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第7章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6)
    雖然她每次返校時我和她爸爸都會有些擔心什麼事情她忘了,又要我們跑一趟,但我們不會幫她收拾東西,只叮囑她一句:好好想想,把東西都帶全了。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下來,她就很少丟三落四了,自己能把該帶的東西都收拾妥當。我看她專門弄了個小本,把要做的事一樣樣記下來,臨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情沒做。

    人的不足有各種各樣。在料理生活方面,圓圓不是個能力很強的人,這肯定和我們的教育有關,應該是無意中包辦了不少本該由她自己幹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關,每個人的能力和弱點不一定表現在哪方面。我們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一方面是盡量接受,另一方面是盡量幫助她克服弱項。但這幫助不是熱心地幫她幹這幹那。知道家長不可能幫她一輩子,我們的「幫助」就是盡量讓她自己去做;我們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許她把事情做得一團糟。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麼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地盯著他,從眼前看是在幫他,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幫孩子的倒忙。凡事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

    圓圓剛上高中時,早上總是走得著急,經常忘了拿鑰匙或帶手錶,弄得自己很不方便,我和她爸爸就經常提醒「拿鑰匙」、「戴手錶」。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發現不是回事兒。她一直依賴我們的提醒,自己不去想辦法提醒自己。我讓她回來鎖車後馬上把鑰匙裝書包裡,第二天只要背書包就肯定拿了鑰匙,不要進家門後隨手丟在寫字檯上;手錶也摘下來放在書包的小袋裡。她嘴上答應著,但就是經常心不在焉,還是習慣把鑰匙和手錶隨手扔寫字檯上。

    又有一次她沒拿鑰匙,到學校無法鎖自行車,恰被查到。不鎖自行車屬於違反校規的行為,要寫檢討書,還影響班級的評優成績。這讓圓圓很難過,我們心裡肯定對她也有責怪,但沒說「早提醒過你」之類的話,只是開一句玩笑,說她像牛頓一樣,難免犯些小錯誤;並鼓勵她按學校的規定,到公共教室打掃幾次衛生,爭取把班級扣掉的分給找回來。我還把她寫得工工整整的「檢討書」用相機拍下來,逗她說從現在開始就給「牛頓博士」收集資料,等她將來成大名了,這就是經典故事。

    我們這樣的態度讓圓圓變得愉快起來,不再為這件事沮喪。她後來通過在學校勞動很快把班級丟的分給找回來了,最重要的是從此後,她真的再沒有忘記帶自行車鑰匙和手錶。

    並不是說家長不要批評孩子,但批評一定要用常規的「批評」方式表達嗎?

    就像割傷了自然會感到痛一樣,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或闖了禍,不用你說他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內疚和痛苦。家長這時如果不顧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說一些教訓的話,說一些早已說過的提醒的話,只會讓他覺得丟面子,覺得煩;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為了表達對你嘮叨的不滿,可能會故意頂嘴或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經常出現這樣教訓與反抗的態勢,孩子就會漸漸地真的對自己的錯誤不在乎,對家長的話無動於衷。

    許多人在平時也知道孩子有了過失要好好和他談。但一遇到突如其來的事情時,經常條件反射地沖孩子發火,「我早就提醒過你了,你居然還……」,「你怎麼那麼不小心……」,過火的教訓話說過了,事後又後悔,可下次遇到同樣的事,還是忍不住先發一通火。一些家長只好用「我脾氣不好」來為自己開脫,來平衡自己。「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這會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一個痼疾。或變得脾氣暴躁,自卑固執;或是屢教不改,一錯再錯。

    家長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你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至於偶爾的「過錯」給孩子自己及家長帶來的時間、經濟等方面的損失,算作培養孩子成長必交的學費,可以換回他的成長、成才、成功。他拆壞了一輛新買的玩具汽車,可能就此激發了製造一架航天飛機的興趣和潛能;今天炒糊一鍋菜,明天就可能出個烹飪高手。建立正確的兒童觀,用期許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闖禍」行為,就會感到它們是良機而不是壞事。這樣的心境下,你內心還會有「火」嗎?

    「像牛頓一樣」既是家長如何理解孩子的一個問題,也是以什麼方式批評教育孩子的問題。人們常說一個人會不會說話,不在於說什麼,在於如何說。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批評,以保護孩子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能力為目的。凡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損害的批評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長要徹底戒除掉的。

    「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為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他哪裡錯了,又不損害他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甚至隱藏著對他某種才能的褒獎。這樣的批評話,孩子比較愛聽。

    哪怕有的孩子永遠在生活細節上不精明,永遠有「像牛頓一樣」的毛病,只要不是什麼大事,請允許他有這些毛病。

    想一下我們自己,同樣也有很多弱點,會不時地犯些小錯。比如我不止一次地犯可笑的錯誤,穿運動衣出去跑步,跑的過程中覺得運動褲有些彆扭,回來才發現是把前後穿反了;去商場退一件衣服,進了商場才發現衣服根本沒帶出來……這些毛病像膚色一樣,長在我身上,不好去掉。我的先生和孩子也各自有他們的「毛病」,發生了,我們笑笑,經常自嘲我們的那些低級錯誤為「像牛頓一樣」。這在我的家裡完全是件趣事,不會遭到蔑視或訓斥。

    有的孩子認真細緻,有的孩子粗枝大葉;有的心靈手巧,有的笨手笨腳;有的孩子從小善於關注生活小節,表現得精明能幹;也有的孩子喜歡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裡飛翔,樣子宛若夢遊……孩子的狀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差異存在。正是這種差異性構成了人的豐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別注意孩子的每一個細節,當孩子犯了一些小錯誤,或在某方面表現出能力不濟時,他們就憂心忡忡,就想立即幫助孩子改變——而他們選用的方法就是告訴孩子你應該如何如何,一旦孩子在後來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時,他們可能就會拉下臉來——這時,他們事實上已變成太苛刻的父母。

    牛頓如果因為不注意生活小節而成天挨訓,他還能是牛頓嗎?愛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責,他還能是愛迪生嗎?

