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第229章 蘇東坡請客
    第229章 蘇東坡請客

    這場浩大的宋遼夏三國大戰,從一開始,遼國就懷著投機的心裡,遼國是想通過自己 「拋磚引玉」 的行動,帶動西夏全力攻宋,遼國便可從中擷取最大的好處。

    後來攻破三關,讓蕭特末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遼軍的士氣大為高漲,可以說已經看到了滅亡大宋的希望,因此安肅等城還沒蕩平,他就迅速向南推進,陷瀛、莫二州,直逼河間府。

    從純軍事角度來說,蕭特末快速推進的戰術是非常成功的,越往南,宋軍的防禦越薄弱,推進得越快,能掠奪著的物資越多,引起的恐慌也越大。

    大宋的軍隊大部分壓在了邊境,若是蕭特末能迅速逼近東京,極有可能導致河東、西北的宋軍全面崩潰。

    後世的蒙古軍團攻打南宋,用的就是這一招,攻破襄陽後,不管後勤、不與邊境的宋軍多作糾纏,揮軍直插都城臨安,導致了南宋整體迅速瓦解。

    遼軍這次可以說同樣有這樣的機會,可惜從一開始就抱著投機心裡的蕭特末,沒有蒙古軍團那樣的魄力,敢於不顧後路,不管後勤,長途奔襲大宋心臟。

    還在他攻打河間府的時候,傳來了西夏大敗的消息,同時在西軍支援後,宋軍共計七萬人馬出雁門關,與遼軍戰於灰河;

    士氣大振的宋軍不但一舉取勝,還順勢攻下了武州,兵逼朔州、馬邑。

    這讓蕭特末騎虎難下的同時,也讓東京大為振奮,樞密院再度下令,務必盡取武州之地,依托武州以北的長城構建新的防線。

    這意思就是說,武州這回大宋是要定了,遼國不是要戰爭嗎?遼軍打贏了咱們沒什麼話好說,打輸了總得付點利息。

    在這種形勢下,苗授的援軍才到北京大名府,蕭特末在瀛、莫二州大掠了一翻後,就迅速撤軍,潘銳起兵追擊,八月初八收復三關。

    宋遼之間進入了一個軍事僵持階段,接下來更多的應該是在談判桌上打口水戰了。

    至於西夏,大宋根本不認為它有和大宋談判的資格。

    在這次巨大的危機面前,最令大宋朝臣們意外的,是劉皇后表現出來的鎮定和能力;

    雖然向富戶借貸這樣的提議沒能在朝堂通過,但她處理朝政主次分明,應對江州洪災的辦法可圈可點。真正取得了朝臣對她垂簾聽政的認同感,豎立起了初步的權威。

    對之前朝野間的那些反對者、辱罵者,章惇這次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態度,畢竟大宋這次面臨如此大的危機,別人擔心亡國這是很正常的事。

    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宋現在需要穩定,趙煦駕崩的餘波尚未散去,政局穩定現在比什麼都重要。

    劉皇后所產之,取名為趙捷,這孩出生的第三天,傳來了西北大捷的消息,因此得名。

    趙似登基時在朝堂上宣佈過此一出生,便立為儲君,目前劉皇后還在坐月,此事尚未提及。

    到時會掀起什麼樣的風浪尚未可知,至少目前隨著戰爭的陰雲散去,朝堂上慢慢平靜下來了。

    環州。

    楊逸剛剛從重建中的洪德寨回來,便接到了蘇軾的一份請柬,這倒是新鮮事,倆人來環州這麼久,蘇軾是第一次這麼正式的請他宴飲。

    他梳洗一翻後,換了身常服便徒步前往常置司,常置司是通判的辦公衙署,離州衙百來步,蘇軾一家就住在常置司後衙。

    楊逸到來時,蘇軾已經在階前等候,倆人相對一揖,楊逸呵呵笑道:「不知蘇學士今日以何待客?素聞學士最擅於烹魚,我倒是甚為期待啊!」

    蘇軾也笑道:「任之請!當不讓任之彈劍放歌食無魚便是!」

    倆人玩笑似的寒暄幾句,便往裡行去。

    後衙一廂房邊,蘇軾之蘇遂禮正於窗下讀,他今年十三歲,還帶著童音;

    正掩卷朗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見楊逸與蘇軾從花徑間行過,蘇遂禮連忙收聲施禮:「小侄見過楊叔叔。」

