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人類的智慧
    橫垣在人類面前的這道科技壁壘,絕對不像重力場理論、量子理論那麼好突破。

    嚮往著超過光速的,不僅僅是科學家,而是整個人類文明,因為「光速屏障」已經成為限制人類進步的攔路虎。

    當時,科學家已經發現,「光速屏障」的根源是空間膨脹速度。

    準確的說,空間膨脹的最大速度就是每秒三十萬公里,只是光子具有bō粒二相xing,所以能夠達到空間膨脹的最大速度,而且光子在運動是時候才有質量,所以也只能達到、而無法突破空間膨脹的最大速度。至於光速在介質中會降低,是因為構成介質的物質,在本質上是空間中的能量富積點,因此空間的最大膨脹速度也因此降低。量子理論、即兩個同相同位量子在傳遞信息時不受速度限制,因為信息不是能量與質量。也就是說,在空間中,任何能量與物質,都無法超越空間的最大膨脹速度。

    這個理論發現,在基礎上限制了人類的前進速度。

    要知道,人類的技術再發達,也擺脫不了能量與質量,而且人類本身就是由能量與質量構成的。

    顯然,要想超越光速,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跳出空間,二是轉化為信息。

    事實上,這也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

    相對而言,後者比前者容易實現。

    不久之後,科學家就破解了大腦的秘密,掌握了直接向大腦中輸入信息的技術,從而為人類的信息化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要知道,克隆人體早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關鍵就是,克隆出的人體根本沒有思想,除了在基因上與原主一樣之外,在最關鍵的思想上與原主沒有任何關係。

    顯然,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

    也就是說·人的標誌是大腦,而不是身體。

    以人類的技術,在二十三世紀就能讓大腦與神經系統單獨存活。也就是說,在技術上已經可以讓人擺脫身體的束縛了。

    這樣一來·真正要克隆出一個人,關鍵就在複製思想上。

    所幸的是,人類已經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發現,大腦在交換與儲存信息時也是基於量子理論。

    當思想能夠複製的時候,那麼把人信息化也就不是問題了。

    嚴格說來,是半信息化·而不是全信息化。

    具體的操作方式就是,在某個地點,把某個人轉化成信息,然後用量子通信技術,在另外一個地點把此人複製出來。

    如此一來,在進行太空旅行的時候,距離就不再是限制了。

    從理論上講,這項技術能夠在瞬間把一個人「傳送」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裡去·使人類自身在宇宙中的活動不再受距離限制。

    只是,該技術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傳送的不是人·而是組成人的信息,然後在目的地用組成人所必須的元素再把人「組裝」起來。也就是說,中間存在一個銷毀原主的過程,而這就存在了法律與倫理上的問題。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原主沒有銷毀,就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人。

    毫無疑問,在人類文明中,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崩潰。

    當然,這只是法律與倫理上的問題。

    相對而言·法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畢竟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宇宙時代,法律意識已經是每一個人類文明成員的基本認識,法律本身已經是構成人類文明的價值觀,至少是人類基本價值觀的一部分了。

    倫理問題,顯得更加複雜一些。

    主要就是·兩個、甚至多個完全一樣的人,會使得人類的倫理文明遭到挑戰,從而使人類的思想發生轉變。

    當時,最有效的解決手段,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來確保同時只有一個人能夠存在。

    顯然,這就引出了立法問題。

    在「傳送」技術推廣之前,宇宙人類政府就制定了極為詳細的法律,規定在傳輸的時候只有一個人能夠存在,另外一個人必須立即銷毀。當時,宇宙人類政府甚至規定,必須人道銷毀。

    總而言之,法律與倫理上的問題,最終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真正難以解決的,還是技術上的難題。

    原因很簡單,「傳送」只是半信息化,即只是在傳送過程中使人類信息化,而在兩端人類都是由能量與物質構成的。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在傳送目的地,必須擁有「傳送」所需的設備。

