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紅顏 正文 第三十二章
    三十二

    徐有福扶貧奔小康的那個村,叫「大路畔」村,紫雪市最有名的一條高速公路——東陽高速公路穿村而過。「東」是東嶺縣,「陽」是陽關縣。大路畔村屬東嶺縣小莊鎮。

    幾年前市政府另一個部門在大路畔村蹲點扶貧,給市裡上報的材料將該村列為貧困村。該村出了一個名聞全市的農民企業家馬俊才。馬俊才見到這份材料就有點不高興。馬俊才是全市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在別的縣都包扶了兩個貧困村。馬俊才走出本縣到外縣扶貧的事跡省報都報道過,而自己的村子還是一個貧困村,馬俊才覺得臉上無光。於是他將一位分管扶貧工作的市政府副市級調研員請到村裡轉了一圈。調研員走訪了二十幾戶村民,發現「家家有彩電,戶戶住新房,人人騎摩托」。「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康村嘛!」調研員在小莊鎮政府關於呈報該村為小康村的一份材料上作了批示。調研員曾任過市扶貧局局長、副市長,五十八歲時才改任副市級調研員,在扶貧口說話很有份量。於是大路畔村便成為全市有名的小康村,其先進經驗和事跡在省市扶貧會議上均作過介紹。

    新的一輪包扶工作開始後,馬俊才不想再讓原來那個部門包扶大路畔村,於是換作徐有福所在的這個局。

    徐有福下去前,方副局長找他談了話,方副局長說:「大路畔村雖然還有一些貧困面,但目前主要是個『奔小康』問題。市裡為何要將扶貧和奔小康兩項工作捆在一起,當做一項工作去做?就有一個典型引路、激勵後進的問題。一個縣若有一百個貧困村,只有一個小康村,貧困村會覺得小康目標離自己很遙遠,成為小康村很難,這樣容易洩氣,甚至一蹶不振,在貧困之路上越滑越遠。而一個縣若有五十個貧困村,卻有八十個小康村,甚至一個貧困村的左鄰右舍都成了小康村,那這個貧困村的人就會齊心協力奔小康,因為小康目標近在眼前,實現小康指日可待。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村經過努力,也許很快能進入小康序列。因此,市裡在貧困村過渡為小康村時,條件和一些經濟指標放得比較寬,放得寬不是弄虛作假,而是為最終實現全市農村戶戶有餘糧,人人有飯吃,家家喜洋洋,村村奔小康的總目標打好基礎。因此大路畔村才由貧困村改為小康村。你下去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小康成果』。」方副局長用這句話結束了對他的談話。

    徐有福當然領會了方副局長的意思。行前他對吳小嬌說,咱是去搽粉的,不是揭人瘡疤的。現在給誰搽粉誰都高興,揭誰瘡疤誰都不會高興。

    按照市扶貧奔小康會議提出的要求,每一個扶貧工作組都要做到「進村入戶」,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好像不是下去扶貧奔小康,而是為寫一份材料去的。

    大路畔村三百五十戶,一千四百多人,實際達到小康目標的只有八十多戶,四百多人。還有近一千人在貧困線上掙扎呢!是典型的「富裕掩蓋下的貧困」。

    徐有福只用兩天時間就將這個村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這個村被東陽高速公路隔開,分為「東村」和「西村」。東陽高速公路修築之前,橫貫該村的是一條三級油路,那時也叫東村、西村。三級油路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之前是一條縣鄉土路。土路修築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該村仍分為東村、西村。

    改革開放前,東村叫「一隊」,西村叫「二隊」。馬俊才是一隊人。馬俊才原是村上最窮的一戶。1970年,馬俊才(當時叫馬占財)小學畢業回村種地,苦幹了十五年家裡還是一貧如洗。經別人撮合,鄰村一個瞎眼女孩擬嫁給馬占財,女孩的父親上門看了一眼他的家境和癱瘓在床的雙親便拂袖而去,出門還撂下一句話:「我不能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受了刺激的馬占財嚎哭了一夜,翌日天明擦乾眼淚,背起行囊離家而去。經過十五年奮鬥,馬占財已成為紫雪市有名的億萬富翁,手下有五個建築公司。馬占財常向人感慨說:真是十五年河東,十五年河西!

