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月球工程
    第二百八十一章月球工程

    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二部,就是去月球上建立殖民地。

    從時間上看,月球殖民地的開建時間只比國際空間站晚了兩年,即在二零六零年,中國就與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與新加坡,組成了「十國探月工程集團」,後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英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巴西、阿根廷與南非也加入了該集團,共同組建了「二十國集團」,共同出資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

    事實上,人類探月行動早就開始了。

    除了在二十世紀六零年代末,美國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之外,在二十一世紀初,中美歐俄都有各自的探月工程,連日本、印度、巴西與南非這些地區性強國,也各自推出了規模龐大的探月工程項目。

    只是,在這一階段,所有的探月活動都以科學考察為主。

    直到二十一世紀二零年代末,隨著中美冷戰全面展開,中國與美國才各自推出了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宇航工程。

    當時,中國與美國有不同的側重點。

    在國家對抗階段,中國拋出了更大的宇航項目,即登陸火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在挑戰美國,因為美國早就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所以登陸月球沒有多大的政治意義,只有登陸火星,才有政治價值。

    只是,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在可控聚變核技術成熟之後,中國的月球開發工程開始加速,主要就是在月球上有豐富的聚變資源。也就是說,中國後來為探月工程所做的準備,出發點都是商業利益,即以開採資源為主。

    同一時期,美國的探月工程仍然以科學研究為主,或者說只有政治意義。

    如果沒有後來的全球自然災害,恐怕在二零四零年前後,中國就會正式啟動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工程項目。

    全球自然災害,使得人類的航天活動暫停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人類文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全球格局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徹底改變,中美冷戰以熱戰的方式結束,美國淪落為二流國家,而且很快就跟中國組成了國家共同體。其次人類的科學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反重力場技術開始推廣應用,可控聚變技術也提升了一個級別。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時中國完全沒有為資源去月球建立殖民地的必要性。

    原因很簡單,在大戰結束的那一年,中國科學家就攻克了技術上的難關,並且動工建造了第一座第二代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以重氫與超重氫為聚變原料,不再使用氦3。

    可以說,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第一代。

    要知道,重氫與超重氫在地球上比比皆是,不管是淡水還是鹹水、凍結的冰、空氣中的水蒸氣,都含有這兩種氫的同位素,而且富積度並不低。更重要的是,從氫氣中提煉重氫與超重氫的技術早就成熟了,而且早就在工業、乃至軍事領域大規模應用,比如氫彈中的聚變原料就是重氫、超重氫跟鋰元素的化合物,而在工業領域,重氫與超重氫則廣泛應用在了照明、螢光等產品上。

    有了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地球上的資源就足夠人類使用一千萬年。

    當然,在太陽系內,這兩種氫的同位素也是比比皆是,像木星與土星,其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氫元素,而一些大行星的衛星上,也有大量氫元素,因此蘊涵的重氫與超重氫絕對非常豐富。

    當然,隨著技術進步,產生能源的原料也在變化。

    比如,中國科學家在大戰期間,已經著手研製第三代可控聚變反應堆,而其聚變原料就是氫元素。如果第三代可控聚變核技術問世,那麼人類文明幾乎可以在太陽系裡獲得取之不竭的能源。

    在這個大背景下,月球上的那點資源就算不了什麼了。

    以當時的情況,中國主動發起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宇航工程,政治因素遠遠超過了經濟與科技因素。

    原因很簡單,這個偉大的工程,能把全球最主要的工業國團結在中國周圍。

    第一批十個成員國,實際上都是在大戰期間湧現出來的工業國,而且也都是中國最重要的盟國。在某種意義上,這九個國家實際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便在政治上保持獨立,在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已經與中國融合在了一起,或者正在逐步與中國實現共同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時在盟國範圍內,中文已經是第一語言。

    比如,在印度,中文是除了本土語言之外的第一外語,所有印度學生在九歲左右就開始學習中文,並且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中文成績是衡量印度學生學業的重大標準,甚至是能否升學的關鍵科目。

