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血劍 第一卷血魔轉世 第七章 泰山劍門
    泰山(注一),古稱岱山,又稱岱宗。山勢雄偉壯麗,氣勢磅礡,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華夏大地東方。有山峰156座,崖嶺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泰山群山以主峰玉皇頂為中心,呈放射形分佈,形成「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玉皇頂山頂更有四大奇觀: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鬱;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憑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巖勝景等十大勝景,被尊為五嶽(注二)之。

    華夏始祖軒轅黃帝更是曾在此為炎黃子孫祭天,從此華夏子孫都以登臨泰山作為一生夢想。帝王將相在此祭地告天,文人墨客在此刻碑撰文,俠客志士也在此留下許多豪情故事。泰山也由此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華夏歷史文化的縮影。

    其實,泰山也是佛、道兩教重地,直至一千年前一代鴻儒董淵明在此開宗立派,創立神劍門。

    董淵明真可謂一代天驕,少小聰穎,八歲便出口成誦,被鄉鄰驚為神童;

    十八歲負鴻儒之名,名揚天下;

    二十八歲登泰山邀戰天下群儒,論辯七天七夜,天下群儒俱服!從此感歎天下再無可為之事,鬱鬱寡歡,直至被盜匪打劫,為劍俠所救,從此醉心武道;

    三十八歲從儒家盛典《易經》中悟出武學經典《大清明易經》,自創絕世劍法《天人九劍》,行走江湖,打遍天下無敵手,得「神劍」名號;

    四十八歲得上古名刃「湛瀘」,遂在泰山開宗立派,廣收門徒,創立「神劍門」;

    五十八歲喜親自鑄劍,鑄劍無數,遂創立「鑄劍支」,從此神劍門練劍支、鑄劍支皆名垂天下!

    千年間,神劍門雖有沉浮,但威名不墜。特別是二百年前,血魔出世之前,神劍門不僅練劍支人才鼎盛,鑄劍支更是出了一位驚才絕艷的鑄劍大師風冶子,這位大師本名不詳,立志要越古代鑄劍大師歐冶子,遂自號風冶子,他嘔心瀝血,耗時十年,終鑄成名劍,取名「封天」,封天劍最終力壓歐冶子純鈞劍,位列當世十大神兵第六。從此神劍門一門藏兩大當世神劍,更無愧神劍門之名。

    據說血魔出世還和神劍門有莫大關係,只不過年代久遠,神劍門又故意封存消息,現在已經無人知曉。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兩百年前和一百年前的那兩場血魔大戰。

    二百年前血魔手執「血劍」出世時,華夏大地風雲色變,人人自危,血魔所到之處,人人魔性大,自相殘殺。一時間,炎黃大地血流成河,屍骨遍野,生靈塗炭。最終天下俠義之士摒棄前嫌,泰山神劍門盡出湛瀘、封天兩劍,彙集縹緲峰軒轅門軒轅神劍、墨家極光谷泰阿劍、道家大上清宮純鈞劍五大神兵和峨嵋派聖舍利子,召喚出黃龍、朱雀、青龍、白虎、玄武五大神獸,共攘血魔。見識過這一戰的人應該早就不在人世了,但傳說中雙方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終血魔被六大神物所激的浩然正氣斬殺於黃帝陵前,血魔的無上魔劍——血劍也在這一戰中下落不明。血劍失蹤也成全了正道另一場勝利。

    百年前,血魔元神不滅,再次出世,血魔無血劍相助,正道趁血魔成魔未久,元神不穩,動突襲,誅血魔於無望峰血魔洞,為天下免除了一大浩劫。據傳,這一戰僅由縹緲峰軒轅門聖女溫卓逸用軒轅神劍一劍之威便手刃血魔,成就了江湖一段佳話。

    千年已過,今日的泰山神劍門仍是人才輩出,冠絕江湖,在傳說中的當世十大神兵中,四把神兵下落不明,現存的六大神兵中神劍門六佔其二,風頭一時無兩,與縹緲峰軒轅門、峨嵋派、大上清宮、極光谷並稱正道五大門派。

    縹緲峰軒轅門乃軒轅黃帝嫡傳門派,鎮派之寶軒轅神劍更是十大神兵之,在兩次血魔大戰中,軒轅門都居功甚偉,在江湖中享有崇高威望,被尊為五大門派之。但是軒轅門擇徒嚴格,門下弟子極少,每五十年才派一弟子行走江湖,除魔衛道。而泰山神劍門門下傑出弟子眾多,又有兩大神兵鎮派,實為五大門派的隱性領。

    岔開話題,先來講一下軒轅門聖女的故事:這軒轅門每五十年才一出的弟子不僅武功高絕、品行端莊,而且都美若天仙,被尊為正道聖女。每次軒轅門聖女出道都在江湖中引起軒然大波,正邪兩道無數年輕俊彥紛紛拜倒在石榴群下,引頸待割。

    能博聖女一笑的,簡直比光宗耀祖都榮耀百倍;

    能與聖女同行論道的,比誅殺血魔更令世人景仰;

    能與聖女賞月飲酒的,人生再無憾事,此生足矣;

    能與聖女談婚論嫁的,那不是人!因為聖女是帶修行,注定長伴軒轅。

    每到聖女快出道時,適齡男子(適齡以和聖女年齡為準)都奮圖強、勤學苦練、飽讀詩書,以期能得聖女垂青,傲視同儕。

    所以,和聖女同齡的那一代江湖子弟經常是俊彥無數,人才輩出!這就是聖女的力量,這就是美的力量,這就是世間最正義的力量!

    當然,聖女出道也有些負面影響:

    那些不適齡的江湖子弟都大罵爹娘造他們時也不推算一下時間(生這事時還顧得上推算什麼時間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為不孝;

    些惡俗的江湖子弟經常因為討論聖女的無聊話題(差不多相當於現在這些話題:今天穿什麼顏色內褲?聖女到底什麼罩杯?……)而被正直人士惡扁,這事在同門、兄弟之間時有生,是為不義;

    凡因為聖女而大打出手的比試,雙方均是熱血沸騰,下手極重,多有死傷,是為不仁;

    慕聖女之名,為求聖女垂請,許多魔門子弟叛出魔門,是為不忠。(這對正道來說倒是件好事,不過正道子弟為此而叛出本門的也時有生)。

    出現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事,確實不是聖女出道的本意,奈何庸人自擾。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劍神其人》

    注一:泰山,古稱岱宗、岱山,春秋時改稱泰山,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乃華夏民族之豐碑。以本書不關史實之原則,均稱之為泰山,不論別稱。

    泰山為五嶽之的由來:華夏始祖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溢然長逝後,他的頭變成了東嶽泰山,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因華夏始祖盤古之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

    注二:五嶽,即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分別為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岳嵩山。有關五嶽的詳細記載,較早見於秦漢時代的書籍《爾雅釋山》。

    五嶽皆是古代帝王封禪祭天之處。封禪名山,實際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產物。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其後漢武帝巡遊四方,遍祭五嶽,奠定了五嶽封禪制度的基礎。到漢宣帝時正式頒詔命名今河南嵩山為中岳、山東泰山為東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陝西華山為西嶽,河北恆山在曲陽縣北,為北嶽,形成五嶽同祭的制度。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則確定今湖南的衡山為南嶽,其後歷代相沿不變。明代又改山西渾源的恆山為北嶽,但因為路遠難行,仍在河北曲陽行望祀遙祭之禮。一直到清順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渾源,最終使流傳至今的五嶽名山成為定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