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海洋 設定 人間五十年
    二十二世紀,人類科技在高速發展數百年後,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正相航法的發現證明了宇宙探索的無限前景。然而因正相航法代價高昂,並未廣泛運用。

    二十五世紀初,人類在進行反相航法研究時,發現了時空裂縫。在進行了多次試驗後,發現現有的空間中存在一些如平行片層一般的空間間層存在。這些平行空間多數變幻莫測,不但無法進一步探索,每次實驗還會造成實驗儀器和人員的傷亡,因而此方方面試驗迅速被禁止了。

    直到二十五世紀中期,一位姓名不詳的研究人員在對前代資料進行歸納匯總時發生了興趣,秘密地重新進行了試驗。他的試驗取得了極大的成果,同時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撼:在與我們所處的空間平行的空間片層中,存在一個非常穩定的密閉空間,那裡擁有古典文明!這個世界自稱天界,而且他們早已知曉人間的存在,並掌握有簡便的穿越空間的辦法。一時間,新的世界帶來的不是交流而是恐慌。但沒過多長時間,人間開始多方面與天界交流,對天界的發現有:

    這個世界的大小難以估量,因其與人間完全平行,也許有我們的世界那麼大也說不定。總之,不能簡單的將其認定為一個「空間穩定島」,那裡是一個龐大而相對完整的世界。

    該世界擁有遠古文明,文明程度遠次於人間。社會主要分為宗教界、武士和平民三部分。宗教界高層掌管天界政務,委派武士貴族鎮守四方六十四郡。宗教階層和武士階層基本都擁有多少不同的超越凡人的神力,在他們身上,人類首次證實了魔法和修煉在某種層面上能夠超越現代文明的事實。幸而,擁有神力的神將階層人數不多,神力強大的更少,不至於對極度發達的人間界現代文明造成致命威脅。然而,天界雖然擁有人間的一切自然景觀,卻根本不存在高空(太空)這個概念。對於他們來說,這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們一向認為天空是靈魂憩居之所,只有人死後魂飛魄散才會到達那個地方

    人間的科學家進行研究後發現,在天界空中二百至一千五百米左右有一個不確定的空間裂層,任何物體到了那裡都會煙消雲散、不知所蹤。這一條「天空定則」後來在除了人間之外各平行空間均得以驗證,從而證明這些世界都是沒有天空的世界。為平行法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只有人間擁有完整的空間,並與真實宇宙相連。得知這個研究成果後,天界人並不吃驚,反而自豪地認為:正因為天空被壓縮到了最近的距離,他們成為了天空之子,因此擁有人類無法獲得的超級神力。事實上,後來人類也驗證到,哪怕是人間出生的人,只要有一定資質,在天界修行取得的成果和速度都是人間的數倍。好在擁有高度現代文明的人間並不很在意這些區別。

    這一條天空定則,注定了在人類世界大行其道的空軍和宇宙軍,在這些世界裡毫無作用。

    在發現了天界之後,人類世界與之和平相處,並進行著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還從天界處得知半穩定空間幻界、神秘世界靈界的存在。然而當時人類的注意力不在那裡,天界對於人間來說,不過是個美麗的桃源公園而已。

    到了二十六世紀,人類取得了四百年來的最大科學成果:廉價的反相航法研究成功了,這標誌著人類已經進入宇宙時代。

    隨即,是擴張、殖民與征服……

    然後,又有敵人的反撲、偷襲……

    從二十六世紀開始,人類文明開始因戰爭出現小範圍的反覆。遭到進攻時,文明會有所衰退;和平時期,又能慢慢恢復到戰前的狀態。然而,到了三十世紀末,人類遭到了最大一次的外星種族入侵。整個地球被征服長達十五年之久,史稱為「大時代」。民兵組織起家的地球聯合軍在英雄司徒王的帶領下,逐漸融合地面反抗勢力、從各種渠道取得前代文明成果,一步步地壯大自己的力量、打擊入侵者。最後終於在三十世紀末開始全面反攻。司徒王率軍攻下古中國西部後,以天險環繞的四川盆地為作戰基地,積極擴展。後於二九九二年左右掃平東亞大陸和中南半島的所有敵軍,移軍部至華東地區。因江東秣陵(古南京)地勢相對險要,司徒王軍據其建城。外星入侵者佔據城市之後,大多將原來的建築設施夷為平地,另外構造自己的建築。在地球聯合軍的反攻戰中,為了盡量減少傷亡,更是不惜成本地動用重火力。其時雖然地球大部已光復回人類手中,但得到的只是赤地千里和城市廢墟。司徒王眼望燃燒的大地和天空,斷然道:「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是從無到有。不必氣餒,這世界由我們從頭再來。定都於此,重建人類歷史之不世功業!」眾軍得聞此言,鼓舞雀躍。新城因此取古名「建業」為名,是為人類重建第一城--建業。

