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奮鬥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學生
    這差不多將近一年的時間,整個京張鐵路線上,除了京城二站、張家口、大同四個火車站之外,最為繁忙的火車站恐怕就數孔家莊車站,現在的孔家莊火車站,幾乎隱隱露出第五大站的跡象出來。

    諾是論火車站設備之先進,恐怕也當數孔家莊火車站,站台上的幾個台吊,就已經突顯出的這個車站與其它車站的不同,自打從西北公司成立以來,這裡作為西北公司與外界連接的樞紐車站,司馬可沒少在這個車站投資改善其設施。

    一年多來,作為火車站的站長,孫銘禮可是眼看著這火車站的變化,隨著孔家莊火車站變的日益重要,就連同自己在路局的地位,也是隨之水漲船高,在開會時已經於其它四大站站長平起平座。

    深知一切原因的孫銘禮當然知道,發生這一切改變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車站可是看著一個西北公司,正因為兩者共榮共存的關係,所以一直以來對火車站的一切,孫銘禮都是優先考慮西北公司的要求,除了對火車站的改造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幫助。「嘟!……」

    伴著遠處傳來的蒸汽機車進站的汽笛聲,一列火車噴吐著陣陣白煙駛進了孔家莊火車站的岔線,這個岔線可是特意為西北公司建立的,過去孔家莊火車站只不過是個停靠站罷了。

    「快看!這就是孔家莊,咱們終於到地方了!」

    火車緩緩進站之後,看到站台上那個鐵牌子上面寫著的「孔家莊」三字之後,王天賜不禁興高彩列的大聲叫喊到!

    「我看看……我看看……」

    王天賜地話音一落。整個車廂裡立即亂成一團,車廂內上百個十來歲的少年爭先恐後的擠到車窗前,仔細打量著這個念叨了一路上的火車站。

    「啊!這就是孔家莊啊!」

    顯然以眼前這個兩樓的西式小樓構成的孔家莊車站,讓這些少年大感失望,和他們想像中的車站,完全不同。

    「好了!別看了!以後看的機會多著那,大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按班點名後,準備下車。」

    車廂內一個二十來地文文靜靜的年青人大聲的招呼著。作為一個教師,來察哈爾的西北學校教書,在一個多月前並不在葉興的人生計劃中。

    但是這一路上下來和其它的老師一起,看護著這節車廂裡地一百五十多名學生,已經讓葉興開始慢慢的習慣了下來,看著車窗外的那個不大地火車站。葉興很難把這個車站和那個在武漢引得滿城***的西北綜合學校聯繫在一起。

    一想到這個西北綜合學校招生廣告上的免費就讀、免費食宿舍,甚至一年免費提供一次往返路費,葉興總是會把這種學校想像成。像武漢那樣的大城市裡的那種慈善或技術學校。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有西北公司在那裡作著保,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在偏遠的西北,竟然會有這麼一家如此大方的學校吧!

    「真不知道這個學校到底招了多少學生!光是從湖北來的就有1000多,還有一百四十多個老師。這一列火車裡坐的差不多都是從武漢來這裡求學的學生!都是寒窗子弟,若不然誰會來這麼遠地地方上學?這西北公司招這麼多學生得花多少錢?」

    一下火車車,看到從各個車廂裡下車的上千名從武漢來的十來歲地少年,葉興在心裡想到,同時也感覺這西北公司的手筆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其實也難怪葉興會這麼想,就是當初各地的分公司、代理處把各自的過分數線的人數名單報給穆藕初以後,穆藕初當時差點沒被驚地心臟停跳。

    別說穆藕初。就是連司馬知道那個數字後,再一計算了一下未來每月地開支,司馬自己都差點沒被嚇死。這時司馬知道什麼叫廣撒網多撒魚,只不過這魚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已經建成的西北綜合學校是一所集小學和中學為一體地學校,除了小學是面對公司職工子女和公司附近的子女之外,像中學裡的學生,大都是面對外省招生。為此司馬特意讓人編寫了入學考卷。對於考試成績的要求也並不高。

    也許是因為在辦學時,司馬過底的估計了這個時代的國人的求知慾。否則也不會落到最後難以收拾的下場。

    雖說對於很多省份而言,察哈爾這個名字他們甚至都沒曾聽說過,可是這卻不妨礙他們報考熱情,必竟興國上下可沒有多少所供人免費上學,還提供免費食宿,甚還包了路費的學校。

    於是當設在各地分公司、辦事處在當地報紙上打了廣告之後,報名的學生幾乎沒把這些地方的門踏破,因為考慮不周的原因,最後為了應對局面,除了加印了大量的試卷,然後在和當時學校的協調下,免費利用這些學校的教室進行了考試。當時全國各地數萬人齊考試的景色,甚至還連續上了各地的報紙上的新聞,而西北公司的名字,也因為被人廣泛得知。

    可這些都沒有任何意義,最重要的是最後按照給各地的批示,結果閱卷結束之後,各地參考的十萬多名學生之中,其中的70%多都過了公司事先給出的錄取分數線!

