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之牧野詭事 第27章 雲中古都 (4)
    不過這「一碗水」都是早年間的勾當了,到了乾隆之時已逐漸失傳,因此知道些名堂的人,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傳的原因大概就是太過保密,會這門秘術的人越來越少,最摸底的人也只不過僅僅知道這麼個大概。

    後值清末亂世,不少人為了謀求暴利,把貴州生產的鴉片販運到湖南,便打起了走屍送水的主意,藉著民間對送屍的恐懼,利用其作為掩護,倒騰煙土軍火,他們雖然利用送屍做掩護,但還是盡量把死者送歸故里,只不過更加故弄玄虛,以便掩人耳目。

    炸果子盜寶

    天津有個地方叫「鈴鐺閣」,地處天津市的紅橋區。據歷史記載,鈴鐺閣始建於明代,閣樓頂部的屋脊繫掛著百餘個銅鈴,故名「鈴鐺閣」,每當風動銅鈴,便會發出悅耳動聽的叮噹聲,這聲音能傳遍四面城。

    清朝末年,有個外地來的男子,年紀四十歲上下,終日無所事事,混跡於各個古玩商舖之間,想像著某日若能逮著個不打眼的好物件,低價買了來,高價賣了去,賺些銀兩,便可衣食無憂一陣子了。但是他在行市中轉悠了些時日,也一直沒有淘換到個中意的物件。

    這日,他走在大街上時,無意間抬頭看見了這閣樓上的鈴鐺,便心發歹念,琢磨著這鈴鐺閣乃明代始建,那上面的鈴鐺也必定為前朝之物,應該價格不菲。如能卸下來賣了,換成真金白銀,也能逍遙快活些日子了。礙於地處街心鬧市,周圍眼目眾多,沒法直接下手,於是此人心生一計,湊了湊手中的現錢,著手準備起來。

    轉天,這男子拿著面和油,又買了些木架、鍋灶、炭火之類的東西,在閣樓下擺了個炸果子賣早點的攤子,北京是叫油條,天津管這叫「炸果子」。他終日在此叫賣,不管有沒有主顧,總是要炸一大堆果子,颳風下雨的日子則歇業不出。時間一長,炸果子時所散發出的油煙隨氣流向上飄浮,閣樓上的鈴鐺表面便蒙了一層油泥,也不知道用的是什麼油,反正暗黃色的油漬足有半指來厚。

    自此,鈴鐺間相互碰撞的聲音變得沉悶,少了那股子悅耳動聽的脆生勁兒,誰聽了誰都彆扭,紛紛責怪那炸果子的人,都說這人太不像話了,炸的果子賽過鐵條,賣不出去,還把周圍熏得都是油煙。當時還沒有綜合執法,無照經營也沒人管理,大伙只能是口頭上譴責。

    那人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自願找到鈴鐺閣附近居民,他以清理油污為名,在眾人監督下上了閣樓,使出「狸貓換太子」的手段,把沾滿油漬的鈴鐺拆卸下來逐個擦拭,又將擦好的鈴鐺重新掛回原位。

    其實換上的鈴鐺,全是事先準備好的便宜貨,他晚上悄悄將真鈴鐺擦洗乾淨,連夜腳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打那開始,換上去的假鈴鐺就再也沒響過,人們方才醒悟過來:「這是憋寶的賊人,把天津衛的寶貝給憋走了。」

    鈴鐺閣的鈴鐺沒了,空剩個樓名,解放後改成鈴鐺閣中學,據說八九十年代翻修操場的時候,還從地底下刨出過馱碑的贔屭(bixi)。

    無錫太爺

    清朝嘉慶年間,齊白石的老家湖南湘潭有一位怪人。這個人姓張,最初是無錫的一個知縣,故此被稱為無錫張太爺。由於他做人正派,剛直不阿,又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辦事勤勉認真,逐步陞遷一直官至大理寺卿。後來為了一個平民百姓出頭得罪了某位王爺,因為他不肯向權貴妥協,索性捲著鋪蓋捲回老家賣菜了。

    張太爺眼裡不揉沙子,他在無錫做縣太爺的時候,脾氣就是出了名的不好,有一次上級大官在府中請客,邀來各級領導一同就座。並請來了一個在當時紅得發紫的女戲子唱戲助興。席間在座的各個要員為了給這個大官捧場,紛紛掏出紅包贈與那戲子。那戲子唱罷,下台卸妝之後,馬上出來向諸位要員敬酒表示感謝。敬酒之時,大伙都誇獎戲子唱得好。一路下來,唯獨敬到張太爺跟前,他捋了捋鬍子說道:「我看不慣你這副模樣,你不如去找個大花面來敬酒,看我連干他三杯。」張老爺的話,把在座的各個要員都嚇了一跳,那位請客的大官也感覺面子掛不住了,臉拉得老長,但他還以為張老爺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是因為朝中有更大的勢力撐腰,也沒敢發作。

