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 正文 第八章 大團圓
    趙家遭搶之後,未莊人大抵很快意而且恐慌,阿Q也很快意而且恐慌。但四天之後,阿Q在半夜裡忽被抓進縣城裡去了。那時恰是暗夜,一隊兵,一隊團丁,一隊警察,五個偵探,悄悄地到了未莊,乘昏暗圍住土谷祠,正對門架好機關鎗;然而阿Q不衝出。許多時沒有動靜,把總焦急起來了,懸了二十千的賞,才有兩個團丁冒了險,逾垣進去,裡應外合,一擁而入,將阿Q抓出來;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機關鎗左近,他才有些清醒了。

    到進城,已經是正午,阿Q見自己被攙進一所破衙門,轉了五六個彎,便推在一間小屋裡。他剛剛一蹌踉,那用整株的木料做成的柵欄門便跟著他的腳跟闔上了,其餘的三面都是牆壁,仔細看時,屋角上還有兩個人。

    阿Q雖然有些忐忑,卻並不很苦悶,因為他那土谷祠裡的臥室,也並沒有比這間屋子更高明。那兩個也彷彿是鄉下人,漸漸和他兜搭起來了,一個說是舉人老爺要追他祖父欠下來的陳租,一個不知道為了什麼事。他們問阿Q,阿Q爽利的答道,"因為我想造反。"

    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柵欄門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著一個滿頭剃得精光的老頭子。阿Q疑心他是和尚,但看見下面站著一排兵,兩旁又站著十幾個長衫人物,也有滿頭剃得精光像這老頭子的,也有將一尺來長的頭髮披在背後像那假洋鬼子的,都是一臉橫肉,怒目而視的看他;他便知道這人一定有些來歷,膝關節立刻自然而然的寬鬆,便跪了下去了。

    "站著說!不要跪!"長衫人物都吆喝說。

    阿Q雖然似乎懂得,但總覺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終於趁勢改為跪下了。

    "奴隸性!……"長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說,但也沒有叫他起來。

    "你從實招來罷,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頭的老頭子看定了阿Q的臉,沉靜的清楚的說。

    "招罷!"長衫人物也大聲說。

    "我本來要……來投……"阿Q糊里糊塗的想了一通,這才斷斷續續的說。

    "那麼,為什麼不來的呢?"老頭子和氣的問。

    "假洋鬼子不准我!"

    "胡說!此刻說,也遲了。現在你的同黨在那裡?"

    "什麼?……"

    "那一晚打劫趙家的一夥人。"

    "他們沒有來叫我。他們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來便憤憤。

    "走到那裡去了呢?說出來便放你了。"老頭子更和氣了。

    "我不知道,……他們沒有來叫我……"

    然而老頭子使了一個眼色,阿Q便又被抓進柵欄門裡了。他第二次抓出柵欄門,是第二天的上午。

    大堂的情形都照舊。上面仍然坐著光頭的老頭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

    老頭子和氣的問道,"你還有什麼話說麼?"

    阿Q一想,沒有話,便回答說,"沒有。"

    於是一個長衫人物拿了一張紙,並一支筆送到阿Q的面前,要將筆塞在他手裡。阿Q這時很吃驚,幾乎"魂飛魄散"了:因為他的手和筆相關,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樣拿;那人卻又指著一處地方教他畫花押。

    "我……我……不認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筆,惶恐而且慚愧的說。

    "那麼,便宜你,畫一個圓圈!"

    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卻只是抖。於是那人替他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

    阿Q正羞愧自己畫得不圓,那人卻不計較,早已掣了紙筆去,許多人又將他第二次抓進柵欄門。

    他第二次進了柵欄,倒也並不十分懊惱。他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有時要在紙上畫圓圈的,惟有圈而不圓,卻是他"行狀"上的一個污點。但不多時也就釋然了,他想: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於是他睡著了。

    然而這一夜,舉人老爺反而不能睡:他和把總嘔了氣了。舉人老爺主張第一要追贓,把總主張第一要示眾。把總近來很不將舉人老爺放在眼裡了,拍案打凳的說道,"懲一儆百!你看,我做革命黨還不上二十天,搶案就是十幾件,全不破案,我的面子在那裡?破了案,你又來迂。不成!這是我管的!"舉人老爺窘急了,然而還堅持,說是倘若不追贓,他便立刻辭了幫辦民政的職務。而把總卻道,"請便罷!"於是舉人老爺在這一夜竟沒有睡,但幸第二天倒也沒有辭。

    阿Q第三次抓出柵欄門的時候,便是舉人老爺睡不著的那一夜的明天的上午了。他到了大堂,上面還坐著照例的光頭老頭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

    老頭子很和氣的問道,"你還有什麼話麼?"

