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戎 蕭牆內外 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
    [SOHU廣告][百度廣告][智源廣告][阿里廣告][Google廣告]對於楊應麒要去解決耶律余睹,阿骨打並不看好。實際上,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宗翰、宗望等人也不覺得楊應麒能夠成功。耶律余睹在上京道一戰大大改變了大金諸將對契丹豪傑的的輕蔑,知道這個強族立國二百餘年,雖在末世,仍有餘威。

    楊應麒離開阿骨打行在之後便秘密部署人手,或南下津門,或前往上京。當初他離開遼口時曹廣弼撥給了他一個百人隊,由遼口軍中新崛起的將領徐文帶領。出了遼口後徐文遵從楊應麒的吩咐先帶七十餘騎來到黃龍府候著,另外三十六騎則護著楊應麒一路南北隨行。除此之外,楊應麒身邊還跟著幾十個文武吏員,但靠著這點人手想去打敗耶律余睹,無異於癡人說夢!

    楊開遠知道這件事情後問楊應麒道:「你這次是亂誇海口,還是另有妙策?」

    楊應麒道:「我心中確實有個計策,一些事情在津門時也早有安排,只是還缺一個人!」

    楊開遠問道:「缺什麼人?」

    楊應麒道:「我大致的方略其實已經展開,由楊樸在後方全面主持,趙觀則在前線處理細節。但在楊樸和趙觀之間,還得有一個人。楊樸如今身份已經不低,讓他深入大遼中京、南京可不大妥當。而趙觀畢竟是生意人出身,眼光不夠開闊,處理細節事物可以,但只怕沒法無法縱觀遼、金、宋三國大局,沒有這種眼力,便沒法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楊開遠道:「所以這人要擅於機變,又能獨當一面!此外還有通悉大遼內部的政局。」

    楊應麒道:「不錯,若有這樣一個人,那我便能安心前往臨潢府,而將南邊已經安排好的局面由他們幾個來掌控。」

    楊開遠問:「要是找不到呢?」

    楊應麒沉吟道:「那只有讓楊樸冒險入遼了。」

    楊開遠又想了一陣道:「你看鄧肅如何?」

    楊應麒想不到楊開遠竟然會舉薦鄧肅,微感吃驚:「三哥怎麼會提起他來!」

    楊開遠道:「你覺得不合適?」

    楊應麒猶豫了一下,默認了。

    楊開遠問道:「你是覺得他才能不足當此,還是不信任他?」

    楊應麒道:「兩方面的原因都有。就能力而言,他雖然機警,但對大遼的事情瞭解不足,只怕處理不來這些事情。就信任而言,我倒不是信不過他的為人,而是還把握不準他的心意。」

    楊開遠問道:「那你為何還要重用李階、陳正匯?」

    楊應麒道:「陳正匯在流求已有了根基,要是把他連根拔起,流求的發展至少要倒退一年、停滯五年!再說他本人雖然親宋,但大宋奸臣當朝,他若此刻貿然倒戈不但難有作為,甚至大宋朝廷不接納他也大有可能——他是聰明人,想來不會看不透這一點。他和我們共事的時間越長,對我們的瞭解和依賴就會越深!將來全心成為我們的夥伴的可能性就越大。眼下我們和大宋的關係還很友好,所以對這個人我還等得起!李階的情況也類似。」

    楊開遠道:「既然你容得一個陳正匯、李階,為何卻不能多信任一個鄧肅?」

    楊應麒歎道:「那不同啊。陳正匯且不提,李階先生幹的是慢活兒,手中又沒什麼實權,就算出了什麼岔子也容易補救。但對付耶律余睹這件事情卻是一件急事,而且涉及軍謀!若出了什麼岔子不但來不及補救,甚至會讓事態擴大!這樣的事情,必須是我們高度信任的人才做得來。志宏加入漢部畢竟為時尚短,這事如何交給他去做。而且我剛才說了,他是一個宋人,對大遼的朝政不熟。」

    「這你可就錯了。」楊開遠道:「他到遼口以後便對大遼的內政十分關心。這些年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刺探到的遼廷虛實的存檔大多在遼口,他在遼口時已經看了個飽。」

    楊應麒驚道:「這些存檔他怎麼看到的?」

    楊開遠笑道:「他如今和老二打得火熱,你不知道麼?再說這些存檔關係的是大遼而不是漢部,鄧肅就算看了之後洩漏給宋廷我們也不怕——何況以他的為人也不至於會幹出這種事情來。」

    楊應麒心道:「林翼這小子畢竟還太嫩了,這種事情居然沒留意到!」問道:「那我們關於漢部還有大金的密檔……」

    楊開遠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他現在是老二的參軍,老二就算給他看過也不奇怪。」

    楊應麒忽然想起一事:「大哥二哥兵逼中京之時,好像志宏曾潛入遼境,這事三哥你知道不?」

    楊開遠頷首道:「我也是事後才知道!當時大哥要派個使節去下戰書,他力請隨行,大哥本來不許,他求了好幾次才獲准。那次他冒險入遼境走了一圈,儘管遼人嚴格限制他的起居進出,但他仍然能見微知著,看出許多普通人看不出的問題!我正是在那次事情上看出了他這方面的才能,要不然剛才也不會想起向你推薦他。」

    楊應麒心道:「鄧志宏那時才加入漢部,大哥就答應讓他做副使入遼,看來不但二哥和他交好,連大哥也和他做上朋友了!說起來,志宏還在津門時大哥就很看得起他了!」

    漢部是個新興的團體,所以任人用事常常依靠決策者的眼光魄力,而不是事事都按死規矩來,對有才能的人拔於草野走馬上任的例子很多,鄧肅這樣的人物能在幾個月中取得曹廣弼、折彥沖的信任,楊應麒並不奇怪,但兩人相識在先,偏偏鄧肅不走「七將軍路線」,而走「二將軍路線」,這便造成了楊應麒心中對鄧肅的隔閡感。

    楊開遠見楊應麒猶疑不定,說道:「這件事情,你與其在這裡空想,不如找他開門見山談一次。」

    「談?怎麼談?」

    楊開遠道:「開門見山地談!引天下英才同為漢部,這不正是你結交中原士子的目的麼?」

    楊開遠的話讓楊應麒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再迴避了。

    漢部征辟僚屬以後,對於來歸的循吏楊應麒也任之用之,雖然渤海士人歸附更早,但在楊應麒心裡,陳正匯、李階這些來自大宋的文人其實比楊樸、盧克忠等人份量更重,因為這些人是打開大宋士人心扉的大門!這也是他對陳正匯等人盡量優容他們的最大原因。

    楊應麒確實很希望大宋的主流士人能夠接受漢部,可是當一批真正有獨立意志的人出現在漢部內部時他又感到害怕!不知什麼時候他隱隱冒出這樣的念頭:「如果手底下辦事的都是智力高、能力強而沒有思想的人,那該多好!」

    盡可能掌控一切,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衝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