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時辰 正文 第二百八十章 舜帝繼位 孔宣收妖
    平陽北有一條澇河,它發源於浮山東北的牛首山下,這裡多黑風,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稱為烏嶺或黑山,澇河也稱為黑水了。

    黑水和城西河水馬台河匯合以後,到郭行一帶峽谷水流湍急,洪水季節,河水猛漲,橫溢兩岸,常常造成災害。

    這黑水上有個黑風女妖作怪,興風作浪,滿水狂漲,淹沒附近的良田村莊。女妖走時乾旱季節,如地震,地動山搖。澇河乾涸,滴水不留。

    帝堯為了解除百姓疾苦。帶領一班人馬前往治水消除妖災。堯一行來到郭行,女妖已走。遍地乾旱,人困馬乏,連一滴水也找不到。

    大家正愁著缺水的事,堯的坐騎一匹大白馬被雲端降落的一縷霞光纏身,隨即仰長嘶,用蹄子在一塊方形的岩石上,撻、嚙、略,連刨三下。石頭上火星四濺,崩出一個馬蹄形石坑,那馬又低下頭鼻子冒氣低鳴了三聲,立即一股子清水從石縫中冒出來。嘩、嘩、嘩,一陣兒便成了一個清水泉,大家一見,喜出望外。爭相品嚐這甘甜的清涼水。這就是馬刨泉堯陵一景的來歷。

    帝堯一行解了焦渴正往前走。忽然黑風刮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雨傾盆,河谷口一帶山崩,堵住了水路。郭行口往上,洪水汪洋,眼看村子被淹。

    堯立即讓人在谷口挖土刨石,扒開一個口子,放蓄積的洪水流走,為郭行一帶的百姓免除一場大水災。

    洪水洩去以後,河水奔流。兩岸往來不便,堯決定在河道上架起一座石橋,並要求三日內建成。大家只得晝夜不停地幹,白天幹活還好辦,可是夜晚黑咕隆冬實在困難。這件事被鹿仙女知道了。

    當天夜晚,大家幹活正愁著看不見時。忽然天空飄來一朵紅雲。紅光閃閃,照得河上大橋一帶明晃晃的一片。有人往上看時,看見鹿仙女站在雲端向大家揮手致意,原來是鹿仙女撒開自己的霞帔放出光彩,為修橋出力助戰。

    大伙奮戰三天三夜,第四天凌晨,石橋巍然屹立在黑水河上。堯王和大夥一起歡呼勝利。突然間,風起雲湧,下起瓢潑大雨,頓時洪水奔騰。大浪翻滾,猛衝新橋,女妖在空中露出猙獰的面孔嘲笑。

    堯無奈之際,將母親出生之時攜帶的一枚金丹靈珠吐出來趕走女妖,將靈珠安放在橋上鎮住石橋。從此,不管有多大的洪水,也淹不了沖不垮這座石橋,堯卻由於吐出靈珠,大傷元氣,病倒在床。

    鹿仙因為道行不夠,法力低微,不能對敵降妖,只能遍放霞光照明黑夜。卻被那正在遊玩的青辰以及鳳嫣然見到,看這鹿仙心性純良,於是現出身來。

    這鹿仙子正要回山,卻見面前站立二人,一男子滿頭銀髮,目若星辰,飄逸俊朗,一女子卻是身穿宮裝,三千青絲烏黑透亮,雲鬢峨峨,修眉聯娟美貌無比,知曉二人乃是大神通者,鹿仙子不敢怠慢,口呼:「小仙拜見二位仙長。」

    青辰二人相視一笑,道:「吾乃東海太初聖人青辰,今日攜妻遊玩觀你心性純良,吾妻欲收你為徒,不知你意下如何?」

    鹿仙子聞言大喜過望,能被聖人之妻收為徒弟,等若日後受聖人照拂,這樣的好事鹿仙子如何不喜?