    當司馬知道自己的這個中學竟然在各地招了兩萬多名學生時,差點沒被嚇死,這個數字遠高於司馬最初計劃的四倍以上。

    按照最高的設想,司馬不過只是計劃從口內各省招來五千到六千名高等小學畢業生,按照現在的這個結果,兩萬多人顯然已經超出了司馬最初的計劃地四倍以上,所以當司馬看到這個數字的時。也被驚呆了,可是卻有著一絲竊喜。

    司馬之所以把中學看的非常重要,並在和小學一起施工建設,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後世時,曾經聽過一個教育講座,演講的人用俄布的例子講述了中學教育的重要性。

    俄國革命之前,俄國有接近六百萬小學生,可卻只有六十多萬中學生,而革命成功之後。建立了俄布,俄布政府對於教育的第一要務就是緊抓中學教育,內戰還沒結束就已經畢業了三百多萬中學生,還有六百多萬中學生在校就讀。而當時沒有人可以理解列寧等人如此這般的行為。

    但是在一九二五年俄布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受限於俄布本國專家不足,只能大量引用德、美技術專家。當上萬名外國專家在俄布全國各地指導著工廠建設的時候。

    在這些外國專家身邊圍繞著大量地年青的俄國技術人員,這些年青的俄布技術人員,一邊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指揮工人建設著工廠。一邊向外國專家學習著各種知識。

    而這些年青的技術人員就是1920年畢業的俄布培育地第一批中學生,他們在畢業後,不是去了工廠,也不是去了技工學校,而是大都直接進入各類初等工科學校,其中的一部分最優秀人學員,更是進入高等工科學校就讀。

    當他們從學校畢業在工廠實習或工作了一到兩年後,大批的外國專家帶著更完整、更高深地知識到了他們的身邊,這些年青的技術人員從這些外國專家那裡,學會更多用於工業建設的知識。十年後,當那些外國專家離開了蘇聯之後。

    這些原本年青的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制造廠、飛機製造廠、拖拉機廠等等。這第一批中學生,是俄布30-60年代的技術核心,也正是在他們手中,俄布完成了工業化!

    就像在講師說的那樣「那些專家們從來沒有想到,那些圍在他們身邊學習著的年齡過二十歲甚至只有18歲的技術人員們。就是俄布地未來四十年的工業技術核心!」

    也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才會在一決定開辦教育時,就要辦中學。必竟時不待我,因為口外的教育環境,就是整個孔家莊也沒有幾個高等小學畢業生,可是在口內上完高等小學後,因為家中無錢供應等多方面原因失學地少年,卻非常之多。

    在1916年時,中國全國擁有小學生是3843454人,而中學生卻只有可憐的75595人,兩者之間的懸殊,直接導致中國的根本不可能擁有足夠的大學生,基礎已經決定了這一切。

    所以從口內招中學生,就成了司馬地選擇,像這個時代地的師範一樣,為願意來這裡上學地學生,提供免費的教育、免費的食宿、甚至於還提供一年一次的往返路費。

    按照司馬的設想,這些學生到達學校後,每年只有春節放一次假,其它時間盡可能的把課程密集化,以節約教育時間,2年內上完初中學的課,然後其中的大部分學生直接進入初等工科學校學習。

    而當他們從初等工科學校畢業之後,正好趕上工業區的大建設時期,那時的他們就像當年的俄布的那些年青的技術人員一樣,在外國專家的手下積累經驗,學習新知識,然後再進入國內或國外的高等工科學院深造。而那時就是一個國家擺脫外國專家的時候了。

    可是司馬真的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人報考,因為口外對於像兩湖、江浙等南方省份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但是當兩萬多人通過考試,願意來口外上學之後。

    司馬碰到了大麻煩,學校像校舍、教學樓之類的硬件設施,根本不可能一下招收如此之多的學生。但是如果在已經公佈成績後,再改變錄取分數線,顯然又不可能,如此一來對公司的聲譽打擊之大,讓人連想都不敢去想。

    那麼只剩下了一個辦法。就是擴大學校,建更多的教學樓,可是僅只有教學樓還不行,這些學生住在那?這顯然是個問題,但是公司根本沒有時間,能同時建足夠的教學樓的同時,還建足夠地校舍。

    所以只能在原來的校舍上打主意,不過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原本計劃用四張雙層床組成的宿舍。被改造成了三層的大通鋪,六米五長、兩米寬的大通鋪,每層睡9人,一間原本只能容納8人的宿舍,很輕易的就改成可睡27人的宿舍,如此一來原本為5000人準備地宿舍。完全可以滿足招生數擴大了接近四倍後的需求。

    不過那怕就是在公司集中了幾乎全部施工力量和器材的前提下,學校原本計劃9月初開學的日期也不得不推遲到9月底,以完成新教學樓的施工。既使如此。各個班級的人數也增加了一倍多,達到百人左右,不過司馬想到後世自己上學時,一個班都一百四十多人,到也不覺得地有什麼了,因陋就簡嘛!