    楊逸見他劍眉星目,一副小大人的模樣,便笑道:「遂禮不必多禮,叔叔考考你,大學作何解?」

    蘇遂禮又是躬身一揖,謙遜地答道:「大學者,意為博學、大人之學。」

    蘇軾立即擺出一副嚴父之態斥道:「你這無知犬兒,你楊叔叔是狀元出身,學富五車,有些機會你不好好求教,倒賣弄起來,真是愚不可及。」

    「蘇學士不必如此,蘇學士之,誰敢說指教?等閒人家的孩,八歲入小學,十五歲方入大學。遂禮十三對便將《大學》倒背如流,實在是難能可貴啊。」

    楊逸一邊含笑說話,一邊解下一塊佩玉增與蘇遂禮,「君佩玉,這玉雖算不得名貴,只當楊叔叔今日少許心意,快收下!」

    蘇遂禮連忙推辭,蘇軾這時神情緩和了許多,撫鬚道:「長者賜,不可辭,你就收著,還不快謝過你楊叔叔所賜。」

    蘇遂禮將玉接過去後,楊逸哈哈大笑道:「人皆養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學士啊!看來遂禮並不如你所願愚且魯啊!」

    楊逸提起此事,蘇軾倒也感慨頗多,當初他被貶到黃州,經歷了一場牢獄之災,差點掉了性命,蘇遂禮是蘇軾被貶黃州時,小妾王朝雲所生,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蘇軾當時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倆人於花園中的涼亭落坐,亭邊幾叢疏菊已含苞待放,還有蘇軾新植的幾行修竹,也長出了新筍。

    君若竹,像蘇軾這種文人,寧可食無肉,也不可能容忍居無竹。

    蘇軾這次來環州,帶了好幾個年輕美貌的歌妾,這回都沒出來,原因嘛,楊逸猜測是蘇軾有話要對自己說。

    蘇軾想說些什麼,楊逸也能猜到一二,可他偏偏不想談論這些,現在他只想趕在寒冬到來前,將環州百姓全部安置好;

    至於朝中之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至少在這個時候他不想過多插手。

    蘇軾的小妾王朝雲先端上來一個小沙煲,方打開來,便覺濃香四溢,楊逸一看,這不是用環州香豬做的「東坡肉」嘛!

    「這道菜我是久聞大名啊!今日再不能客氣了!」

    楊逸對王朝雲點點頭,笑得極為爽朗,舉箸便夾起一塊黃澄澄油晃晃的「東坡肉」,旁若無人地品嚐起來。

    王朝雲見這般隨意,毫不拘禮,不禁抿嘴輕笑。

    「好手藝!辛苦嫂了,便坐下來一起用餐!」楊逸邊吃邊招呼,倒像他才是主人一般。

    王朝雲之前就從十三娘她們口中,得知了許多楊家之事,這會還是有些發怔。她只是小妾,不是正妻,如何當得起楊逸嫂之稱?

    她一時又不知道如何辯解,只得說道:「楊使君慢用,廚下還有幾個菜,奴家先去端上來。」

    蘇東坡舉杯邀飲道:「不必理會她,來,任之請!」

    「請!」楊逸與之對飲一杯,望著王朝雲裊裊遠去的身影,心中卻莫名一緊。

    不行!回去後一定要警告清娘,讓她少往老蘇這邊跑才行啊!

    清娘豆蔻年華十二三,婷婷玉立,滿身浸潤著詩香墨韻,動人無比,萬一被老蘇……

    老蘇這人可是有前科嘀!得小心!得小心才行啊!

    別的不說,王朝雲就是最好的例。此女本是錢塘人,天生麗質,聰穎嫻慧,能歌善舞,因家貧淪落於歌舞班。

    她生於嘉祐七年(1062年),於熙寧四年(1071年)被老蘇看上,從此便隨了老蘇。

    嘖嘖!算算王朝雲當時的年齡,老蘇還真下得了手啊!

    象白居易、杜牧等人也都喜歡幼女,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佩服老蘇,夠狠!

    還有一種說法,說蘇軾疏浚西湖是因為王朝雲想為家鄉做點好事,不斷地給蘇軾吹枕邊風,蘇軾才下定決心為民做幾件實事的。

    從以前蘇軾的為人看來,這個說法還是很靠譜的。

    以前的蘇軾士大夫氣極重,享樂心態很濃。從他的許多事跡、以及奏章上都不難找到證據。蘇軾之前在好幾個地方做過官,像在徐州時,去給百姓求求雨,已經是他津津樂道的德政了。

    唯獨最後一次到了杭州,他才搞了一個西湖疏浚工程,這個工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千年後卻仍搶盡風頭。

    可以說是蘇軾成就了西湖的同時,西湖的瀲灩清波也就成了蘇軾。

    蘇軾的才氣與西湖的美麗,完美地地結合在一起,使得蘇軾這份政績顯得耀眼無比。

    甚至直到一千以後,也沒有幾項工程比蘇軾疏浚西湖這項工程知名度高。

    其實真看實際作用,蘇軾的西湖工程也就那麼回事,放在一州算是大事,放在一國,就算不得什麼了。

    遠的不說,范仲淹在江蘇就修過一道三百里長的攔海大堤,工程量比蘇軾疏浚西湖大,發揮的功能也大於西湖工程。

    但名氣嘛!相差不能以道理計!

    ps:一直在堅持著,各們看官賞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