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唐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三章 射日墜(五)
    可終是遲了。

    事後論欽陵得知,暗叫僥倖。過了一段時間,又產生了新的想法,甚至巴不得他這封信提前送達。

    雖是一味防守,對情報工作還是很重視的,各個駐破曉神靈手打軍之間,專門派人相互聯繫,通達消息。第一件大事,就是吐蕃人從承風嶺撤軍,也不算完全撤軍,撤走了一大半,原來那兩個軍營還在,只是各自留下了兩千吐蕃軍隊。

    人數比原來增加了一倍,而且借助雄山,修建了堅固的營壘,裡面還留下了足夠的糧草與武器。原來攻打十分困難,這一回想攻打更加困難。得到這條消息,李謹行與黑齒常之不約而同地派出斥候打探。是事實,而且方圓數十里地以內,除了這兩支軍營外,皆沒有第二支吐蕃駐軍。嗯不明白了,可這不管,機會來了,是論欽陵有意安排好,還是大意好,立即分出軍隊,來到承風嶺,於大道上立修一座大營,與吐蕃對這要衝「共享」。總體唐朝軍隊還是處於有利地位的,人多,佔據了主道。

    甚至二人還親自來到承風嶺前觀看了一番,做了一個約定,暫且不用管它,回去後想一個辦法,徹底將山頂上兩座軍營也撥掉。

    接著斥候又看到一件事,大量吐蕃士兵從魚尾軍出來,奪向南方,順著尉遲川一直前往九曲。

    劉審禮將這兩條情報翻來覆去的看,這讓他嗅到一份濃濃立功的大好時機,將王孝傑喊來,說道:「你是,是不是論欽陵一開始佯攻我們大拔斗大營,實際上是想我們唐軍將重心放在北方,暗中卻是主攻九曲。看到無果後,索性放充北方戰局不顧,專心攻打九曲三城?「

    「恐怕未必,難道論欽陵出動了那麼多大軍,僅僅是為了重新奪回三城?」

    「孝傑,那你就錯了,僅是九曲三城,是不值得,可再加上太子呢?」

    「劉尚書,不錯,很有這個可能,我們趕緊寫信稟報太子。」

    「這個暫且不急,我想到了一個戰機。」

    「是何?「

    「你看到沒有,吐蕃洪濟橋與宛肅城的河西,只是側應破曉神靈手打的部隊,主力部隊卻通過驂恥橋,到曲水軍,從曲水軍兵分兩路攻打百谷城與洪濟城。你來看一下,從河西將消息反饋到河東,再從河東將大軍組織起來,一直繞回河西,這是多長的距離。」

    王孝傑點了一下頭,消息送達很快的,可大軍倉促之下,從組織起來到撥營、再到準備好插重武器,再到起程,會有一段致命的時間,況且還有來去二百多里路要趕。疑感地問道:「尚書的意思?」

    「所以我倒有一個想法,乘海東兵力空虛的機會,兵不留行,突然殺到河西,然後請李相公發出大軍隨後趕到,再寫信給太子殿下,請求他到時候通過河橋,兩相夾擊,河西數萬吐蕃大軍必破也。」

    看起來是一個很完美的計刮,河西具體兵力斥候無法打探清楚,大約的還打探出來,六到八萬人,可這數萬人並不是在一起的,分戍了幾處,散落在漫長黃河邊一百多里的地帶。

    王孝傑聽了很是心動,說道:「尚書,可以立即寫信通知太子殿下。「

    「錯,這一次喊你前來商議,我不想通知太子了,一通知太子,有可能他會立即讓黑齒常之作為主帥……」說到這裡,搖了搖頭。拋開現在滿天的歌謠外,他是一個堂堂的大將軍,執掌一衛府兵,又是朝廷的尚書,難道也要聽從一個高麗野人的調遣。

    休說劉審禮,就是王孝傑也不樂意啊。

    「可是殿下下了那個軍呢……」

    「錯啊,殿下是下了那個軍令,但有一人同樣可以下達軍令。」

    王孝傑眼睛也亮了起來。雖然都州王伯母,指的是王暴,可老百姓很難分清楚,一提這傘王伯母是誰啊,立即答道,兩個王伯母,一個在鄯州,叫王暴,一個在大拔斗谷,叫王孝傑。

    老子真是一牟貪生怕死之徒?

