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組 第2章 突發事故 (2)
    「不行!」董作為果斷地打斷對方的話,「人家搶先一步,再報就是自相矛盾。省委領導看到兩份不一樣的報告會說我們班子有問題,至少可以說南集的領導班子不團結,這樣我不就中了人家的奸計?有些人成天就想把我擠走,想當書記到了狗急跳牆的地步……」

    他還想說,見田淑琴洗完澡出來,便對王秘書長及高天澤說,「時間不早了,回去休息,明天再說!」

    田淑琴問他有何新進展。

    他說沒有,便鑽進浴室。

    南方天氣有些怪,下雪不留雪,厚厚的積雪第二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鄧中康大半生留在北方,而且在大西北,冰天雪地的日子留在他腦海中印象深刻。到南方三年他只見過兩次下雪,第一次下雪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雪就不見了。這次下雪滿以為還能留住兩天,沒想到第二天下午就不辭而別……

    在北方嫌雪太多,到南方希望看到雪,這種矛盾心理印證了人們常說的——得到的就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可愛。

    他並不是喜歡雪天,而是下雪能勾起美好的回憶。

    鄧中康的大半生都交給了雪的世界,如今看不到白雪好像生活缺點什麼——活力和親情。在有雪的日子和有雪的世界,他是那麼熱情、奔放,那麼陽光、朝氣。他的同學、朋友、親人連同友情、愛情、親情都留在了北方,都留在了有雪的世界。

    看到雪就像回到從前。

    秘書小石推門而入,說中央「三講」巡視組李組長來電話,想在晚上八時請他與王嘉駒主任在紫湖賓館見面……問他行不行。他說行,並要石秘書把這次「三講」期間群眾給省委提的意見找出來,讓他再看一遍。

    石秘書將厚厚一沓材料放到桌上。

    鄧中康翻到寫有他與王嘉駒不和的那一頁。他不得不承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次「三講」群眾給省委提了許多條意見,其中涉及到他本人的意見就有兩百多條。當然有不少意見是重複的,措辭也是善意的。群眾意見最大的、最多的不是他能力問題,也不是他作風問題,而是他和王嘉駒關係不和的問題,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不和勢必影響全省人民的安居事業。

    鄧中康跟中央「三講」巡視組李組長解釋箇中原因,並表示要以全省大局為重,與王嘉駒重歸於好,希望中央巡視組能做好調和工作。與此同時,王嘉駒也向中央巡視組作過類似表態。既然兩個人都有這層意思,中央巡視組何樂而不為?

    晚上見面就是這個內容,不能不準備,最好是打好腹稿。想起王嘉駒的強脾氣,鄧中康有點不寒而慄。

    王嘉駒當了十一年省委書記,在全省人民心目中很有地位很有威信,在省委書記這個層次也屬於老資格。相比之下鄧中康屬於小字輩,資歷聲望不能與其同日而語。王嘉駒當省委書記時他還在西北某廠當廠長,鄧中康當省長時王嘉駒已經當了十年省委書記並開始兼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前年中央決定,由鄧中康接替王嘉駒當省委書記。王嘉駒時年六十四歲,離省委書記的到點年齡還差一歲,下得有點不情不願。

    鄧中康當上書記後從工作穩定性和連續性出發,基本上沒有改變王嘉駒的工作思路,但也沒有照搬照套。兩個人雖說在年齡上相差只有六七歲,但是在性格上、思想上完全是兩代人。王嘉駒有工農幹部敢打敢拚的性格,辦事果斷,雷厲風行;鄧中康屬於學者型幹部,辦事謹慎有原則。正由於兩人的性格互補,中央才決定王嘉駒繼續留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嘉駒從省委書記位置上退下來後一時難以適應,過去每天忙上忙下總是在忙碌,現在除了每個月一次例會外,其他日子基本是無事可幹,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只能用在看報看文件上……見鄧中康的講話越來越「離譜」,越來越與自己背道而馳,他就有了想法,特別是他過去頗為得意的口號再也沒有人提起時,王嘉駒感到自己的時代已經久遠了。

    下來的幹部最注重這些,自古英雄誰服輸?他發起「****」……

    鄧中康這才意識到對老領導尊重不夠、溝通不夠,他想上門「負荊請罪」卻沒有機會,也是王嘉駒根本不給他機會。於是兩人隔閡越來越深,誤會越來越多,到了半公開的程度。以後是不能見面,見面就有火藥味,群眾有目共睹。

