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亨傳說 正文 第174章 三簽的全面改革(上)
    2011年5月征戰戛納,王南的《如夢令》令人沮喪的回來了,令人驚訝的是關天成的《一個人回家》得到了影評人特別獎。

    繼戛納之後,八月的威尼斯電影節,憑著另一位新星導演陳光明的成績,亦斬獲一個份量不輕的獎項。

    從此亦可觀察得出,風紫的某些戰略正在出現微秒的轉變。之前,風紫投資的電影著重金像,如今卻開始嘗試著向國際衝擊了,這不失為一種對未來的體現——起碼,《新城週刊》就認為,這是風紫集團將要進軍國際的預兆。

    《新城週刊》的看法沒有太大的問題,風紫的確有進軍國際的野心。不過,正因為有這雄心,所以行事尤其冷靜謹慎,在國內事業還沒徹底穩定下來前,風紫不會考慮國際市場。

    若是評價這三年來最失意的導演,一定非王南莫屬。人人都肯定他的才華,甚至連續三年入圍金馬金像,還競爭戛納,偏偏沒能得到獎。不過,他現在的風格正在迅速的成熟當中,估計不久就可以實現願望了。

    王南的出現與其說是一個偶然,還不如說是一種必然,可以視為中國影壇新一代影人崛起的信號。而關天成與陳光明在崛起,雖亦是新一代影人全面崛起的必然性,但從側面,從根本徹底體現了風紫起初幾年對新星導不惜代價的栽培,終於開始全面收穫了。

    關天成與陳光明只是風紫龐大導演隊伍中的一份子,從去年到今年以來,電影人就如火山爆發疑一樣噴薄。無數優秀的影人紛紛開始初露崢嶸頭角,就猶如當年香港的新浪潮一樣。

    最令人欣喜的是,新銳導演在風紫地熏陶栽培下,沒有過分的沾染內地的文藝氣質。追求商業在風紫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而是一種光榮。

    《我踢球你在意嗎》電影版是新星導羅非執導,這部有秦雨竹主演,但實際投資不超過一千五百萬地影片,在九月開學後公映,成為九月的票房黑馬,並且得到了優秀的口碑。

    又豈止是電影,電視人的迅速成長亦令人吃驚,從《啟示錄》到電視版的《我踢球你在意嗎》等電視劇的幕後團隊,都體現出了難得一見的才華——二十年後再來回顧。毫不誇張的說,從2010年到2012年這三年中,是風紫影視人全面爆發的日子,從那以後再沒有那麼恐怖地爆發過。

    走到現在這一步。風紫掌握的成名導演陣容已是不小,更有著龐大的等待成名的影人陣容。不得不說。現在地風紫很難再容納得下如此龐大的陣容了。

    當然,經紀約風紫肯定希望越多越好,不過,影視投資這一塊,最令他們為難。以前影視人沒那麼龐大,風紫面臨地選擇少,還容易做。現在龐大了,除去每年的新星導之外,僅有的二十部左右的投資不夠大家瓜分。

    在這情況下,風紫幕後聰明的選擇了將自己的導演向外推銷。譬如關磊就成功被推銷給寰亞拍一部愛情片。

    在這裡又不得不提一下新星導,幸虧新星導有規定新導演在獲得三次投資申請之後就不能算新星導了。所以,這一來。譬如關天成等依然還可以算做是新星導的行列,可以瓜分新星導的份額。

    當然。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通常會很稀少。冷常如說得很對,新星導就是新導演的天下,不該成為其他導演瓜分地對象。

    外界以為風紫今年以來連續推出幾部參展的文藝片,是打算走文藝與商業的鋼絲了。可正如《新城週刊》地評論:「風紫不是電影公司,從本質而言,不論文藝與商業之間的鋼絲到底多麼危險,都不影響它。起碼,風紫三巨頭是理智地,投資電影始終以商業賣座為主。」

    不過,在這些日子裡,最令人關心的就是風紫最近改進執行的三簽制度。三簽制度延續了先前的模式,但在具體的方式上有一定的改變,最大的改變就在於明確了各級合約的資格。

    在這次三簽改革中,風紫在羅致軒及保羅的率領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組,使公司結構更合理,更適應將來的商戰競爭。

    但這顯然不是最關鍵的,最吸引人的無非就是三簽的改變。三簽制度走到如今,B級合約正式被確定為潛力股,而A級,則是風紫幕後人戲稱的成名合約。所謂成名合約,就是影人或幕後人獲得了成功與肯定之後才得到的合約。

