事,因為林燕妮是新聞圈中人——香港屈指可數的名牌專欄作家。李嘉誠這般解釋,大概想借林燕妮女士之筆,予以澄清。

    林燕妮事後說:「我們是做廣告的,緋聞我們不關心,但他顯然十分介意。」

    在社交場合,李嘉誠對女明星、女藝人、港姐、亞姐,素來敬而遠之,更怕與這些靚女合照。據說某刊重金懸獎,若哪位女藝人同超人合影,可出40萬港元買她的照片。由此可見,女藝人與李嘉誠合影的難度。

    李嘉誠視名譽為生命,他看重的實際上是清譽,而非榮譽。都以為香港叫了他十多年超人,他該非常坦然地接受。一位記者在訪問中稱他是香港商界的超人,李嘉誠馬上插話道:「不對的,不對的,我不承認,其實我是個普通人而已。」

    《星島晚報》曾開一個不甚恭敬的玩笑,在一篇文章中稱他是「大頭李」。李嘉誠表現得很大度,從未在任何場合暗示過對此綽號的不快。為此,少數作者為顯親熱幽默,在文章中也這般稱呼他。

    李嘉誠處事小心,一些很細微的問題都要認真對待,以免給對方帶來麻煩,或產生什麼想法。

    陳衍俊先生談到:1987年,李嘉誠來汕頭大學出席會議,「和他握過手的幾個新聞界同行都敏感地發現,李嘉誠的手心有些發燙,說話的鼻音也渾重了。李嘉誠顯然是感冒了,發燒還沒退。」

    連續兩天的會議,李嘉誠「太勞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動聲色地打起精神堅持著。只是到了會議中間,他才走近我的身旁悄然地告訴我:『我要吃胃藥,需要幾塊餅乾送藥,能找到幾塊餅乾嗎?』」學校的人馬上去買來肇慶產的菜汁餅乾,李嘉誠吃過藥後,又回會議室開會。「事後,他又悄然告訴我:『餅乾,我的秘書從香港有帶來的,可是一忙,放在賓館裡就忘記帶來了!』他又非要交還買餅乾的錢,我向他說明,幾塊餅乾,區區小事,不足掛齒,他才作罷。」

    這件事傳開,汕大師生甚為感動。要知道,李嘉誠是汕大的獨立贊助人,是汕大的恩公!

    當然,也有人表示不解。如那位對李嘉誠讚歎不已的加拿大記者,又認為李嘉誠過於謹小慎微,他在文中說道:

    「李嘉誠可以因一些小事而尷尬,好像他兒子澤鉅在勞斯萊斯汽車上裝的雷射碟機裝得不好,李嘉誠也要費唇舌解釋。這位世界級富翁向人解釋這些小事,真叫人大惑不解!」

    在輿論開放的香港,儘管有人對李嘉誠的行為略有微詞,但我們可以這樣說:在商界取得舉世矚目業績的李嘉誠,在為人處世上,不失君子風範,堪稱楷模。

    分吃蛋糕求共贏

    俗話說:「一排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天下之事理無窮。在科學發展突飛猛進,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閉關自守,自以為是是根本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唯有放開手腳、擴大交往方能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從這方面來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道。人無友,好似樹無枝、花無葉、鳥無翼、畜無足。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也無論做什麼事情,朋友是不可缺少的。做人要豁達,做生意更要豁達。豁達之人大都有著對同行的真誠友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