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卷一 血色安西 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有心思
    第五百二十七章各有心思

    連南霽雲自己都想不到,他的一次攻佔皇城的行動,竟會帶來如此難以想像的成果,四更時分,一名宦官便在胡沛雲的帶領下匆匆趕來了,他帶來一個讓人不敢相信的消息,李亨在一更時分逃離了大明宮,連同他的幾名兒子和皇后宮妃,此時大明宮內已是空空蕩蕩,胡沛雲還同時告訴南霽雲,他的手下在兩個時辰前發現了金吾衛有大規模調動的跡象,很有可能是出城了,但南霽雲十分謹慎,他立刻派人去萬年縣查看情況,很快便得到了消息,萬年縣的各坊依舊緊閉坊門,但金吾衛卻人跡皆無,找到幾名守城的老兵,這才得到確切消息,兩萬金吾衛在一更時全部出城。

    南霽雲又驚又喜,他當即向李慶安進行緊急匯報,並下令長孫全緒的羽林軍接管宮城,關閉宮門,不准任何人隨意出入,同時命千牛衛接管萬年縣,維持萬年縣秩序,並封鎖李亨已逃亡的消息,就在南霽雲猶豫要不要封閉長安城之時,一直在幕後進行操控的嚴莊找到了他。

    嚴莊昨晚幾乎一夜未眠,這幾天他也忙碌得精疲力盡,這次李慶安在長安的三步棋:撤走大臣家眷、佔領潼關、佔領皇城,都是由嚴莊統一部署策劃,這三步棋並非那麼簡單,它包括了大量細節上的問題,比如佔領潼關,如果不被李亨的其他軍隊發現,如果能出其不意佔領潼關,這裡面都有大量的細節都需要落實,嚴莊也知道,這幾步棋是李慶安最後的收官了,能否成功佔領關中就在此一舉。

    他殫精竭慮的辛勞終於得到了回報,三步棋都成功落子,他剛剛得到胡沛雲傳來的消息,李亨已經逃離長安,儘管已經疲憊得難以支撐,但嚴莊還是放心不下,急忙來找南霽雲。

    夜色昏明中,嚴莊趕到了皇城,他見到南霽雲便急問道:「南將軍,萬年縣如何了?」

    南霽雲剛準備去萬年縣察看情況,見嚴莊到來,他又翻身下了馬,笑道:「先生還沒有休息嗎?」

    「哎我放心不下,來問問情況。」

    「先生放心,我已派軍接管了萬年縣,現在萬年縣局勢還算平靜,我想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嚴莊卻搖了搖頭,他望著東方已經發白的天空,道:「現在或許還平靜,但天亮後萬年縣恐怕就會混亂了,將軍要有準備。」

    「我準備繼續戒嚴,封閉城門和坊門,不准民眾上街鬧事。」

    嚴莊見南霽雲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他暗暗歎口氣,便緩緩道:「這就是我來找將軍的原因,將軍不能戒嚴,相反,要放開坊門和城門,讓想出城的人悉數出城,讓想去成都的官員儘管走,這也是大將軍的意思。」

    嚴莊見南霽雲低頭不語,又繼續道:「李隆基南逃時也同時引發了混亂,你看大將軍下令攔截了嗎?當時逃掉那麼多重臣權貴,才有裴旻等一批支持大將軍的骨幹大臣崛起,這次也是一樣,只有盡可能地讓支持李亨的人跟他走,才能實現大將軍的長遠策略,大將軍是希望李亨能取代李隆基,才能引發他們之間的內鬥,給大將軍時間解決安祿山,南將軍千萬不要誤了大將軍的戰略。」

    南霽雲只是一個軍人,只知道不折不扣地執行李慶安的命令,雖然李慶安還沒有指令放李亨的支持者出城,但他處於對嚴莊的信任,便最終接受了嚴莊的勸告,便回頭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坊門大開,城門大開,不能阻攔任何人出城。」

    天色漸漸地亮了,原本一直沉寂的萬年縣終於出現了混亂,當萬年縣的民眾發現在大街上巡邏的軍隊不再是手執黃金棒金吾衛,而變成了腰挎銀裝長刀的千牛衛時,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大唐變天了,各種小道消息在長安迅速傳播,很多人都將昨晚發生在皇城的事件擴大化了,說那是安西軍攻佔了大明宮,聖上和皇后都在小房間裡關著呢

    可又怎麼解釋金吾衛全部失蹤的事情,顯然不是被安西軍殲滅了,連顆血珠子都沒留下,只能說明是跑了,金吾衛跑了,那聖上呢,會不會也跑了?

