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緩緩歸 正文 15、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張麗華在結綺樓上端坐梳妝,她七尺的長髮,在手掌盛開如花樹,陳叔寶在宮人的引領下從臨春閣出來,先去了望仙閣。鏡子裡的她笑了笑,繼續任宮婢小心打理她的長髮。

    梳洗完畢之後,她憑欄看了一會,見後主仍在望仙閣,有些遠,聽不清在說什麼,叔寶擠在二妃中間,三人在調笑。這是個左右逢源的男人。她不經意地笑了笑,清晨的風有些涼,她又回到了閣內。

    不一會兒,腳步聲響起,有宮人來報,她剛要迎出來見禮,被人一把攜住手。接著就聽陳叔寶笑吟吟地告罪道,愛妃恕罪,我今來遲了。

    她仍是見了一禮,才仰起臉來笑,何罪之有?這本也沒什麼不該,你是皇上,這樣好,我可不願意姐妹們見面說話都含酸。

    陳叔寶聽得歡喜,將她抱起道,始終是你最乖。又低下頭去聞她的發,道,用了什麼水,又香又軟?

    你猜。她又將頭發動了動,髮絲從他臉上滑過,宛如輕吻。

    我再聞聞,他嬉笑著又將臉湊過去。後主與妃嬪們這等調笑,宮人早已見慣,仍是各司其職,面色不變。

    皇上,今日該上朝了。一番調笑後,她推推他,皺眉道,前線又該送來戰報了。

    他打了哈欠,道,你又知道,難怪人人說你人間一言一事,輒先知之。又指著床頭堆積的戰報道,擱在這裡,有空再看,他們就愛危言聳聽。江南是福地,有王氣庇佑,又有長江天塹,我就不信隋軍攻得來。

    張麗華顯出懊惱的樣子,昨兒傅縡觸怒龍顏,臣妾要是事先曉得,就拿下那份奏章了,怎能讓他惹皇上生氣?

    後主臉色一沉,想起來昨天大臣傅縡上的奏章,指責他酒色過度,任用小人,看忠臣是仇敵,視百姓如草芥。天怒民怨,陳朝就快要完了!

    後主想著還沒處置傅縡,便坐起來,對張麗華說,咱們這就上朝去,看看這老兒怎麼說,他若肯改過,從此不來煩朕,朕就開恩赦了他,不然就殺了這老兒,省得看了晦氣。

    傅縡死了……

    這孤耿的臣子是這風花雪月的陳朝僅餘的冷靜人,不同於每天在後主跟前獻媚的江總,孔范等人。

    先賢曾歎:"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傅縡正是這句話最好的奉行者。他說,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樣,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那麼,我的心也可以改。

    君子孤臣往往容易犯另一個"錯誤",即言未及之而言。意思是,時機不對而開口勸諫。

    孔子曾對子貢說過一個道理。這位老人以他非凡的智慧洞悉了人間的恩怨,指示弟子如何與朋友交往,他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到君臣之間,看到別人做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那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孔子的通達圓融漸漸為他的追隨者們忽略,遺忘。他們孤耿地行使著君子之道,寧折不彎地堅持著。忘記了孔子的君子之道是有非常大彈性的,是建立在洞悉人心,省時度勢的基礎上的。

    從後來陳後主的表現來看,顯然,傅縡算是白死了,死諫不過自取其辱。他拼盡全力將自己擲向陷入癲狂的現實,試圖以此來使人們清醒,無疑他失敗了,他以生命來搏的最後一擊沒有起到預料中的效果,現實巋然不動,他卻像霧氣一樣飄散在南朝的風月中。很快,快樂的陳朝君臣便忘了朝堂上曾經有過這個人,他站立的位置,又有新人。

    後主依然把張麗華抱在膝頭,言聽計從,肆意胡為,回到後宮和嬪妃們調笑取樂,宛如颱風中心的平靜一樣,陳朝的政治中心依然繁花似錦,流水帶金。眾人對危險的迫近毫無所覺,後主沉迷於玩樂帶來的激情裡,無心做政治上的精進。逸樂就像綻放的煙花,它所帶來高躥的輝煌幻覺,會讓人忽略墜落的迅疾和殘亂。

