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戎 燕雲取棄 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
    從張浚的大營前往陝州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先南下至華陰,然後在折而向東,經潼關而可到達陝州;第二條則是直接渡河進入河東府境內,走一小段陸路,然後再渡一次黃河就可到達陝州州城。b111.net就直線距離來講,自然是渡河取道河東來的快些,但黃河東岸現在有漢軍寧河,陝西兵將若是渡河馬上就會引軍事衝突。吳氏兄弟料李彥仙必從華陰走,所以吳璘朝南追來,而吳玠也取道華陰準備進入潼關。

    誰知道他到了潼關宣佈要接掌兵權之事,潼關上的守將李岳、趙開卻道:「已領李觀察將令,不敢交出兵權。」

    吳玠大驚道:「李觀察已到潼關了?」

    趙開道:「李觀察昨日已到潼關,交代下軍務後又往陝縣去了。吳大人若要過去,我們卻可放行。」

    原來李彥仙在晉西南一帶根基頗深,在河東各地也是人脈甚廣,潛出張浚大營後直接向東渡河,在當地士紳豪傑的幫助下過風陵渡直入潼關,所以不但逃過了吳璘的追擊,而且比吳玠還快了半天。

    吳玠沉吟片刻,說道:「如今我奉張宣撫令諭接掌陝州各處兵權防務,兩位若能聽我節制,仍任原職。望兩位以天下社稷為重,莫為李觀察之私恩而負朝廷大義。」

    李岳道:「朝廷大義?暗助金人,斷送漢家在燕雲的數十萬大軍,也是朝廷大義麼?」

    吳玠聞言變色,趙開對李岳道:「李兄,不可無禮。」又對吳玠道:「昨夜李觀察已有交待,若是張宣撫大軍前來,我等便閉門不出,若是張宣撫遣人前來,卻可放過去。吳將軍若要接掌陝州兵權,何不先去陝縣見李觀察?等李觀察交出兵權,我等自會聽將軍節制。」

    吳玠大聲道:「兩位真要以私廢公麼?」

    李岳哼了一聲道:「吳將軍,您是陝西人,我可是山東人!張宣撫斷送了齊魯趙豫數十萬條性命,我老家的鄉親可都在望西指罵呢!當初我們在李觀察率領下孤城抗金,雖然生死朝夕不保,但個個奮勇自豪,心想便是死在這裡也無愧於天地祖宗。但現在一想起山東父老指著我們的脊樑骨罵我便坐臥不安——吳將軍,我是個粗人,現在還真弄不懂你說的公私究竟是什麼!」

    吳玠聞言黯然,趙開也道:「總之請吳將軍去陝縣吧,等吳將軍說服了李觀察,我們自然交出兵權防務。」

    吳玠自知說不動他們,帶了從人便往陝縣來,過函谷關舊址後便見陝縣處處有備戰的跡象,進了陝州州城,李彥仙早已接管全州大小事務,聽說吳玠來親自接入州衙,問道:「晉卿,張宣撫派你來,是要來取我級麼?」

    吳玠卻反問道:「李觀察,難道你真要背叛朝廷,投靠漢部麼?」

    「投靠漢部,我原無此意。」李彥仙道:「但現在朝廷之舉措,卻委實令人失望!從今日起,我願為華夏守土,以待真天子之出世。」

    吳玠作色道:「真天子正在江南!」

    李彥仙道:「江南也罷,東北也罷,將來誰能興漢滅胡,便是真天子。在此之前李彥仙當為陝州守土,漢人來任過,胡人來免談!」

    吳玠道:「若種彥崧要從陝州過,借道潼關,你也放他過去?」

    李彥仙道:「若張宣撫有飲馬燕山之志,要取道潼關去攻燕雲,潼關的大門也會為他敞開。」

    吳玠喝道:「李觀察,為人臣子的本分你都忘了麼?」

    李彥仙歎道:「晉卿,我這麼做,實非本願啊!罷罷罷……」他取了利劍,劍鋒出鞘,劍柄朝外對吳玠道:「晉卿若認為李彥仙當誅,便殺了我去向張浚覆命吧。」

    吳玠臉色沉重,手按劍柄,眼皮不住地跳,過了好久,終於將劍一推推入劍鞘道:「朝廷畢竟是朝廷,張宣撫於我又有知遇之恩,不能不報……保重!」說完最後一句話便轉身上馬而去。