    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力都開始集中在李亨的身上,很快.萬年縣洶湧的逃亡潮印證了這些有心人的猜測,聖上確實跑了.

    大街和城門到處是逃亡官員的馬車,馬車裡運載著細軟財物和他們的子女,以及千嬌百媚的妻妾,儘管李輔國自己先在四更時跑了,但他也怕將來李亨追究他不通知百官的罪責,便派了兩個得力的心腹,在天亮時挨家挨戶地通知這些李亨的死黨,他卻圓滑,沒有說是李亨先跑,而是說安西軍進攻大明宮,聖上被迫從後門先撤了.

    不管是什麼理由,李亨南逃的消息在他的心腹大臣中炸了窩,整個萬年縣裡亂作一團,王珙、李俅、李麟、達奚珣等李亨的心腹大臣也自知李慶安不會容他們,就像上了賊船的人,船老大換船,他們也要跟著換船了。

    王珙是第一個帶著財物家眷離開長安的大臣,他早就知道會有今天,早在兩個月前,他便派兩個兒子帶著一部分財物秘密赴蜀置辦田宅土地,一個月前,他便開始收拾家財,甚至他名下的五頃永業田也在上月悄悄賣掉了,因此王珙逃跑得最為迅捷,八十幾名心腹家丁簇擁著五輛馬車,在天色剛亮便離城了。

    馬車內,王珙透過車簾望著大街上的情形,此時,他的心情十分複雜,幾年前,他還和李慶安結成了聯盟,成為他在朝中的策應,也不知是幾時,他便漸漸和李慶安分道揚鑣了,他竟成了李慶安的對頭。

    『對頭?』王珙的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他太高看自己了,他現在哪裡還配做李慶安的對頭,甚至連李亨都不配了,李慶安對頭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李亨,當初李慶安不也是李亨的心腹嗎?只不過他後來自立山頭,而自己卻依然看李亨臉色吃飯。

    這時,王珙身旁六歲的小兒子脆聲聲地問道:「爹爹,我們為什麼不能留在長安?」

    王珙慈愛地撫摸著兒子的小腦袋,柔聲道:「長安雖大,卻沒有爹爹的容身之處,爹爹只有去成都,你現在還小,長大就明白了。」

    「孩兒明白了,成都沒有壞人,爹爹,是這樣嗎?」

    「是這樣,我們快點走。」

    王珙立刻命道:「加快速度,不准半點停留。」

    車伕加快了速度,五輛馬車向南方的子午谷疾駛而去。

    傍晚時分,李慶安的大軍抵達了郿縣以西十里處,這時,他得到消息,郭子儀也率六萬大軍向關中挺進,離他軍隊已不足百里,李慶安立刻命大軍就地駐紮,保持戰備狀態。

    這時,一隊郭子儀部的騎兵飛奔而至,為首是一名三十餘歲的大將,是郭子儀的心腹愛將李國良,他奉郭子儀之命,前來向李慶安說明情況。

    這也是郭子儀自李適駕崩後的首次表態,自從李適駕崩後,已擁有十萬朔方軍的郭子儀大軍一直便保持著沉默,他既不效忠李亨,但也不參與討伐保皇派人所咒罵的偽朝,著實讓很多支持李適的大臣對他感到不滿,事實上,李亨手中只有八萬大軍在關中,而郭子儀卻有十萬大軍,還有三萬黨項僱傭軍,實力遠遠超過李亨,如果他興兵前來長安問罪,那麼大唐的局勢又會是另一番景象,將由他郭子儀來控制大唐朝政,而輪不到李慶安了。

    但李慶安知道,郭子儀這隻老狐狸是另有考慮,他可是中唐唯一能善終的中興之臣,絕不是一個低調就能辦到。

    「我是朔方軍李國良,奉我家老將軍之命前來求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催馬出列,對李國良厲聲問道:「朔方軍未得我的允許,怎敢擅入關中,郭子儀為何不來見我?」

