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第641章 制衡之道
    @@

    大宋東京。

    起先接報楊逸帶兩萬人馬,進入漠北草原追剿完顏婁室幾千殘寇之時,朝中大臣誰也沒有多想,都認為楊逸是除惡務盡,盡心掃出一個清平世界來,以免今後遼東局勢有所反覆。

    楊逸兩萬大軍進入漠北之後,就徹底失去了聯繫,這個也可以理解,漠北那麼大,蒼茫無際,一時聯繫不上也很正常;. .

    楊逸用一次次的大勝,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朝中大臣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至少沒人會去擔心這兩萬大軍會出什麼意外,只是對他動用兩萬人馬去追剿幾千殘寇有些不滿;

    現在朝廷正在想辦法抽調兵力支援河西,楊逸一下子帶去兩萬大軍,未免有些因小失大之嫌。

    這些日子朝會之上,討論的都是如何應對河西戰事,自姚雄在肅州城下戰敗,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多天。

    肅州離東京兩三千里,以職方館最快的信鴿傳書,戰敗的消息要傳到東京也要七到十天時間。

    朝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姚雄身上,解肅州之圍,奪回瓜、沙二州,還有種建中那兩萬西軍孤懸在于闐,生死不知,這些都指望姚雄來解救。

    可他一接戰就敗了,一次傷亡了三千多人,這可是三千條性命啊!大宋這幾年來,已經很少出現一次傷亡幾千人的大敗了. .

    此事在朝堂上引發了極大的波瀾,彈劾之聲囂於雲上,百官紛紛請求撤掉姚雄問其喪師之罪。

    這次章惇和許將也沒能頂住了壓力。只能撤掉姚雄,畢竟河西太過重要。掉了誰也負不起那個責任。

    姚雄是換掉了,問題是換上誰。之前為了速戰速決,大宋的精兵悍將幾乎都調集到了遼東;京畿倒是還有幾個可用之將,但這些絕對不能動了;

    楊逸掌控十萬精銳在遼東,京畿再抽空的話,這就造成了前唐那種外重內輕的局面,對此大宋君臣一直十分忌憚,絕不可能讓這種局面出現,哪怕是一刻也不行。

    選來選去,只剩下興靈路經略使種樸尚可堪一用了。用種樸接替姚雄,這同樣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一,種樸是楊逸的嫡系,二,種建中兩萬大軍陷在于闐,有沒有全軍覆沒不得而知,而種建中和種樸是一家人,若是種建中兩萬大軍沒事,而種樸旗開得勝。一路收復河西,甚至和種建中兩面夾擊,平定整個西域的話,那麼到時會是什麼局面還用說嗎?

    這等於是整個西域都是種家人一手打下來的。種家在西域獨大,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而種家絕不止只有種建中和種樸兩員大將,種家和折家是河東將門。家中弟子在軍中的絕不在少數,朝中大臣怎麼能容忍讓種家人包攬西域之事?

    此事在朝堂爭持了整整三天。直到章惇大光其火,當堂怒斥了幾位大臣。才決定任種樸為河西道行軍大總管,軍情如火啊,先把河西收回,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

    但為了制衡種樸,姚雄的罪也暫時不追究了,讓他出任河西道行軍副總管;

    光留一個姚雄牽制種樸還不夠,最後又有人建議派出一員監軍。

    劉太后有意從內侍省派一個宦官……….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遭到了包括章惇在內的所有大臣強烈反對,在朝中大臣們看來,劉太后孤兒寡母,很容易在內宮造成那種主弱奴強的局面;

    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讓太監出頭,一點苗頭也要扼死;

    漢唐之亡,跟太監脫得了關係嗎?大宋官員防太監之心勝於防川,劉太后年輕,皇帝年幼,這個時候怎麼能讓太監出頭?

    結果監軍的人選又爭了一天,最後各方妥協,決定讓兵部郎中馬寅出任這個監軍之職。

    主帥及監軍的人選終於派出了,但光有將,沒有兵也不行,今天朝堂之上合議的就是從哪裡調兵,調多少。

    現在遼東戰事基本已經結束,大多數人自然是提議從遼東調兵,但也有不少人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由很充分。

    首先,遼東離河西萬里迢迢,從遼東調兵只怕來不及,在錢糧上會給朝廷造成數倍的負擔;

    而且遼東之功未嘗,又讓士卒轉戰西域,容易讓士卒心中怨懟,除非讓楊逸率軍前去,以他的威望,以及一向推功於部下的作風,將領和士卒才能甘心情願隨他轉戰;

    但還能讓楊逸領軍轉戰西域嗎?楊逸連滅三國,已是不賞之功,再讓他去西域,朝中大臣誰能放心?