    當然在這時候,在車站的列著隊依然沉浸於能夠上學的王天賜等人,顯然不知道公司為了能滿足他們上學地需求,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也許,這裡就是自己的下半生所要呆的地方吧!」

    看著眼前的這個小站,雖說還不知道學校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葉興還是不禁底聲感慨到,扭頭看到那些年齡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於有不少都是自己在師範時的同學、校友。葉興不禁開始對未知的未來充滿了期望。

    「這裡就是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嗎?」

    看著眼前的小站,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李明復不禁輕聲說到,畢業只不過幾個月,一直在武漢地一家中學裡教著書,原以來這一生就這樣渡過。

    可是李明復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買了那份報紙。看了那麼一份廣告,鬼使神差的到西北公司武漢分公司報了名。然後如鬼迷心竅一般,來到了這裡,看到這個小站,李明復心中難免有些異樣。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這是西北公司在各地報紙上地打招學校教師廣告開頭第一句話,碩大的十個字,讓每一個看到這份廣告的人都無法忘懷。當然這句話是司馬剽竊自後世,曾經就是這麼一句話,讓幾代中國青年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

    正是祖國這兩個字,挑起了像葉興這樣的師範畢業生、教師們地神經,看著廣告上用最煸情地文字表達的西北公司興辦教育地決心,還有興辦教育於國於民族之重要,這些人的神經被挑動了。

    當然這只不過是用來吸引人的眼球罷了,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西北公司開出的報酬同樣不菲,也正因為如此,辦學校的老師沒怎麼費事,就已經在各地招到了足夠的教師。

    「僅只是湖北一省就來了一千一百二六名來此求學的寒窗子弟,一百四十八名教師,再加上其它各省,這次西北公司的中學從內地各省招來了多少名學生?」

    站在辦公室內看著窗外樓下站台西側,成群結隊的少年在那按順序登上西北公司用來運貨的窄輪貨車,孫銘禮不禁一邊想著什麼,一邊輕聲喃喃道。

    「孝若,看到沒有,一路上看著這些來自湖北此地求學的學子,我才知道,什麼叫雄心壯志,這個司馬總是時不時有著出人意料之舉!過去只知道這西北公司機器造的好,可是現在看來,好的不僅是他的機器,光是辦教育的這份心,國內就沒幾個人能與之相比。」

    想起在天津時曾匆忙見過一面的司馬,張謇看到車窗外的那些正在上小火車的那些學子們,便開口對自己的長子張孝若說到。

    這次作為江浙商界赴西北工業區考察團團長的張謇,在來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這次來西北定會投資幾家廠子,作為在過去的小一年之中,西北公司對大生紡織公司的支持的一種回報。

    但是在一路上,張謇卻看到了這些讓他震驚的事情,就是在北京換車時看到地那上車的千名從湖北到西北求學的學子,雖說在南通時就已聽說西北公司在各地招生。並為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免費食宿。

    雖然報紙上用所招學生愈萬人來形容,可是更多的是對西北公司的這種行為的讚揚之詞,因為很多投資實業成功的財東們,都會不約而現的投資辦學,所以最初張謇並不覺得的有什麼,可是在看到同車地這一千多名從湖北一省出來的學生時,張謇還是被驚了一跳。

    「父親,您這些年不也是在南通各地開了數十所學校嗎?小學、師範、技校不都不收學費,也提供食宿嗎?雖說規模不及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辦的這個免費中學,也許他西北公司家大業大,他們並不在乎養上兩萬多名學生,可是明年呢?明年也許會更多,光是建學校是一筆多大的開支,這幾萬名學生。看似西北公司的未來,可是這也是幾萬張吃飯的嘴,讀書地人!一年就拖掉西北公司一個大工廠!這西北公司如此這般實在是有些不智!」