    可這個理兒沒法辨,特別是那個狗太監,天天笑盈盈地,不懷好意地看著他,時不時譏諷一兩句,一個太監不要緊,關健他還是皇帝的親信,戰後返回長安,皇上一問,解釋了,姚河李阿婆,都州王伯母,見寇不能鬥,總由曹新婦、劉老婦,這五個人,雖是朝廷重臣,然而膽怯懦弱,連一個婦人都不如。這一輩子仕途到此結束,雖勝猶敗。

    「就怕李相公不同意……」

    「我剛才都想過,不能直接找李相公,我在這裡觀寡戰局,你立即返回鄭州,遊說王暴、曹懷舜、韋待價,讓他們勸說李相公。而且你也可以勸說李相公,說軍情緊急,戰機稍縱即逝。論欽陵是名將,一旦發覺,機會也就溜走了。」

    「好。」

    王孝傑立即騎馬,晝夜不停,來到都州城,一番遊說,韋待價沒有表態,畢竟還有韋月這一層關係,這樣頗有些在顛覆太子軍權的含味。只想到這一點,其他的皆沒有想到。

    王暴與曹懷舜則立即表態同意,忍受了很久,甚至太子連他們破曉神靈手打權也奪去了,再加上滿天飛的謠傳,心是很是不平。三人參見李敬玄,李敬玄猶豫不決,王孝傑說道:「李相公,太子用兵如神,可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過於看重論欽陵。人稱論氏兄弟,不是指論欽陵的,是指他們兄弟數人,特別是論欽陵與論贊婆。論贊婆如何,李相公,你也看到了,論欽陵也許會高,但能高到什麼地方?大非川是將帥不和,薛仁貴輕敵,孤軍深入,才大敗的。論欽陵能僥倖勝利,還能勝二次?若李相公不放心,讓我與劉尚書做先鋒。直奔魚尾軍,若破掉魚尾軍,再迅疾向南口李相公可派大軍尾隨,保持安全的距離,若是大勝,繼續前進,擴大戰果。若是受阻李相公派兵接應,然後我們從承本O風嶺撤軍,有天險可保萬無一失。若走到了九曲河西,大勝巳經在即了。這一勝,吐蕃大軍元氣大傷,甚至可以動搖整個戰局。徹底將吐蕃驅出吐谷渾,在此一舉啊。」

    李敬玄也沒有主意聽到王孝傑一分析,似乎很有道理。

    若象王孝傑所說,這又是一件天大的功勞,甚至可以與李績擊敗高麗勉強媲美。

    「立即通知太子殿下。」

    「來不及了,李相公,戰機只是一眨眼功夫,若不抓住論欽陵雖然太子過高看重,也是不弱之輩,將此漏洞彌補,不僅是失去了戰機,還有可能是失去奪回吐谷渾的大好機會。」

    正在這時候外面傳報張桂東求見,不管怎麼說,是青海大軍的總監軍使立即讓他進來,笑嘻嘻地說:「各位在商議什麼?」

    王孝傑狐疑地看著他,他離開時,張桂東還在大拔斗軍,怎麼也回來了?能不回來嗎?王孝傑突然離去就很懷疑的,於是問劉審禮,監軍使,不好隱瞞張桂東一聽眼睛發亮:「此計甚妙啊。」

    劉審禮十分滿意,這個太監來到大軍中,這麼多天就這一句像一個人話。張桂東又拍了拍胸脯說道:「我回鄯州,也替你勸一勸。」

    這才回來收了李賢那麼貴重的禮物,總得要辦一下事至於出戰後,是勝是敗,自己可不管,交差了。正好返回鄯州,也比較安全。

    這一變故,連論欽陵也始料不及。

    既然相問,王孝傑只好再次說了一遍,張桂東裝模作樣的在行軍地目上看了一下,然後尖著嗓子,細志細氣地說道:「這條計策好啊,若真是錯過了,李相公,你也是三軍主帥,有貽誤戰機之貴。」

