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軍魂 第三卷 兵鋒 第二百六十二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
    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

    「賢侄,此詩寫得不錯,為何不把下半闕寫完?」李世民拿著剛剛李征所寫的那半首詩說道。

    「陛下,臣剛剛想到這半首,就聽到下人報說陛下來訪,也就來不及想下面半首了,」李業詡說道,還真感謝皇帝的突然來訪,使得他記起了這詩後面的半闕。

    李世民反覆看了這作了半首的詩,一副興致盎然的樣子,「朕看你兒子的字也不錯,都要超過你了,你把下半首作出來,朕替你寫!」

    「陛下,這如何使得!」李業詡大驚,自己吟詩,皇帝來書寫,這本末倒置了,被別人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要說自己狂妄了。

    「無妨,今日朕第一次到你府中來,別無他物可留,就留下一點墨寶吧!」李世民看起來心情不錯,樂呵呵地說道。

    「那就多謝陛下了!」李業詡也上前,替李世民磨起墨來。

    李世民提筆蘸墨,等著李業詡吟詩,李業詡也只得硬著頭皮念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

    李業詡吟完,李世民問了李業詡詩的中幾個詞後,也很快地寫完了,「賢侄,此詩前半首更有韻味,是否是因朕來,打攪了你的雅興之故?」

    「陛下,這詩原本…」李業詡差點衝口而出這詩原本就是這般的,幸好剎住口,「原本就是如此做的,臣才學淺薄,作不出好詩來,讓陛下見笑了!」

    李世民看著桌上寫就的全詩,吟念了幾遍,感覺回味還不錯,「這詩細看還真不錯,特別是這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點睛之筆啊,呵呵!皇后所居立政殿外也有許多梅花,只可惜不是臨水而栽,看不到此種情景,朕回宮後,即命人在梅樹旁挖個池子,將這兩句詩刻於其上…」

    「陛下如此抬舉臣,臣甚是汗顏!」李世民如此說,李業詡竟有些感動,將自己「作」的詩刻在皇后所居的立政殿外,還因自己的詩挖池蓄水,那不是從另一個方面表示了對自己的恩寵嗎?還有與自己的兒子合寫一詩!

    對李業詡這樣探知客套話,李世民也只是笑笑,放下剛剛寫就的詩文,在一旁坐下。

    「賢侄,你可知道,這兩年來,朕收到彈劾你的折子是非常的多,許多朝臣對你提議的舉辦教育,讓寒門子弟都有上學的機會,及兵制改革、軍事屯田的事頗有微詞,此次出征遼東、倭國也是如此,認為那是邊遠蠻荒之地,物產貧乏,特別是倭國,還隔著海,我大唐要派不少的軍士駐守,使得朝廷負擔增加,只不過這些事朕都將其駁斥了…」

    聽李世民如此一說,李業詡心內一驚,這些事還真的不知曉,連李靖都沒說,當下忙起身行禮道:「多謝陛下關愛!陛下如此愛護臣,臣感激不盡!」

    聽李業詡如此說,李世民擺擺手示意,繼續道:「所幸朕還是聽從了你的諸般建議,鼓勵人口生育,開發江南,廣種水稻,利用戰俘興修道路、水利,鼓勵商業貿易,施行募兵等等,這些舉措使得我大唐國力飛速提高,百姓富足安樂,對朝廷的政令也是極力擁護,朝廷的賦稅收入也是連年增加,存糧也充裕,雖然這些年征戰不斷,但人口和國庫存余還是在連年增長,這是朕之幸,大唐之幸!」

    李業詡知道,據戶部上一年最新的統計,如今大唐登記在冊的人口已經從他剛到這個時代時貞觀四年的差不多三百萬戶約一千五百萬口,增加到如今的約五百萬戶約兩千五百萬口,增長幅度是非常的驚人,這其中可能是有一些原本沒有入籍的流民,一些游落在塞外的遊民,為了獲取田地重新申報登記,還有一些俘虜的外族人口充實進來的緣故,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口出生的增多。

    就看李業詡覺自己的府上,人口增長率就不是一般的猛,十多年時間都已經增加了十多口,按這個現狀,都有進行計劃生育的必要了。如今國泰民安,外夷根本不可能入侵,使得百姓安全感得到提升,生兒育女的願望也是非常的強烈,生活改善了,誰不希望兒孫滿堂呢?

