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八 戰火燒四方 第十二章 措手不及
    第十二章措手不及

    幾個小時後,牧浩洋的猜測得到了證實。

    雖然連以色列民眾都承認,在達揚、沙龍、巴拉克、內塔尼亞胡、拉賓等這一代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英雄人物」之後,以色列缺乏真正的統帥,習慣了在南黎巴嫩、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地區跟真主黨、哈馬斯這些武裝組織作戰的以色列軍人,根本不瞭解、不清楚大規模戰爭該怎麼打。但是作為一個時刻受到生存威脅的國家,一個奉行強硬政策的國家,以色列並不缺乏精明的將領,更不缺少與敵人拚死一搏的勇氣,以及通過戰爭獲得擊敗敵人所需的智慧。

    事實上,猶太民族本來就是最聰明的民族之一。

    能夠在亡國兩千多年後,仍然保持著本民族的特點,也只有猶太人。從人類文明史的角度來看,猶太民族創造的輝煌並不亞於唯一傳承了五千年以上的中華民族,其民族智慧與民族生命力絕對強悍。

    在這場戰爭中,巴拉姆少將就是典型代表。

    作為納科-巴拉姆上校,這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指揮第六零零裝甲旅第一九零裝甲營作戰,參加二十多場戰鬥,丟掉一條大腿,連上下坦克都需要別人攙扶,被稱為「人獅」的裝甲兵指揮官的曾孫,巴拉姆在十八歲就進入以色列裝甲兵學院,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隨後加入第六零零裝甲旅任少尉排長。十五年之後,巴拉姆升任上校旅長,第六零零裝甲旅也在二零二七年轉為常備部隊。二零三二年,巴拉姆晉陞為準將,出任戈蘭高地駐軍總司令。

    服役期間,巴拉姆參加了兩次南黎巴嫩戰爭與三次針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

    雖然在這類低強度軍事行動中,巴拉姆的表現非常出色,在二零三二年的南黎巴嫩戰爭中還擔任了前線指揮官,但是與其他以軍少壯派將領不同,巴拉姆一直認為,以色列國防軍不能盯著小的打,要有更加長遠的目光,即針對將來與阿拉伯國家的全面戰爭,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

    為此,巴拉姆做了很多實事,也被很多人當成眼中釘、肉中刺。

    比如,在研製「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時,巴拉姆就通過在裝甲部隊司令部任職的軍校同學提出,應該延續「梅卡瓦5」型的設計體系,提高機動性的地位,而不是一味的重視防護。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巴拉姆還提出,在與阿拉伯國家的大規模戰爭中,與埃及的和平條約只是一張白紙,以色列將面臨兩線、甚至三線作戰的風險,而以色列的軍隊規模根本滿足不了兩線作戰,所以必須高度重視裝甲部隊的機動性能,以便在兩條戰線間迅速調動作戰部隊。

    為了這件事,巴拉姆還差點跟以色列裝甲兵司令鬧翻臉。

    要知道,「梅卡瓦6」的設計方案,最終得由裝甲兵司令拍板確認,而巴拉姆當時只是裝甲營的少校營長。

    當然,以他當時的身份,根本沒有資格對下一代主戰坦克說三道四。

    更重要的是,巴拉姆並不知道,以色列拿不出第四代複合裝甲,也就不可能按照「梅卡瓦5」型來設計「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不然就根本沒有必要生產「梅卡瓦6」,直接改進「梅卡瓦5」就行了。

    只是,值得肯定的是,巴拉姆的抗議發揮了作用。

    在「梅卡瓦6」型開始量產後,以色列沒有關閉「梅卡瓦5」的生產線,而是繼續生產了一千多輛,還對所有「梅卡瓦5」進行了現代化改進,比如換上一百四十毫米電熱化學滑膛炮。

    出任戈蘭高地駐軍總司令後,巴拉姆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力所能及的收集其他部隊不要的「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到戰爭爆發時,他已經爭取到了近八百輛,因此當時除了三個王牌旅,另外五個旅的主戰坦克都是「梅卡瓦5」,而在西奈半島方向上,預備旅的主戰坦克以「梅卡瓦4」為主。

    可以說,巴拉姆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裝甲兵指揮官。

    正是如此,他跟所有裝甲兵指揮官一樣,非常清楚一個問題:裝甲兵的靈魂是進攻,而不是躲在戰線後方。

    九月二十日,巴拉姆收到了晉陞令。

    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少將已經是非常高的軍銜了,因為在少將以上,總共只有不到二十名中將,而上將只是榮譽軍銜。

