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環計劃 正文 第一章
    我所屬的《地球的科學與情報》雜誌編輯部,南面有個大窗戶,從這個窗戶望出去可以看見低垂在南方天空,一道看似白色的細環。

    我們公司堪稱出版界巨頭,但旗下《地球的科學與情報》雜誌的發行量幾乎與財政赤字成正比,雖然就創刊至今的年資而言,高居全公司第二名,事實上卻與拖油瓶無異。這本雜誌目前之所以尚未慘遭停刊的厄運,是由於現任社長尊重前任社長對於氣象、天文地質學的熱忱,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他雜誌的銷售情況一向良好。也因此無論我與同事桑山每每在電梯與樓梯碰見《超級漫畫》雜誌或是《冒險少年》雜誌部的編輯時,總是不由自主地禮讓對方先行,再怎麼樣人家雜誌的發行量總比我們多了兩位數……

    但這陣子以來,一向走路有風的他們見到我們,彷彿背後扛了一個大包袱,表情顯得有些謙卑。

    「你也買了?」

    「是啊,我想看看那道環。」

    自從這道環完成後,購買天文望遠鏡以便觀看的人們大增,光學器材公司的股價跟著水漲船高,少數投機份子也從中獲利不少吧。

    我與桑山正是光學器材公司業務部最受歡迎的人物,至此我們已感到心滿意足。因為全世界首次以書面文字報導那道環的正是我們,這份創刊近半世紀的《地球的科學與情報》僅僅三次銷售一空的記錄之一就是我們達成的。老實說,如果金錢能伴隨著名聲而來,那我們就更無所缺憾了……

    圈著地球的這道銀環,內側半徑九九七○公里,銀環本身半徑為十一點五公里,縱面積為四百平方公里,沿著北迴歸線到南迴歸線繞行,與黃道面垂直。

    透過無數個人造衛星所拍攝這道銀環與地球的照片,也許會再度引發繼登陸月球後另一波的太空熱潮,抵達火星的夢想也開始掛在太空迷嘴上。

    這道輪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尚未出現,在西元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六年之間由人類完成。工程花費了兩京四千兆噸──相當於兩百四十億艘一百萬噸油輪所能容納的水。

    「溫室效應」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從二十世紀後半起就不斷有人指出,但是向來以國家利益至上的各國領導者完全無視科學家們的警告,直到距離二十世紀末不到幾年的時間才有轉變。

    「氣候異常」已經不再是正確的形容詞了,全球氣候與氣象持續不規則的變動,使所謂的「正常」毫無基準可循。

    歐洲這幾年來,春季豪雨,夏季酷熱,冬季積雪高達數公尺以上,並伴隨著寒流來襲,甚至連秋季的天氣也不穩定。來自亞洲某經濟大國的情侶特別選在秋天漫步於藝術氣息濃厚的巴黎,卻受到大風與氣溫突變的影響,雙雙躺進語言不通的異國醫院裡。

    而他們祖國的情況也不樂觀,九月的北海道居然有五公尺的積雪,另一方面,據報東京最低氣溫為二十七點五度,承受著不人道的酷暑待遇。火山活動也日漸頻繁,氣象局因此要求增加預算,而與財政部迸出緊張的金色火花。

    中東油田的乾涸現象早已口耳相傳,北海油田也因暴風雨的肆虐而形同停工。

    全球幾乎對大地略奪殆盡,如果僅限於石油、煤炭、鈾礦、天然氣等地下資源的挖掘與消費那並不成問題,但美國穀倉地帶長久以來實施略奪農耕法,寧願消耗兩公克的土地以收成一公克的小麥,使得大地的忍耐力似乎也到了極限。地表流失使得土壤缺乏養份,雖以化學肥料加以彌補,反而是將地力的潛能連根拔起,這種惡性循環不斷加速,導致大平原開始沙漠化。

    不僅是小麥,連玉黍蜀與大豆的生產量也逐年銳減,美國政府一改數年前的態度,首次公開表示糧食輸出的困難;日本政府對美國這種態度委婉地表示遺憾後,卻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與富饒的阿根廷進行糧食交易。

    這段期間,南半球的情勢也逐漸出現惡化的徵兆。

    根據美國國家海軍發言人的報告,明顯得知南極大陸出現了融冰現象。

    由於綠稻驅逐艦攔腰撞上漂浮在預定航線上的冰山,目前確定有三十名死者消失於冰海之中;在美軍大肆歌頌殉難士兵的同時,批評聲浪也隨之出現──

    「沒有任何觀測設備的軍艦怎麼會在南極海面徘徊,這證明美國企圖獨佔屬於全人類財產的南極大陸,並作為軍事用途之用。」

    蘇聯外交部不知第幾任的次官如此表示,目前南極條款期限已過,新秩序也尚未產生,一切狀況尚未穩定前,只有將舊條款的效力延長三個月。但現在甚至是蘇聯也承認,南極大陸的冰山一旦全部融化,整個海面將上升六十公尺,而這個可能性已大大提升。

    海面上升六十公尺,粗略計算總共有兩千四百萬立方公里、兩京四千兆噸的海水必須想辦法處理掉;否則,全球人口稠密地區有百分之九十九將被淹沒,光是恆河流域就會有五億人流離失所。世界各大都市逃得過水患的只有墨西哥、聖保羅、重慶、約翰尼斯堡,而東京、紐約、上海、倫敦、里約熱內盧、巴黎、舊金山屆時將淪為海中都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