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 正文 楊凌傳
    作者:不明

    明弘治,楊凌,字萬年,宣府雞鳴驛人,傳為北宋名將楊公繼業之世孫。

    十六歲中秀才,十八歲代雞鳴驛丞,逢北元寇邊,因直書兵事之弊,上達天聽,孝宗甚嘉之,弘治十七年賜同進士,擢為東宮侍。

    後因導太子微行見責,除神機營參將。

    武宗繼位,以東宮舊人授侍衛親軍統領,提督內緝事廠,授爵威武伯。

    未幾,凌奉旨巡查江南稅賦,時外廷與東廠、錦衣衛因忌凌等東宮舊臣權勢日盛,乃設計欲陷凌與內侍八虎於死地,凌聞急訊間道回京,密告於帝,受命擒殺廠衛首領,逼退內閣劉、謝兩學士。

    朝野震動,鹹謂凌與奸宦結黨亂政,皆鄙之。

    明洪武十九年,太祖因倭寇海盜屢襲江南,詔令禁海,至武宗繼位,已百年矣,江南工商不勝其苦。

    凌巡視江南歸,以為禁海之策非計,實損萬民而益賊寇,乃諫之於帝,帝善之,命凌主其事。

    至正德元年中,廷議畢,帝詔命開海通商,江南萬民無不歡欣鼓舞,朝鮮、日本、琉求、呂宋、南洋及西夷諸國爭相來朝,甫及期年,千帆如織,萬商雲集,江南稅賦倍增矣。

    正德元年初,北元再犯邊,凌導帝微服往巡大同,與兀良哈衛結盟,並計誘北元伯延汗,大破之,以功授龍虎上將軍,晉爵武威侯。

    正德元年中,凌奉旨巡視天下,適逢倭寇大舉侵襲江南,衛軍積弱,莫能與抗,喪師失地,賊勢益張。

    上聞報震怒,命凌總領六省軍政,督師剿倭。

    凌素知衛所久疏戰陣,靡弱不堪,遂以獎賞勵其士氣,以竣法懾其軍心,復以親衛及川魯精兵為先鋒,數月間積小勝為大勝,反守為攻,倭寇漸次敗退閩粵。

    時福建巡撫、布政使、水帥提督等勾結倭寇,以庫銀戰艦資敵避戰,致入閩援兵孤軍血戰竟日,全師戰死無一生還。

    凌聞訊震怒,請天子劍立斬巡撫以下一千一百餘人,三軍震動,戳力死戰,盡殲倭寇,靖清千里海域。

    繼有西夷佛朗機憑堅船利炮,襲大明藩屬滿剌加,逐其國王,凌奉旨統艦隊大破之,滿剌加得以存國。

    大明水師自此駐軍琉球、夷州、滿剌加,東南萬里海疆盡入大明之掌握。

    凌巡視川蜀,逢都掌蠻作亂,劫掠州縣,蜀王世子被扣,川中震動,蜀王以凌能兵,委以軍權。

    凌率大軍深入蠻地,或計取、或火攻、或策反,諸城皆破,盡誅蠻酋,迎還世子,復擬撫蠻八策,改土歸流,遂平西南百年之亂。

    蜀王子朱讓槿陰圖奪位,計陷世子,為凌所識破,讓槿事敗自刎。

    凌還京,帝以凌屢戰殊功,晉爵威國公,恩寵有加。

    時司禮太監劉謹,索賄結黨,弄權亂國,以致民變四起,凌得內閣三學士之助,揭其惡行,帝大怒,誅劉謹,除奸黨,天下皆稱凌之功也。

    正德二年初,霸州白衣匪、響馬盜相繼作亂,勢若燎原,晉豫魯皆受荼毒,兵鋒所指,京師震恐。

    凌受命招討,於山東德州、泰州、山西中條山三破賊軍,餘匪竄入江南,欲圖金陵,凌統水陸大軍,再破之,盡斬匪首,餘者星散,遁入太行,後為凌所招撫。

    正德三年,寧藩叛亂,起兵十萬,意圖金陵。

    廷臣皆驚惶,獨凌夷然自若,以為易事,帝詔令凌伴駕南征,果旬日克定。

    後值關外事變,韃靼內亂,復與瓦剌爭戰不已。

    凌奉命出塞,得兀良哈衛之助,復憑火器之利,大破韃靼,韃靼伯延汗與瓦剌首領火篩戰死,北元勢微,塞北遂定,大明百年邊患終得平息,並收河套、金山、巴兒思闊山於治下,建大明自太祖開國以來未有之奇功。

    帝以凌開疆拓土之殊功,追及中山開平之偉績,乃加封武威王,旋改封西伯利亞王,就藩塞北。

    凌起於東宮,與武宗名為君臣,實有兄弟之誼,終正德一朝,恩寵無以復加,凌文武雙全,用兵理政,皆精能也,孝宗在時,嘗以「森森千丈松,雖磊砢多節目,用之大廈,終是棟樑之材」譽之,帝亦倚重最殷,凌不負重托,整兵備、練新軍、破賊虜、開海禁、除奸黨、革弊政,終開大明國祚復興之途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