    只要沒有被降級,B2級可以神情拍兩部新星導,B1則可以申請最高限制的三部。當然,一旦降級,那就很難確定了。只要拿了A級合約,就不再申請新星導資金。

    BC兩級與以前沒有太大變化,最大的變化在於A級,目前為分三檔,A1A2A3。最初羅致軒考慮的是新劃分一個頂級,冷常如堅決反對,他認為眼下的三級就已經是幕後人可以接受的等級制度的極限了,若是再劃分新的,恐怕會有怨言。

    最終,冷常如的勸告與風紫的內部調查起到了作用。最終,A級分為三檔,有著關鍵變化的其實亦是這三檔。

    A級三檔現在的資格劃分不再是按照高層的意願,而是根據他們的成績來決定。賣座程度,與得獎程度的不同,決定了檔次的不同。

    最大的典型就是王南,王南在這次的全面改革中,最終只收穫了一紙A3合約。理由很簡單,他每拍一部戲,風紫都虧損,而且沒有帶獎回來——虧損可以接受,但獎項上一無所獲,這就不是公司所想的了。

    A級三檔以積分來實現具體劃分,在策劃這份改革時,最令三瘋痛苦的就是獎項的積分如何確定——得獎積分太高,很容易殺傷賣座導演的感情。若是得獎積分太低,又很容易殺傷文藝導演的感情。

    最終思考了很久,調查了很久,才確定下來。得獎積分按照獎項來區分,在這其中,又以奧斯卡的得獎積分最高——奧斯卡每一個獎項的積分又有不同,這些都有硬性規定。

    在奧斯卡之外,又以金像與戛納等三大電影節的積分最高——金像顯然沒有這樣的知名度,之所以給金像面子,無非就是想通過金像繁榮反過來推動市場繁榮。在金像各獎中,男女主角及導演和最佳影片的積分是一樣高。

    以王南為例子,若是他今年的《如夢令》獲得金像獎四項大獎,那麼,就將在獲得四十個積分之外再得到連奪大獎的獎勵分——每一個積分相當於一百萬的利潤——這數字恰到好處,不會因為得獎積分太高而使得賣座導演不忿,畢竟金馬金像等獎每年只有一次。

    當然,若是一無所獲,那不要著急——來年開春之後,風紫依據金像模式從內部評選全年風紫投資的影片與電視劇的各項最佳。這是一項在必要時可以以積分來安慰一些失意者的舉措,也是一項補充舉措。這項舉措在實施之後,獲得了最大聲音的讚美,畢竟就算演得再好,拍得再好,也不一定得到獎呢。

    不得不說,這些舉措在生硬的等級制度中還是包圍了若干的溫情氣息。可若是這樣還不能獲得足夠的積分,那麼,不好意思,連續三部戲之後,閣下的合約是時候降級了。

    賣座積分是每分一百萬的利潤,在構想的時候,羅致軒本認為該以公司的盈利為準。但冷常如不愧是幕後部最欣賞也最尊敬的主管,勇敢的為手下爭取利益,他認為:「現在公司的影視投資逐漸展開合作多元化,假設一部三億的影片,三家各投資一億。最終盈利為九千萬,你認為公司只賺了三千萬,所以只給他們三十的積分,這他們服氣嗎?」

    況且,三巨頭計算的盈利只是自己的投資回報,而不包括風紫旗下的製作方,還有院線方及發行方——製作方與發行及院線方在影片公映中自然而然的會獲得利潤,而這些都不算在投資回報中。葉秋最後認可了冷常如的建議,以投資總盈利來計算積分。

    除此之外,考慮到風紫若是投資一千萬拍一部戲,投資回報正好收回成本。但從製作方及院線方等產業,風紫也會在這部戲上獲得回報,所以,如果正好收回投資成本,那麼,還是可以獲得五點的基本積分。

    賣座積分最佳例子無疑是陸浩,他到目前為止,一共公映了四部影片,四部影片在內地獲得了近十五億總票房,獲得了超過三十億的全球票房。不計其他公司產業的利潤,單論投資回報,就高達近十億,再算上獎項,他的積分將超過一千,甩開其他人一大截。

    當然,若僅僅如此,不提其他,光是宋冠友都會深感不滿——作為風紫元老,也是風紫三個從來都沒有賠本的導演之一,他顯然會認為自己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而不應該讓自己為了拍片慢的習慣付出代價——不得不說,與他一樣都是沒賠本過的韓仕,若是按積分算,絕對超越宋冠友一截,這就是拍片快的好處。

    不過,三巨頭考慮到這是非常時期,特別安排冷常如和葉秋去安撫幕後影視人。宋冠友得知後面的舉措之後,不滿自然而然的消除了大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