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十四章 宣戰
    第十四章宣戰

    從軍事上講,美軍的突然襲擊取得了了不起的勝利,甚至可以說幾乎為美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可是從政治上講,美軍在不宣而戰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已經犯下了一個嚴重錯誤。

    二十一日下午,美國國會召開了緊急會議。

    商討的議題不是向中國宣戰,而是總統盧卡斯擅自下達作戰命令,是否已經違反了憲法修正案。

    要知道,交戰權不在總統手裡,而是在國會手裡。

    按照美國的法律,美國總統只能直接調動陸戰隊執行防衛性質的軍事行動,任何涉及到與他國交戰、或者向他國發起進攻的軍事行動,都需要由國會授權,總統只能在獲得國會授權之後才能下達命令。

    超越國會下達進攻性軍事命令,等於違背憲法。

    在美國,違憲是非常重的罪名,就算總統有司法赦免權,也足以因此引咎辭職。

    問題是,法律是有彈性的。

    在討論中,國會議員明顯分成了兩派,而爭論的焦點就是:主動攻擊中國海軍基地是否屬於進攻性質的軍事行動。

    如果結論是否定的,就算總統的做法依然涉嫌違法,性質也輕了許多。

    辯論一直持續到當天晚上,兩派議員仍然沒有能夠達成共識。

    晚上八點三十分,盧卡斯來到國會,做情勢說明。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盧卡斯已經違憲了,因為在當天中午,他就通過康拉德向中國總理遞交了宣戰書。

    只是,在處理手段上,盧卡斯耍了點花招,即沒有公開向中國宣戰。

    有趣的是,杜小蕾也沒有立即公佈消息。

    也就是說,當時外界並不知道美國總統已經向中國宣戰。

    盧卡斯先斬後奏的行為,已經把美國國會逼到了角落裡,美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向中國宣戰、要麼承認犯下戰爭罪行。事實上,只有一個選擇,因為就算那些反對戰爭的議員也不可能選擇後者。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國會中,和平主義者只是少數。

    在盧卡斯做了情勢報告後,眾議院議長就發起了「戰爭表決」。

    十一點不到,眾議院以三百七十四票支持,通過了「戰爭表決」,並且決定賦予盧卡斯戰時特權。

    僅僅半個小時之後,參議院也在歡呼聲中,以七十八票支持通過了「戰爭表決」。

    由此可見,當時在美國國內,戰爭派佔絕對多數,支持以戰爭方式解決中美紛爭的絕對不是少數人。如果考慮到美國國會議員與西方集團、特別是財團的關係,可以肯定財團才是戰爭的最大支持者。

    顯然,盧卡斯是有恃無恐,早就知道國會不會給他製造麻煩。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會需要的就是一位敢於採取實際行動,而不是把時間花費在辯論上的總統。

    在順利擺平了國會之後,盧卡斯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等他回到白宮的時候,戰爭已經爆發了十多個小時,而美國卻沒有正式向中國宣戰,即美國在實質上已經是不宣而戰了,也就是說美國已經違反了國際法,需要面對國際社會的指責與非議。

    當時,盧卡斯首先做的是跟英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與以色列等主要盟國首腦通電話->,對情勢做出詳細說明,解釋美國的立場,以及為什麼要突然襲擊中國。

    這麼做,就是為了爭取盟國的支持。

    問題是,並非所有盟國都與美國穿一條褲襠。

    在視頻電話->會議上,澳大利亞總理首先提出,除非美國能夠為澳大利亞提供實質性的安全保障,不然澳大利亞不會向中國宣戰,而所謂的「實質性安全保障」,主要指美國必須向澳大利亞派遣足夠多的軍事力量,並且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發動進攻,把澳大利亞的本土防線向外延伸數百公里,確保澳大利亞不會遭到中國的戰略打擊,更加得阻止中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發起進攻。

    隨後,以色列總理也表達了擔憂。按照以色列總理的說法,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下,以色列不會參戰,而讓以色列參戰,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美國出兵幫助以色列擊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

    事實上,連加拿大與墨西哥都表示了擔憂。

    當時,較為積極的只有英國,而且也不是無條件支持美國,即美國必須在英阿福克蘭群島問題上表明立場。

    針對盟國的要求,盧卡斯都做出了明確回答。

    只是,在具體軍事措施上,盧卡斯建議首先成立盟軍司令部,統一調動與部署盟國的軍事力量。

    可惜的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大部分盟國的拒絕。

    澳大利亞與以色列都要求美國首先採取行動,即提供直接軍事支援,才會考慮加入盟軍司令部,而巴西更直接表示不會加入盟軍司令部,也不會參與軍事行動,只保證正常的貿易往來不受影響。

