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戎 基業初成 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
    [SOHU廣告][百度廣告][智源廣告][阿里廣告][Google廣告]歐陽適聽了陳正匯的話心道:「這人不但不是傻子,而且精明得很!他不和陳阿二他們說話,要麼就是不屑,要麼就是為了自保而裝瘋賣傻!」卻不答陳正匯的話,反問道:「聽正匯兄你一口的汴梁口音,是中原人士吧?」

    陳正匯奇道:「你一個海外夷族,居然聽得出汴梁口音!哼,我是福建人,不過在汴京讀過書,所以言語雅正。」

    歐陽適笑道:「原來如此,那咱們就是一家人啦。我不是什麼夷族!我也是漢人來著。」見陳正匯臉上有不信的意思,便問道:「正匯兄你幾年沒回中原了?」

    陳正匯怔了一下道:「幾年?我也記不得了,我被流放的時候,是大宋政和元年。」

    歐陽適驚道:「政和元年!那已經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

    陳正匯道:「你國也得到我大宋頒賜的曆法了麼?居然知道我大宋紀元。」向周圍國家頒歷是東方世界的外交大事,周邊國家若得中國頒歷,便是在國際上得到中國的承認。

    歐陽適笑道:「我們和大宋的聯繫從來就沒斷過。」

    陳正匯一聽又問:「那你知不知道這幾年裡大宋發生的事情?」他打聽這個,顯然是身在海外,心繫中原。

    歐陽適道:「倒也知道一些。去年是大宋政和七年,聽說今年改元了,是重和元年了。」

    「改元?」陳正匯驚道:「皇上駕崩了麼?」

    「這個……好像不是。」歐陽適道:「道君皇帝還好好在那裡呢。至於他為什麼改元,我也不是很清楚。」

    陳正匯舒了一口氣,喃喃道:「政和七年……重和元年……」長長一歎:「一晃快七年了!」

    這時兩人走近,歐陽適發現他其實還很年輕,大概三十來歲的樣子,心道:「其實這人蠻可憐的,七年前被流放的時候他應該才二十出頭,七年的青春就這樣在荒島中白白丟掉。」

    陳正匯又問:「這幾年大宋有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歐陽適道:「你問朝廷的,還是民間的?」

    陳正匯遲疑了一下道:「朝廷的。」

    歐陽適道:「想想好像和七年前沒什麼變化。雖然改元,但皇帝還是原來那位,宰相還是蔡京,不過朝局好像比七年前更壞了,百姓過得也更苦。」

    聽到「蔡京」的名字陳正匯哼了一聲道:「奸相!禍國殃民!他怎麼還不死!」

    歐陽適奇道:「你認得他?」

    陳正匯哼了一聲不答,歐陽適道:「莫非你就是得罪他被流放的?七年前你才二十出頭吧?居然就能得罪蔡京,了不起啊了不起!」

    陳正匯卻不受他吹捧,說道:「你剛才還沒回答我的話呢,為何引誘我大宋百姓到此?」

    歐陽適心想你這人果然有點酸!也不想想自己現在是什麼出境,居然這樣跟我說話。但想起楊應麒對讀書人歷來都很有雅量的樣子,自己可不能輸給他!便耐心說道:「別把我們說得這麼壞!我剛才和你說了,我們不是夷族,都是漢人。大宋這些年來政局大壞,我們在老家活不下去,才被迫從大宋逃到這裡來。」他說到這裡換了一副心情,覺得自己禮下敬賢,大有古人之風,舌頭也開始大了起來:「我記得古代有個姓陶的,好像寫了篇什麼《桃花記》的,說一群百姓受不了秦國暴政逃到一個山谷裡……」

    他還沒說完陳正匯糾正道:「不是《桃花記》,是《桃花源記》。什麼姓陶的!那是大詩人、大隱士陶潛淵明。」

    「嗯,是了,就是那個『掏錢』。」歐陽適笑道:「我們這裡也和那個桃花源差不多。大家在大宋……嗯,在蔡京當權之下活不下去了,只好跑到海外來。我們出力流汗,總算在這個大島上整治出這麼一塊地方來,可以過日子了。」

