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華 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九章 俠女人未識
    馮華看似平靜地在屋中來回跺著步,其實心中早已經亂成了一團,晚飯都已經吃過一段兒時間了,可賀菱兒和龔芳卻還沒有回來。雖說有衛士跟著保護,可強烈的責任感還是讓他感到很是擔心。不過,在擔心之餘,馮華又隱隱的對菱兒她們的歸來懷有一點兒期待:那個神秘的年輕女子究竟是何身份?自己心中那些說不清楚的謎會不會隨著菱兒她們的歸來而一一解開?與那個年輕女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相逢偶遇,讓馮華此刻也禁不住有些莫名其妙的意亂心煩……

    戌時末,賀菱兒和龔芳終於在馮華和李九杲地焦灼等待中姍姍歸來。暗暗鬆了一口氣,馮華面孔一板沉聲問道:「菱兒、芳兒,到底是怎麼回事,直到現在才回來?」

    自從回到異世之後,馮華比以前愈發顯得沉穩了。雖然他輕易不發脾氣,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地位的提升以及在義勇軍中威信的日益增高,他舉手投足之間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度來。

    此刻,馮華臉色一沉,讓賀菱兒和龔芳都不禁感到有些心驚肉跳、噤若寒蟬。二人連忙站直了身子,眼皮兒下垂,頭也不敢抬,唯唯諾諾了半天才由賀菱兒先說道:「馮大哥,對不起了!我們今天去追那位姐姐,本想拜謝完她的救命之恩就馬上回來,誰知相互攀談之下卻異常的投緣,一時聊得痛快就忘記了時辰。不過,這位秋姐姐可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奇女子,我長這麼大除了馮大哥你以外,還真沒有誰讓我如此佩服。芳姐,你說是不是呀?」賀菱兒說到這兒,紅撲撲的臉上禁不住露出了一絲嚮往的表情。

    「馮大哥,菱兒說的沒錯,這個秋姐姐能文能武、性情溫和爽直,別看只比我們大兩三歲,可是沒有一樣不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龔芳也是一臉興奮地證實著賀菱兒的說法。

    「秋姐姐?」馮華心中微有所動,但卻並沒有往下深想,只是感到非常的驚奇:要知道,賀菱兒和龔芳這兩個丫頭雖然是從山溝兒裡出來的,但是從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俊俏的容貌以及在義勇軍中受到的全方位鍛煉,已經足以讓她們成為這個時代女性中的佼佼者。她們二人平時也是自視甚高,就連很多的男子都並不放在眼裡,這個「秋姐姐」到底是何許人?竟會讓她們如此佩服!

    臉色稍微放晴朗了一些,馮華點點頭:「嗯,算你們說的還有道理,這個秋姐姐到底是什麼人呀?」

    看到馮華已經不怎麼生氣了,賀菱兒和龔芳一下子都來了精神,兩人立即一前一後地唧唧喳喳介紹起來。

    「這個秋姐姐叫秋瑾,是浙江紹興人,今次是隨著他相公一齊來到京城的,目前暫時住在宣武門外的湘潭會館裡。今天,她也是聽會館中的同鄉說『抗倭英雄臨榆鎮總兵馮華受湖南名士譚嗣同邀請要到瀏陽會館赴會』,因此再次女伴男裝偷偷溜出來觀看。馮大哥,你現在可真是大大有名啊!」

    「他丈夫是湖南湘潭人,前些時日剛花錢謀了一個部郎的京官。對了,他們進京的日子跟咱們還是同一天呢……」

    看來賀菱兒和龔芳與秋瑾聊得確實非常投脾氣,她們對秋瑾的情況瞭解得還是相當詳細清楚。然而菱兒她們後面說的話馮華卻什麼都沒聽進去,此刻他的腦子裡已經混亂成了一片,驚異、酸澀和惆悵等各種說不清的感覺不停地在腦海裡盤旋迴繞:這個第一次讓自己感到心動的女子竟然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女英雄——「鑒湖女俠」秋瑾,又是一個讓自己非常佩服的人,真是造化弄人呀!雖然秋瑾的婚姻並不幸福,將來也會離家出走,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可是眼下她畢竟已經成家了,自己難不成要……

    其實最讓馮華感到困擾的還不是這一點。自從知道這個年輕女子就是秋瑾,他心中就油然升起了一股敬慕的感覺,不過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個新問題:每當想到令自己鍾情心動的人竟是秋瑾,馮華心中就有一種褻瀆女英雄的感覺,並且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

    「大哥,你怎麼了?難道這個秋瑾有什麼問題?要不我去調查一下!」發現大哥有些心不在焉,而且臉色也陰晴不定,李九杲不由得出聲詢問道。

    「啊!到不是有什麼問題,我只是感到有些驚異,一個年輕女子竟然會如此了得,還讓我們眼高於頂的菱兒和芳兒都佩服至此,真是不容易呀!」連忙收拾了一下心情,馮華掩飾性地開起了賀菱兒和龔芳的玩笑。

    見馮華好像還有些不大相信,賀菱兒急忙再次補充著自己的看法:「馮大哥,我們說的都是真的,秋姐姐確實是人世間少有的一個奇女子。別看我們跟著馮大哥你明白了好多新道理,可是跟秋姐姐一比,還是差了一大截子!」

    賀菱兒一本正經的辨白,讓馮華心中又是一陣苦澀:我怎麼會不知道呢?在那個時代的女性當中,秋瑾的思想與見識無疑是最出色的,她絕對稱得上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唉!歷史的風雲究竟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眼前的這一切到底是命運對自己的捉弄,還是對自己的挑戰?