    不久種彥崧領了五千兵馬渡河進入陝州境內,李彥仙並未阻擊,但種彥崧兵馬來到陝州城外時他又閉門不出,只派人來道:「願種將軍念令祖厚德,勿擾秦川百姓。」又送來糧草若干、書信一封,那書信卻是給陝州沿途官吏父老的,通令他們放行勿作抵抗。

    種彥崧問隨軍文臣鄧肅道:「此是何意?」

    鄧肅道:「我揣摩李彥仙之心實不忍叛宋,卻又不甘淪為助胡滅漢之罪人,故而如此。」

    若楊應麒、蕭鐵奴到此反而要多幾番疑慮,但種彥崧是個坦蕩的人,對此亦不懷疑,領了兵馬向西而來,兵不血刃便過了潼關,進入渭南地界,屯於關西鎮,因其兵馬過處秋毫不犯,臨近父老聽又聽說是種少保孫子來,有許多都牽了牛羊端了酒水前來犒軍。鄧肅命隨軍商人盡數收下,按值給錢,陝民大悅,奔相走告,沒幾日整個渭南都知道了。

    華陰令閉門不出,種彥崧命人傳書入內,大意云:我本秦洛子弟,此來非為擾民,但來問張浚因何故通金襲漢,城內軍民若還有幾分血性,便當出城為我助威,若怕趙氏偽朝廷責罰亦可守城自保,只要爾等不襲我後,我軍誓不相犯。

    華陰令仍然閉門,但城內守軍聽到消息,連夜將他綁了,第二日出城押到種彥崧軍中。種彥崧對那華陰令道:「人各有志,你雖不識時務,亦無死罪。」便命人將他逐出境去。

    華陰守軍便請種彥崧入城,種彥崧卻堅持不進城,只派了商人入城買賣物資。鄧肅領了幾個文官進城召集父老,推出一個在當地德望高重的士紳來暫領華陰令之職。渭南百姓聞訊無不心悅誠服,不少豪傑不遠數十里前來投靠,華陰當地的駐軍也自請編入種彥崧麾下。種彥崧去蕪存菁,選了兩千人,打入原來的行伍當中,略加整頓後便朝張浚所在的馮翊緩緩逼來。

    李彥仙本來還心懷不安,怕種彥崧入關後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待聽說了全文字ωωW},258~o*0,N}}e∼t最}}快〕種、鄧二人在渭南的作為後大為歎服,對通判趙叔憑道:「其軍容軍德如此,怪不得山東兩河的軍民都願歸漢!」

    趙叔憑本是趙氏宗室,這時卻勸李彥仙道:「觀察雖不忍背宋,但今日我等已負背宋之名,建康朝廷也斷難再容我等。今日漢軍既然有德,何不明白歸附?若鼠兩端,恐非英斷。」

    李彥仙以問屬官,職官劉效、馮經,縣令張玘,將佐盧亨、邵雲等都以趙叔憑所言為是。李彥仙這才下定決心,遣使告知曹廣弼願為他屏障晉西南,這時金軍已經開始進攻太原,曹廣弼在圍城中得到這個消息為之振奮,馬上傳令,將河東府到解州的軍政大權都交給李彥仙處理,又許他在潼關、洛陽之間便宜行事。

    李彥仙見曹廣弼如此信任,便將最後一絲疑慮也掃去了,一邊組織兵力窺視洛陽,一邊籌集糧草供給種彥崧。汾河河谷諸州縣聽說李彥仙加盟人心大定,便是一些牆頭草也再不敢異動,晉、汾一帶遂成為太原府、太行山兩道抗金戰線的穩定後方。

    Z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