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刀俠情 第3卷 第壹百壹式三章 對錯難分
    朱棣繼續道:「何謂報國?何謂民族大義?建文棣是皇帝,但不是國家,民族大義更算不上,韃靼瓦拉屢次犯我邊境,欺壓我大明百姓,可是你祖父竟然慫恿建文帝削藩,各位藩王是大明的屏障,在國力孱弱,外族入侵的時候,他不想著富國強兵,卻只顧加強自己的權力,無疑是自斷手臂。如果我束手就擒,大明江山靠什麼抵禦蒙古鐵騎?靠齊泰、黃子澄、你祖父等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嗎?他們先奪了把我同母弟弟周王之兵權,後又將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懼怕自焚,其餘皆廢為庶人。」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以及曲折經歷更加上自己是九五之尊,他已經使他很少自己的喜怒哀樂掛在臉上,今天他似乎一反往常的激動起來。

    朱棣聲音高亢起來:「各大藩王,都是皇子皇孫,卻皆被流放廢黜,後來只剩下我一人,他還不放心,竟然扣押我三個兒子為人質,我苦苦哀求,他才放過我三個兒子。但是他還是沒有放過我,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到處搜羅我反叛的罪行。他不僅軟禁了我,還要殺了我,試問,你若是我,會當如何?」

    方繼存冷笑一聲道:「我若是你,自當交出兵權。」朱棣大笑:「如果蒙古殘兵捲土重來,誰可以拒敵?」方繼存沉思了一會道:「大將軍李景隆自會領軍打戰。」

    小義聽到這裡,對朱棣的印象好了許多,感覺方繼存似乎在強詞奪理了。李景隆奉命討伐朱棣,結果屢戰屢敗,他率領五十萬大軍朱棣率軍赴援永平,團團包圍了北平,但是連皇后徐氏一個女流之輩都取不下,朱棣攻破大寧後,挾寧王回北平,合併了寧王的部屬及朵顏三衛的軍隊。朱棣帶著這些精兵強將於十一月回師至北平郊外,進逼李景隆軍營。燕軍內外夾攻,李景隆不敵,乘夜率先逃跑,竟然不顧軍隊將士。這樣的將領如果遭遇蒙古鐵騎,恐怕也免不了全軍覆沒。小義雖然不關心朝政,可是普天下百姓都知道,建文帝重文輕武,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出色的將領, 李景隆是紈褲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如今方繼存說出李景隆來,小義都感到他有些理屈詞窮。

    朱棣冷笑:「寡人早該知道你和方孝儒一樣迂腐,你雖然練了幾年武功,可是這迂腐之氣卻比你祖父更甚,李景隆若為大將,現在的天下早已又成了蒙古人的了。」方繼存臉色發燙,因為李景隆是婦孺皆知的草包將軍,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來。

    現在連他自己都感覺朱棣殺侄篡位不但是被迫無奈,甚至還是理所當然。他為自己的這個想法嚇了一跳。他過了良久語氣已經軟了下來,似乎認同了朱棣的說辭,緩緩道:「可是,我祖父不過是為了君臣之道,何談沽名釣譽?」

    朱棣道:「你祖父當年為了博取一個忠臣、耿直之名,不惜犧牲方家宗族、弟子八百條人命,當年朝廷之上,他竟然當場摔掉筆墨,寧死不擬詔書,這就是抗旨不尊的大罪,要誅九族,我為了不讓他逞一時之快,傷了全家性命,示意鄭和告訴他這是誅九族的大罪,沒想到這個老頑固竟然大聲道:「誅我十族又如何?」」

    朱棣忽然惋惜道:「如果他要忠臣之名,本可以以死明志,但是他為了一個虛名,非要搭上了無辜的八百餘人。」這句話正好切中了方繼存心中的問題,他也經常思索,當年朱棣攻入南京,並沒有治罪與祖父,如果祖父為了以示忠節,大不了自殺便是,何必咆哮朝廷,當著文武百官辱罵皇帝?還說出:「滅我十族又如何」的氣話?

    朱棣並沒有理會方繼存的心裡變化,繼續道:「當年天下未定,朝廷威信未立,如果如此猖狂之人不治罪,我大明哪有今日的兵強馬壯?今日我放你一條生路,你又為了博得一個不怕死的名聲,故意來尋死,你說我們誰是沽名釣譽?我朱棣早已沒了什麼名譽,在你們眼力,寡人始終都是一個殺人惡魔。真正沽名釣譽的恐怕是你們這些一直自命為俠義的君子吧?」

    朱棣一席話,方繼存竟然啞口無言。因為,朱棣句句都切中了要害,竟然反駁不得。

    最近幾張寫的頗為糾結,方是歷史公認的忠臣,可是決戰武林卻認為他過於迂腐。而且歷史都是文人寫的,似乎有故意描黑朱棣的傾向。正史雖然記載朱棣滅了方家十族,決戰武林翻閱了許多歷史資料後,發現這完全是歪曲真相,理由有二:一是方家在滅族之後仍然有許多後人,歷史都有記載。二是十族中包括門生一族,但是方的門生並非都被誅殺,就連方的骸骨都是門生收斂。試問:如果真的滅了十族,方家怎麼會有後人,他怎麼還有門生。歷史記載矛盾之處甚多。當然,我不是歷史學家,如有不同看法,請留言到討論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