    這就是說,必須要有人提前到達目的地,安裝「傳送」設備。

    顯然,這仍然無法使人類在探索與開拓宇宙空間的過程中突破光速,即先前去往目的地的人類或者是無人平台依然要受到光速限制。

    事實上,這只是解決了在人類活動空間內的速度問題。

    顯然,這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速度對人類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與開發上。在已知的人類活動空間範圍內,速度所產生的影響,遠沒有達到限制人類文明的地步。

    比如說,在向「天蠍,殖民之後,兩個星系間的往來並不頻繁。

    借助量子通信技術,即便是「天蠍R,的居民,也可以通過虛擬影像等技術手段,與太陽系內的人類進行交流與溝通,甚至可以通過其他技術手段,達到仿真交流的程度,從而不需要返回太陽系。同樣的道理,太陽系裡的人類,也可以與任何一個殖民地裡的人類進行交流,而不需要前往殖民地。

    事實上,人類文明本身也因為生存空間擴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就是各個殖民地都擁有完善的文明基礎,與外界交流的必要xing並不高,也就對人類自身活動範圍的需要大幅度降低。在宇宙探險階段,部分人類群體甚至出現了集體自閉的症狀。比如在一些大型探險飛船上,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組成了一個完全封閉的小群體,很少與外界交流。這種小群體,最終都演變成了獨立的小社會,而且具有非常完善的社會基礎。

    總碭言之,如果只在人類文明內部進行「傳送」,科學與經濟價值並不是很大。

    當檳,在政治上,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只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人類科學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一種辦法上,即讓人類擺脫空間的限制。

    準確的說,是擺脫三維空間的限制。

    原因很簡單,人類本身就是三維結構,而宇宙也是三維結構。雖然在理論上,宇宙中肯定存在二維、一維與零維空間(嚴格說來,零維算不上空間),但是在數百年裡,人類還沒有發現四維空間。

    如此一來,科學家相信,在四維空間裡沒有速度限制。

    當然,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四維空間也存在最大空間膨脹速度,因此也有限制,只不過遠遠超過了光速。

    更重要的是,量子理論已經證明了,確實有更高維度的空間存在。

    可惜的是,只限於微觀世界。

    這下,科學家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向微觀世界努力,即爭取讓人類文明進化到可以在微觀世界裡存在。另外一部分則向宏觀世界努力,即爭取在宏觀世界中創造出一個量子理論所提到的高維空間。

    問題是,這兩個前進方向都充滿了挑戰,甚至有著難以逾越的障礙。

    比如說,在微觀世界上,雖然人類掌握的技術,已經能夠把微觀粒子在宏觀世界裡向低維度展開,並且通過調整微觀粒子裡的基本粒子結構,使其智能化,然後用來儲存信息,理論上可以把一個人的信息完全儲存在一顆智能化的微觀粒子裡面,但是在復原之後,微觀粒子依然要受到光速限制,即在宇宙中的飛行速度無法超過光速,因此就算能夠到達遙遠的星系,同樣得花費很多的時間。

    從根本上看,這與「傳送」技術沒有區別。

    又比如,在宏觀世界裡創造多維空間,首先就需要新的物理學基礎理論,而基礎理論又是最難以突破的科學壁壘。事實上,當時科學家甚至無法想像四維空間是個什麼樣子,只能猜測四維空間是無數個三維空間的集合,因此在四維空間裡,可以很容易的從三維空間的一點到達另外一點,不受速度與時間的限制。可最關鍵的是,科學家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構築四維空間。

    顯然,這些科學壁壘,已經使人類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所幸的是,在絕望之中,總會有希望,哪怕是極為渺茫的希望。

    當時,最大的希望是一個早就被人類科學家證實,卻無法實現的技術,即「空間跳躍」技術。

    該技術的核心不是跳躍,而是設法折疊三維空間,讓兩個相距十分遙遠的點重合,從而能夠跨越距離,不受時間限制,從一個點到達另外一個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項非常振奮人心的技術。

    要知道,這項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理論上的突破,人類已經掌握的物理學基礎理論就足夠了。

    可同時,這又是一個十分讓人沮喪的技術。

    原因很簡單,作為生活在三維空間裡的三維生物,就像一個人不能在不借助器械的情況下把自己舉起來一樣,幾乎不可能實現這項技術。pT!。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