    五月的頤和園山清水綠,優美異常。淡藍色的天空柔和明麗,與蔥鬱蒼翠的萬壽山、碧波蕩漾的昆明湖、蜿蜒幽靜的後溪河以及點綴其間的樓閣亭廊,組成了一副賞心悅目的圖畫。

    在邀月門到石舫的那條依山水走勢而建的長廊裡,大清國的那位老佛爺正在饒有興趣地欣賞著枋樑上的那些彩繪圖畫,並不時地向隨行的德齡公主等女官講述畫面上的典故、傳說和歷史故事。這些東西雖然大家也都知道,但每一個人都裝出從沒有聽到過的樣子和聚精會神的神態,有人還不時地為老佛爺的博聞多學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這條彩繪長廊,咸豐十年曾毀於英法聯軍的戰火之中,重修後慈禧命人從江南臨摹了14000幅圖畫,彩繪於728米長的273間枋樑上。

    看著太后興致極高,李蓮英一邊小心地在前面引著路,一邊輕聲地向慈禧建議著:「老佛爺,今兒個沒有風,咱們到佛香閣上遛遛吧!」

    微微點點頭,慈禧答道:「好吧!也好些日子都沒到閣頂去過了,今兒個就上去散散心。」說罷,幾乘軟轎在一群宮女太監的簇擁下,沿著通向山頂的114級石階,向著佛香閣走去。

    佛香閣是一個八面三層四重簷的建築。它高四十一米,頂端同建在萬壽山頂上的智慧海琉璃坊一般高,是全頤和園最高的建築。站在佛香閣的遊廊上,可以俯瞰昆明湖,遙望北京城,攬盡京師風光。

    來到萬壽山頂,慈禧才在德齡公主的攙扶下從軟轎中走出,邁步走向佛香閣。待到得佛香閣頂,她已是渾身汗津津的,並不停地喘著粗氣。輕輕地搖了搖頭,慈禧歎道:「唉!確實老了。上這麼一個閣子,就喘成這樣,真是不服老不行呀!」

    「老佛爺可不老,奴才比您還小十二歲,現在喘的不是更厲害。」李蓮英的馬屁功夫確實了得,他不說自己一路上跟在軟轎後面屁顛屁顛地跑前跑後。

    看了看太后沒有不悅的表示,他又繼續恭維道:「老佛爺,就憑您這身子骨兒,奴才看就是再有個三五十年也一點兒都沒問題,咱們大清國還得靠老佛爺您給掌舵呢!」。

    慈禧笑了,溫聲說道:「就你會說話,再活那麼長時間還不成了老妖怪。再說如今皇上已經親政了,還有什麼事用得著我呀!」

    「皇上雖然親政了,但是到底還年輕,不如老佛爺您考慮問題全面周到。而且自從和倭奴簽完和約以後,朝野上下都紛紛要求改革變法,像這樣影響我大清盛衰的大事如果沒有老佛爺您給把關,還不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李蓮英小心地回著話。

    聽李蓮英提到「改革變法」,慈禧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對了,昨個兒皇上還著人送來了一份兒變法方案,好像就是前些日子那個領著舉子們去都察院上書的康有為寫的。我看了看,你還別說這個康有為到確實有些見識,雖然其中的觀點我並不完全贊同,但他對大清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卻看得很清楚。看來,再守著祖宗的老規矩,一點兒都不變是不成了!」

    「老佛爺英明,變法確實已是大勢所趨。不過,此事畢竟事關重大,究竟該怎麼變,還真得好好想想。」深明慈禧想法的李蓮英乖巧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是呀!現在每個人都提變法自強,可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像那個康有為,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那大清的江山還不亂了;李鴻章要說也是個極有本事的人,可他搞了三十年的洋務,到頭來還不照樣輸了個一敗塗地。唉,變法到底該怎麼變呢?」慈禧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見慈禧這會兒心情很好,又恰好提到這個問題,李蓮英在一旁適時說道:「老佛爺真是睿智聖明,康有為的變法方案確實太理想化了,根本就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性。這兩天,京城中都在盛傳,那個取得遼東大捷的臨榆鎮總兵馮華與康有為就變法的觀點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據奴才瞭解,馮華的想法跟老佛爺您到是很有點兒相似之處!」

    「噢!馮華竟然對如何變法也有自己的設想?真沒想到,他還是一個文武全才。」慈禧顯然被李蓮英的這番話勾起了濃厚的興趣,稍微停頓了一下,她又接著問道:「馮華到京應該有十多天了吧!他還沒見到皇上嗎?」