    這個人口統計的數字還是不包括安西、安北、安東、青海、西寧大都護府治下,這些地曠人稀,大多以牧民為主,牧民游動性強,人口統計非常的困難與繁瑣,在前幾年戶部展開的人口統計及田地分授中,也暫時不將這些新置的大都府情況統計在內,考慮到這些因素,大唐實際治下的人口數是遠遠超過上前戶部所統計的口數的。

    對如此的時代來說,人口是最重要的基礎,如今大唐治下最缺少的還是人,人口數量還是大大的不足,但李業詡也明白,只要大唐不出現內亂,照目前這個樣子發展下去的話,人口問題一定能解決的。

    江南的開發,水稻的推廣並大量種植,各地商業的繁榮,這些舉措都大大地促進了大唐農業和經濟的繁榮,李業詡也明白,現在的這個貞觀時代,已經遠比原來歷史上記載的那個「貞觀之治」來得繁盛了,更別說如今大唐軍隊雄霸天下,早多年將西突厥及西域各國、薛延陀、高麗、百濟、新羅征服,還將歷史上不曾征服過個吐蕃、大小勃律、倭國征服,這般的豐功偉績足以笑傲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作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沒有理由不得意。

    而作為主導這一切改變的李業詡,也同樣非常的自傲,當下說道:「陛下,大唐在您的領導下,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是歷史上任何時代都無法相比的,臣等為能在您這樣英明的帝王下做事而感到榮幸,臣願為大唐的繁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說這話馬屁味太濃了,連李業詡自個都覺得有些過了,但是他此時心理的寫照,李世民確實是個英明的君主,作為臣子的,能逢這樣的君王,那真的是一種榮幸,更不要說李世民對自己這般重用和信任。

    不過李業詡也想著,如今的大唐取得了這般成就,接下來的日子李世民應該會再做出一些大動作來的吧?李業詡想著皇帝今日就是與自己來說這些事的。

    李世民聽了李業詡的話,臉上得意之色更濃了,很坦然地接受了李業詡的恭維,「看到大唐日漸強大,朕也甚是欣慰,只要我們君臣一心,沒有難得倒我們的事,」說到這,李世民話鋒一轉,歎了口氣,「唉,只是如今我大唐的朝堂上還不平靜,圖謀不軌者有之,阻擾政令的施行,以崔盧李鄭王五姓為首的世家,也常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朕甚是惱怒…」

    這些年,官府在多個地方置辦收費低廉的官學,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官學,竟然常遭到世家的攻擊,在裡面唸書的一些寒門子弟,也常受世家子弟的譏笑與奚落,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書籍及官辦學堂被人焚燒之事,地方官員在上奏朝廷後,李世民聞之是大怒。

    還更可怕的是,一些世家出生的官員,消極對待出現的這些事,甚至陽奉陰違,以各種理由不執行朝廷所下的令每縣至少要辦一所收費低廉為寒門子弟提供就學機會的官辦學校。

    李業詡知道,印刷技術的改進,使得書籍普及程度空前的提高,寒門子弟上得起學,可以參加各種科舉制度下的考試,這也使得世家的尊嚴和勢力受到極大的衝擊,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是正常,當下說道:「陛下,出現這樣的情況臣覺得正常,畢竟一些人的利益受到衝擊,他們要做出反應措施,臣想,只要陛下推廣此道,就能得到廣大百姓的支持的,得民心之舉,定是要多為,待以後寒門之中能出飽學之士,那世家的影響就會慢慢減少的…」

    憑大唐治下不計其數的寒門子弟,還鬥不過大閥世家?如今的大唐已經基本擺脫了對世家大閥的依靠,朝廷即使對他們下重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賢侄,朕這些時候在考慮一項政令,哪就是對所有的官吏與世家徵稅,與普通百姓家中一樣的賦稅,此事朕只與太子商議過,你是第三人,朕想問問你的意見,還有,此事不可與第三人知道,你可明白?」李世民話語雖輕,但很堅決。

    李世民這話讓李業詡大吃一驚,要知道如今官員和世家是不納稅或者少納稅的,李世民這番動作,向一直以來如堡壘般固守的世家門閥徵收與百姓一般的稅賦,那是要得罪一大批人的,如今朝堂上出自世家的官員也是佔大半,當作一項政令提出來,那反對的聲音將會是非常的強烈的。

    李世民所說的太過於強勢,李業詡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含糊地說道:「陛下,此舉甚可,但臣覺得要在一定時候逐漸推行,不然反對之聲將會非常的強烈,而且臣覺得,只在世家中推行此策並不可行,必須要官員帶頭!」

    「這個朕自是知道,不僅官員要如此,皇家也是帶頭先行!」李世民對李業詡的話並沒感到什麼驚奇,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接著李世民把他這段時間考慮的對李業詡說了個大概。

    從李世民所說的話裡,李業詡也是知道,原來隨著大唐國力的增強,原本對世家就有非常大成見的李世民,早就多年前就考慮要制定對策對付這些世家大閥,只是邊患未定,還沒太多時間來考慮這事,如今大唐周邊大部的蕃國都已經臣服,外患沒有了,該是解決內憂的時候了。

    世家勢力不削,那大唐國力的發展肯定受到制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