    凡出於經驗的或心不在焉的過錯,只要不涉及道德問題,都不必指責或發火,甚至不需要提出來,孩子自己會在這種過程中感受不便和損失,知道以後該如何做。我們當然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孩子,但同時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經歷並成長,甚至要故意給他製造一些機會讓他嘗點不用心的苦頭。只要孩子有自尊自愛的心態,有足夠多的經歷,該學會的他都能學會,該注意的他都會注意到。

    退一步說,如果孩子的天性造就了他在某些方面就是低能,那麼他也不會因為家長的教訓或不斷的提醒而有所改變;反而會因為你的不斷嘮叨,更降低這方面的能力,並同時增加自卑。

    欣賞孩子不是只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你看他總是用「像牛頓一樣」的眼光,他就會真的越來越像牛頓。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麼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地盯著他做,從長遠來看,是幫孩子的倒忙。凡事應該讓他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

    就像割傷了自然會感到痛一樣,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或闖了禍,不用你說,他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內疚和痛苦。大人這時如果不顧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說一些教訓的話,說一些早已說過的提醒的話,只會讓他覺得丟面子,覺得煩;他為了

    保護自己的面子,為了表達對你嘮叨的不滿,可能會故意頂嘴或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會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一個痼疾,或變得脾氣暴躁,自卑固執;或是屢教不改,一錯再錯。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為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他哪裡錯了,又不損害他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甚至隱藏著對他某種才能的褒獎。這樣的批評話,孩子比較愛聽。

    凡出於經驗的或心不在焉的過錯,只要不涉及道德問題,都不必指責或發火,甚至不需要提出來,孩子自己會在這種過程中感受不便和損失,知道以後該如何做。

    古詩滋養的孩子

    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圓圓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一些詩歌。我發現她既愛聽,也愛記。

    她大約三歲時,我學習電腦打字,每天背「五筆字型」字根口訣。五筆輸入法發明人王永民先生把「字根表」編得像詩一樣節奏明快,琅琅上口。我背的時候圓圓在旁邊聽到了,到晚上關燈我躺在床上背的時候,有的地方想不起來,她竟然都能提示我。這些沒有內容的東西,小傢伙隨意聽來,居然記得比我還快,我很驚歎孩子的記憶力。

    中國文字原本就蘊含著藝術美,周作人先生說,中國漢字具有遊戲性、裝飾性與音樂性的特點。而中國古典詩歌更濃縮了我們母語的精華,以其特有的節奏感、韻律感、美觀性等特質,從古到今始終散發著迷人而高貴的氣質。我在教圓圓讀詩的過程中,逐漸堅定了一個認識,即兒童應該大量背誦詩歌,尤其是古詩。

    從圓圓四、五歲時,我開始正式教她讀古詩。我們最早用的讀本是一套配有插圖的《幼兒讀古詩》,共六本,大約有一百多首詩,那些詩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經常和她一起朗讀這些古詩,等讀熟了再一起背。這方面並沒有做計劃,做得比較隨意,但因為持續不斷地做,到她6歲上小學前,這些詩基本上都會背了。

    近年看過一些資料,有的人反對在孩子小時候教他們讀古詩。認為孩子不理解,只是鸚鵡學舌地記住一些音節,所以提議在孩子小時候應該教他讀兒歌,不要背古詩。我個人不太認同這樣的觀點。

    藝術首先需要感知,幼兒學古詩並不重在理解,古詩詞平仄押韻,韻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會慢慢形成「理解」。覺得古典詩詞陌生難懂,這是大人的事,孩子則沒有這種疏離感。兒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取代古詩。每個人的學習時間都非常有限,我們應該把最好的東西教給孩子。如果家長拿出讀兒歌的輕鬆和愉快來教孩子讀古詩,孩子是感受不到這兩種文字在愉悅感和美感上的差別的。

    另外,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閱讀和背誦的東西,真正會刻進腦子裡,內化為自己的智慧財富。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童年時代的背誦,不要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詩詞為主的古典詩歌,我覺得它值得一個人從小背到老。

    人們因為古詩「難懂」產生的另一個錯誤想法是,教孩子學古詩時,要盡可能給他講解,把每一句都「翻譯」成「白話」。事實上,學古詩要防止的,恰是「過度解釋」。其原因,一是基於對兒童領悟力的信任;二是詩文中的意境美與文字美重在體會,它們原本就是無須解釋的,一解釋就是對想像力的束縛,就是對語言美的破壞。

    在孩子兩三歲前,讀詩不用解釋,只要把讀詩當作唱歌,體會其中的韻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歲,懂些事情時,再加進「講解」。但這講解一定要簡單,簡要地說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同時把影響到理解的一些詞解釋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圓圓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時,由於詩本身明白如話,只解釋一下什麼是「曲項」就可以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