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職的獸醫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三章 有才軍師
    鄭縣大勝將廣武、榮陽連成一片,三城成品字型足足吸納了周邊十數萬的義軍,但是與此同時也招引來明軍的瘋狂反撲,洪承疇調集山西和陝西的大軍加快了渡河速度,僅廣武城外的明軍以達五萬之重,而從洛陽和開封趕來的明軍加在一起也有近八萬,整個河南境內聚集了數十萬敵我雙方的力量開始了反覆的拉鋸戰。

    張獻忠因為李自成吸引了大量的敵軍而開始了他的突圍計劃,但是情形並沒像他想像的那樣簡單,彭店雖然偷襲成功但是他所面對的是隨後而來的祖大壽的瘋狂報復,這一次張獻忠總算是見識了來自關外鐵騎的恐怖的攻擊力量,除張獻忠帶領餘部三萬餘人得以逃脫外其他跟隨張獻忠的義軍各部被阻攔在距離許昌不遠的安陵,損失慘重。張獻忠得以突圍之後沒有按照原計劃進入安徽而是帶領其殘部向信陽方向逃竄,全然不顧陷入重圍的友軍部隊。剩下的義軍且戰且退向榮陽方向靠近,如此一來義軍的佔領區縮小被包圍在一塊狹小的區域內,眼見著可以施展的空間越來越小。

    由於張獻忠帶著高迎祥突圍,所以義軍再次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面對各方的壓力,李自成臨危受命得到了各部義軍的成為新的統帥,負責策劃突圍。

    時間這時以進十月,天氣漸涼,秋風乍起,距離榮陽大會差不多有一個月了,這一個月裡義軍每天都在蒙受損失,拉鋸戰從未間歇,身為統帥的李自成心力憔悴的站在鄭縣的城頭,看著遠處已經連成一片的明軍軍營。

    「闖王,還在為突圍的事擔心麼?」我在一旁關切的問道,自從李自成成為新的義軍領袖後,在我的提議下李自成提前享用了闖王的稱號,因為讀著順耳而被大家接受。

    「是啊,明夜就要突圍了,這麼多兄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喪生,又有幾個人能魂歸故里,或許當初造反我們就預料到了今日的下場。那又有什麼辦法,官逼民反,怎麼也都是一個死,張將軍該明白我們當初的心態了吧,與其苟延殘喘的等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戰死。」李自成無奈的說道。

    「死並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許還有比死更好的辦法。」我淡淡的說道,憑據堅城與明軍作戰本身就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只有早些跳出包圍圈才能調動明軍的軍力,牽著他們的鼻子走,這些雖然說的簡單可是做起來很難。

    由於張獻忠的不顧道義隻身脫離,使得南路明軍得以不斷進逼,明軍的統帥不傻知道哪裡是大頭哪裡是小頭,除了分出一支軍力追擊張獻忠外幾乎將所有軍力都集中在洛陽、許昌、開封三地,形成一個嚴密的口袋將義軍牢牢套住,一邊是黃河一邊是十數萬的明軍,形勢惡化的已經無法想像。選擇在這時突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公元1631年十月,迫於明軍的壓力義軍以李自成部為首放棄廣武、榮陽、鄭縣三城向洛陽方向突圍,而其身後是十數萬追擊的明軍,一旦洛陽戰役受阻,整個義軍將暴露在曠野中被明軍屠殺。做出這樣大的決定是因為這一次李自成不打算按常理出牌,一支由劉宗敏和我組成的騎兵部隊快速的飛馳在中原的大地上,這支部隊只有不到1000人,但是這幾乎已經是義軍全部的騎兵了,坐下的戰馬也參差不齊,經常有人掉隊。經過連續兩個晝夜急行軍我們終於趕在明軍前頭佔領了位於黃河孟津,這裡距離白馬寺只有數十里,而距離洛陽也不到半天的路程,在這裡我們必須要阻擋從洛陽方面進攻的數萬敵軍,並且四處收集渡船以保證大部隊最後能順利的度過黃河。