    阿Q一想,沒有話,便回答說,"沒有。"

    許多長衫和短衫人物,忽然給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很氣苦:因為這很像是帶孝,而帶孝是晦氣的。然而同時他的兩手反縛了,同時又被一直抓出衙門外去了。

    阿Q被抬上了一輛沒有蓬的車,幾個短衣人物也和他同坐在一處。這車立刻走動了,前面是一班背著洋炮的兵們和團丁,兩旁是許多張著嘴的看客,後面怎樣,阿Q沒有見。但他突然覺到了:這豈不是去殺頭麼?他一急,兩眼發黑,耳朵裡〔口皇〕的一聲,似乎發昏了。然而他又沒有全發昏,有時雖然著急,有時卻也泰然;他意思之間,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他還認得路,於是有些詫異了:怎麼不向著法場走呢?他不知道這是在遊街,在示眾。但即使知道也一樣,他不過便以為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遊街要示眾罷了。

    他省悟了,這是繞到法場去的路,這一定是"嚓"的去殺頭。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著馬蟻似的人,而在無意中,卻在路旁的人叢中發見了一個吳媽。很久違,伊原來在城裡做工了。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沒志氣:竟沒有唱幾句戲。他的思想彷彿旋風似的在腦裡一迴旋:《小孤孀上墳》欠堂皇,《龍虎鬥》裡的"悔不該……"也太乏,還是"手執鋼鞭將你打"罷。他同時想手一揚,才記得這兩手原來都捆著,於是"手執鋼鞭"也不唱了。

    "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阿Q在百忙中,"無師自通"的說出半句從來不說的話。

    "好!!!"從人叢裡,便發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聲音來。

    車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采聲中,輪轉眼睛去看吳媽,似乎伊一向並沒有見他,卻只是出神的看著兵們背上的洋炮。

    阿Q於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們。

    這剎那中,他的思想又彷彿旋風似的在腦裡一迴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腳下遇見一隻餓狼,永是不近不遠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時嚇得幾乎要死,幸而手裡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這壯了膽,支持到未莊;可是永遠記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閃閃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而這回他又看見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咀嚼了他的話,並且還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是不近不遠的跟他走。

    這些眼睛們似乎連成一氣,已經在那裡咬他的靈魂。

    "救命,……"

    然而阿Q沒有說。他早就兩眼發黑,耳朵裡嗡的一聲,覺得全身彷彿微塵似的迸散了。

    至於當時的影響,最大的倒反在舉人老爺,因為終於沒有追贓,他全家都號啕了。其次是趙府,非特秀才因為上城去報官,被不好的革命黨剪了辮子,而且又破費了二十千的賞錢,所以全家也號啕了。從這一天以來,他們便漸漸的都發生了遺老的氣味。

    至於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而城裡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麼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

    □註釋

    1本篇最初分章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自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四日起至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二日止,每週或隔週刊登一次,署名巴人。作者在一九二五年曾為這篇小說的俄文譯本寫過一篇短序,後收在《集外集》中;一九二六年又寫過《阿Q正傳的成因》一文,收在《華蓋集續編》中,都可參看。

    2"立言":我國古代所謂"三不朽"之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魯國大夫叔孫豹的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3"名不正則言不順":語見《論語·子路》。

    4內傳:小說體傳記的一種。作者在一九三一年三月三日給《阿Q正傳》日譯者山上正義的校釋中說:"昔日道士寫仙人的事多以內傳題名。"

    5"正史":封建時代由官方撰修或認可的史書。清代乾隆時規定自《史記》至《明史》歷代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為"正史"。"正史"中的"列傳"部分,一般都是著名人物的傳記。

    6宣付國史館立"本傳":舊時效忠於統治階級的重要人物或所謂名人,死後由政府明令褒揚,令文末常有"宣付國史館立傳"的話。歷代編纂史書的機構,名稱不一,清代叫國史館。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及國民黨政府都曾沿用這一名稱。

