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說韓非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問策
    (聞一多《說魚》篇裡說,中國民歌裡常以魚為隱語代替匹偶或情侶,打魚釣魚為求偶,烹魚、吃魚比喻合歡或結配。之所以以魚來象徵配偶,以為魚是古人認為繁殖功能最強的生物。)

    「什麼?魏柔請我吃魚?」韓非聽了朱亥的回話,多少有點糊塗了。魏柔以為韓非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可這個韓非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韓非子了,而是穿越而來的,雖然是學歷史出身,對詩經也頗為喜歡,只是一時哪裡能想到上面去,哪裡想的到,一向喜歡槍棒的魏柔公主,居然也拽起文來,玩起文字遊戲。

    韓非也沒心思多想,覺得見一面也沒壞處,把誤會解開就是,再說韓非還真的沒動魏柔的腦筋,韓非覺得,一個公主敢往戰場裡鑽,就不是自己能惹的起的。

    這時信陵君也安排好一切接待趙軍將領的事宜,走過來對韓非道:「非公子,趙軍龐援乃一代名將,我等一起去迎如何?」

    按照歷史記載,這次聯合對秦的作戰,主將本應該是龐援,現在歷史發生變化,信陵君成了主持人。對於龐援,韓非還是慕名已久的,當然是要見上一見。

    「如此甚好,韓非陪君上走上一趟。」韓非應了下來。

    信陵君為首,帶上韓非和一干門客,出了營門,韓非還以為信陵君像上次接他和李震時那樣騎馬,沒想營外備下戰車一輛,信陵君登上後對韓非道:「非公子,與無忌同乘如何?」

    韓非心道還好不是同塌,這個還能接受,笑笑道:「固所願爾。」

    二人同乘,五百門客騎馬隨行,出營往北而去。

    「非公子,無忌有個問題,還請公子不吝賜教。」在馬車上,信陵君突然對韓非。

    「不敢,君上見外了,韓非一介書生,君上垂訓,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雖然不知道信陵君要問啥,話還是要說的漂亮點的。韓非心裡其實沒多少底,覺得信陵君的問題肯定與韓非子的政治理論有關,前世的韓非對韓非子的理論倒也研究過,但絕對沒有韓非子本人理解的深刻,而且前世裡的書籍中,大多數帶有很多的政治傾向,這對讀者來說,絕對是有誤導作用的。

    「如此,無忌放肆了。不知非公子以為,此戰對秦,勝算幾何?」信陵君臉上的笑容不見了,多少顯得有點嚴肅,這一仗對信陵君來說,太重要了。

    韓非聽了這個問題,心裡想到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歷史上秦國因為懼怕信陵君,便派人去散佈謠言說,諸侯各國,只知道魏國有個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結果安僖王這個糊塗蛋還就信了,從此猜忌信陵君,弄的信陵君只好低調行事,整日沉迷與酒色之中,最後掛掉。

    韓非對信陵君印象不錯,總覺得能幫到他一把算一把,覺得有必要提醒他一下,於是便笑著反問:「韓非有一事不明,君上此戰是希望勝呢?還是敗呢?」

    信陵君聞言愕然,扭頭看著韓非道:「非公子此話怎講,無忌自然是希望得勝。」

    韓非笑笑,頗有深意的看了看信陵君道:「非聞,商紂時,嘗有臣謂紂王曰,西歧之民,只知有西伯侯而不知有紂王,故紂王忌之。」

    信陵君何等聰明的人,聽這話猛的出了一身的冷汗,心道韓非這是在提醒自己,別一門心思放在戰場上,還應該當心身後的閒話。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別看信陵君從趙國回來時,魏王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可是從最近的情況看,魏王對自己的猜忌日漸加深,不然自己也不會想到再來一次聯合抗秦的事。

    韓非見信陵君表情凝重,知道他心裡有數,便又笑道:「君上自出道,戰無不勝,此戰求勝不難,難的是獲勝後諸侯各為其利而爭,使秦有隙可趁也。」

    信陵君聽了這句,心裡又是一驚,暗道自己只想著獲勝,對戰後諸國利益分配問題倒沒多考慮,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對日後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原本信陵君對韓非只能說是欣賞,韓非的話卻讓自己發現戰爭以外的問題,這下信陵君對韓非生出三分欽佩之心來,甚是恭敬的朝韓非拱手道:「無忌求公子教我。」

    韓非之前就想到過這個問題,論軍事才能,自己和白癡沒啥區別,況且歷史似乎發生了扭曲,該死的沒死。韓非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借助自己的歷史知識,從歷史的角度來提醒信陵君,一是讓信陵君對自己不敢看輕,二是讓信陵君感激自己,三是為戰後韓國瓜分利益時撈點籌碼,畢竟韓國最弱,有信陵君幫著肯定要好許多。