    當天,巴拉姆就向以軍總參謀部提出,應該主動進攻敘利亞。

    雖然請求沒立即得到批准,但是巴拉姆仍然按照他的想法,把三個王牌旅撤了下來,在戰線後方做好了進攻準備。

    按照他的部署,進攻的主要目的是拖住敘利亞陸軍。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通過進攻粉碎敘利亞陸軍的進攻能力,讓敘利亞陸軍無法按照計劃攻打戈蘭高地。

    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少的兵力爭取到最多的時間。

    對以色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因為必須趕在敘利亞發動全面進攻之前攻佔整個西奈半島。只有在穩住了南部戰線之後,以色列國防軍才有能力向戈蘭高地增兵,也才能集中起優勢兵力打垮敘利亞。也只有在打垮了敘利亞之後,才能陳兵西奈半島,迫使埃及接受停戰協議。

    如果讓敘利亞先動手,後果將很難想像。

    到了二十一日凌晨,巴拉姆的請求得到了重視,最終獲得批准,即在戈蘭高地方向上發動一次規模有限的戰術反擊,重點破壞敘利亞陸軍的進攻部署,爭取讓敘利亞陸軍把進攻時間推遲兩到三天。

    這個時候,巴拉姆的前期部署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準備,戰場時間(正三時區,中國是正八時區)二十一日下午四點左右,以色列國防軍越過戈蘭高地實際控制線,攻入敘利亞境內,三個王牌旅齊頭並進,開始向大馬士革推進。

    可以說,以色列國防軍的進攻來得非常突然。

    在此之前,敘利亞軍隊沒有收到任何警報,也沒有任何徵兆表明以色列國防軍即將發動進攻。雖然在二十一日上午,敘利亞的偵察機發現三個王牌旅已經撤退到了防線後方,但是敘利亞軍方並沒重視這條情報,反而認為以色列國防軍在加強防禦,因為把王牌部隊放在後方充當機動部隊,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從戰術角度講,也應該把主力部隊放在防線後方充當預備隊。

    事實上,當時中國軍事顧問團已經發出了警告。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二十日夜間,中國軍事顧問團就警告過敘利亞軍方,以色列很有可能主動發起進攻,建議把進攻部隊靠後部署,而不是按照教科書上說的,全部進行前沿配置。在二十一日凌晨,發現以色列王牌旅後撤後,中國軍事顧問團再次發出警告,提醒敘利亞軍方,以色列國防軍很有可能搶先發動進攻,建議讓部分進入進攻陣地的部隊就地轉為防禦狀態。

    可惜的是,這兩次警告都沒有得到回應,也沒有引起重視。

    根據一位軍事顧問回憶,在警告敘利亞軍方的時候,軍事顧問團明確提到,戈蘭高地的防禦縱深非常淺,如果以色列國防軍不能在第一道防線上消耗敘利亞的進攻力量,即便延伸了防禦縱深,也很難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扭轉局面,因此以色列國防軍沒有理由把王牌旅撤到第二道防線上。

    嚴格說來,戈蘭高地上根本沒有第二道防線。

    只要敘利亞的裝甲部隊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就能進入地勢相對平坦的地區,而以色列國防軍將失去最重要的防禦支撐點。

    說得簡單一些,戈蘭高地上的防禦作戰與通常情況下並不一樣。

    這一點,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得到過證實,當時第七裝甲旅與第一八八裝甲旅為了守住防線,幾乎拼得彈盡糧絕,兩支部隊幾乎都拼光了建制,可以說是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都沒有撤退一步。如果有縱深可言,以色列國防軍就不會如此拚命,更不可能讓兩個王牌旅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

    敘利亞軍方不重視軍事顧問團的建議,最終自食其果。

    在以軍發動反擊時,已經有四個敘利亞師進入了進攻陣地,另外四個師也在進行進攻前的準備工作。結果就是,天色黑下來的時候,離戈蘭高地最近的兩個敘利亞師已經被以軍擊潰,另外六個敘利亞師則是一片混亂。

    當天晚上,敘利亞總參謀部做了另外一件極端愚蠢的事情:命令前線部隊後撤。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讓靠前部署的主力部隊後撤是保存實力的有效辦法,但是這麼一來,等於正中以軍下懷,因為以軍根本沒有打算殲滅敘利亞軍隊,而是通過有限的進攻打亂敘利亞的進攻部署。讓主力部隊後撤,等於讓前期做的準備全部付諸東流,也就等於讓對手達到了目的。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敘利亞軍隊的最佳選擇是讓前線部隊就地固守。

    不管怎麼說,以色列國防軍只投入了三個旅的兵力,而且僅花了幾個小時做準備,進攻的可持續性肯定不怎麼樣,也就不可能對大馬士革構成威脅。只要敘利亞軍隊就地固守,以軍的進攻很快就會成為強弩之末。

    撤退的話,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更多到,地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