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九十九章 進退兩難
    第九十九章進退兩難

    美軍大肆轟炸浩洋港與躍龍空軍基地,等於為特遣艦隊敲響了警鐘。

    八日上午,牧浩洋再次電令龔繼飛,讓艦隊留在孟加拉灣,並且盡可能的呆在北面,在岸基地航空兵掩護下活動。隨後,牧浩洋由給母祁鐵下了一道命令,讓空軍加強在南亞地區的作戰力量。

    問題是,空軍的兵力早已捉襟見肘。

    當時,中國空軍大約有四千架戰鬥機與六百架轟炸機,其中一千架戰鬥機部署在中東戰場上,兩千架戰鬥機與五百架轟炸機在大陸戰場上,四百架戰鬥機與一百架轟炸機在西太平洋戰場上,本土防空至少需要四百架戰鬥機。也就是說,只有兩百架戰鬥機部署在南亞,而且沒有增援。

    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之內,空軍只抽調了兩百架戰鬥機派往南亞。

    受部署方式影響,在總共四百架戰鬥機中,只有大概一半能夠掩護特遣艦隊,因此隨時只有不到五十架戰鬥機在特遣艦隊附近巡邏。顯然,這點空中掩護,遠遠不足以確保特遣艦隊的安全。

    所幸的是,龔繼飛少將一絲不苟的執行了牧浩洋的命令。

    到了八日下午,特遣艦隊已經深入孟加拉灣,而美國艦隊還在澳大利亞西面,離孟加拉灣有差不多三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空軍派來的不止是戰鬥機。

    雖然戰鬥機數量有限,但是在牧浩洋與戚凱威達成妥協之後,空軍從大陸戰場抽調了大約一百架轟炸機。

    八日夜間,空軍的轟炸機群襲擊了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空軍基地。

    這種報復性的空中打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美軍再也不敢單獨派遣轟炸機去打擊印度洋上的中國軍事基地,只能把重點轉向東南亞地區。只有這樣,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美軍戰鬥機才能為轟炸機群護航。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國艦隊必須首先轟炸中國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以及斯里蘭卡與印度半島南端的軍事基地,特別是空軍基地,才能打開孟加拉灣的大門,與中國艦隊決戰。

    問題是,如果美軍艦隊轟炸中國的軍事基地,也將進入岸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

    就算弗倫奇信心十足,他也得考慮由此產生的後果,即在孟加拉灣遭到中國海軍與空軍的聯合打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龔繼飛有點耐心,弗倫奇的企圖就將落空。

    要知道,特遣艦隊在孟加拉灣活動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不但能夠得到岸基航空兵的全力掩護,還能依靠維沙卡帕特南與吉達港,而美國艦隊在東印度樣上活動,離珀斯港有將近四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美國艦隊承擔的是攻擊任務。

    如此一來,在作戰的時候,美國艦隊將定期進行彈藥與燃油補給,而特遣艦隊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

    只要拖上一段時間,弗倫奇就會知難而退。

    對局勢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後,牧浩洋在一月九日與十日,又給龔繼飛下了命令,要求特遣艦隊不要主動與美軍艦隊交戰,如果美軍艦隊進入孟加拉灣,則在空軍的支持下發起攻擊。

    關鍵就是,弗倫奇有沒有膽量率領艦隊進入孟加拉灣。

    在牧浩洋做部署的時候,周渝生也對潛艇部隊的作戰行動做了調整,加強了在孟加拉灣南面的巡邏力度。

    再過幾天,至少有三十艘中國潛艇將到達孟加拉灣。

    在此之前,這些潛艇都返回了基地、或者與潛艇支援艦會合,補充了電能與食物,能在海上活動一個月以上。

    可以說,牧浩洋的戰術意圖很明確。

    如果實在不能避免艦隊決戰,就要創造最好的決戰條件。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牧浩洋當時甚至做出了與美軍決一死戰的決定,即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用特遣艦隊去交換美軍艦隊。顯然,這是一件很划算的買賣,因為這能改變雙方的兵力對比。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弗倫奇率領美軍艦隊進入孟加拉灣,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

    到了一月十日,弗倫奇已經認識到,他所期望的決戰機會已經不存在了,中國艦隊不會貿然離開孟加拉灣。更重要的是,美軍艦隊暫時還沒有能力進入孟加拉灣,也就沒有機會在不遭受慘重損失的情況下取得決定性勝利。

    更重要的是,真正承受不起重大損失的正是美國海軍。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美國海軍最多獲得三艘「美國」級航母,而中國海軍則有望獲得四艘「泰山」級航母。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海軍再次遭受慘重損失,哪怕在海戰中擊敗了中國艦隊,戰局也會發生逆轉。