    「呵呵,君上,以非之見,當務之急有兩件事。其一,君上每日一使,將軍中諸事報於魏王,如非所料不差,魏王案前每日必有一簡,既然如此,兩簡又何妨。其二,待諸國軍至,會盟之時,君上可先言明,此戰之後,各國原本屬地為秦所佔者,自當歸還便是。其三,君上需言明,一旦會盟,諸軍需共同進退,如有不服將令者,眾國伐之,以上後二者,需立文書為憑,諸侯畫押便是。」

    信陵君聽到這裡,心中對韓非再無半點輕視之心,三點意見,條條都砸在要害上。尤其是最後一條,等於是給各軍定下規矩,軍事上必須無條件服從,否則大家一起扁不聽話的,這無疑為戰爭的勝利,確定了先決條件。

    韓非提的三點,其實是有相當針對性的,按照歷史上記載,第五次聯合伐秦時,主帥龐援以為,聯軍前幾次伐秦未果,完全是因為函谷關這一天險的存在。本次伐秦,完全可以利用秦國地域擴大較快,兵力補充不及的情況,繞道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南渡河水(今黃河),迂迴至函谷關後,可以出其不意。這一戰術確實也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一度逼近咸陽70里外。後遭遇呂不未率軍來迎,呂不韋分析,楚軍遠來,最為疲憊,戰鬥力大大受削弱,且楚為大國,影響力大,一旦擊潰楚軍,聯軍不戰自散。呂不韋根據這一分析,組織精銳,集中兵力,夜襲楚軍,諸侯軍於夜色中擔心自身受損,不肯救楚,最終此戰聯軍敗北。

    韓非唯一擔心的是,現在的統帥是信陵君,不知道信陵君有啥具體的安排。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是,只要按照龐援的計劃來辦,戰爭前期應該進展順利,得想辦法說動信陵君才是。轉念韓非又想,自己已經出了幾個點子了,如果在軍事在出個奇謀來,信陵君本是魏人,萬一對自己產生了猜忌之心,對自己玩點陰的,那就真的有點不妙了。

    於是,韓非本已經張了嘴巴,到了嘴邊的話又縮了回去,沒想張嘴的動作被信陵君看見,連忙對韓非道:「非公子還有教於無忌乎?」

    韓非聽了心中打鼓,本想說沒啥,可這也太假了,還好腦筋一轉,想到一計,於是笑道:「君上,非以為,諸侯眾將,秦所忌者,君上也。諸侯之軍,秦所忌者,趙也。趙與秦交戰,雖有長平之敗,然長平之敗乃趙括之敗也,非趙軍之敗。今趙將龐援,與秦作戰多年,足智多謀,對秦瞭解甚深,非以為此戰不妨問策於龐援將軍也。」

    韓非這個馬屁拍的信陵君舒服,換在以前,以信陵君的自負,對韓非的話未必能聽的進去,現在韓非先提出兩個提醒,又講了三條對策,信陵君皆深以為然,很自然的對韓非的建議也表示同意,不由的點頭道:「非公子所言極是,待見龐援將軍,無忌自當問上一問。」

    說話間,前方煙塵起處,可見一哨人馬朝這邊趕來,信陵君下令戰車登高而望,只見煙塵處數百騎兵正全速而來。

    信陵君見來來騎所乘戰馬,都比自己這邊要高壯許多,不由感慨道:「非公子所言不虛,綜觀諸侯之中,惟有趙軍鐵騎可與秦騎兵一戰。」

    來的正是龐援,此次出兵伐秦,趙國本擬以李牧出戰,怎奈邊境匈奴生事,李牧無法抽身,這才以龐援為將。

    龐援聽說信陵君親自出迎,不敢怠慢,親率一百鐵騎趕來魏營。

    雙方都是早早下馬,以示尊重,疾步向前趕去,距離五步之遙時,龐援已經早早長揖,口稱:「趙國龐援,久慕公子,今得見尊顏,不勝榮幸。」

    論身份地位,還有對趙的恩情,信陵君絕對是當的起這個禮的,不過信陵君這人就這點好,知道收斂,面對龐援的大禮卻不居傲,搶上前去攙起龐援道:「龐將軍才名,無忌久仰,方纔還與韓非公子商議,此戰需問策於龐將軍,還望將軍不吝賜教也。」

    龐援聽了這話,果然為之一震,來之前他是有周密的計劃過此戰,即使信陵君不問他,他也是要主動獻策的,沒曾想信陵君見面就說要問策於己,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了,難道這是信陵君口中的韓非出的主意?

    想到韓非,龐援不由朝人群裡看了一眼,韓非的名字他的聽說過的,以前只是知道此人有才學,沒想到信陵君對韓非如此看重。

    PS〞嘿嘿,兩更哦,還都是三K,該給點票票了吧.

    http://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