    這是一項十分艱苦而又危險的任務,雖然渡口上停泊著不少被明軍徵用的渡船,但是這些渡船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十數萬義軍都渡過黃河。明軍的無償徵用讓很多上下游的艄公將自己賴以為生的渡船藏匿了起來,所以搜尋渡船就成了我們這支先遣部隊所必須擔負的任務,同時我們還要堅守陣地,以防這些落入我們手中的渡船被明軍再次搶奪。

    為此在我的建議下採用了將現有渡船駛到對岸,先遣隊再分成若干小分隊到四鄉八鎮去搜尋渡船的方案。洛陽的駐軍也不是傻子,看到了這場戰爭的關鍵在於渡船,一方面他們派兵企圖重新奪回孟津,另一方面也分散人馬到四鄉里去搜尋渡船,他們的任務要比我們簡單的很多,找到渡船並且徹底燒燬,將義軍拖在黃河以南。

    這是一場爭奪渡船的戰爭,更是一場爭奪民心的戰爭,由於以往義軍的名聲不佳,使得征尋渡船的工作異常艱辛,並且經常會和跟我們目的相似的明軍小股部隊相遇。

    農民軍起義以來,在各地流動作戰,並無固定的據點和嚴密的組織,使得軍紀十分渙散,經常靠劫掠百姓來獲得補給,也沒有提出過明確的戰鬥目標。這都極大的影響了我們徵集渡船的工作,為此我採用了李巖的建議,一邊在四鄉里征尋渡船,一邊宣傳義軍「均田免糧」的戰鬥口號。

    「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目下這句順口溜已經在民間迅速傳播,對於我來說編造這句順口溜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本身就在歷史中存在,只是被我提前了幾年提出,事實證明這口號還是很管作用的。李自成口碑在義軍中一項不錯,此時擔任義軍的新領導也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很多無地的流民紛紛響應參加義軍,艄公在明軍燒燬政策的逼迫下也轉而義軍。當李自成的大軍驅散佔領孟津的明軍後,大批的渡船從對岸以及上下游聚集在渡口,讓連日來晝夜不停趕路義軍得到了極大的欣慰。

    「張將軍,真是太謝謝你了!」李自成握著我的手半天就說出這幾句話來,順口溜他已經聽過,而產生的影響已經可以預見,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我無疑得到了他做大的褒貶。

    「闖王說的哪裡話,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問題是今後闖王能否延續這一政策,真正的做到「均田免糧」取信於民才是至關重要的,我謙虛的說道。

    「一定,一定!今後還要靠張將軍多多幫我。」李自成不愧是做大事的人,很會籠絡人心。

    「好了,闖王,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渡過黃河擺脫追兵!至於這些口號的事好辦,什麼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我有一肚子,您不用擔心。」

    「是,是,張將軍真是有才啊!我看將軍今後乾脆就做我的軍師好了!」李自成不斷稱讚道。

    有才!哈哈哈,怎麼評價我的人都有,可是到了這個時代稱讚我有才的這還是頭一份,只因為我盜用了後來義軍的口號,編了幾句順口溜。隨後因為我十分坦然地答應了李自成的任命,而又因為李自成那句有才,在義軍中我的名字迅速竄紅,士兵們都開始稱呼我為「有才軍師」。

    望著孟津渡口一排排的渡船載著士兵蜿蜒的渡過黃河,這李自成才真正看到百姓的力量以及他們對土地的渴望,正是由於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搾和明朝的不斷派餉派差,迫於天災人禍的各地饑民才會相繼起而反抗,也正是這個原因農義軍才得以在失敗後又迅速重新結集。

    隨後我充分發揮自己有才軍師的威名,和顧君恩以及李巖策劃了一起又一起的作戰計劃,使得李自成的義軍在黃河以北這個敵占區迅速發展。著實讓洪承籌上了一陣子火,跳出包圍圈的義軍在黃河以北越打越活,憑借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得到了大量的人脈,先後在晉城、沁陽、延津等地取得階段性的勝利,開倉放糧賑濟災民,贏得了好名。