    李國良心中凜然,連忙拱手道:「朔方軍還在彈箏峽一線,尚未正式入關中,郭老將軍派末將前來,一是希望大將軍同意朔方軍入關中,其次是想和大將軍共商給少帝建陵一事。」

    給少帝建陵只是借口,郭子儀明顯是想參與新帝的擁立,或者是為了監督李慶安,不要做出違反人臣之事,這些李慶安都心知肚明,他也知道郭子儀已經給自己的讓了步,他始終不進逼長安,在某種程度也是不想得罪自己。

    李慶安略一沉吟便道:「回紇不會對甘心受困,他們會隨時入侵關內道,朔方軍主力不可入關中,請轉告郭老將軍,我十萬安西大軍足以驅逐偽帝,不需要朔方大軍前來作戰,若郭老將軍一心想給少帝建陵,那他只需帶三千人便可,我可以保證他的安全。」

    「三千人?」

    李國良有些為難道:「大將軍,三千人是否少了一點。」

    李慶安冷冷道:「如果朔方軍是想和安西軍一戰,可以,他帶多少軍隊進關中都可以,我李慶安奉陪」

    李慶安毫無修飾的威脅讓李國良額頭上出了汗,他連忙抱拳道:「末將明白了,末將立刻去回報老將軍。」

    李國良不敢多呆,立即回去稟報郭子儀了,李慶安望著他的背影走遠,不由冷笑一聲,便下令道:「大軍在郿縣駐紮過夜!」

    命令傳了下去,大軍立刻加快了步伐,這時,李慶安對他親兵道:「速去武功縣,將裴旻、張筠、崔渙、韋滔、張鎬、盧奐等一眾大臣給我請來。」

    停一下,他又對另一名親兵道:「速到岐陽縣,將楊氏兄弟給我叫來。」

    天色漸漸黑了,天空飄起了雨絲,十萬大軍在郿縣城外紮下了連營,李慶安並沒有住進縣城,而是在大營中的中軍帳中等待裴旻等人,他背著手站在帳簾前,凝視著黑夜中密密的雨絲,已經十年了,他入唐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這十年裡他由一個戍堡小卒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為大唐最有權勢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要被無數人拿去細心地揣摩和體會,他的一舉一動都會改變天下大勢,這讓他品嚐到了權力的甘甜,同樣也使嘗到了權力的孤獨,沒有人可以和他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包括他自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是天下嗎?可拿下天下後呢?或許他已經改變了歷史,可誰又能保證,大唐在走完一段岔道後,又回到歷史原有的軌跡,誰能保證他的子孫就一定比李隆基的子孫做得好?

    困惑,十年來,歷史的先知就一直深深地困惑著他,直到今天,他還是找不到指引他前進的燈塔,或許是權力的迷霧遮擋了他尋找燈塔的視線,李慶安深深地歎了口氣,或許二十年後,當大唐的強盛推動他走出權力的怪圈,他就能找到另一條不會再回歷史軌跡的新路。

    而現在,他需要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權力頂峰:天下。

    這時,一名在帳前躊躇的親兵打斷了李慶安的思路。

    「什麼事?」

    「回稟大將軍,有一個道士求見,他說是大將軍的故人。」

    「道士故人?」

    李慶安微微一思索,便道:「帶他到我大帳來。」

    他暫時收起了思路,轉身回了大帳中,片刻,幾名親兵領著一名身材高大的道士走進了大帳。

    「無量壽佛,大將軍一向別來無恙?」

    道士頭戴竹道冠,道袍破爛,手執一柄只剩幾根毛的拂塵,乍一看像一個來軍營要飯的邋遢道士,但他的眼睛卻與眾不同,他一雙異常明亮的眼睛帶著一種期盼的目光,他正是在皇莊慘案中失蹤了近一年的李泌。

