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回憶 下集 第四部分 第134節 諾曼底 概要
    (摘自《世界大屠殺》)

    ……倘使希特勒在六月下旬接受了隆美爾和倫斯德的提議,把戰爭結束掉,我們就只需要向一個嚴峻的和約屈服。我們最終也許會像現在這樣被瓜分掉,也許不會,不過我們的人民肯定可以逃脫一年的野蠻轟炸,包括德累斯頓那場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事件 和艾森豪威爾向易北河的災難性進軍。在東方,我們就可以逃脫布爾什維克的全面姦淫搶劫這種恐怖行為,世界對這種恐怖行為含笑旁觀,不以為意,而數百萬我們的平民卻不得不背井離鄉向西逃難,就此無法回去。

    一九一八年,我們還佔領著外國土地時,魯登道夫和興登堡也曾同樣主張,在別國能夠把戰爭的破壞加在德國領土上之前投降。但是一九一八年有一個政治權力和一個軍事部門;通過德皇的遜位,政治家們可以及時向敵人投降。現在,沒有政治權力,沒有軍事部門;一切全集中在希特勒一個人身上。從政治上說,他如何能投降,並把脖子伸向絞刑官呢?他只好戰鬥下去。

    很好,那麼他戰鬥下去的戰略又如何呢:是好還是壞?他的戰略是僵硬的、自滿的、笨拙的。他丟失了諾曼底。登陸的兵力只有五師人!倘若裝甲師被調出來,集中在一起,那麼不顧種種不利條件——情報的不靈通,敵人的空中優勢,海軍的炮轟等等——隆美爾的幹練的參謀長斯派達爾會把裝甲師派上陣去,對付掙扎向前的美國兵和英國兵的。結果將會是一場歷史性的血腥大屠殺。在奧馬哈海灘,步兵作戰師第三五二師恰巧在那兒作戰,他們一師人就把美國兵差一點趕下大海去。在那些最初的時刻裡,倘使發動一次有計劃的、集中兵力的反攻,那麼有什麼事不能辦到呢?

    如果我們打垮了那五師人,那很有可能就是轉折點。英美人不是俄國人;政治上和軍事上,他們都經受不起這樣的流血。如果所有那些異想天開的準備工作,所有那些技術與財富的大量集中,都不能阻止他們的登陸部隊在那個決定性的第一天遭到殺戮,我相信艾森豪威爾、羅斯福和丘吉爾就會畏怯起來,宣佈一次保全面子的「撤軍」。政治方面的結果將會是驚人的:丘吉爾就會垮台,羅斯福在大選中就會失敗,斯大林就會指控他們背信棄義;甚至會在東方單獨締結某種可以持久的和約,誰知道呢?但是阿道夫-希特勒偏要從貝希特斯加登指揮那幾個裝甲師。

    在毀滅迫近時,希特勒緊緊抱著,而且喋喋不休地講著,三種自我安慰的幻想:

    1.分裂反對我們的聯盟。

    2.用奇跡般的新武器使戰局改觀。

    3.從洞穴中的工廠裡突然生產出大量新型的噴氣式飛機,把敵人從天空一掃而光。

    在生死攸關的七星期中,他堅持讓駐紮在加來海峽地區等待「主要入侵」的第十五兵團按兵不動,因為他的寶貴的V—l及V—2火箭發射台在那兒。可是最後,當火箭發射出去時,它們只是次要的恐怖武器,在倫敦胡亂地造成了一些死亡和破壞,並沒軍事價值。那種戰鬥機直到一九四五年才從洞穴中的工廠裡慢慢製造出來,但是為時已經太晚了。至於惟一關係重大的武器原子彈,希特勒未能支持這項計劃,從而白白浪費了我們在分裂原子方面所取得的科學上領先的地位,而且他還把後來為我們敵人生產原子彈的那些猶太科學家驅逐出境。

    誠然,分裂敵人的聯盟是我們惟一的逃生之門,但是弗蘭克林-羅斯福在德黑蘭的高明的政治手腕,把這道門砰地一下關上,封閉起來了。因此,六月二十二日,恰好在我們進攻蘇聯三年以後的那天,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慘敗,德黑蘭計劃中指派給斯大林的任務,即白俄羅斯戰役,突然從東方降臨到了我們頭上。

    我現在就掉過筆去,敘述一下這一冷酷無情的事件。

    英譯者按:在這篇多所刪節的隆的觀點的彙編中,我盡力想突出德國人對諾曼底登陸的看法,略去人們從普通的史書和影片中熟悉的許多軍事行動細節。斯大林致丘吉爾的那份電報,至今仍然是對霸王戰役的豐功偉績最恰當的概略之一:「從宏偉的規模、恢廓的概念以及熟練的用兵等等看來,戰爭史上決沒有其他類似的功業。」

    對希特勒的責備可能過火了一些。即便把裝甲師調出來撥給隆美爾,我們的部隊大概也會料到的。我們的情報——來自空中偵察、法國抵抗運動以及密碼的破譯等——是異常出色的。我們可能會在那些裝甲師投入戰鬥以前,就從空中把他們殲滅了。這並不是說,這次登陸不是一髮千鈞。它是一場計算極其周密、冒著巨大危險的行動。結果它成功了。

    至於說希特勒「墮落」成一個病態的怪物,他始終就不是一個別樣的人,雖然他在最初那股土匪般的橫行霸道中曾經大肆表演了一番。他的煽動性的鬼話,何以竟會促使德國人走向戰爭和犯罪行為,這依舊是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隆的眼睛並沒有突然看清楚。那些翳障得由人家來為他割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