    隨後在整個北方開始流傳「窮人的汗,富人的飯。」「富人一席酒,窮人半年糧。」「泥瓦匠,住草房,紡織娘,沒衣裳,編席工,睡光床,賣鹽的,喝淡湯……」等各種各樣的諺語,將矛頭直指財富部俊和階級壓迫,還不要小看了這些淺顯易懂諺語,在這個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年代這些朗朗上口的諺語在思想鼓動上起著很大的作用。

    面對北方形式的不斷惡劣,洪承籌不得不抽調大軍準備過河追討,但是由於黃河沿岸缺少渡船,只能望河興歎。當然他洪承籌也不是善類,既然大軍暫時無法渡過黃河,他身為兵部尚書自然有權調動北方各省的軍隊對李自成形成圍剿。另一方面剛剛突破重圍沒有多久的張獻忠卻遭到了黃河以南各路明軍的窮追猛打。

    剛一突破重圍的張獻忠獲得了在南陽一代活動的蠍子塊等部支援,趁明軍不備連續攻克葉縣、方城、新店等地,隨後張獻忠假用明軍旗號進襲南陽,卻被早已在此等候的左良玉軍擊敗。左良玉射中張獻忠眉心,全靠孫可望力救脫險,遂帶兵退據谷城,隨後明軍各路大軍揮軍南下將谷城一帶圍得水洩不通。

    張獻忠退據谷城後,在明軍強大攻勢下,不得不考慮投降明廷,以等待時機,他派養子孫可望帶著珠玉珍寶拜見熊文燦部下的總兵官陳洪範,求陳代獻文燦乞降。熊文燦曾任福建巡撫因鄭芝龍和我大破英荷聯軍而受到朝廷的嘉獎,此時已經陞官總理六省軍務,熊文燦別的本事沒有,貪污受賄可是很有門路的,他從前在福建任上時就以「招撫」政策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動亂(鄭芝龍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資本),並且接受了巨額賄賂。這次他總理南直、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後,企圖故技重演,在各城鎮廣散招降文檄。張獻忠行賄請降,自然是正中下懷,更何況張獻忠還有一份厚禮相送——受傷的義軍統帥高迎祥,熊文燦自然是欣然接受了。與此同時張獻忠又派明廷首輔薛國觀的族侄攜帶珍寶財貨到京城活動,利用出入相府的機會廣交上層要人,朝中權貴多得獻忠賄賂,同意招降,不予加害。

    這年十一月,當張獻忠投降,高迎祥被押解京師問斬的消息傳到正在濮陽指揮作戰的李自成耳中時,李自成心痛欲裂,口中一口鮮血狂噴而出。

    「獻忠小兒,我若不生剝你的皮,我就不是李闖!」李自成完全不顧身上的血跡對天發誓道。更嚴峻的問題是由於張獻忠的投降使得整個黃河以南再無大股義軍,明軍得以喘息調動部隊向義軍所在的濮陽撲來。

    與此同時張獻忠在接受明朝「招撫」後,仍在繼續作戰鬥的準備,他用金銀珠寶繼續厚賄熊文燦等官員,熊文燦受賄替張獻忠向朝廷請關防和餉銀,要求張獻忠選留精銳士卒二萬,其餘遣散還鄉。張獻忠拒不解散士兵,並製造器械戰船,積草屯糧,進行擴充,要求明朝發十萬人軍餉。

    張獻忠等以數萬之眾屯據谷城,明朝不能按士兵數額發餉,張獻忠的手下便有理由打劫地主豪紳和設卡收稅,開闢餉源,這當然要引起官員們的強烈反對,紛紛起而抨擊。朝中對「招撫」張獻忠提出異議的人逐漸增多,湖廣巡撫余應桂致書熊文燦,反覆論說不宜優容獻忠,招撫失策。結果被張獻忠輾轉得知,激憤不安。張獻忠與謀士潘獨鰲、徐以顯等日夜研究孫吳兵法,研製三眼槍、狼牙棒、埋伏連弩等武器,用團營、方陣、左右營等操法訓練軍隊,準備再度起事。而且張獻忠還秘密佈置部下在荊襄一帶散佈流言,挑撥湖廣士紳和明朝調來鎮壓起義的滇兵之間不和,湖廣士紳果然奏請撤除滇兵副將龍在田的騎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