    7迭更司(1812-1870):通譯狄更斯,英國小說家。著有《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等。《博徒別傳》原名《勞特奈·斯吞》,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1859-1930)著。魯迅在一九二六年八月八日致韋素園信中曾說:"《博徒別傳》是RodneyStone的譯名,但是C。Doyle做的。《阿Q正傳》中說是迭更司作,乃是我誤記。"

    8"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指白話文。一九三一年三月三日作者給日本山上正義的校釋中說:"引車賣漿,即拉車賣豆腐漿之謂,系指蔡元培氏之父。那時,蔡元培氏為北京大學校長,亦系主張白話者之一,故亦受到攻擊之矢。"

    9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即九家。《漢書·藝文志》中分古代諸子為十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並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是以君子弗為也。"

    十《書法正傳》:一部關於書法的書,清代馮武著,共十卷。這裡的"正傳"是"正確的傳授"的意思。

    ⑾"著之竹帛":語出《呂氏春秋·仲春紀》:"著乎竹帛,傳乎後世。"竹,竹簡;帛,絹綢。我國古代未發明造紙前曾用來書寫文字。

    ⑿茂才:即秀才。東漢時,因為避光武帝劉秀的名諱,改秀才為茂才;後來有時也沿用作秀才的別稱。

    ⒀陳獨秀辦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指一九一八年前後錢玄同等人在《新青年》雜誌上開展關於廢除漢字、改用羅馬字母拼音的討論一事。一九三一年三月三日作者在給山上正義的校釋中說:"主張使用羅馬字母的是錢玄同,這裡說是陳獨秀,系茂才公之誤。"

    ⒁《郡名百家姓》:《百家姓》是以前學塾所用的識字課本之一,宋初人編纂。為便於誦讀,將姓氏連綴為四言韻語。《郡名百家姓》則在每一姓上都附註郡(古代地方區域的名稱)名,表示某姓望族曾居古代某地,如趙為"天水"、錢為"彭城"之類。

    ⒂胡適之(1891-1962):即胡適,安徽績溪人,買辦資產階級文人、政客。他在一九二○年七月所作《〈水滸傳〉考證》中自稱"有歷史癖與考據癖"。

    ⒃"行狀":原指封建時代記述死者世系、籍貫、生卒、事跡的文字,一般由其家屬撰寫。這裡泛指經歷。

    ⒄土谷祠:即土地廟。土谷,指土地神和五穀神。

    ⒅"文童":也稱"童生",指科舉時代習舉業而尚未考取秀才的人。

    ⒆狀元:科舉時代,經皇帝殿試取中的第一名進士叫狀元。

    ⒇押牌寶:一種賭博。賭局中為主的人叫"樁家";下文的"青龍"、"天門"、"穿堂"等都是押牌寶的用語,指押賭注的位置;"四百"、"一百五十"是押賭注的錢數。

    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據《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墮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控弦而戰,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2賽神:即迎神賽會,舊時的一種迷信習俗。以鼓樂儀仗和雜戲等迎神出廟,周遊街巷,以酬神祈福。

    3《小孤孀上墳》:當時流行的一出紹興地方戲。

    4太牢:按古代祭禮,原指牛、羊、豕三牲,但後來單稱牛為太牢。

    5皇帝已經停了考: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下令自丙午科起,廢止科舉考試。

    6哭喪棒:舊時在為父母送殯時,兒子須手拄"孝杖",以表示悲痛難支。阿Q因厭惡假洋鬼子,所以把他的手杖咒為"哭喪棒"。

    7"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見《孟子·離婁》。據漢代趙岐註:"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8"若敖之鬼餒而":語出《左傳》宣公四年:楚國令尹子良(若敖氏)的兒子越椒長相兇惡,子良的哥哥子文認為越椒長大後會招致滅族之禍,要子良殺死他。子良沒有依從。子文臨死時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意思是若敖氏以後沒有子孫供飯,鬼魂都要挨餓了。而,語尾助詞。

