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最後方案
    第二百五十五章最後方案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與歐洲聯邦的密約是在二零五六年六月份的第九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形成的,實際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根據歐洲聯邦後來公佈的資料,早在第八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期間,也就是二零五六年初,黃瀚林與皮諾就商討過與密約有關的話題。

    也就是說,中國與歐洲聯邦已經秘密談判了將近半年。

    在第九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黃瀚林與皮諾只是以共識的方式,在密約中落實為條款。

    六月二十四日,首腦會議正式召開。

    為了表明盡快結束戰爭的立場,黃瀚林命令中國空軍在當天停止戰略轟炸,並且以東方同盟集團主席的身份,要求美國立即停止無謂抵抗,向東方同盟集團投降。這等於是黃瀚林向美國發出了最後通牒。

    顯然,盧卡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投降。

    要知道,很多與投降有關的事情還沒有商量好呢,現在投降就等於無條件投降。

    美國沒有做出反應,並沒影響首腦會議。

    進行了兩天的全體會議之後,進入到了細節討論階段,黃瀚林首次提出,不管美國是否投降,戰爭都將在半年之內結束。

    顯然,這不是在誇海口。

    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黃瀚林向其他國家首腦提供了一份極為詳細的戰爭計劃,主要內容就是對美戰略轟炸。

    在這份計劃中,中國空軍將以每天摧毀美國兩座大城市的速度,在半年之內,摧毀美國中部與東部地區的所有大城市,以及百分之八十的中等城市與百分之五十的小城鎮,預計將導致一億到兩億平民傷亡。中國陸軍與陸戰隊也有配套的作戰計劃,即在一個月之後,進攻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內華達州、猶他州與亞利桑那州,在三個月之後攻打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與得克薩斯州,在五個月後攻打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艾奧瓦州、伊利諾伊州、密蘇里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密歇根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與亞拉巴馬州,在最後一個月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重點攻打波士頓、紐約、費城、華盛頓、裡士滿、亞特蘭大與邁阿密,以攻佔華盛頓為首要目的。當時,陸戰隊還有一份備用計劃,即在必要的時候,以由海到陸的作戰方式,直接攻佔華盛頓特區。為此,在戰爭結束前的一個月,中國海軍將向北大西洋轉移。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在三個月之後,中國陸戰隊將攻打巴拿馬,佔領巴拿馬運河。在附帶方案中,包括了攻佔加拿大南部地區、攻佔墨西哥城等作戰規劃。

    顯然,肯定有人提出質疑。

    當時,印度總理就提出,規模如此龐大的作戰計劃,需要至少一千萬地面部隊,而中國只有大約六百萬可以調動的地面部隊,不可能完全實現該作戰方案,因此提出,應該動用盟軍。

    印度總理肯出頭,其他國家首腦立即附和。

    中國真的沒有能力實現這份作戰方案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就算這份作戰方案帶有很大的政治色彩,以宣揚中國的軍事實力為主,可是其可行性非常高,甚至可以說還有點保守。

    戰略轟炸方面,空軍本來就比較保守。

    當時,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總量已經超過兩萬架。雖然牧浩洋已經削減了轟炸機產量,但是未來半年之內,每個月至少還能獲得五百架轟炸機。如果投入所有轟炸機,中國空軍能夠在一天之內毀滅三座美國的大城市。如此一來,即便按照每作戰五天休息一天計算,半年之內也能摧毀美國的所有城市。不僅僅是大城市,而是所有人口在五萬以上的城市。另外,還能摧毀百分之八十的小城鎮。

    空軍把轟炸規模縮小三分之一,不是轟炸機不夠,而是彈藥不夠。

    要知道,除了兩萬多架轟炸機,空軍手裡還有四萬架大型電動運輸機,其中有將近三萬架是dy-2型,而這種大型電動運輸機可以方便的改裝成大型電動彈藥運載與投擲平台,協助轟炸機作戰。

    可以說,不考慮戰術航空兵,中國空軍的打擊能力還能提高兩倍。

    關鍵就是,後方的兵工廠能否生產出足夠多的彈藥。

    這個問題非常尖銳,因為提高彈藥產量並不容易。

    五月底,牧浩洋就調整了彈藥生產計劃,所有重型巡航導彈全部停產,戰術巡航導彈的產量也降低了百分之八十,兵工廠開始集中力量生產炸彈,而且主要是價格低廉、生產效率較高的非制導炸彈。為了提高炸彈的產量,牧浩洋甚至找到戚凱威,從盟軍手裡獲得了上千萬根大口徑火炮的廢舊炮管。要知道,這些炮管可以用來製造炸彈彈體,不但性價比高,性能也非常突出。