    「原來是李先生」

    李慶安笑了起來,「果然被我猜中,先生出家為道了。」

    「貧道有慧根,出家為道是我多年的夙願。」

    李慶安似笑非笑道:「那為什麼今天又回紅塵了?不會是偶然路過吧」

    「不!不是。」

    李泌很坦白,「我是為勸大將軍而來,也是為了大唐五千萬民眾的命運而來。」

    李慶安深深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先生坐下說吧」

    李慶安請李泌坐下,又命親兵給李泌上了茶,他微微笑道:「先生這一年在哪裡出家。」

    「貧道在衡山出家,近來在中原雲遊,聽說吐蕃大敗,貧道便趕來求見大將軍。」

    「原來道長身在道門,心卻在朝堂,倒也難得。」

    李慶安淡淡地譏諷了一句,儘管這個李泌是歷史上有名的中興之臣,治國大匠,但李慶安卻對他並不感冒,就像對李白一樣,慕其名,而不重其人,相比之下,李慶安卻更欣賞李泌的外甥張志和,那個腳踏實地在安西為民謀利的年輕縣令,以及同樣是歷史名臣,卻勤勤懇懇在安西治理財政的劉晏,李慶安比較喜歡踏實做事的人。

    對李泌這種動不動就遁入空門避禍的布衣相國,他不感興趣。

    李泌聽出了李慶安譏諷的語氣,他尷尬地笑了笑道:「入道門並非就不能問天下事,我並非為求富貴,只想為天下蒼生盡一點綿薄之力。」

    「天下蒼生?道士的口氣很大啊」

    「非也,並非是貧道的口氣大,而是大將軍的每一個決定都事關天下蒼生,若芝麻小事,我又何必來找大將軍?」

    李慶安笑了笑,這次他沒有再譏諷了,便道:「繼續說下去。」

    李泌忽然站起身,向李慶安深深施一禮道:「我早在安西便知道大將軍志在天下,但我從來沒有向敬宗皇帝提起過,我也深為贊同大將軍在安西限田限奴的舉措,大將為建成太子之後,入主大明宮並非不可以,但如果大將軍這次就入主大明宮,將是大將軍最不明智的決策。」

    「繼續往下說」

    李慶安臉色沒有半點表情,看不出他在想什麼?李泌不由暗暗一歎,他發現李慶安的城府更深了。

    但話已至此,他只得硬著頭皮繼續道:「我記得大將軍曾給我說過,大將軍平生最佩服之人,便是魏武帝曹操,但曹操終其一生也不敢稱魏武,連下葬也是謚號『漢武王「這是何也?就是他不肯背篡逆之名,大將軍是李唐宗室不假,但大將軍想過沒有,若大將軍登基,天下人會以為南唐是正統,還是大將軍為正統?且大將軍今天以替敬宗及少帝昭雪之名而來,最後卻自己登基,大將軍又怎麼圓這個名?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我勸大將軍忍一時之權欲,先掃天下,再立名碑。」

    李慶安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一點點,就是這一點點臉色變化,卻使李泌心中感到了一絲暖意,李慶安還是沒有他想像的那樣深不可測。

    「先生其實可以不用告訴我」李慶安注視著李泌道。

    「非也,貧道也說了,貧道是為天下蒼生而來,並非有私心。」

    「那我就多謝先生了。」

    李慶安向李泌躬身一禮,回頭令道:「來人,給先生準備五百兩黃金。」

    他又向李泌笑道:「阿堵雖俗,但可為先生建一間道觀,先生莫要推辭」

    李泌仰天一笑,「五百兩黃金,我可拿不動」

    他拂塵一甩,便揚長而去,遠遠還聽見他清朗的歌聲:「建成又如何?世民又如何?同為木子李,蒼生享太平」

    李慶安笑著搖了搖頭,這個牛鼻子老道,倒也有可取之處。

    這時,一名一直等候在旁邊的親兵稟道:「大將軍,楊氏兄弟已經到了。」

    楊氏兄弟就是楊國忠的兩個兒子楊暄和楊昢,兩兄弟是楊國忠暗中放在長安的人質,本來一直生活在長安,因李亨登基,兩兄弟懼怕李亨報復,跑到岐陽縣躲避,這次李慶安回關中,第一件事就是指明要他兩兄弟來見。

    原因很簡單,楊國忠若不給李立一點更大的功勞,他怎麼可能讓自己饒過他。

    今天推薦票近千張,很給力,老高繼續求票,推薦票、評價票、月票,老高統統想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