    此時最後的外星入侵軍盤踞在台灣--琉球--日本島鏈上負隅頑抗。地球聯合軍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登陸作戰,均以慘敗告終。地球此時已經非常荒蕪,沒有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供聯合軍慢慢打下去。司徒王當即決定動用重力彈攻擊西太平洋地震帶,認為造成的強烈地震使得台灣島東部陸沉三分之一,並分裂成三塊。琉球島鏈中則從海中產生兩個大島,整個改變了西太平洋戰略結構。消滅了台灣、琉球兩處外星入侵軍主力後,外星入侵者宣佈投降。地球聯合軍將其解除武裝後押上星際飛船,將航行程序鎖定為亞光速航行一千年後,將剩餘敵軍流放入茫茫宇宙中。

    大時代的戰爭雖然結束,然而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工作和鬥爭才剛剛拉開了序幕。通過十幾年的戰爭,地球聯合軍零零星星地取回了一些前代極度發達文明的零星碎片,普遍科技水準大致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相當。但首先面臨的是糧食供應問題:農業全毀,在重整大地獲得收成前得靠僅有的儲備資源養活三億六千萬人口,因此發佈人口生育禁令,非特殊情況經批准者不許生育子女。用了接近十年,到了三十一世紀初方才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開始分批解除人口生殖禁令。

    在十幾年的戰爭中,人類得到的只是一些殘破不堪的城市廢墟。唯有外星人最後的據點,日本的新京都基本保留了城市結構和大部分建築。司徒王執意要在建業都首先開始建設,而不肯將地球聯合軍機構遷入現成的新京都。但地球聯合軍的主要高級幹部中,有日本籍幹部數十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強烈要求重建新京都。出生入死的軍人集體上書要求是難以拒絕的。於是司徒王批准他們一夥日籍軍官負責重建新京都。

    慢慢的,科技得以發展、人們得以生息、農業得以恢復,整個地球的重建工作都慢慢的上了軌道。因大戰後倖存的人口已經不多,地球聯合軍採取了定點重建的方法:在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重點清除污染、實現大規模工業化農業生產;在原有世界的一些國際性大城市的基礎上,或在原址、或擇更好的新址重建城市。然而,大時代結束時倖存的成規模的民族相當有限,各大民族的人們基本上以幾個第一批建成的城市為中心開始定居、生活,而更為廣大的大陸上往往千里無人煙。這種現象甚至到了幾十年後都沒有明顯改變,地球上出現餓狼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後建的大城市輻射形的人口居住生存狀況。在大城市間則有大量廣袤的無人區。

    城市逐漸增多後,開始制定發展規範。地球聯合軍當時制定的規範是:

    頂級城市:稱為「都」,屬國際性超大城市或政治意義最為重要的城市。此類城市共有五個:建業都、新京都、中都、大西洋都和新羅馬都。

    大城市:輔助性城市,為地區中心。

    地區(專區):人民自發群居形成,無城市建制。

    原則上,只有代表一個大地區的中心的城市,才能取得「都」的稱號。然而,東亞就擁有三個「都」級超大城市。其中內情直接關係到地球聯合軍中的派系鬥爭:

    日本的新京都,以地球聯合軍中日裔軍官為主導。同時新京都是人類倖存的最後一個完成城市,重建較易,吸引了大量投資和移民。不到十年,已經儼然成為地球上第一大都市。

    亞洲大陸上,本來有了建業都,已經可以不考慮再建設更多的超級城市。然而,地球聯合軍中出現了強烈的異議聲音。不外有如下理由:

    建業都地勢險要,三面環山,北面大江。作為華東地區的戰略要地,確實再好不過,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險要地形和開發現代城市是矛盾的。建業的地形不適合建設超大規模城市,如果強行改變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風地貌以及險要之利。因地處南方,地下水過於發達,防禦工程和地下交通網絡的建設都困難重重、代價高昂。