    陳後主將張麗華抱在膝頭聽政,其實不算什麼。北齊後主高緯認為愛妃馮小憐的玉體完美無瑕,舉世無雙,只有自己一個人觀賞太可惜了,實在是暴殄天物,有道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要小憐玉體橫陳躺在朝堂上,請大臣來觀賞,這觀賞當然不是免費的,大臣們都要交錢。高緯的心理看起來很荒唐,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取的就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意思,你們只可以看,只可以羨慕我擁有這等人間尤物,不可以有什麼別的心思和舉動,否則就是大逆就是不忠,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殺掉你。高緯這個心理有疾的人,他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男性自尊,並將此視作對君王威信的提高。我很難想像每當小憐玉體橫陳躺在朝堂上,她的心裡會有什麼感覺?她一點都不質疑這男人對自己的愛嗎?還是她自己都把自己當一個物件,不需自尊自重?後來周師犯齊,高緯聽從小憐的話,幾次錯失制勝的良機。戰爭中這一對活寶的表現讓人無語。這無知到無恥的女人,北齊亡後,她失去了保護,失去了驕奢的生活,她嫁給了一個又一個貧賤的士兵,最後,她將自己的生命了結在一條小繩子上。

    張麗華無疑比馮小憐聰明清醒得多,她和小憐一樣出身貧賤,是宮裡的宮女,對魅惑男人有極高的天賦,她們的地位和所獲得的寵愛很快都超過了原先的主子。但張麗華她不求獨佔,她知道自己出身寒微,根基淺薄,一旦引起宮妃的嫉恨,她會死得很難看。她更知道,自己遇上的,是個什麼樣的男人,哪怕你是人間絕色,你也不要奢望他只鍾情你一個人。在自己生了太子深,被拜為貴妃之後,她更篤定了,經常推薦貌美的宮女給陳叔寶,又勸他廣納妃嬪,培植自己勢力的同時,在眾人口中博得了賢名。同時,她有效地保持了和陳叔寶之間的距離,讓他對她永遠有新鮮感。

    她干涉朝政,我想什麼"人間一言一事,輒先知之",多半是私下她派人多打聽傳聞,自己又好記性善推斷的緣故,反正陳叔寶昏庸,缺乏邏輯思考的能力,巴不得多個人幫他思考。她說什麼是什麼,他還對她表示了無限的信任和崇拜,言聽計從。

    高熲對她的顧慮也是對的,因此斬殺了她。她不單是美人,而且是個有政治天賦的美人。她博聞強記,多謀善斷,猶在百官之上。我於是假設,如果她不是生活在一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裡,如果她走入別的朝代,做了別人的妃子,她的政治天賦也許會給她帶來更大的機遇。當然,也許面臨更大的危險。只是,陳朝的滅亡是由陳叔寶的性格注定,即使沒有張麗華,他也是要做亡國之君的。

    南朝風月正濃,陳後主在宮廷中醉擁佳人,與寵臣笑談風月。北方的隋文帝卻秣馬厲兵準備統一中國。

    傳說中的亡國之音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陳叔寶的作品在《樂府詩集》裡頗有幾首,體裁還挺廣泛,若是不對內容上的艷靡有偏見,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出色的文學家和音樂家。某天,寵妃愛嬪們的美貌和妖嬈再次撩撥了他的靈感,他創了一首《玉樹後庭花》的曲子,歌曰: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後庭花"之意頗讓人費解。現代人更把它演變成一種曖昧難言的代言詞。其實據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載,後庭花系生長在江南、四川的雞冠花的一種,花萼甚嬌小,有紅、白等色。其白色一種,遠看如玉樹扶風,搖曳多姿。因常栽庭院中,故名"後庭花"。陳朝首都地處江南,後宮不乏此花,因此陳後主以後庭花喻寵妃、名歌曲。

    後主使宮女千人習而歌之,一時靡靡之音四野流傳。後人附會說,時人聽見此曲莫不哀悼,以為是亡國之兆,因為曲子本是讚美貴妃、宮人的美貌,卻突然筆鋒一轉唱到"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這陳朝,冥冥之中氣數當盡。