    當時,巴西的理由很直接:美國首先發動了戰爭,而不是中國打的第一槍。

    雖然在這個時候,新加坡總理沒有表明立場,但是也表達了擔憂,或者說是對美國在不知會的情況下發動戰爭表示了反感。

    從立場上看,新加坡恐怕是最靠不住的。

    原因很簡單,在大戰時期,中國肯定不會在乎與美國的關係,也就會首先對新加坡發起攻擊,而美國在短期內不可能為新加坡提供軍事援助,也就不可能確保新加坡的安全。即便美國提供了軍事援助,以新加坡的基本情況,也不可能頂住中國軍隊的地面進攻,而且倒霉的肯定是新加坡。

    看得出來,盟國的立場對美國非常不利。

    換個角度看,就能發現盟國的立場大多與當前局勢有關,即美國已經取得的軍事勝利並不具備決定性,戰局肯定會有反覆,而任何國家都得考慮一個問題,即美國能否像保證的那樣戰勝中國。

    所幸的是,盧卡斯也早就有所準備。

    在盟國首腦提出質疑的時候,盧卡斯提到了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即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最終只有一方能夠取得勝利。中國取勝的話,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以色列,都不可能獲得實質性的好處,反而會因為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在戰後淪落為二流、甚至是三流國家。只有協助美國打贏這場戰爭,其利益與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證,因此任何質疑美國的行為都起不到幫助作用,只會對自身利益構成威脅。沒有來自盟國的支援,美國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對美國的盟國來說,與美國同盟的基礎就是共同利益,因此在美國已經與中國交戰的情況下,只能無條件的支持美國。

    最終,幾個盟國首腦表示,美國向中國正式宣戰之後,將在二十四小時內採取行動。

    這下,問題變得簡單了。

    盧卡斯要做的,只是向中國正式宣戰。

    只是,在進行電視講話之前,盧卡斯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俄羅斯總統進行單獨通話。

    如果說,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這些盟國的主要價值是增強美國的戰爭實力,那麼俄羅斯的價值就體現在軍事層面上,即幫助美國牽制龐大的中國陸軍,讓中國不得不在戰爭初期把重點放在大陸方向上。

    問題是,說服俄羅斯總統的難度更大。

    與其他盟國不同,在美俄同盟協議中,俄羅斯不承擔義務,特別是在美國主動挑起戰爭的時候,俄羅斯沒有義務向美國的敵對國宣戰,只有在美國遭到攻擊的情況下,俄羅斯才有義務參戰。

    更重要的是,當前的局勢非常不明朗。

    雖然中國海軍遭受重創,但是在歐亞大陸上,海軍根本派不上用場,中國陸軍依然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而且中國空軍沒有遭受損失。即便美國能在太平洋上取勝,也不見得能在大陸上幫助俄羅斯。

    在這個時候向中國宣戰,俄羅斯等於自尋死路。

    除此之外,美俄同盟關係並沒公佈,因此俄羅斯在政治與外交上還有迴旋餘地,沒有必要立即與中國攤牌。說得直接一點,就算美國戰敗了,中國也不會立即拿俄羅斯開刀,因此在戰後的世界新秩序裡,俄羅斯仍然能夠保住其二流強國的地位,處境不會比美國戰勝中國差多少。

    正是如此,俄羅斯總統的立場非常明確,俄羅斯不會參戰,但是也不會支持中國,將保持中立地位。只是俄羅斯總統同時表示,俄羅斯會維護與美國的良好關係,確保俄美貿易不受影響。如果美國肯給予適當的幫助,俄羅斯還會在中立政策上偏袒美國,比如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這個答覆,早在盧卡斯的預料之中。

    雖然對於俄羅斯的立場,盧卡斯非常不滿,但是他仍然得讓俄羅斯總統相信,美國才是俄羅斯的盟友。結果就是,在俄羅斯總統拒絕參戰之後,盧卡斯依然做出了承諾,即在俄羅斯遭到攻擊之後,美國會兌現同盟協議,為俄羅斯提供直接軍事援助,並且在太平洋方向上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談好這些,盧卡斯才在白宮發表了電視講話。

    美國東部時間二十二日凌晨一點,即中國北京時間二十二日十四點,美國總統盧卡斯正式向中國宣戰。

    第十四章宣戰

    第十四章宣戰,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