    遂於空中面對鳳嫣然,行那拜師大禮。

    鳳嫣然交待幾句賜下一件先天靈寶以及道術神通,便別過鹿仙子告知其日後可來東海尋找師門,便與青辰繼續四處遊玩。

    且說黑風女妖未除,帝堯放心不下。在郭行村邊。滿河旁邊有個山丘,人稱姻堆裡。姻堆下部,有一山洞。一直通到霍山腳原來這個洞清風徐徐,沁人心脾,百姓勞動過後,多來這個洞口歇涼,渾身清爽。人稱清風洞。自從這個洞鑽進黑風妖以後,時而興風作浪,毀壞村莊田園;時而化為牛頭馬面。口吐黑風,傷害人畜;時而化為妖女,深吸一口氣,將人吸進肚裡。弄得附近的人,日夜不寧,四散逃離。田園荒蕪,阻斷交通。

    民謠說:「清風洞變成黑風洞,黑風洞裡宿妖精;倒吸一口氣,人畜不見影。涼爽地變成吃人坑,弄得路斷行人,民不聊生。」

    帝堯聞報。帶病與大家商議降妖除害。堯母見兒子積勞成疾,十分心痛,便自告奮勇願降妖除害,為兒分憂。

    這天是六月初十日,堯母手執桃符,面對東海而拜,虔心虔誠叩拜青辰。

    青辰有感,旋即一道光芒向著慶都而來。慶都接住,卻是一枚金光閃爍的玉符。其中一朵金焰搖曳,外表卻絲毫覺察不到燥熱,一隻三足金烏圖像圍裹玉符全身,神秘瑰麗。

    慶都深吸三口氣,轉向洞口,經玉符貼在洞口,但見絲絲太陽精華被玉符吸引牽制,往山洞裡而去。慶都不放心,在洞口日夜守候了三個月。

    說也奇怪,黑風妖再也沒敢出來作怪。後來從霍山一帶傳來消息,說有一股黑風從霍山腳下洞口中衝出去,化為烏有。從此。黑風洞又恢復清風洞的名稱,逃走的人們,又陸續回到家園。

    帝堯老母告別百姓要回平陽,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都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老人家留下住些日子,大家也想盡一點報答心意。堯母決定留住些天,與百姓同享歡樂。百姓們高興地尊稱堯母為堯姑。將姻堆裡改名為姑德裡,修建一座「堯姑廟」每年六月初十日,方圓各村百姓獻牲歌舞,永世紀念堯母恩德,帝堯也騎馬按期來觀看歌舞,離廟五里以外就下馬步行,後人便稱這個村為下馬莊,拴過馬的石頭稱拴馬樁。

    當堯為帝之時,天下被洪水侵襲。「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酒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網,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堯徵詢四岳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薦了鯀。

    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本o。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堅持要讓鯀試一試,說實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職務。

    於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九年,毫無功績。堯看到黎民百姓受罪,而此人浪費九年寶貴時間,卻一事無成,大怒之下,將其殺死,以謝天下。

    不想,一道星光垂落,從鯀腹中滾出一嬰孩,此子長大之後就是禹。

    在堯統治的時代。協和萬都,黎民於變時雍,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

    因此史: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唐堯在帝位七十年九十歲禪讓於集,百一十八歲時去世。

    堯帝生於攸縣丹陵現在的皇圖嶺。死後葬於攸縣堯山。

    舜帝,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文稱虞舜。舜,黃帝的八世孫,因生於姚地,以地取姓氏為姚。建國號有虞,建都蒲隊。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帝舜。

    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

    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

    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即日後濟南南郊的千佛山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東荷澤東北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

    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淡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窟」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

    因為舜道德高尚。以孝聞名千天下,被堯所知道,試麗酬輝,見其內外如一,於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

    堯在位之時,舜就輔助了二十八年。唐堯歸天,舜主持葬禮三年之後。不肯接受共主之位,要讓給唐堯的兒子朱丹。萬民不朝見朱丹。人心向背之下,卑繼位。

    舜在位時,不時巡遊天下。考察民情。不想,九疑山出了九條孽龍盤距在婚龍洞的九疑巖,危害百姓生靈。

    九龍兇猛,秉承戾氣而生。不時翻江倒海,使得洪水四溢,百姓遭殃。軍隊不能抵抗,於是舜擺設祭壇,禱告上天。凌晨時候,沐浴淨身,焚香獻花,跪伏高台,朝歷代神位叩拜,等到金烏西墜,夜幕降臨,漫天星空繁星閃爍,點綴暗藍色的蒼穹。神秘幽深,讓人遐想。