    眼下的情況和當被太祖之時何其相似,同樣是孤兒寡母,同樣是臣強主弱,當初仁宗信任狄青,任用狄青為樞密使,臣中大臣紛紛反對,仁宗說狄青是忠臣,文彥博當堂駁了仁宗一句: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

    由此可見,朝中大臣忌憚之心是何等強烈,甚至敢拿太祖來說事。

    現在楊逸的情況實在是太像太祖之時了,誰不擔心再讓楊逸率軍征伐西域,會再出現黃袍加身的事情。

    所以,讓楊逸繼續率部西征,朝中大臣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第二點,遼東十萬大軍雖然都是精兵強將,但畢竟已在遼東作戰數月之久了,這時再萬里轉戰河西,只怕也只是強弩之末了;

    再者,這支人馬多次隨楊逸征戰,可以說已隱隱都成了楊逸的嫡系,如果一有戰事,就指望這支人馬的話,同樣不利於朝廷制衡,大家都知道,強兵是靠打出來的,現在有戰事就讓「楊逸這支嫡系」上,其它軍隊得不到實戰錘煉,將來萬一有變如何制衡?

    而為政之道,實際上就是制衡之道。什麼都必須講究一個制衡才行。

    就在朝廷爭持不下時,職方館的李大風匆匆將一份西域情報帶入了朝堂。

    聽說毗伽布的斤退兵。並被敵烈殘部滅亡,朝中大臣先是一愣。接著大鬆一口氣;

    現在西州回鶻滅不滅,被誰滅,可以先不管,關鍵是西州回鶻這一滅,局勢一定會出現轉機,河西的困局很可能因此得解。

    然而,當聽到李大風閃爍其詞地說楊逸兩萬大軍追擊完顏婁室到阿爾泰山,然後順勢攻下北庭、西州、焉耆、龜茲;並派楊志成功收回瓜、沙二州,兵逼黃頭回鶻之後。所有大臣都為之目瞪口呆,堂皇結舌。

    開什麼玩笑?

    滿朝大臣還在商量從哪裡調兵前往西域呢,楊逸已經橫穿漠北,摧枯拉朽一般攻下了大半個西域,誰能告訴我們這不是天方夜談?

    不,這一定是天方夜談。

    李大風對珠簾後的劉太后一拜,正想趁滿朝大臣發愣的機會悄悄退出,他腳跟才碰到大殿的門檻,靜悄悄的文德殿裡突然響起一個炸雷一般的怒吼:「太后。職方館每年花費國庫數十萬緡銀錢,竟敢在大殿之中謊報軍情,太后,請立即將這妖言惑眾的奸妄之徒拖出午門問斬。以儆傚尤。」

    這一聲怒吼聲如洪鐘,嚇得李大風一個哆嗦,他以前只是個小小的江湖人物。如今馬漢卿隨楊逸出征,京中暫由他提當跑腿傳信的活計;

    這莊嚴肅穆的金鑾殿他還是第一次來。本就緊張得要命,再被突然這一嚇。幾乎沒被嚇癱瘓。

    撲通一聲,殺人不眨眼的李大風同志腳一軟,跪倒在門檻邊,大宋不殺士大夫,可他李大風不是士大夫啊,可不在不殺之列;

    他嚇得汗流浹背,跟本沒顧得上那一聲是誰吼的,便跪在地上大聲求饒道:「太后饒命啊,這是職方館剛剛傳回的消息,若非千真萬確,小臣豈敢前秉報,小臣冤枉啊,太后饒命啊!太后饒命啊………」

    可憐的李大風同志還不算太傻,知道此時說多錯多,只是強調消息是真實的,可信的,然後一個勁地磕頭求饒;

    至於楊逸兩萬大軍是怎麼出現在西域的,又是怎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大半個西域的,他隻字不提,這些合該是讓大神們打架的事,他這小鬼能不摻和還是少摻和的好;

    如今楊逸不在京中,他充其量就是個孤魂野鬼,還不夠大神們塞牙縫。

    劉太后發話了:「李大風,你確定這些消息是真的嗎?」

    「這個……….太后啊,小臣只是依照職方館收到的消息前來秉報,小臣料想,這樣重大的消息,若不屬實,前方諜報人員肯定沒膽子撒這彌天大謊,所以,小臣相信這消息是真實的。」

    「好了,你退下吧,有什麼消息再及時秉報。」

    「謝太后不殺之恩,太后洪福齊天,太后聖躬萬福………」李大風一邊歌功頌德,一邊迅速開溜。

    留下滿朝大臣繼續目瞪口呆,這個消息太讓人震驚了,所有人都需要些時間來消化一下。

    終於,有人動了,御使劉禹第一個跳出來大聲說道:「太后,臣要彈劾楊逸,楊逸作為燕雲道行軍副總管,未經朝廷授命,竟然擅自調兵前往西域,雖解了一時之困,但此舉是為僭越,此例一開,今後地方武將必將紛紛效仿,則舉國之兵將不再歸朝廷掌握,前唐蕃鎮割據之禍不遠矣!」

    御使徐項接著奏道:「太后,楊逸就算有齊天之功,犯下如此大罪,也必須嚴懲,否則大宋兵禍必生,國祚動搖,祖宗基業盡毀,太后」

    劉禹和徐項直戳大宋最害怕的要害,朝中大臣心驚不已,紛紛出來要求嚴懲楊逸。

    看眼群情洶湧,劉太后一時竟是沒了主意.

    PS:感謝fgdfgewrewr、黑暗れ角落裡的傷心、書友921131111、秋之神光、比爾蓋姿等人的支持,謝謝各位。

    今天端午節,祝大家節日快樂。(未完待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