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之黃天當立 第五集 董卓之亂 第三章 大將軍府
    司州洛陽,大將軍府。

    何進端坐於正坐,一臉悍氣,臉色陰沉。座下袁紹、曹操等國之股肱俱侍立在下。

    何進冷笑道:「這幫殺不盡滅不絕的黃巾賊,勾結閹黨,巧取了并州,今又來獻巧,取媚於我,讓人所不齒!」

    曹操稟道:「將軍,并州這股黃巾不容小視,我曾與之交手,雖僥倖得手,全屬小勝,其原因有二,一則彼兵強將勇,二則其主智謀深沉,難以捉摸,故被此賊逃竄入并州。我原本想乘滅冀州黃巾之威,再進并州,斬首國仕,奈何,此賊竟降了蹇碩,搖身一變,成了『友軍』。」

    袁紹不屑道:「量此餘孽,有何能量?若此賊反跡再露,紹願提三萬兵馬,親赴北地,捉此餘孽,以獻將軍。」

    何進笑道:「本初此言,甚合我意。此等反覆之賊,我亦唾之,待誅盡閹黨,且再發兵滅之,現下先收回其官印,免其官爵,著其來洛陽自首!」

    曹操聞言,大急道:「將軍萬萬不可小視國仕,此人新滅匈奴,得鐵騎六萬,現轄并州、涼州河套一帶,幸虧此人大部精銳兵力聚軍塞外,全力清剿鮮卑步度根部。現下若收其官爵,國仕必反,其軍鋒南向,則洛陽難保矣,此舉萬萬不可!萬萬不可!。此時當以籠攏國仕為先,容後徐圖之!」

    何進見狀,疑惑道:「此賊果真滅了匈奴?我大漢精兵遇到匈奴鐵騎,尚要避其鋒銳,此人竟有此能耐?」

    曹操鄭重道:「不錯,此人僅用一月時間,便由南向北,一路勢如破竹,重奪雁門,又揮兵向西,盡收河套,其右賢王及以下各部落盡皆降順國仕,現居晉陽,如此匈奴之患去矣。奈何此賊又壯矣!」

    何進聞言不由躊躇,猶豫道:「依孟德之見,便不理會此賊?」

    曹操道:「也不可,此人將張讓密信及自己的手書送給將軍,是要告訴將軍三點:一不願與將軍為敵,要與將軍共謀閹黨,三要將軍給其加官進爵,三是提醒將軍他已是漢軍,要插手朝廷之事。國仕來信如此,將軍又怎能拒之,又有何力拒之?」

    袁紹怒道:「此賊無禮甚矣!我恨不得手刃此賊!」

    曹操冷笑道:「欲手刃國仕之人多矣,奈何反被其殺。我亦聽聞,白波谷郭太移居萁關,窺視洛陽,此部雖聲言與國仕脫離,但實際上仍受其指派,此部當為國仕之先鋒,又管亥在青州打黃巾旗號,大敗北海相孔融,十分囂張。還有一路,最讓人恐怖!」

    何進道:「莫非是指汝南黃巾餘黨的趙雲一部?」

    曹操道:「正是!此人勇名,冠絕天下。曾以匹馬踏破現幽州刺史公孫瓚的軍營,國仕西入并州,此人居功至偉!現又被國仕派往豫州汝南,秘蓄戰力,以備再舉。但此人不打黃巾旗號,亦不打自家旗號,只是暗中發展力量,我原以為趙雲要自立為王,曾數次派人暗中拉攏,被其亂棒打回。由此,我便暗中派人調查,其結果駭人。此人竟於月前,秘密潛入洛陽,建立了情報網絡,現在已然完備,估計我們的談話現也在送往晉陽的路上!」

    何進、袁紹等人俱是一驚,袁紹道:「孟德休要玩笑!」

    曹操一笑,復又肅容,道:「此話確是言過其實,只是提醒以後須小心行事,莫要無所顧忌。唉,如此人才,竟不為朝廷所用,甘為國仕驅使,國仕竟能如此識人,焉能不盛。」曹操心中感慨,暗道:「此子年齡比我沖兒、葳兒略大,竟有如此成就,而自己僅做一都尉,真是羞煞先祖。若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何進聽了曹操的情報,不知如何是好,便又問道:「孟德、本初,你二人認為當如何應對國仕,不妨說來聽聽!」