    子時時分,但見蒼穹之中群星閃耀,大放光彩,星光縱橫,架構起一座青濛濛的光橋,就見一位羽衣星冠,頭挽道鬢其上插著五根彩色翎羽,英俊不凡,背後閃爍著赤白金青黑五色光芒,寶相莊嚴。週身一金鳳飛舞,五彩翎羽流光溢彩;一青龍張牙舞爪,盤旋在頭頂雲團之中,不時探出龍爪,伸出龍,銅鈴大小的龍眸湛湛放光。如同夜明珠,把一群宮闈中人嚇的跌到在地。

    舜乃聖賢,在觀來人樣貌,總覺得有些熟悉,一道靈光劃過舜瞬間知曉了眼前這人是誰,慌忙叩拜道:「人族重華拜見聖師,望聖師垂憐,救萬民於水火。滅惡龍於山澗!」隨後背後文武百官山呼海嘯跪在丹攆之下,黑壓壓的一大片。

    孔宣立於雲端,觀望下方百姓,妙口輕啟言道:「聖父知曉有惡龍作亂,故遣貧道前來降服此惡龍!」

    聞聽是聖父知曉有惡龍作亂,舜帝更是滿臉驚喜,喜形於色,連連叩頭,言道:「聖父慈悲!」說完,對著東海三拜九叩,以表心中謝意!

    孔宣點點頭,對舜帝言道:「人主且起身,貧道不宜久居凡塵,當盡早除去妖孽,救一番黎民於災厄之中。」

    舜帝不敢怠慢,連忙找來隨從官,帶領孔宣往九疑山再來。

    孔宣早已算到孽龍所在,只是人族此時因為沒有紀年,文字難存。上古之事幾乎只能在宮廷文獻之中見到,在口口相傳之間被篡改,以至於眾聖之事知道之人寥寥可數,借此機會,顯露仙顏於眾人,再次喚醒萬民之心。

    眾人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嶺三山終於來到九疑山間。

    孔宣一看,只見那山高不高,頂上接青霄;這澗深不深,底中見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雲,屹橙登怪石,說不盡千丈萬丈挾魂崖。崖後有彎彎曲曲藏龍洞,洞中有叮叮噹噹滴水巖。

    好一處窮山惡水,領路之人到了半山腰畏縮不前,帝舜催促,那人唯唯諾諾,只是不肯往前,帝舜大怒,就要將此人就地正法。

    孔宣望著山巔冒出的股股黑煙。皺著眉頭對帝舜言道:「共主且與隨從下山,這妖孽不知道殘害了多少生靈。怨氣居然凝結成怨氣黑雲,幾乎如同實質,貧道雖然有把握除去這窩妖孽,唯恐嚇壞人皇,且請人皇避退。」

    帝舜一想,也是,自己凡夫俗子,無絲毫法力在身,呆在這裡難免礙手礙腳,於是很乾脆的言道:「就聽從聖師之言,我等暫且下山,以免礙著聖師,望聖師小心,我等在山腳等待聖師凱旋而歸!」

    言罷,領著皇家禁軍而回,退到離山十里之外,只見旌旗招展。金戈鐵戟。寒光閃閃,卻無絲毫用武之地。

    孔宣足下祥雲聚攏,載著孔宣往那洞口飛去。入洞就是一股寒風。夾雜屍臭,煞氣*人,被孔宣週身浮起的淡淡霞光橫掃周圍三尺空間。進不得身來。孔宣眼看到處白骨纍纍,獸皮禽翎四處散溢,血淋淋的內臟、腸子拖曳一地,讓孔宣皺眉不已。