    他引出陶淵明的典故,陳正匯一聽臉色便大和。所謂苛政猛於虎,百姓逃避苛政,那是聖人也同情的行為。

    歐陽適又道:「還有剛才你看到的,並不是我們動什麼壞心思去誘惑大宋百姓。今年東南各路遭了水災,加上人禍,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我們也不像那桃花源裡的人那麼自私,既然有個好活路,便要讓同族的兄弟知道。所以才雇了那批船夫到沿海各地去傳音信、接父老。至於陳阿大跑到沙門島去,卻不是我的指使。」跟著便把陳阿二去沙門島的原因解釋了一下。

    陳正匯聽到這裡敵意全消,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些許敬意來:「原來如此。那你們也不算外夷,而是義士了。方才陳某人唐突了,還請見諒。」又請教歐陽適姓名。

    歐陽適笑道:「我複姓歐陽,名適,舒適的適。這裡的人口順,都叫我歐陽將軍。陳兄,我看你不如便先在這裡住下吧。有句唐詩怎麼說來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見何必曾相識』?咱們在這裡遇上也是緣分。」

    陳正匯微微一笑,也不去挑歐陽適引詩裡的錯別字,心想這些人原來都是同胞,只是來海外避難而已,雖然不是儒林高士,但也深受我漢邦文化之熏陶,心裡又多了幾分親切。

    兩人進了村,陳正匯見有專人正在給新來的移民派發工具口糧、安排住處,心道:「他果然沒有騙我。」對歐陽適更添好感。

    歐陽適安排他住在自己隔壁,他屋裡有一大堆楊應麒送他的書籍,自己從來不看,剛好送給陳正匯。陳正匯書荒了好幾年了,忽然在海外得了幾百卷的書竟然興奮得睡不著覺,通宵玩賞。這幾百卷書以儒家正典為主,旁及《孫子》、《管子》等,也都是正學,甚合他的口味。第二日歐陽適來到見他居然抱著書歪倒在地上瞌睡,不由好笑,心道:「這人要是去見應麒,多半對他胃口。」

    陳正匯就這樣安心在島上住下。歐陽適等人自稱漢部,來島上的移民也都如此跟著這樣自稱,陳正匯一開始絲毫不以為意,但慢慢地就看出一些端倪來,覺得歐陽適並不是如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他花了幾天時間把雞籠港和靠港的村莊走了個遍,問詢各處民情,漸覺其立村、建制、司法都有一套嚴密的體繫在,越往細裡看就越是心驚:「這分明是一套可大可小的治國之道!大合聖人之心!他們是不知不覺這樣形成的麼?還是說這歐陽適是個大智若愚的天才?」暗裡旁觀,見歐陽適指揮水師兵衛打擊海盜、威懾土著的手段,心道:「這人也是個將才。不過好像不怎麼讀書,那怎麼能建立這樣一片基業?」

    因見漢部官吏行事堂正,偶爾便在旁提一些意見。他本是個容易激憤的書生,但在沙門島數年已磨平了稜角。由於幼承家學,底子本來就厚,人又聰穎,這些日子在流求邊看邊學,用後世一句通用政治話語來講,叫做「有了理論加實際」,所提意見便句句切中大流求島軍政之弊。歐陽適聽他說的有理,便一一依行。這一來,歐陽適佩服陳正匯有真本事,陳正匯也感懷歐陽適能知遇自己,兩人的交誼又深一層。

    陳正匯在島上住了兩月後,對港口與各村的情況已經瞭如指掌,歐陽適見狀,想起楊應麒任用楊樸的舊例,便乾脆把政務都交給了他。陳正匯也不推辭,在他看來,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對自己而言真是牛刀殺雞了。他心裡也不以漢部官吏自居,不過是把這件事情當作流放期間的一個寄托罷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