    袁紹先前對國仕甚為不屑,原以為對國仕可指麾而定,及又聞聽曹操言語,心下又對國仕頗為忌憚,不由猶豫不決。

    曹操道:「對國仕,封官可行,加爵亦可,但決不能讓其插手朝廷之事,否則,外兵入都,必定顛覆朝廷,絕不可為之!」

    何進又問道:「若如此,當封國仕何官,才能令其滿意?」

    曹操道:「張讓封其執金吾,但他將此信轉給將軍,由此可知他對此官位不滿。國仕現下有并州全境、涼州河套一帶,我們不妨做個順水人情,封其為廷尉,都督並、涼二州軍政。如此,可讓國仕與在涼州反叛的邊章、韓遂、馬騰等人火並,待兩方人馬疲軍之際,我軍精銳可一擊而收全功,亦可全滅並、涼二州之賊。」

    何進見袁紹仍在一旁猶豫,便點頭道:「如此,依孟德之議,封國仕廷尉,都督並、涼二州軍政。」

    曹操點頭,只是心中暗道:「怎樣才能收國仕為己用呢?好像是遙不可及的事!」

    何進又道:「既然國仕之事已畢,我們再來商議一下,如何對付閹黨!」

    袁紹方才被曹操搶盡風頭,聞言,便道:「將軍不需煩惱,方才西涼刺史之位已給國仕,則原西涼刺史董卓無處安排,不妨召其及各地雄兵齊來洛陽,共誅閹黨,不愁大事不定!」

    何進聞言,笑道:「此計大妙。我聞聽董卓乃西涼豪傑,手下雄兵二十餘萬,若召其來都,大事可成!」言畢,便欲發書給西涼董卓及各地英豪,共來洛陽勤王除閹。

    其座下主簿陳琳急道:「萬萬不可!將軍若除閹奸,當速發雷霆,果決處斷,則天人可順,若招藩鎮入洛陽,英雄聚會,各懷一心,則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何進笑道:「儒生之見!」

    曹操亦阻道:「將軍欲除閹黨,只須捕捉十常侍等賊魁,交與獄吏即可!若盡除閹黨,事必洩露,必敗無疑。」

    何進怒道:「難道天下智士惟你而已?」遂不聽陳琳、曹操言語,寫了密信,遣使送與董卓,著其帶雄兵入洛陽。

    曹操長歎而出,仰天道:「天下亂矣!」

    國仕於府衙中翻看趙雲送來的密報,心中一絲愧疚,子龍忠義,此時當明矣。

    國仕對徐庶、田豐二人笑道:「不曾想子龍做事竟做到我們前面,這情報網絡是我等一直想做卻又沒有時間做的,竟讓子龍完成,子龍之能我服矣。」

    田豐甚是滿意,笑道:「如此一來,朝廷動向盡為我知,於我軍大有利處。」

    徐庶亦笑道:「主公,可要重重獎賞子龍才是。」

    國仕笑道:「這是自然,不重獎子龍,我心有愧。」心中已有定數,待子龍到時再做理論。

    國仕笑道:「何大將軍封我為廷尉,都督並、涼二州軍政,你二位意下如何?」

    田豐笑道:「將軍兵權在握,外戚與內侍俱不敢得罪,爭相結好,不願與我軍為敵,封將軍為廷尉無非拉攏耳,又可讓我軍與涼州邊、韓、馬等輩交手,好坐好漁利。」

    徐庶笑道:「難為何進能想出如此一計,倒真難為他了。」

    國仕笑道:「何進不足懼,聞聽獻計之人乃陳留曹操是也。」

    田豐笑道:「原來是他,先前曾交過手,將孫堅軍救出之人,智計果然高明。」

    國仕笑道:「呵呵,我喜歡聰明人。元皓兄,叮囑密報員將此人行蹤一一記錄備案,以備後用。」

    田豐點頭,問道:「以後是否將可能威脅到我軍的智士能臣均派人暗盯,記錄其言行,分析其性情?」

    國仕點頭,笑道:「若不如此,倒對不住子龍辛苦建立情報營的努力了。」

    徐庶問道:「主公,這涼州我軍僅據河套,而韓、馬等人亦僅據金城一郡,雖有擴張,但其勢力不大。其餘大部部分,不知主公如何安排?」

    國仕笑道:「元直既說此語,當有妙計。說來聽聽?」

    徐庶笑道:「也非妙計,此中關鍵在將軍之官位、金印,待朝廷使臣持印、狀來此,將軍便可用都督的身份,分派人手趕赴這些地區,要他們聽命於將軍,不得與邊、韓、馬等人妥協,按時輸送錢糧、士兵至晉陽,對於韓、馬、邊等人將軍可先安撫之,封其官位,令其少懈,不再四處掃蕩,為難金城周邊郡縣。我軍可待張遼將軍掃平漠北後,用兵交其剿滅。」