    張太爺還有個愛好,很喜歡談論鬼怪,經常會講些聳人聽聞的事情出來,甚至說自己的左眼能在白晝看見鬼,不但能看見,並且還敢打鬼,聲稱見了鬼根本不用懼怕,你和他打就是了。有人好奇,便問他打不過怎麼辦?張太爺卻說:「打不過?大不了就和它一樣了唄。」有一次他坐轎出門,行至大街上時,忽然哈哈大笑。隨從們大為納悶兒,就問他笑什麼。張老爺說:「剛才路上見街邊有一大肚鬼,長不足三尺,肚子大的像個圓桶,正半躺半坐在那兒休息。不巧碰上一個醉漢步履蹣跚而來,一腳踢在了它肚子上。那大肚鬼頓時坐起,捂著肚子滿地打滾。醉漢扶它起來後,只見它肚子被踢之處雖然凹了進去,但它眼球卻凸了出來,所以好笑。」隨從問罷回頭張望,也沒看到張老爺說的那幕情景。

    據張老爺所言:人死後幾年,變作的鬼會越縮越小,但是富貴之人就不一樣。而且鬼這東西最為勢利,見人穿著上等模樣,就搖尾乞憐、膜拜作揖。見衣衫襤褸之人,便會上前去,或是驚嚇,或戲弄於他。

    我想這位張太爺並非真能見鬼,很可能只是對那種附庸銅臭之風予以譴責,但他的描述非常具有想像力。

    張海鬼

    海底深淵裡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這種問題的答案,一直是人類千百年來孜孜不倦所探尋的課題。從古至今,海洋愛好者、探險家以及科學家,都在用各自領域的知識和手段,探索著這些謎一樣的領域。但到現在,還是有一些未解之謎尚待解答。

    人類自己也對「大海深處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個疑問,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奇思妙想,也許就像詹姆斯?卡梅隆那部經典電影《深淵》裡展示的,在一望無際的大海深處,有一個高度發達的古老文明存在。

    這些畢竟都是外國人的想像,中國古代有一個被稱為「張海鬼」的奇人,常年在海邊生活,練就了一身水下的好本領,並且長有一對魚眼,能夠在水中見物。據說此人能夠在水中待上幾日幾夜,所以人送綽號「海鬼」。這個張海鬼不僅水下本領了得,而且還會些拳腳功夫,時常帶著短刃潛入海中與鯨鯊搏鬥,將其殺死後,拖著尾巴游回岸上,見者無不歎服。

    張海鬼常常對人說起自己在海中見到的景物,據他所言:大海之中有山,有平地,也有深谷。在海裡借助陽光的照射看去,海水沸騰翻湧,與江河湖泊大不相同。最深處常會有種巨大的黑色生物出現,或是探一下頭,或是搖一下尾巴,出沒無常,很是神秘。不但人類看不清楚,就算是鯨魚蛟龍,也不敢從中游過。游到千尺以下,會看見有好幾處裂開的石縫,從縫隙中噴出的水就好像燒沸了一樣,各種生物和魚類都不敢靠近,那個水的溫度比溫泉還要熱上好幾百倍。不僅如此,海中也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樣的生物鏈存在。有些體型較小的魚類會時而淺游,時而浮出水面,而鯨鮫之類的只會在深海處起伏遊蕩,伺機獵取它們為食,那幅景象就好像人世間一樣——深山之中有泉眼從巖壁中噴湧而出,而且各路鳥獸也都居於山林叢中,其中猛虎惡豹,獵殺其他較小走獸為食。

    這張海鬼還到過當時普陀以東數十里的一片深海,見海水湍急,且有漩渦。水質清澈軟滑,各種魚類都不敢靠近漩渦地帶,紛紛繞游而行。海中可見一片長約十餘里,寬約數里的森林,跟陸地之上非常相似,只不過那些樹木都是半透明狀,猶如玳瑁一般。

    據說有一次,張海鬼潛到海中,隱約可見那海藻森林下方有十餘塊齊整的大石磚,每個都有五六尺高,用手觸摸,石面上凹凸不平,像是古篆碑刻,便以為是水中的石碑,但也無法探明真相。另外在海藻和珊瑚森林深處,棲息著很多巨蟹,游進去的生物皆怕被它們吞噬,所以都不敢輕易靠近。相傳自古以來,凡是兇惡殘暴的怪物,大多生活在幽深的海溝裡,有時會浮上水面獵食,不久又潛回水底。若是與鯨鯊蛟龍遭遇,往往會有番生死搏鬥,結局或死或逃,或兩敗俱傷。

    有一日,張海鬼見海上魚群紛紛驚恐的向外遊走,正不解緣由之時,見一龐然大物從海中游出。此物足有二三十尺長,鱗甲遍體,其頭似牛頭一般大小,而且長有鬍鬚。經過之處,所有生物不分大小,一概吞入腹中,極為恐怖。只見這怪物游進珊瑚森林之時,忽然竄出數十隻巨蟹,像結陣法一樣將其團團圍住,而後群起而攻之。那怪物瞬間即被蟹群截成幾段,但每一段還在水中跳動不已。張海鬼見罷小心游近,胡亂抓了一塊便轉頭迅速游回岸上。上岸後定睛一看,原來是那怪物的一根鬍鬚。只見此須足有七尺多長,像嬰兒臂彎一樣大小,鬍鬚末梢尖銳無比好似鐮鉤,如同無名指一般粗細。張海鬼拿著那怪物的鬍鬚給常人看,人人均不知道此為何物。

