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新聞 第一部 第04節
    克勞福德·斯隆開著比威克·桑姆賽特牌轎車離開新聞總部的車庫已是7點40分。

    起初,縈繞在他心頭的是和英森的爭論,隨後他決定將此事擱到第二天再考慮。斯隆認為自己有能力對付英森,並有信心將他攆走。或許送他去當某一電視台副總裁,對此他不存在半點懷疑。副總裁名聲好聽,但在擔任過CBA執行製片人之後,實際明升暗降。斯隆壓根兒沒有想過事情可能向相反方向發展。如果別人向他暗示這種可能性,他無疑會笑掉大牙的。

    他想起了哈里·帕特裡奇。

    斯隆承認,帕特裡奇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把那則來自達拉斯的報導處理得那麼出色,這對他那本來已經出色得交口稱譽的專業生涯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斯隆已通過達拉斯—福特沃斯機場的電話傳呼設備與帕特裡奇通話以示祝賀,並請他向麗塔、明·范和奧哈拉等轉達自己的祝賀。節目主持人應該作此姿態——這是一種光榮的義務——儘管每當事情涉及帕特裡奇時,斯隆的祝賀往往顯得頗為勉強,缺乏熱情。這一微妙的感情使得他在對話中略為有點笨口拙舌,實際上他與帕特裡奇說話時往往如此。帕特裡奇剛才在電話裡顯得疲憊不堪,但是談吐十分自然。

    轎車悄無聲息地行進著。斯隆捫心自問:我對哈里·帕特裡奇究竟怎麼看?答案也毫不掩飾:他使我覺得地位不穩。

    此問題及其答案均可追溯到久遠的歲月。

    他們兩人相識已有20多年之久。他們在CBA供職的時間也相差無幾,幾乎是同時受雇的。打一開始,兩人在事業上都功成名就,可是兩人的性格則迥然不同。

    斯隆精到、講究,在穿著上一絲不苟。他喜歡顯示自己的權威,但並不故作姿態。他的下屬往往尊稱他為「先生」,在途中相遇時給他讓路,請他先走。對於不甚相知者,他總是顯得矜持,難以接近,不過,在人際交往之巾,他那精明的頭腦能夠捕捉所有明言的或暗示的信息。

    與他相反,帕特裡奇顯得隨和、輕鬆,卻又不修邊幅。他喜著舊的格呢甲克衫,很少穿西裝。他性格溫和,與之接觸者感到他平等待人,不擺架子,容易接近。有時他還給人以一種對什麼部不在乎的印象,這自然只是假象,他卻裝得很逼真。帕特裡奇早年當報社記者時就懂得倘若他能藏起自己的威嚴神情,隱去聰明才智,他便能在採訪中發掘更多材料。

    他們倆之出身、背景也相去甚遠。

    克勞福德·斯隆出身於克利夫蘭的中產階級家庭,他的早期電視記者生涯就始於此城。而帕特裡奇之從業電視則是在多倫多的加拿大廣播聯合公司開始的,在此之前他曾在加拿大西部的小電台和小電視台當過新聞兼氣象廣播員。他誕生在離加爾蓋利不遠的阿爾伯塔省一個叫德溫爾頓的小村子裡,父親是個農民。

    斯隆得過哥倫比亞大學的學位。帕特裡奇則連高中都沒有畢業,但在新聞領域的實踐中,他的文化教育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相當長時間裡,他倆在CBA的業績不相上下,結果被人看作一對競爭對手。斯隆確把帕特裡奇當作勁敵,甚至認為他是自己日後陞遷的威脅。帕特裡奇是否也持同感,斯隆覺得沒有把握。

    兩人同時報導越戰時,競爭最為激烈。他們在1967年被電視台派往越南合作共事。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的確合作過。儘管斯隆將戰爭看作自己日後成名的黃金機會,即便早在那時,他已經把自己的眼睛盯著全國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那把交椅。

    斯隆深知,自己想往上爬,要緊的是設法盡可能經常出現在晚間新聞節目中。為此,他到達西貢之後不久就得出結論:千萬不要遠離「東方五角大樓」——美國援越軍事司令部——倘若有事需要外出,他也設法盡快趕回。

    時至今日,他仍記得自己和帕特裡奇的一席談話。帕特裡奇曾說:「克勞夫,你如果只是一味參加『西貢胡話』和呆在『克拉維裡』不動的話,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這場戰爭的真諦。」