    更主要的是:與華族人口相對應,地球聯合軍中的華族高級軍官人數極多,但正因為人數多,多到了分派系對抗的地步--他們截然分為南北兩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數是最早加入地球聯合軍的,聲音強硬不少。在大時代之前,中國的首都天京(包括古北京和天津的大部地區)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們當然夢想著在死之前重見昔日輝煌。這些戰功纍纍的英雄們的心願,往往與現實實際需要完全不相干,他們卻堅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應算北系軍人的領頭人,但定都建業卻是他的決策,因此他這個能夠下最終決定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在南北兩系人馬中一直保持著一種曖昧的平衡。隨著南北兩系軍官的爭吵日益升級,建業的地理局限也在開發工程中不斷體現出來。三まま五年,司徒王終於批准在古北京--天津地區重點清除污染,然而擇址建設東亞第三座超級城市中都。這個名字古已有之,此時的選擇大概源於華人心理的中者至尊、統領天下的想法。

    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因為政治因素存在資源、政策的傾斜。中都建設雖晚,但因得到了很多優惠政策和重點投資,在評定城市級別時,城市規模和人口已經超過了建業都。這種明顯的派系鬥爭為後來地球聯合軍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在重建家園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敵人出現了。人間各處都陸續出現了來無影去無蹤的武裝人員製造的大規模破壞,沒過多久便被證明是天界所為。這種行為的開始時間和原因都是一個秘密。在地球聯合軍的高層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在此之前司徒老兒與天界進行過秘密接觸,但是發生了非常不愉快的事情。據說天界中央一度發出過橫掃人間的詔書,但也許是被很快收回了,一直不能取得有過這種詔書的證據。但是,對於諸侯割據的天界,只要有這樣一個事件,甚至只是一個謠言為突破口,對人間的滲透和攻擊從此便絡繹不絕。GDI也曾想過秘密與天界中央接觸談判以解決這種情況,可後來情報證明:天界中央根本就沒有控制局勢的能力。他們能夠點起星星之火,但是當大火燎原時,他們無能為力。從那時起,地球聯合軍的主要軍事任務就變成了應付天界入侵帶來的突然事件,整日疲於奔命。

    自大時代以來,對天界只有一些模糊認識的普通人民和地球聯合軍官員都有一個疑問:大時代人間被佔十幾年,人民死傷三十億以上,天界幹什麼去了?這種猜疑到了GDI成立前夕,人間遭到天界數次滲透破壞後到達了頂點。天界在特務工作上下了苦工,豈圖尋找人間的突破口,派到人間的特務在等級上、素質上講都非一流,但造成的破壞仍是令人吃驚,許多不可思議的怪事發生後,被統稱為「天災」。司徒王窮盡最後精力於防禦天界工作上,並在去世前留下遺言:「天災不除,吾不得安。」

    到了三ま一三年,地球聯合軍的定位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作為一個沒有明顯敵對勢力的武裝力量,它的存在合理性遭到廣泛質疑。因天界諸侯國的不間斷滲透,使得地球聯合軍究竟應該作為一個軍事組織或警察機構存在的爭論更加複雜化。同時,軍隊控制全部權利引起了商人和社會力量的不滿,他們鼓吹著建立政府和議會,把大部分權力移交到政府手中。

    在混亂的爭吵聲中,天界的入侵突然加強,造成了大規模的損失和恐慌。這時,退居幕後已久的司徒王再次出山,主持了地球聯合軍的拆分重組。地球聯合軍放棄政治權力,成立新組織地球防禦系統,簡稱全球聯合會的總部設在瑞士,在各大城市有分部負責管轄各自的轄區。GDI完全是在地球聯合軍的基礎上建成的,交出一部分政治權力後,開始轉向重點部署針對天界入侵的全球防禦。

    然而,地球聯合軍已經不復存在,也就不可能再控制地球人民和政治力量成為鐵板一塊。在重建的二十年中,各地已形成了以大城市為中心的政治勢力和格局,在此之後獨立傾向更加高漲。不到一年,地球議會就不復存在,各地完全按照GDI分部的勢力範圍為界限形成了一個個城市聯盟為基礎的政治勢力。美洲以大西洋都為首都成立了北美聯盟;歐洲和北非幾個城市以新羅馬都為首都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事已至此,還想重新把世界捏到一起已經不現實了。

    在司徒王的默許下,亞洲政治勢力開始討論成立亞洲聯盟。然而,出現了三大問題:

    第一、民族爭端:亞洲的有規模、有影響力(衡量標準為人口超過五百萬)的民族只剩下華族和日本族。華族的實力明顯比日本族高得多,但是日本族的規模也不小,人口僅次於北美,經濟甚至比歐洲還發達。要以華族為核心,吃掉日本建立統一聯盟幾乎不可能。在談判中,日本人的要價過高,甚至連對等制約都不輕易答應。北美聯盟和地中海聯盟的政治人物也加入進來拉偏架,稱由華族為主兼併實力相對強大的日本實在不合適云云。然而如果反過來以日本族為核心管轄華族,等於蛇吞象,更是個大笑話。

    第二、中心都市爭議:亞洲的人口和城市基本集中在東部,而東亞就有三個都級超大城市,以哪一個為中心呢?這實際上關係到由哪一族、哪一派系掌握實權,因此在這一點上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第三、二京相爭:GDI成立不久後,中都一系的北方軍人幕後操縱輿論,以恢復文化傳統為名掀起復名運動,將中都改名為天京。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跟傳統、文化沒有多大關係,只是在輿論上搶奪制高點,製造一種己方正統且天下第一的聲勢。

    天京為大時代前中國的首都,也是當時地球上最偉大的城市。此時,雖然中都已經在很多方面超過了新京都,成為世界第一大都市,但是從政治意義、城市規模等諸多方面,的確還沒有復名的必要性和可信度。做為報復,建業方於半個月後將首府建業改名南京,並大肆宣揚中國歷史上南京作為古都存在的歷史和重要地位。雙方為城市名稱爭吵不休,幾次會上領導幹部們幾乎大打出手。

    日本人自然樂觀其爭,一個名為松井京太郎的無名漢學家(偽名)根據當時情況,詳細考證歷史後寫出了一本小說《貳京記》,以幸災樂禍的旁觀者角度推敲歷史、借古諷今,不但描述出當時爭鬥場面之醜惡,還聲稱華人之內鬥乃天性,遲早為日人所代。此書出版後,因地球聯合軍的地位正處搖搖欲墜、自顧不暇,一時竟無人約束,結果流毒無窮。西方某些國家(不過好像就兩個……)爭搶出版此書以擴大自身影響、藉機打擊亞洲,卻因譯者眾多,譯法各不相同,以致同時有多個版本上市流行。其中一些白字先生把書名翻譯成了《thenewtaleoftwocities》,更有無德盜版商不詳加校正便搶先印刷出賣,少印了「new」,多加了「CharlesDickens」。造成狄更斯老先生被從墳墓中揪出來充當此書作者之慘事一再發生,貽害西洋少年無數。

    在爭吵未定的情況下,日本勢力突然宣佈他們要獨立成立日本國,並保持現有勢力範圍不變。政治家們吵得面紅耳赤,也頂不上老人家出面的一句話。司徒王最後站了出來,一手導演了亞洲的劃分。會議剛剛開始,他便不等其餘人說話,立即定下四條基本原則:

    保持亞洲三大中心城市、三大政治勢力原有的勢力範圍基本不變。原有的版圖為:

    華南區(首府建業)除直屬地之外轄中東、南亞及中南半島;

    華北區(首府中都)除直屬地之外轄中亞、北亞、東北亞;

    西太平洋區(首府新京都)除直屬地之外轄西太平洋島嶼、大洋洲、東南亞東部島群;

    中都和建業的嘴仗立即停止,分別定名為北京和南京。

    老人家發話後,大家自然不敢有反對意見。會議還沒開完,大家已經開始研究流傳到外的這四條原則的含義。一研究之下,日本人先笑開了花:既然二京名稱已定,看來大中國地區南北分治的情景已不可避免。日本此時的實力略微超過南、北二京任何一方,這等於自動把他們的地位提升到亞洲第一、世界五分之一,可算全球並列第三的政治軍事力量,簡直是史無前例的高。雖然原地球聯合軍中日本人數量眾多、地位顯赫,但這種收穫也遠遠超出他們的預計。可還沒等他們樂完,會議結束後,司徒王又下了一個補充說明:

    GDI北京分部和南京分部簽署對等條約,由雙方高層交替擔任新成立的GDI大中國地區分部首腦。政府劃分按GDI例,由南北二部分合成一個聯盟:大中華文化圈聯盟,簡稱中聯,後來國際上俗稱為中國。