    後來加入的十個國家,則主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與中立國。

    事實上,這些國家也是工業強國,即便國家工業基礎設施在戰爭期間遭到破壞,但是作為工業國最重要的基礎,即人才並沒有流失,均在大戰結束之後,通過「牧浩洋計劃」恢復了元氣,再次成為工業強國。

    可以說,除了歐洲聯邦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國都參加了月球開發項目。

    如此重大的項目,自然成為了國家同盟的基礎。

    從政治上講,把歐洲聯邦排除在月球開發項目之外,等於孤立了歐洲聯邦,也就等於限制了歐洲聯邦的生存空間。

    可以說,在這件事情上,中國做得非常絕,甚至可以說是趕盡殺絕。

    要知道,中國已經壟斷了近地軌道的使用權,因此只要中國仍然是世界頭號強國,歐洲聯邦就很難在外層空間開發上發揮作用,最多在歐洲地區製造點麻煩,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根本沒有威脅。

    通過國際空間站項目與月球開發項目,中國加大了對人類文明工業力量的控制力度,等於最大的潛在對手加上了第二道枷鎖,讓歐洲聯邦根本沒有可能與中國競爭,也就更加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

    有趣的是,這種出於政治目的的宇航工程,最後的結果卻與經濟掛上了鉤。

    原因很簡單,月球上不但有豐富的氦3,還有更加豐富的其他資源,比如在地球上非常罕見的稀有金屬。

    地球上的稀有金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地殼運動,從地核裡擠出來的。二是由彗星、流星與隕石從外層空間帶來的。比如,地球上可供人類開採的黃金,實際還不到總量的百分之一,其餘的都被鎖在地核裡面,根本無法開採。又比如,地球上儲量最多、品位最豐富的稀土礦,即中國白雲鄂博稀土礦實際上是一顆在數億年前擊中地球的小行星,而這顆小行星很有可能就來自小行星帶。

    可惜的是,真正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小行星並不多。

    主要就是,地球有一層濃密的大氣層,小行星在進入大氣層之後,會劇烈燃燒,落到地面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體積較大的小行星根本不會落到地面上,而是會在離地面數千米的高空爆炸。

    也正是如此,在地球上富積的稀有金屬礦藏非常罕見。

    在月球上,這就不一樣了,月球沒有大氣層,小行星與彗星不會在墜落時燃燒,也不會在觸地前爆炸。

    這也正是月球上有很多隕石坑的主要原因。

    當時,中國科學家已經做出預測,月球上可供開採的富積稀有金屬礦非常多,而且儲量是地球上可開採資源的上百倍。更重要的是,這些富積稀有金屬礦主要分佈在月球背面,而不是永遠朝向地球的正面。

    毫無疑問,這就是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

    雖然中國還沒有公佈反重力場屏蔽材料的組成結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材料主要就是由稀有金屬材料構成的。

    在宇宙大開發的時代,稀有金屬材料就是工業時代的煤炭與石油。

    當然,稀有金屬材料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比如在燃料電池中,最重要的電極與離子膜就是由稀有金屬材料製成的。又比如,後來在建造國際空間站時大規模使用的納米材料,也以稀有元素為主。

    可以說,在宇航時代,稀有金屬不再是「工業味精」,而是「工業主料」。

    毫無疑問,人類文明的經濟活動,對稀有金屬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而誰能首先在月球上開採稀有金屬,誰就將掌握人類經濟命脈。

    作為經濟動物,這種巨大的利益,絕對是推動月球開發工程的第一動力。

    事實上,也正是儲量豐富的稀有金屬,使月球成為了人類宇航活動的前站,成為了人類塌上宇宙遠征之途的出發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月球,恐怕就沒有後來的宇宙人類。

    原因很簡單,地球上的稀有金屬儲量,根本不足以支持人類文明進行大規模宇宙探險與開發活動。只有在獲得了月球上的稀有金屬資源之後,人類文明才獲得了宇宙探險所需的物質基礎。

    當然,這也是一個極為浩大的工程。

    主導這項工程的不是陸雯,而是牧浩洋。

    *

    第二百八十一章月球工程

    第二百八十一章月球工程,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