    看著窗外的那些學子。雖說對於司馬這種不惜工本辦教育的心思很是欽佩,可是張孝若在欽佩地同時,也同樣覺得的司馬這種辦教育的方式,會拖累整個西北公司。

    不僅只是張孝若一個人,那怕就是坐在火車上的其它江浙考察團的成員們,看到這些學生時,也同樣為之一驚,尤其是現在看到人潮湧動的站台上的那些學子時。

    雖說對於西北公司的投資教育的作法很是欽佩,但是同樣也心存著不解。但是更多的卻是對西北公司未來地一種擔心,擔心西北公司會被自己現在這種。瘋狂興辦教育的作法給拖垮,進而影響到自己和西北公司之間的合作。

    「也許應該考慮另一種合作地方式!」

    一些實業界的企業家們看到站台上那些興奮的學子們,心裡不禁開始對西北公司提出的。西北公司以土地、機械、技術入股的合作方式,產生了一絲動搖。

    而這種動搖正是因為這些企業家們,擔心西北公司會被自己地行為給拖垮,從而直接影響到與其合作地企業。

    但是這些企業家們,卻絕對不會拒絕西北公司的提供地技術和設備。必竟之前西北公司和江浙實業界之間已經有著廣泛的合作。

    早在司馬建立西北公司。開始生產國內實業界所需要紡織機械、機床等其它機械設備的時候,扶持國內實業界發展。就是司馬最初的想法。

    在這個時代,中國企業購買設備,大都只能花高價購買二流設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司馬才介入的裝備製造業,有了這些機械設備顯然不夠。

    更多的時候,國內除了這些設備之外,需要更多的是就是技術,而恰恰就是這個技術卡住了中國企業的脖子,因為這些企業並沒有多餘的資金引進技術,使得國內企業的只能使用落後的技術工藝。

    為此解決這個問題,司馬在每售出機械設備的同時,還會提供一些技術資料,以供購買設備的企業參考學習,以改良自身生產工藝,增加產品品種。

    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在向各地機器廠出售大量的機加設備的同時,西北公司向這些機械廠提供的大量的小型簡易生產機械的圖紙。

    這些在幾十年後的70-90年代各地小廠,為滿足那些鄉村、街道、甚家庭工廠,而特意研製的小型生產設備,在二十一世紀時早已經沒有了市場,可是在這個時代沒有比這些小型生產設備,更適合國內實業界的了。

    這些適合家庭生產小型的紗機、布機以及其它小型加工設備的出現,幾乎一夜之間,就受到國內大量想投資實業,但是卻受限於資本而無力辦廠的人士的歡迎。

    只需要投資上幾百元,就可以在自己的家裡閒置地房間裡辦一家小工廠,生產諸如棉紗、棉布、針織品、食品、小工具等等各類小型工業品。

    在有供電的地區,自然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普通民用電源為設備供電,就是沒有電力供應的地區也不需要擔心,只需要他們那有柴火、秸桿、煤就行。

    因為在中國大多數地區並沒有電力供應,所以西北公司特意製造了一種大小和手提箱相當,只有數公斤重的一種全新結構的蒸汽發動機,用於帶動小型發電機,為生產設備供電。

    這種重量很輕、結構也很緊湊的小型蒸汽機,就是後世的格林蒸汽發動機,這種格林發動機最具革命性的改進之處在於,把傳統發動機的往複式運動轉變為回轉式運動,於是就大大的簡化了活塞發動機。一個全尺寸的這種發動機重量僅僅不到三公斤,卻能夠產生足夠的力量驅動一艘小船或者一個發電機。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使用這種格林蒸汽機,並不需要專用鍋爐,甚至於就是高壓鍋都能滿足需要,當然西北公司還是生產了一種小型鍋爐,和後世那種用於食品加工的小鍋爐很非常相近,只不過更小。

    一個由格林蒸汽發動機、小型發電機、小鍋爐組成的2千瓦的小發電設備,僅僅不需要只需要百元而已,但是卻可以滿足一個小型的家庭工廠的生產需要。

    如此一來,小型的工業設備、微型的低成本發電機的出現,使得國內的小型家庭規模的企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湧現,最大程度的促進了國內實業的發展。

    而那些購買了西北公司的設備,得到其技術援助得已生產小型工業設備,並從中受益的機器廠,正是這次江浙考察團的主要組成企業,通過出售小型設備,謀利甚豐的這些企業,正有著想擴大企業的心思。

    而西北公司現在要出以機械、技術參股與外人合資辦廠,當然吸引了這些企業,但是現在看到火車站的上的這一幕,其中一些人則改變了最初的想法。

    已經從用貸款購機、購機送技術中受益的這些企業,這會對合資企業已經沒了太大的興趣,仍然心存興趣的只有西北公司製造的設備,還有他們提供的技術。

    關於格林蒸汽發動機,我個人也不知道其具性能如何,只是曾一個論壇看到過介紹,因為考慮到也許這種使用底壓蒸氣提供動力的微型動力設備,是最適合當時中國環境微型發電設備,所以就用了這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