    9"不能收其放心":《尚書·畢命》:"雖收放心,閒之維艱。"放心,心無約束的意思。

    十妲己:殷紂王的妃子。下文的褒姒是周幽王的妃子。《史記》中有商因妲己而亡,周因褒姒而衰的記載。貂蟬是《三國演義》中王允家的一個歌妓,書中有呂布為爭奪她而殺死董卓的故事。作者在這裡是諷刺那種把歷史上亡國敗家的原因都歸罪於婦女的觀點。

    一"男女之大防":指封建禮教對男女之間所規定的嚴格界限,如"男子居外,女子居內"(《禮記·內則》),"男女授受不親"(《孟子·離婁》),等等。

    二"誅心":猶"誅意"。《後漢書·霍〔言胥〕傳》:"《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誅心、誅意,指不問實際情形如何而主觀地推究別人的居心。

    三"而立":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原是孔丘說他三十歲在學問上有所自立的話,後來就常被用作三十歲的代詞。

    四小Don:即小同。作者在《且介亭雜文·寄〈戲〉週刊編者信》中說:"他叫小同,大起來,和阿Q一樣。"

    五"我手執鋼鞭將你打!":這一句及下文的"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都是當時紹興地方戲《龍虎鬥》中的唱詞。這齣戲演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呼延贊交戰的故事。鄭賢弟,指趙匡胤部下猛將鄭子明。

    六"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語出《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拭目的意思。

    七三十二張的竹牌:一種賭具。即牙牌或骨牌,用象牙或獸骨所制,簡陋的就用竹製成。下文的"麻醬"指麻雀牌,俗稱麻將,也是一種賭具。阿Q把"麻將"訛為"麻醬"。

    八三百大錢九二串:即"三百大錢,以九十二文作為一百"(見《華蓋集續編·阿Q正傳的成因》)。舊時我國用的銅錢,中有方孔,可用繩子串在一起,每千枚(或每枚"當十"的大錢一百枚)為一串,稱作一吊,但實際上常不足數。

    九"庭訓":《論語·季氏》載:孔丘"嘗獨立,鯉(按:即孔丘的兒子)趨而過庭",孔丘要他學"詩"、學"禮"。後來就常有人稱父親的教訓為"庭訓"或"過庭之訓"。

    十"斯亦不足畏也矣":語見《論語·子罕》。

    (⒈)宣統三年九月十四日:這一天是公元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的第二十五天。據《中國革命記》第三冊(一九一一年上海自由社編印)記載:辛亥九月十四日杭州府為民軍佔領,紹興府即日宣佈光復。

    (⒉)穿著崇正皇帝的素:崇正,作品中人物對崇禎的訛稱。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明亡於清,後來有些農民起義的部隊,常用"反清復明"的口號來反對清朝統治,因此直到清末還有人認為革命軍起義是替崇禎皇帝報仇。

    (⒊)寧式床:浙江寧波一帶製作的一種比較講究的床。

    (⒋)"鹹與維新":語見《尚書·胤征》:"舊染污俗,鹹與維新。"原意是對一切受惡習影響的人都給以棄舊從新的機會。這裡指辛亥革命時革命派與反對勢力妥協,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機的現象。

    (⒌)宣德爐: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1435)製造的一種比較名貴的小型銅香爐,爐底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樣。

    (⒍)把總:清代最下一級的武官。

    (⒎)"黃傘格":一種寫信格式。這樣的信表示對於對方的恭敬。

    (⒏)柿油黨的頂子:柿油黨是"自由黨"的諧音,作者在《華蓋集續集·阿Q正傳的成因》中說:"柿油黨……原是自由黨,鄉下人不能懂,便訛成他們能懂的柿油黨了。"頂子是清代官員帽頂上表示官階的帽珠。這裡是未莊人把自由黨的徽章比作官員的"頂子"。

    (⒐)翰林:唐代以來皇帝的文學侍從的名稱。明、清時代凡進士選入翰林院供職者通稱翰林,擔任編修國史、起草文件等工作,是一種名望較高的文職官銜。

    (⒑)劉海仙:指五代時的劉海蟾。相傳他在終南山修道成仙。流行於民間的他的畫像,一般都是披著長髮,前額覆有短髮。

    (⒒)洪哥:大概指黎元洪。他原任清朝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相當於以後的旅長),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時,被拉出來擔任革命軍的鄂軍都督。他並未參與武昌起義的籌劃。

    (⒓)羲皇:指伏羲氏。傳說中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他的時代過去曾被形容為太平盛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