    做為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弗倫奇不得不考慮由此產生的結果。

    一月十日夜間,美國艦隊試探性的轟炸了浩洋港。因為艦隊離浩洋港還有大約二千四百公里,所以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在返航的時候都進行了空中加油,攻擊力度並不強,沒能收穫多少戰果。

    更重要的是,這次試探性攻擊沒有把中國艦隊引出來。

    接下來兩天,美國艦隊繼續轟炸浩洋港。

    雖然弗倫奇加強了打擊力度,但是戰績依然不太明顯,不但沒能把中國艦隊引出來,還損失了幾十架艦載戰鬥機。

    繼續打下去,也不會有多好的結果。

    擺在弗倫奇面前的問題是:繼續留在東印度洋上,還是趁著艦隊的航空打擊能力沒有明顯下降的機會撤回珀斯?

    撤的話,將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即中國艦隊很有可能趁機離開印度洋。

    就在弗倫奇舉棋不定的時候,地面戰場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俄軍在一月十一日凌晨包圍了德黑蘭。

    雖然從戰略上講,俄軍並沒取得決定性勝利,能夠包圍德黑蘭,主要是伊朗軍隊與中國軍隊主動退卻,而不是俄軍的作戰能力的真實表現,但是在政治上,這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天,俄羅斯總統親自宣佈,俄軍已經在伊朗戰場上獲得了決定性勝利。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爆炸性新聞,即便現實意義並不大。

    要知道,在伊朗戰場上,不但中國陸軍的第一三八集團軍沒有遭受重大損失,伊朗軍隊都有足夠強的戰鬥力。到一月十一日上午,第一三八集團軍的減員率只有百分之五,而伊朗陸軍也只損失了不到三萬人。有趣的是,為了攻打德黑蘭,俄軍已經在伊朗戰場上付出了近三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更要命的是,俄軍在伊朗戰場上的「勝利」,對整體戰局並沒有決定性影響。

    在西伯利亞,中國陸軍的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已經擊潰了俄軍的第三次戰略反擊,在尤爾加附近圍殲了俄軍的西伯利亞集團軍,斃傷俘俄軍官兵近十萬人,自身的損失卻微乎其微。

    尤爾加的戰鬥結束之後,俄軍基本上喪失了在西伯利亞發動戰略反擊的能力。

    遠東戰場上,中國陸軍已經掃蕩了濱海邊疆區與大半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北上的突擊集群已經到達鄂霍次克海西岸的丘米坎,向西推進的第三十九集團軍則攻佔了騰達,前出的突擊集群已經到達了塔盧馬與葉羅費伊-巴甫洛維奇附近,而俄軍在遠東地區的主力部隊已經三去其二。

    由此可見,俄軍在德黑蘭的勝利,只是暫時性的,或者說確實只具有宣傳價值。

    在整個大陸戰場上,俄軍的處境極為凶險。早在一月八日,俄羅斯總統就下令動員一切人力資源,在赤塔與烏蘭烏德組建了地方武裝部隊,強行徵召所有年紀在十八歲到四十二歲之間的公民。雖然俄羅斯當局宣稱,在赤塔與烏蘭烏德的地方部隊有近一百五十萬人,但是戰鬥力如何,恐怕誰都不會抱太大的希望。要知道,大部分地方部隊,只有單兵武器,連合適的反裝甲武器都沒有。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軍在德黑蘭取得的勝利,反而加劇了俄羅斯的艱難處境。

    一月十二日,俄羅斯總統就強行命令已經成為陸軍元帥的總參謀長布魯希洛夫在伊朗發動一次戰略性進攻,不但要攻佔德黑蘭,還要把戰線推進到波斯灣,切斷從中國通往中東的鐵路線,並且控制波斯灣的海上航線。

    問題是,俄軍有這個實力嗎?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布魯希洛夫當時就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俄軍在伊朗戰場上很難取得決定性勝利,而是應該在佔領德黑蘭之後,把主力派往西伯利亞,集中優勢兵力圍殲該地區的中國軍隊。

    可惜的是,俄羅斯總統並不這麼看。

    顯然,兩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布魯希洛夫看重的是軍事因素,而俄羅斯總統重視的是政治因素。

    這也與美國總統做出的戰略保證有關。

    當時,美國總統已經承諾,只要俄軍能夠打到波斯灣,美國就將出兵伊朗,以便俄軍把主力派往西伯利亞。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美國總統至少承諾向伊朗派遣五個師的兵力,替換大約二十萬俄軍。

    由此,也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美軍艦隊還有必要繼續在印度洋上作戰嗎?

    雖然弗倫奇不太相信俄軍能夠在伊朗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是他肯定知道,如果俄軍能把戰線推進到波斯灣,那麼美軍艦隊就沒有必要留在印度洋上了,更沒有必要冒險與中國艦隊決戰。

    第九十九章進退兩難

    第九十九章進退兩難,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