    「西貢胡話」系新聞媒介對軍事行動發佈會的戲稱;「克拉維裡」指各國新聞記者、高級軍事人員和美國使館人員經常光顧的一家旅館。

    「你說的是種種危險的話,」斯隆傲慢地說,「我甘願和你一樣出入槍林彈雨。」

    「和危險沒有任何關係。反正我們個個都在冒險,我指的是報導的深度。我希望深入這個國家,理解這個國家。有些時候我真想從戰事報導中脫出身來,不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於戰爭,不只報導人們要我們寫的戰鬥現場的炮火聲,那樣做事易如反掌。如果要我報導戰況,我就要深入前沿陣地,以便核實美國新聞處的宣傳機構所發佈的消息。」

    「那樣的話,」斯隆指出,「你一次便需要離開基地幾天,甚至幾個星期。」

    帕特裡奇彷彿饒有興味地說:

    「我早就知道你會理解我的意

    思的。我深知你已盤算過,只要我按自己的計劃行事,你便可以讓自己的尊容幾乎每晚都出現在電視屏幕上。」

    斯隆讓別人輕而易舉地猜出自己的心思,覺得週身不自在,儘管最後事實果真如此。

    誰都不能說斯隆在越南供職期間幹得不賣力,他幹得很歡,也冒了風險。有幾次他奉命在戰鬥現場進行報導。在情況惡劣時,他不止一次地懷著常人的恐懼想,我能否活著回去?每一回他都活著回來了,但很少超過一天一夜。每次他都無一例外地帶回出色的戰鬥場面的圖像和有關戰爭中美國青年充滿人情味的故事,這兩樣都是紐約總部孜孜以求的。

    斯隆嚴格遵循自己的計劃,沒有作過多的冒險、探奇。他始終設法呆在西貢,參加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消息發佈會,當時這些發佈會很有新聞價值。事隔多年之後,人們才認識到斯隆的報導異常表面化,才認識到驚心動魄的畫面對電視新聞有多麼重要,才認識到對他來說真知灼見的分析以及事實真相的深入報導又顯得多麼匾乏。當這一切都真相大白之時,對於克勞福德·斯隆來說已經時過境遷。無關大局了。

    斯隆的全盤計劃已經奏效。他向來擅長於攝取好鏡頭,在越戰期間尤其如此。他成了紐約總部「馬蹄」製作者的紅人,頻頻出現在晚間新聞之中,有時幾乎達到每週三四次之多。上鏡頭顯然是一名記者贏得觀眾、取得CBA總部高級決策者好感的途徑。

    哈里·帕特裡奇則依照自己的計劃,一走到底。他追求深層的報導,這類報導大都要作較長時間的調查,而且需要他和攝影師深入越南的遠鄉僻土。他開始對比美國和越共的戰術,尋找這些戰術有時失敗的原因。他還研究部隊的佈防,在前沿陣地收集地面和空中打擊的效能、傷亡數字和後勤工作。

    帕特裡奇深入戰火紛飛的區域採訪,不時離開西貢,短則三五天,長則超過一周,有一回他秘密潛入柬埔寨境內隻身進行地下採訪,與外界失去聯繫達一個月之久。

    每一回,他都帶回扣人心弦的報導,由於他的分析入木三分,有些新聞直至戰後還一再為人們所稱頌。沒有任何人,包括克勞福德·斯隆在內,會對帕特裡奇是位非凡的記者這一事實表示懷疑。

    不幸的是,由於他的報導數量較少,因而上鏡頭不及斯隆頻繁,所以也較少引起注意。

    在他們駐越南期問,另一因素影響了這兩位男子的前程。

    那便是傑西卡·卡斯蒂洛。

    傑西卡……

    克勞福德·斯隆幾乎機械地行駛在他每天上班兩次經過的公路上。他的家位於長島海灣的拉奇蒙特。此時他離家只有半小時車程了。

    在他身後,一部藍色的福特速度牌車也加快了速度。斯隆此時心情輕鬆,每天這個時候他均如此。他的思緒又回到了傑西卡身上……。傑西卡在西貢時原是哈里·帕特裡奇的女友……可是她最後卻與克勞福德·斯隆結為伉儷。

    在越南那陣子,傑西卡26歲,身材細巧,披著一頭棕色的長髮,思想活躍,說起話來偶爾言詞很尖刻。當時她在美國新聞處擔任低級官員,對新聞記者及其工作毫不含糊。

    傑西卡對於他們對自己所表示的興趣頗覺有趣,漫不經心地與他們周旋著。儘管克勞福德·斯隆認識她最早,但如果說傑西卡對什麼男人真有柔情蜜意的話,那便是哈里·帕特裡奇。

    斯隆這時暗自思忖:時至今日,他對傑西卡和哈里兩人之間的早期關係依然有些不甚明瞭。對此他從未問過傑西卡,現在自然就更無從談起了。然而,有一件事,即傑西卡和哈里之間早在20年前就關閉上、至今不曾開啟的心靈門戶很使斯隆納悶。這從來沒有……也始終無法使斯隆停止對他倆的早期關係及親切交往加以探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