    李敬玄本身意動,老百姓歌謠第一句,就是說他的,當真沒有壓力,沒有包袱?尤其是他最重名聲。張桂東這一句話終於使他下了決心,於是說道:「就依你們計策行事,三軍立即準備,我再寫一封信通知太子殿下。」

    李威在洪濟城其實還沒有戰事了,吐蕃人又來了一批,讓他數次擊敗,打得心寒,主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城前一里多地外紮下大營,只是駐守,不攻城了。

    倒是百谷城戰事慘烈,多次被吐蕃人攻上城頭,城牆還被吐蕃的撞豐,撞出幾處缺口,臨時用木柵欄堵上。

    眼看到了十月中旬,黃河都開始結冰,有一天天不大好,天空居然飄起鵝毛大雪。再熬熬,也就堅持下來,可是他心神不寧,越是這時候,越不敢放鬆警惕。就在這時,接到李敬玄的信,站在城頭上,差一點載倒,駱務整立即將他扶住,問道:「殿下,你怎麼啦?」

    「李敬玄害我,劉審禮害我!」心如刀絞,將心神定了定,不知道事情有沒有挽回的餘地,立即派親信騎馬,一人帶四馬,連寫信的時間也沒有了,直接帶口信,無論那一個,一律不唯動。

    信使離開,李威日夜不眠,太他媽的臊蛋了,你奶奶的,一個是堂堂的宰相,真正的位極人臣,一個是工部尚書,還代理著兼管一衛府兵。你們這兩人不以大局為重,爭什麼功?難道想做皇帝不戍?

    最讓他心痛的李敬玄按照朝爭黨員派劃分,還是嚴格的太龘子黨!

    信使立即到了鄯州,人不在了,大軍巳經撥出,前往都城,追到郟城,巳經出了赤嶺。前方劉審禮龍夷城大捷,殺敵三千餘人,正在向南追擊,李敬玄率領著大軍隨後趕去,連薛訥、黑齒常之等戰將,都一起帶了過去。不過黑齒常之這一次各就各位,軍職很低,只戍了一個副將。信使只好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追趕下去,一路返回送信。

    實際上信送回來,李威已經就近得到戰報。

    這一次與歷史上有不同之處的,歷史上一直將唐朝軍隊引到大非川,李敬玄大軍除了留守的一些軍隊外,一共達到十幾萬人。然而因為九曲戍了重心,讓李威調走幾萬人,駐紮九曲與廓州,李敬玄還要分兵看守各個要衝與重城,所以只帶走了七萬人。

    伏擊的地點也不對,是在曼頭山的西南海東大道上,劉審禮大軍剛衝過曼頭山,赤海方向吐蕃的真正主力部隊殺了過來,一切兩段,前面又有一支大軍攔住去路。將劉審禮大軍圍困。

    實際上這時候還可以彌補的,著李敬玄率軍返回,劉審禮這一萬多唐朝軍隊不要了。可敢不要?這時候才明白薛仁貴當初的苦衷,實際上若不是營救郭待封,兩萬多軍隊,沿途殺掠,用此來獲得供給,還可以逃回來的,但注定戍敗局,再加上一個不救的罪名,那才是真正的死罪。

    想了想,簡選了五千精騎,又派人通知李謹行與契芯明二人,具體做什麼,想不出來,腦子塞住了。只是將這個消息通知他們一聲,然後率領著這五千精騎出了洪濟橋,還帶著一些火藥,也不知道帶這些火藥會有什麼作用,昏昏沉沉的,可心中唯一明亮之處,就是此行能救更好,不能救則拉倒。

    西北風正烈,天上黃雲翻滾,正是肅殺之時。(未完待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