    馬占財回村時,自己開一輛珵亮的「奧迪A6」,一個眉清目秀的年輕小伙開一輛「六缸三菱」緊隨其後。馬占財指著價值五十多萬的三菱車對村裡人說:「這破吉普坐上顛,我坐不慣。回來要接老爸老媽去紫雪醫院看病,所以讓小趙開來了。」他指著年輕司機說。大路畔村的鄉親們雖然聽不慣他一口一個「老爸老媽」,但還是說公道話:人家財娃子是個孝子,聽說他爹媽到紫雪醫院住的是高幹病房,跟市委書記市長一個規格。

    馬占財幾年前將名字改作馬俊才。回村後司機小趙雖私下給鄉親們糾正過幾次,但大伙還是喚他佔財,年長者叫他財娃子。馬占財也不氣惱,人有了錢脾氣就好。在外面連馬俊才也無人叫,都叫「馬總」或「馬老闆」。只有被評為全市、全省、全國的「優秀農民企業家」填那些繁瑣的表格時,才有使用「馬俊才」三字的機會。因馬俊才這個名字起用得晚,又使用得少,有一次填表時怎麼也想不起來,又不好意思問別人,第二天想起來才填了那份表格。

    東村有四十多戶陸續進了馬俊才的建築公司,另外四十戶則跟著另一個農民企業家馬連舉在大路畔村的後山裡秘密生產土製炸藥。從1990年開始,四十多戶入股,產、運、銷一條龍。土炸藥全部賣到東嶺縣境內的幾百個縣鄉煤礦。馬連舉一家佔二十股。到2000年,馬連舉銀行存款已達二百多萬元。買了一輛四缸三菱,讓兒子馬壯元開著,心高氣傲地穿梭往來於東嶺和紫雪之間。其他三十九戶每家每戶也有十幾萬元存款。女孩子穿得花枝招展,男孩子騎著摩托飛馳,點綴得大路畔村一片繁榮。

    市政府調研員看到的「家家有彩電,戶戶住新房,人人騎摩托」的富裕景象,就是在東村。

    比之東村的富裕,西村的貧窮更觸目驚心。紫雪市是我國北方一個乾旱少雨的地區,雨養農業的客觀現實使農業生產難以擺脫受制於天的局面,年降水量不足三百毫米,且集中在七八月間。2000年,徐有福到該村蹲點時,全市已是連續四年大旱。紫雪市三個縣境內有大片沙漠,大路畔村所在的東嶺縣就是這三個縣的其中之一。建國初,大路畔村有一個叫高石旦的人像愚公那樣,帶著幾個兒子,擬通過治理沙漠脫貧致富。高石旦最後累死在沙漠裡,沙漠也沒有得到治理,反留下幾句順口溜遭人恥笑:「高石旦,修海壕(水渠),一群駱駝馱柳梢,銀子直花盡,駱駝起了『臊』(畜病),海壕還沒修成。」馬俊才小時候就和村裡的馬姓娃娃們喊著這首兒歌「攻擊」過高姓娃娃。大路畔村僅有馬、高兩姓,東村大都姓馬,西村大都姓高。

    「愚公的家」打一個成語,謎底是「開門見山」;「高石旦的家」若打一句話,理應是「開門見沙」。治理沙漠其實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高石旦修渠治沙失敗給人的啟示是:治沙造田一家一戶不行。

    1953年,蘇聯專家曾來大路畔村考察過治沙,提出搞「迎風板」,就是在公路、水渠和沙漠之間用籃球板一樣的木板隔擋,阻止風沙掩埋公路和水渠。這個辦法也不足取,豈止是不足取,簡直帶點異想天開的味道!「迎風板」可阻擋小一點兒的風沙侵襲,但在特大風沙面前它卻無能為力。「風沙推倒牆」,一場特大風沙的破壞力有時是難以想像的。(簡直有許小嬌的破壞力那麼大!)這個辦法本身並不成功,即使成功了也無法推廣應用:「迎風板」造價太高,用它阻擋風沙有點可笑和得不償失。

    看來蘇聯專家也像徐有福那樣,有很傻的時候。同時也說明,治理沙漠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它比造一顆原子彈還要難!