    皺眉之下,甩出一團天火,天火迎空漲大,將那污穢的白骨,煞氣,屍臭盡數燒灼一空,一拂袖袍一股清風吹過,將洞中殘留氣息吹散,換取新鮮空氣。

    掌心聚起雷法,右手一揮,一顆紫光熠熠的雷球向著山洞中央飛去。

    片亥之後,一陣地動山搖,震天響雷傳來滾滾音潮,鳥獸奔走,惶惶不可終日。就是帝舜等人也被這平地一聲雷給震得立身不穩。緊隨而來的就是陣陣龍吟,飽含沖天憤恨,恨不得吞其肉食其骨。

    孔宣身形一閃,霎那間消失在原地。但見一水潭周圍有九座石台,八座拱衛中央最大的一座。八座石台殘破不堪,上面躺著八隻遍體鱗傷、鮮血淋漓的黑蛟,遍體黑鱗,血肉外翻,正在石台之上有氣無力的嗚咽,不時抬起蛟龍頭朝孔宣輕吟,孔宣感受到這是八蛟求饒。

    孔宣皺眉,動了惻隱之心,一拂袖袍捲起八條蛟龍,默默觀看一番知曉還有一條蛟龍逃走。雙目褶褶放光,只見一絲未曾消散的妖氣盤亙在空中,孔宣身形一閃如風如電,尾隨妖氣而來。

    一路追尋妖氣,不到一刻鐘,就降臨三峰石天湖池清水巖,衣袖翩翩間,落在老蛟面前,看著依舊傷口開裂的蛟龍,似笑非笑的看著。

    這老蛟一陣驚駭,自己萬年得道,和一母龍交合,產下八子。遇到過不少仙道中人,剛開始實力不濟,差點殞命於人手,被抽筋扒皮。後來隱忍千年,修成道果,率領一家老小圍攻仇人山門,結果被困護山大陣之中,妻子為保孩兒,毅然自爆,讓九龍脫困,老蛟驚怒之下,滅殺道派,雞犬不留。

    從此以後,性情大變,不時出來禍害人族,遇到仙道眾人更是不留情。

    只是如今因果業報,卻是這老蛟到了償還業報的時候。

    老蛟觀這道人衣袖翩飛,相貌不凡更兼此人渾身上下透露著一層瑩潤之光,神念探測到此人週身三丈處有如泥牛入海,探測不到絲毫心知此時遇到了道德真人,心中驚駭不已。只是如今事關自家孩兒性命,老蛟卻是硬起頭皮,法力更是暗暗運轉全身,準備實在不行便自爆。

    老蛟問道:「不知小龍那幾個孽子如今怎麼樣?」問這句話,也是想盡一番人事,心中想到,可能已經飛灰煙滅了。

    孔宣道:「在吾袖中。」

    老蛟聽聞孩兒沒事,心中大喜道:「只要仙長肯放我孩兒,小龍願意任憑仙長處置!」

    孔宣聽聞,心中一歎,回想起青辰當年的一些淳淳教導,想要將這幾條蛟龍引入正道,便自報家門道:「貧道乃是青辰聖人座下二弟子,今聞爾等作亂特此前來降服爾等。」

    那老蛟聽聞是聖人弟子,心中大駭不已,叩拜道:「小龍願意就範,只是我那幾個孩兒年紀還小不懂事,還望仙長饒他們一命!」言罷,叩首連連,祈求不斷。

    孔宣望著不斷叩首的老蛟,心中歎息一聲道:「貧道欲引爾等走入正途,不知你可願意?」

    老蛟聞言大喜,連連說道:「願意,小龍願意。」

    孔宣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食指一點,一抹光華遁入老蛟眉心處,卻是傳下了一些仙道法門。

    老蛟大喜,身軀匍匐在地,龍首不斷的叩拜。孔宣道:「傳爾仙道法門,但是爾等造下的殺孽卻是需要爾等自己做那功德之事償還,否則難逃天譴!」

    老蛟聞言說道:「仙長放心,小龍定當多做功德,以償還多年造下的殺孽。」

    孔宣微微點頭,將藏在袖中的蛟龍放出,足下聚起祥雲離去。

    (最多2章,第五卷結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