    田豐笑道:「此計大妙,將軍有了朝廷的身份,行事果真便宜許多。」

    國仕笑道:「如此甚好,只是不知朝廷使臣何時來到,派誰來此?」

    忽聽外面傳到:「偏將軍趙雲求見!」

    國仕三人大喜,急聲宣進,同時搶上前去,迎接趙雲。

    趙雲虎視鷹步,掀簾而進,國仕忙上前笑道:「子龍,想煞我也。」

    趙雲亦是滿臉笑意,道:「雲幸不負主公所托,汝南之事,萬事皆諧矣,隨時俱可起兵。」

    國仕忙握住趙雲雙手,感動道:「子龍一心為公,仕感激不盡。且先請坐。」說畢,親自將趙雲扶在上手位,又不免虛寒問暖一番,方道:「子龍一路辛苦,不讓你休息完好便要論事,未免太不近情理。」

    趙雲笑道:「主公何來此語,雲但能助主公大業得成,便心滿意足,小小勞累,不足掛齒。只是不知主公欲問雲何事?」

    國仕三人分別坐好,國仕笑道:「子龍比朝使先到,只是不知朝合為何人,何時來到?此人為人如何?」

    趙雲笑道:「朝使乃是黃門侍郎荀攸,穎川人,其人身端形正,王佐之才也。」

    國仕見趙雲對荀攸如此之高,不由興趣大增,便道:「荀攸何時來此?」

    趙雲笑道:「和我只在前後腳而已,我進府衙時,荀攸便已在城門驗碟通報呢。」

    國仕笑道:「如此甚好,子龍,你在外辛苦,又為我軍組建情報營,解我之大急也,真如雪中送炭,功莫大焉。」

    趙雲笑道:「此皆不足道也,能為主公分憂,雲足矣。」

    國仕點頭,喜道:「子龍有此心,我心甚慰。然功高不賞,非我做派。因你功高,遷游擊將軍,賞邑三百,合前共食邑四百,另特許你組建幕府,可自行招攬部曲。子龍,汝南之事拜託了。」

    趙雲見國仕賞賜如此之豐,不由感動,沉聲道:「雲定不負主公之托,為主公開疆拓土,成主公大業。」

    國仕笑道:「子龍,朝廷現有大亂。那何進欲讓天下雄兵進駐洛陽以滅閹黨,亡漢者必進也。你回去之後,可以打我旗號,穩固基地,招納賢才,以攻取汝南為目標,得手後便攻佔許昌,而後趁亂慚近洛陽,便宜取事。」

    趙雲道:「領命。」

    徐庶笑道:「恭喜子龍,可自開幕府,穎川乃地靈人傑之地,其中賢才英俊甚多,子龍可多至穎川以招納部曲。」

    趙雲謝道:「謝元直兄提醒。「

    正說間,忽聽門外侍從高聲傳到:」朝廷聖旨下,國仕接旨。」

    國仕等人相視一笑,急忙走至院中,擺上香案,跪在地上接旨。

    只見一位黃門侍郎,眉直目秀,風流倜儻,走至香案前,展開聖旨,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念并州刺史國仕忠心為公,戰功顯郝,為我大漢朝殮滅叛亂之匈奴各部,特晉陞為廷尉,都督並、涼二州軍政。欽此!」那人宣畢,將聖旨合起,道:」國將軍,請接旨。「

    國仕諸人起身,雙手接過,笑道:」不知這位大人尊諱?」

    那人笑道:「我荀名攸,區區賤名,不足聞之將軍耳中。」

    國仕笑道:「這是哪裡話?我觀大人內藏錦繡,胸懷珠璣,不久將聞名天下矣。」

    荀攸聞言,不由輕笑一下,不置可否。

    國仕笑道:」請荀大人屋中飲茶!」

    荀攸微笑,率先而入,坐於主座,笑道:「我在朝中便聽聞廷尉大人之名,僅旬月之間,便滅匈奴十萬鐵騎,此戰功當真巨偉。」

    國仕笑道:「此皆賴眾將士用命,仕不敢居功。」

    荀攸聞聽,雙眼一瞇,隱隱有讚賞之意,笑道:「不知廷尉大人將如何對戰鮮卑步度根部?」

    國仕笑道:「張遼將軍已率六萬匈奴鐵騎,奔馳漠外,只是因為鮮卑部落聚則成軍,散則為民,因此消滅叛亂,需半年方可。」

    荀攸不置可否,不以為然。

    國仕心頭一跳,當下請教道:」小子不敏,望荀大人指教破敵良策。」

    荀攸微笑道:「此皆為朝廷計,亦要助你一臂之力。將軍可還記得韓信破趙一戰。」

    國仕點頭道:「韓信背水擊敗趙軍,此婦孺皆知。」

    荀攸笑道:「那將軍可還記得韓信是如何滅燕、齊?」

    國仕腦中靈光一閃,轉眼一掃,見田豐、徐庶、趙雲亦是恍然大悟之貌。

    國仕心中震驚,看向荀攸,暗道:「竟有如此智計之人,無論如何,我也要將他留在身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