    單幹不行,「迎風板」也不行,征服沙漠的途徑到底在哪裡?1960年,當時設在大路畔村的大路畔國營農場場長米來旺,帶領農場職工和全村群眾引水拉沙,用這種辦法在沙漠裡造出四百多畝良田。八十年代初,大路畔農場倒閉,農場職工將其中三百畝因起鹼而減產的水地賣給了來大路畔村辦機磚廠和石料廠的外縣外鄉人。

    大路畔村村民與農場職工素有矛盾。大路畔農場六十年代前是屬於大路畔村的一片荒沙地,後來國家號召辦國營農場,這片沙地便被無償劃撥給農場。國家又派來一個拚命三郎式的農場場長米來旺。農場勞力不足時,米來旺進村一號召,村民們(當時叫社員)便傻乎乎地掄著鐵掀跟米來旺上工地「引水拉沙」,跑得最歡的是年輕的村支書高有電。高有電還多次跳進水壩和米來旺一起堵決口搶險,有一次差點兒叫咆哮的洪水捲走。那年月雨水多,洪水也多。大路畔村村民這樣苦幹了一番,得到了什麼呢?到高有電家看看吧,只有一牆發黃的獎狀。

    可現在好端端的地竟讓農場這些敗家子給賣了!老高有電振臂一呼,大路畔村群眾便操起傢伙包圍了農場。他們以六十年代引水拉沙造良田前這裡曾是大路畔村的地為由,強烈要求收回土地,農場職工則拿出1960年紫雪專署無償劃撥的紅頭文件予以有力反駁,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從1981年到1993年,大路畔村村民打著「還我土地」的白布條幅赴紫雪集體上訪十五次,村民和農場職工發生大小械鬥十八次。皆因這個事情牽涉的歷史問題太多,簡直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爭端一樣難以解決,多年來各級政府束手無策。直到1993年,大路畔村村民搶種了農場剩下的一百多畝地,並持械打死一名農場職工,將這場歷時十三年之久的爭端推向高潮才戛然落幕:省委書記批示,限令紫雪市委下硬茬將此事徹底解決。市委派出一位副書記帶工作組進駐大路畔村,蹲了十五天,逐戶調查走訪,查清歷史真相,最後以給每戶農場職工安排一個子女,每戶一次性補助三萬元為條件,收回一百畝水地交大路畔村。當然大路畔村直接致死人命的兇手也受到了嚴懲。

    一百畝水地高、馬兩姓各分得五十畝,馬姓的五十畝早就不種莊稼,全部分到戶蓋起了樓房。高姓的五十畝水地分下來,戶均不到二分地,加之連續四年大旱,河流乾涸,五十畝水地全部起旱。高姓一族又都是些本分老實的莊稼人,怎能不掙扎在貧困線上?

    徐有福將情況吃清後,回去向方副局長作了匯報。他沒有說東西兩村「貧富懸殊很大」,而是說東西村「窮富還是有一些距離」。至於兩邊的人口,他也沒說東村只佔百分之三十,西村佔百分之七十,而是對方副局長說:兩村的戶數和人數「差不多」,「五五開吧」!經過努力,實現市裡提出的「三年脫貧致富」目標是完全可能的。當然,也僅是個低水平的致富,現在是五五開,三年後可以發展為倒三七開吧:七成富裕戶,三成貧困戶。

    方副局長對徐有福的匯報表示滿意,「經過這一段的工作,局裡對你的能力是肯定的,認可的,是一個好同志。」方副局長用讚賞的目光望著徐有福這樣說,「不過,科裡的工作也要抓起來,不能顧此失彼。」方副局長這樣要求徐有福,最後還含蓄地流露了想讓他「再挑一點擔子」的想法——彷彿他是晃悠晃悠跟在孫悟空屁股後面的豬八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