    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昏庸無道的陳後主有隋文帝來收拾他。但是硬說《玉樹後庭花》有亡國之兆就很勉強迷信了,連這曲子都委屈了。只是恰好是陳叔寶作的,又恰好陳朝滅亡。假如過了這個時候,《玉樹後庭花》就不會作為亡國之音的代稱入史入詩了。

    音樂能反映時代風貌,卻不能決定國家興亡。關於亡國之音的辯論分析,倒是唐朝的君臣心地開闊見得深。據《舊唐書o音樂志》載,貞觀中,唐太宗向群臣問音樂與國家興亡的關係。御史大夫杜淹說:陳將亡而有《玉樹後庭花》,齊將亡而有《伴侶曲》,過路人聽了都悲泣不已,看來陳、齊之亡都是因為製作了這種亡國之音的緣故。唐太宗反駁說:亡國的原因不能從音樂上去找,而要從朝政的得失上去找。同一種樂曲,不同心情的人聽了會感受各異,悲喜自先存於聽者心中,並非音樂引起悲喜的感情。陳、齊均是"將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聞之則悲耳"。"今《玉樹》、《伴侶》之曲,其聲具存,朕當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最後是魏徵調和兩種意見,說音樂的力量在於幫助人調節心情,但人們心情的哀樂並不是由音樂決定的。唐太宗表示同意,才結束辯論。

    轉眼隋軍兵臨臣下,陳後主匆匆從美夢中醒來,兀自頭腦迷糊,姿態篤定地對身邊人表示,吾自有計。身邊人一看他有譜,立刻作鳥獸散,再不管他。剩下一個陳叔寶先生帶著張麗華和孔貴嬪兩位女士坐著個大籃子躲到景陽殿前的枯井裡。他天真以為這樣就可以躲過一劫。

    他的行為幼稚到讓人不可理解,我就想不通,萬一隋兵放火焚宮或是來一場大屠殺,到時候滿地死屍誰來拉他們仨出井?以他們仨的身手自己爬出來是絕無可能的。掉到井裡自己上得來,那是武俠小說裡的情節。

    結果他們仨很窩囊地被人從井裡拉上來。張麗華的胭脂蹭在井上,井被人戲稱為"胭脂井"。拉他的時候隋兵還在感歎,皇上就是皇上呀,龍體就是龍體呀,這麼死沉!拉上來一看是三個人,圍觀的士兵都樂傻了。我估計當時他們都在驚歎,皇帝就這德行啊,整個一窩囊廢。隋文帝楊堅聽說了陳叔寶在被擒時的表現時,驚得幾乎合不攏嘴,雄才大略的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皇帝同行裡還有這樣的活寶在。

    張麗華艷名動天下,那時候還是晉王的楊廣一直覬覦她。他統帥大軍征討陳朝,勝利之後,索要張麗華,大將高熲不許,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娶麗華,乃命斬之。"一刀斬下,血飛如虹,她臉上迷離的笑意使人費解。人們在她灩灩的血裡模糊了雙眼,以為自己看見了,千年前絕代的妖姬殞命的情景。

    絕代紅顏,命歸黃泉。楊廣從此恨死了高熲,而且淫心不死,連做夢都夢見和張麗華歡會。

    陳後主降隋後,竟成了楊廣的好友。楊廣驕奢荒淫更勝陳叔寶。這兩個昏君湊到一起倒也是物以類聚,志同道合。隋朝也短命,兩代而亡,楊堅苦心建立的功業,大一統的局面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李唐王朝隨後建立。大唐國祚兩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又想起一首詩,李商隱的《隋宮》,歎隋朝的迅疾消亡。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更令後人歎息的是,大唐王朝也不免衰落腐敗,又有一個詩人在秦淮河邊喝著酒,月光照著他憂患的臉,他闌珊走在萋萋月色中,耳邊傳來唱曲女子的歌,他沉沉地吟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言語模糊,酒多了,他又醉過去……

    不知不覺,繁盛健壯的大唐,也萎靡到有腐朽之氣亡國之音了……國有興衰成敗,人有生老病死。誰能在時間裡屹立不倒?這個光陰斑駁的問題。

    參考書目、篇目:

    《南朝秘史》

    李興濂《亡國之音"後庭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