    鄧中康、王嘉駒相繼來到中央巡視組下榻的紫湖賓館。

    李組長親自為兩人倒茶水。李組長是國務院某部剛剛退下來的部長,並曾當過省委書記,跟他倆也不陌生,具備當調和人的資格。

    鄧中康今晚的姿態很高,首先檢討自己對王嘉駒匯報不夠、交流不夠、尊重不夠、聽取意見不夠,請求王嘉駒從全省工作大局出發諒解他、幫助他,捐棄前嫌重歸於好。

    應該說他的心是誠的,可是王嘉駒沒有就此罷休,而是有話要說,要把肚子裡的話全掏出來……講到激動處他還站起來。

    這個動作是他當省委書記時人們從電視上看得最多的動作。

    李組長見王嘉駒火藥味很濃,想緩和一下氣氛又怕惹他生氣——不能不謹慎,早就聽說過他的厲害,果然名不虛傳。

    鄧中康對王嘉駒的批評全領了,但是有一件事必須講清楚,那就是王嘉駒的前任秘書貪污公款一事要作說明。

    貪污犯罪應該抓,王嘉駒也支持。可在辦案過程中,王嘉駒發現勢頭不對,有人想藉機尋找突破口意欲打倒他。就在這個時候新華社記者寫了一篇文章,點了王嘉駒的大名。王嘉駒火了,認為這篇文章幕後有人指使。文章登出來後王嘉駒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不恨這個記者而是恨死了幕後的策劃者。幸虧後來中央有明確結論——王嘉駒秘書犯罪與王嘉駒本人無關,此事才算平息……

    聽話聽音,鄧中康隱約感到王嘉駒剛才的話有所指,似乎他就是那個幕後的策劃者。

    天地良心,他沒幹過這種事。

    李組長說沒有就好,何況老書記也沒有指名道姓,只是說出來心情好受些,叫他不要放在心上。

    兩個人點頭稱是。

    三個人開始聊起家常,頓時話題輕鬆許多,氣氛也隨和起來。

    老年人最關心的話題是身體健康。

    李組長說北京現在最流行的一句口頭禪——只要有個好身體,抵得上一個副總理。

    王嘉駒說他現在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是以身體健康為中心,瀟灑一點,糊塗一點。

    鄧中康說他現在太累,真想好好休息一個星期……

    三個人不知不覺聊到深夜十一點。

    李組長起身送客。

    鄧中康有些意猶未盡。今晚數他收穫最大,剷除了與老書記多年的疙瘩。起身時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如果現在不跟老書記通氣,恐怕日後又要發生誤會。

    是這回事,上午上班時江山仁省長拿著南集行署雪災報告找鄧中康,說這次南集農貿市場倒塌事故損失慘重,作為地委書記的董作為不但不及時上報,還想隱瞞事故,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鄧中康想起早晨接到一個電話,舉報倒塌的農貿市場建築商是董作為的兒子。

    能打進這個電話的人不會是一般人。

    鄧中康已收到一大摞狀告董作為的信,反映最多的是董作為的兒子壟斷南集建築市場的問題。為此鄧中康還找過董作為到省委談過話,重申中紀委在建築承包問題上的態度。董作為當面跟他表態,說回去一定教育好兒子,讓兒子退出南集建築市場……

    不想問題來了,鄧中康問江山仁怎麼樣處理此事。江山仁說雖然是兒子問題,但是老子要負責任。鄧中康贊成他的觀點,如果老子不當地委書記那麼兒子就攬不到工程,既然兒子不想退出建築市場那麼就得動老子的位置。兩人商量,決定讓董作為到省委統戰部擔任副部長。

    「這樣對待作為同志不公平,」王嘉駒指著鄧中康,「我問你,作為同志犯了什麼錯誤?在農貿市場倒塌事故中他有多大責任?」

    鄧中康被問啞了口。

    董作為是王嘉駒一手提拔起來的幹部,並且私交甚好。王嘉駒重感情,只要跟他好上就是朋友,就從一而終,除非你被他看穿識破,不然就是終身朋友。

    王嘉駒下台後,地委書記這個層次的就只有董作為經常來看他,其他地市州委書記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可是這些人知道他與現任書記關係不和後,怕受牽連影響前途,就不來看他這個老書記。

    「這個農貿市場是他兒子承建的,當地群眾議論紛紛。」鄧中康想通過解釋來挽救來之不易的友好氣氛。

    王嘉駒將右手在胸前舞動一下,問對方調查了沒有?他說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群眾議論就不得了、就亂了套、就當群眾尾巴,那還要咱們幹部幹什麼?

    要不是看在李組長的面子上他還要罵人。

    李組長不願看到今晚的努力付之東流,於是對鄧中康說:「這種事是省委管的事,與王主任沒有多大聯繫,我看你們慎重決定就是。」

    這無疑是在提醒王嘉駒,幹部問題人大主任不要過多插手,人大的職責是在省委的領導下,監督一府兩院。

    王嘉駒立即意識到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這不是有意所為,而是當主角時間長了再當配角有點不大適應,稍不留神就滑到主角的位置上。他說:「幹部問題由你們省委決定,用不著和我商量,也不用給我通氣,我不干擾。」

    桂為民這兩天的心情特別好,似乎又有好日子來臨了。

    自從交流到南集後他就是好戲連台。交流之前他的職務是副專員,到南集後任地委副書記分管農業。從副專員到副書記,雖說級別沒有升,但是職務明顯升了一截。副專員只有執行權沒有決策權,要想對大政方針有決策權就必須進黨委班子。

    如今,他不僅是地委委員,還是副書記。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到南集不久行署專員就被調到省政府工作,專員的烏紗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頭上。

    專員競爭很激烈,副地級幹部都有條件爭取。桂為民有兩大優勢:一是外地交流乾部,在省委組織部掛過號;二是副書記,職務比其地委委員、副專員都要硬。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爭取到了董作為的支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