    李蓮英躬了一下身子答道:「皇上這些日子身體一直不太好,還沒來得及傳喚馮華。」

    點點頭,慈禧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當中,好半天她才對李蓮英說道:「蓮英啊!你回頭給安排一下,本宮明天要見一見這個馮華。另外,你再仔細調查一下,馮華這些時日都幹了些什麼。」

    「喳!奴才待會兒就去安排。」李蓮英一面答應著,一面心中暗道:馮華,路已經給你鋪好了,也總算對得起你那一份兒重禮,剩下來就看你自己怎麼把握了。

    馮華早在來京師前,就對此行要拜會的人做了一番認真地考慮。除了翁同龢、孫毓汶等軍機大臣以及各部院的長官外,李蓮英也是馮華要拉關係的重點對象。雖然馮華以前最反感、最看不慣的就是請客送禮,對李蓮英的印象也是壞到極點,但是為了讓自己兄弟幾人能在這個亂世之中生存下去、為了讓義勇軍可以獲得一個更好的發展條件,他必須放棄很多固有的道德準則。

    馮華非常明白,此次京師之行其實凶險異常,一招不甚就可能招致滿盤皆輸,如果能夠走通備受慈禧寵愛的大太監李蓮英的門路,將會非常有助於自己取得慈禧的與認可,最少也是不敵視。為此,他一到京師就先給與李蓮英有結拜之誼的孫毓汶送了重禮,然後又通過孫毓汶送給李蓮英5000兩銀票和二十顆上品松花江珠。

    松花江珠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聞名中外,一向都是向朝廷進貢的供品,據說慈禧太后鳳冠上那一百顆晶瑩透亮的寶珠,就是上等松花江珠綴起來的。在馮華他們途經錦州時,賀國光交給賀菱兒的那個精緻的雕花檀香木匣裝的就是一匣子上品松花江珠。這匣江珠雖然不至於價值連城,但其價值在當時也是極為可觀,為了怕馮華推辭,賀國光才並沒有明說,只是交待賀菱兒到達京師後再轉交給馮華,讓他給一些重要人物送禮。由於知道李蓮英非常貪財,因此馮華在5000兩銀票之外又加送了二十顆上品松花江珠,而這份兒重禮還真沒白送,居然這麼快就起到了作用。

    馮華得到慈禧要見自己的消息也不由得一愣:真的是「天道無常,事與願違」啊!此次京師之行還沒見到光緒,卻先受到了慈禧這個「老妖婆」的傳召。慈禧究竟是何打算?自己又該採取什麼對策?看來還要好好琢磨琢磨!

    想到這裡,馮華又抬眼看了看自己剛剛才完成的變革方策:「今日之世變,非獨春秋所未有,抑秦、漢以至元、明皆所未有也。語其禍,則共工之狂,辛有之痛,不足喻也。海內志士莫不發憤扼腕,於是圖救時者言新學,慮害道者守舊學,莫衷於一。竊以為舊者因噎而食廢,新者歧多而羊亡,中國之變法當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新舊兼學,不使偏廢……」這篇借鑒自張之洞《勸學篇》的——《變法自強疏》應該可以得到慈禧的認可吧!

    雖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模式在洋務派中早就有過類似的說法,但真正被明確提出來卻是張之洞發表於戊戌變法前的《勸學篇》。儘管它尚無法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也不具備與傳統觀念體系相抗衡的理論力量,可馮華知道在改革變法初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仍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它不但能極大地消除保守派對變法的牴觸情緒,而且亦可獲得洋務派、溫和派以及一部分維新人士的與認可。

    前往頤和園的路上,馬車一直都在肥沃的田地之間穿行,道路兩旁的玉米地和高粱地綠油油的,讓人感到了一股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可是此時馮華卻根本無心觀賞這美麗如畫的田園風光,心中仍在反覆地考慮著與慈禧的這次會面:如果自己的變法方案最終能夠得到慈禧的,那麼今後自己和義勇軍的路都會好走許多,中國的未來也會發生更多的改變。

    在兩個小太監的引領下,馮華從東宮門進入了頤和園,穿過仁壽門,走過一處栽植古柏蒼松,堆疊假山奇石的寬闊庭院,逕直來到了仁壽殿。這仁壽殿坐西向東,面闊七間,是平時皇上和太后朝會大臣、處理政務的場所。殿前的月台上,整齊而又對稱地排列著象徵帝王威嚴的銅龍、銅鳳、銅缸和鼎爐。

    仁壽殿富麗堂皇、寬敞明亮。遠遠望去大殿的中間有塊高出地面一尺有餘的地平床,在它上面的御案後赫然坐著一個身穿明黃色長袍、宮裝打扮的女人,不用說這就是慈禧那個老妖婆了。深深吸了一口氣,馮華本有些忐忑的心情忽然一下子平靜了下來:為了兄弟們以及義勇軍的生存與發展,不管怎麼說,自己都要把握住此次機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