    這一下,GDI中國分部的勢力就遠超目前任何一個GDI機構,中聯的政治版圖和影響也遠遠超過日本控制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體。雖然在四大強國之外,還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自立小國、政治實體和基層GDI分部機構,但全球四分的局勢已成:中聯、日本、北美和地中海。其中中聯力量最為強大,日本最弱小。雖然從全球五分之一升級到四分之一,但卻一下從雞首降級到了牛後。不幸的是,日本偏偏還與中聯比鄰而居、一衣帶水。這恐怕是司徒王在死前開的最大一個玩笑。後世人研究得出結論:雖然日系高級軍官每次逼宮都使司徒王作出了妥協,但那樣的不世英雄,豈是可以給人隨意擺佈控制的泥像木偶?日本問題,應該是他隱忍許久後精心準備的報復無疑。

    在這樣的國際風雲大氣候間,有一個小小的插曲。雖然基本不得為外人知,卻直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三まま八年,還沒有撤銷的地球聯合軍星際探索隊在實驗從外星入侵者處得到的反相航法技術時,在離地球九十五光年處發現了一處宇宙關口。簡要的說,那裡因為反相航法的階段和特定跳躍特點,成為一個以反相航法通往地球的必經之路,且地形非常適合防禦。在那裡,探索隊驚奇地發現了前代留下的三顆完好無損的防禦用小行星,上面還有人居住!經火速呈報,地球聯合軍的最高層領導一同秘密來到三星視察。在這次視察中,有了兩個重要發現:

    一、三星上保留著大致完好的、系統化的、完全有希望解讀的前代文明數據庫。只要投入足夠的資金和力量解讀研究,人類文明可望無需等待漫長的自我研發和探索,直接享受數百年的文明成果;

    二、三星那樣牢不可破,或者說敵人需要付出及其慘重的代價而且必須將三星擊毀才能通過,為什麼大時代的外星入侵者說來就來,毫無預兆呢?經秘密調查,原來當時三星的居民背棄了主星,完全放棄了抵抗。為了躲避敵人的偵測,他們炸毀地面防禦設施、城市痕跡甚至要塞炮,將三星偽裝成無人星球後躲入地下隱藏了十多年。他們就那樣放外星入侵者兵不血刃地通過了三星防線!

    發現了這兩點後,已經高齡的司徒王不由百感交集,感歎道:「如果前代文明僅僅使人喪失了基本廉恥,做了全人類的叛徒,那要它何用?天界如果得到這些超前技術,更不知天災會如何氾濫。這樣的文明,只能帶來再次毀滅。封閉這些,不許流傳到地面上。我們的文明,由它自己自然發展吧。」

    他老人家的對人心的感歎固然是封鎖三星的最主要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那時地球上百廢待舉,確實找不出多餘的哪怕一分錢可以花在研發三星科技的無底洞上。地球聯合軍知道內情的元老們人數不多,但態度相當一致,認定三星科技並不能對當時的地面文明有有正面的刺激作用。正如久病虛弱之人吃不得大魚大肉一般,需要循序漸進,起碼要等主星主流科技和軍事力量完全有辦法鎮壓天界的攻擊時才能應用。然而,一種思維如果成了習慣,並最終形成法律就多半會與其初衷各行其道了。知道三星真正秘密的人越來越少,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那裡是必須被封鎖的一個地區。

    因此,後來就產生了一系列《三星土生法》等懲罰性法律,並陸續出現了特別三ま一條款等限制三星科技往主星傳播的法令。地球聯合軍的太空研究部,後來的GDI太空總署分管三星。一方面予以嚴格的控制,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找資金最低限度地建立了一支機動艦隊補充三星防線。無論如何,人類的宇宙屏障短期內看起來安全了。

    全球分家後,由當地政府負責重建工作。然而大時代帶來的破壞實在太大,能作的也只有最大限度地建設中心城市,使其稍稍恢復繁榮。更為廣大的地方仍然保持著荒蕪的形態。在各地區發展程度相差極大的情況下,進入中心城市生活或加入權力覆蓋全球的GDI組織,是生活無著的一般人們的最大夢想。

    本書開始的時候,時間是三ま六ま年。主角是個正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期待的高三學生,努力奮鬥著想考入南京GDI分部的直屬重點幹部培訓學校:南京國際關係學院。在那時進入這類學校,是無限光榮之事,等於這個人從此不再平凡。

    大時代以三ま一三年GDI成立為標誌結束了。從那時起,已經過了接近五十年的時光。曾在大時代中浴血奮戰的前輩英雄相繼離開了人世,這時的GDI已經基本由新生一代組成。

    ※※※

    作者的話:集龍社論壇崩潰後,現在終於在各位斑竹的努力下恢復了,所以更新一章以慶祝。

    集龍社轉向域名:

    真實域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