    可惜的是,就算無償獲得了一千萬根炮管,也只夠使用一周。

    除了缺乏製造彈體的材料,或者說製造彈體的速度太慢了,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即炸藥產量跟不上。

    要知道,中國在二零五五年就生產了差不多一億噸各類炸藥與發射藥。

    只是,按照空軍的規劃,在二零五六年下半年,至少需要一點五億噸炸藥,而實際產量不會超過六千萬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牧浩洋想盡了辦法,甚至下令採購氨肥與氮肥。

    原因很簡單,這兩種肥料都可以拿來製造炸藥。要知道,氨肥與氮肥的全球年產量在二十億噸以上,而且主要產地是中東與東南亞,因此在中國的盟國手裡,肯定有大量積貨,不會存在短缺的問題。

    只是,用肥料製成的炸藥,在威力上肯定比不上軍用炸藥。

    當時,還有一個問題,即引爆藥的生產速度也不滿足不了需求。所幸的是,工程師已經改善了電子引信,大幅度提高了產量與可靠性,使其能在絕大部分時候取代引爆藥,做為炸彈的單一引信使用。

    可以說,只要彈藥的生產速度跟得上的話,只需要半年,中國空軍就能炸垮美國。

    可惜的是,各方面的難題都限制了彈藥的生產速度,也就讓牧浩洋不得不考慮戰略轟炸之外的進攻手段。

    結果就是,陸軍終於獲得了出頭的機會。

    從西向東攻佔美國的作戰方案出自魏成龍之手,只是在龐躍龍的要求下,魏成龍給陸戰隊留了一個位置。

    當然,魏成龍與龐躍龍合作,不是想與陸戰隊平分戰果,而是他必須跟龐躍龍合作。

    原因就是,陸軍的彈藥生產系統早就被空軍接管,也就是說,之前生產陸軍彈藥的兵工廠都在為空軍服務。在空軍的彈藥都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陸軍的肯定更加沒有保證,所以就不得不跟陸戰隊合作。要知道,陸戰隊的彈藥生產系統是與海軍和在一起的,而海軍基本上沒有大規模作戰任務了,而且還有不少的庫存彈藥,特別是對海打擊彈藥,所以彈藥的採購量不大。結果就是,原本為海軍服務的兵工廠,都轉而為陸戰隊服務,生產陸戰隊所需的各類彈藥。

    當時,為陸戰隊生產彈藥的兵工廠大約佔了四分之一。

    雖然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足以保證陸戰隊的彈藥補給綽綽有餘了。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不拉攏陸戰隊的話,陸軍就別想獲得足夠的彈藥。只有在拉攏陸戰隊之後,陸軍才能獲得充足的彈藥。

    更重要的是,陸戰隊與陸軍的主要彈藥是通用的。

    顯然,就算魏成龍不大樂意,也必須拉攏龐躍龍,不能把陸戰隊撇到一邊。

    至於兵力,根本就不是首要因素。就算中國軍隊只有六百萬可以調動的地面部隊,也足以攻佔整個美國了。就算佔領區擴大之後,需要更多的佔領軍,中國也不會在此之前讓盟國軍隊參加地面戰鬥。

    當然,在美國東海岸地區登陸,也不存在無法克服的困難。

    事實上,正是陸戰隊在地面作戰中有很大的發言權,所以龐躍龍才提出了在三個月後攻打巴拿馬、佔領巴拿馬運河,然後把艦隊轉移到北大西洋,在戰爭的最後一個月,也就是二零五六年底直接攻打華盛頓特區。

    可以說,當時中國在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提出的戰爭方案不但經得起推敲,還有足夠的實施價值。甚至可以說,當時中國軍隊手裡已經有相關的作戰計劃了,就等著黃瀚林在首腦會議之後批准。

    當然,考慮得深入一點就能發現,美國也不可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要知道,在大城市一座接一座的在轟炸中變成廢墟,成百萬的美國人喪生,就算盧卡斯再堅強,也會選擇無條件投降。區別只是,盧卡斯會在犧牲多少美國人之後,才能意識到必須投降。

    顯然,印度總理在這個時候提出由盟國出兵,顯然不是擔心中國無法取勝,而是有別的用意。其他國家附和,也正是有相同的目的,而這個目的,也正是黃瀚林一直在努力避免的結局。

    *

    第二百五十五章最後方案

    第二百五十五章最後方案,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