    後來張海鬼在南沙一片深海中得到一物,此物為圓形,質地好似水晶一般光亮,球體發出紅光可照數十步之遠。放在水中,各種魚類均紛紛游出水面將此物團團圍住,就好像要與之搏鬥一般。張海鬼覺得此物不祥,便扔進海裡,隨即游來一條大魚將這東西吞下,眾魚群見狀,立即尾隨簇擁著那條大魚遊走了。

    海中蝦蟹,有的好像鯨魚一樣大小。其中以蟹最為兇猛,若真遇到巨型海蟹,就算是蛟龍鯨鯢也敵不過它。潮水在海中,會分成數股流向,各類魚群都會找到自己最適應的水流進行棲息,從不越界一步。並且都以海底和海面的深淺程度作為界限,各自有各自的地盤,如遇到其他種類誤進或惡意前來,則必受族群圍攻。海中魚類之大,有的超過百尺之長,大珊瑚有數百尺之高。初次下到海中的人見了,肯定會感到驚奇萬分,久而久之熟悉了海中規律所在,即便遭遇險情,只要按其規律避讓,也就會平安無事了。

    鎮海眼

    以前,在天津城東頭住著一戶人家,家裡收了個「團圓媳婦」。所謂「團圓媳婦」就是童養媳,這家人對待童養媳非常狠,不僅不給吃飽、不給穿暖,還逼著她每天干很多重活,院子裡有幾口大水缸,沒水了就讓童養媳去挑,如果挑不滿就是一通毒打。

    有一個冬天的清晨,時至臘月天寒地凍,童養媳還是和往常一樣,穿著單薄的衣服到河邊去挑水,卻不曾想,河面上的水都凍上了,童養媳費了半天的勁卻怎麼也鑿不開冰眼,她見挑不出水來,不禁焦急地在河邊哭起來。

    正在這時候,有位騎馬的人經過河邊,看到一個衣衫單薄的女孩在河邊哭泣,就過來詢問緣由。童養媳帶著淚將來龍去脈一一道出。

    騎馬的人聽罷點了點頭,從懷中拿出了一把一尺來長的小馬鞭交給了童養媳,對她說:「我把這個給你,當你需要挑水的時候,你就把馬鞭在桶裡晃一晃,桶裡的水自然就滿了,但是你要千萬注意,這是個寶物,不能讓別人看見,如果洩露了便有麻煩。」童養媳接過了馬鞭,在桶裡晃了晃,水真的就滿了,她立刻跪在地上給騎馬人磕頭,可抬起頭想道謝的時候,那人早就沒了蹤影,這才明白是遇見了仙家。

    從此以後,童養媳每天早上挑著水桶出門,走不遠處就用馬鞭在水桶裡晃一晃,然後把盛滿的水挑回家去,如此就輕鬆多了。可後來時間一久,婆婆發覺她挑水的速度快了很多,不免起了疑心。

    有一天早上,看童養媳挑著水桶出門了,婆婆見狀便尾隨其後,到了離家不遠的地方,童養媳剛拿出馬鞭在桶裡一晃,婆婆突然從她身後竄出來大聲叫道:「你這是在幹什麼?」童養媳心無防備,被婆婆一叫,頓時慌了神,手一鬆便把馬鞭掉在了桶裡,頓時桶裡不斷湧出水來,就像海眼一樣,沒多久整條街都是水了,水勢一個勁地往上漲,婆婆嚇得尖叫著拚命逃跑,童養媳卻沒有跑,她知道惹了大禍,就向桶裡探身尋找馬鞭,卻一無所獲,她只得轉身坐在了水桶上,說來也真奇怪,大水緊跟著就不再湧出,童養媳卻也立刻斷了氣。

    童養媳的故事幾經傳誦,人們便把她奉為了解救天津的娘娘,給她塑了像還修了一個娘娘宮,傳說她底下坐的就是「海眼」,永遠不能離開,否則大水就會淹了天津衛,當然這個故事僅是天後得道的眾多版本之一。

    祖師殿

    關外深山裡有座廢寺,有一天來了個老道,在山下收了個道童做徒弟,並且募緣修建了一座祖師殿。那殿門前峰巒密佈,儘是怪木異草,經常能看見有兩個小孩在山門外戲耍。老道每次碰見了,就會隨手給那倆孩子一些糕餅、果子,時間一久,相互間也就漸漸熟悉了。但那兩個小孩子,卻從不敢進殿門一步。

    如此過了數年,始終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老道從山下帶回來幾枚鮮桃,順手擺在殿內香案上,他趕了一天的路,又累又困,便坐在殿內扶著桌案沉沉睡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