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利之所在
    韓琦在心中略微盤算了一下,也認為王靜輝成為開國侯不算過分,現在王靜輝的官職品級在正四品,開國侯的封號是從三品,也是表示恩寵正隆,權力上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倒是也相配,所以便點頭表示同意。

    宋朝封爵共有十二級,開國侯位列第九,除了前面的王、嗣王、郡王是不可能封給外姓,一個開國侯已經是人臣當中非常靠前的封爵了,尤其是王靜輝現在還不滿三十歲,曾公亮的英國公、富弼的鄭國公雖然高,但要是王靜輝以這樣的陞遷速度,四十歲之前看到國公應該是非常有把握的事情。

    站在福寧殿中的眾位大臣對王靜輝封爵這個決定倒是沒有什麼看法,這個決定很快就變成了手諭。如果說是論私交,王靜輝和他們的關係都算是不錯的,富弼的「腿疾」便是王靜輝親手治好的,雖說平民醫館沒有在官員權貴聚集的東城區開設分店,但汴都頂級權貴們都十分樂意跨過汴都城來請平民醫館的郎中看病,王靜輝本人更是受到追捧,所以他依靠著自己傑出的醫術構建了一個良好的關係網,只要不是很過分的要求,這個關係網中的各個節點還是非常願意幫助他的。

    王靜輝不知道現在福寧殿中對於授予他翰林學士而顯得有些氣氛緊張,他除了每天進宮照看一下老丈人的病情之外,便是和蜀國公主在一起,同時也和來訪的賓客交談。韓琦和歐陽修還專門到駙馬府對他說明了一下翰林學士的事情,這個時候從蜀國公主那裡。他已經知道福寧殿中所發生地事情了。這樣地結果也是在情理之中,不過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一個開國侯地封爵。還是讓他非常高興的——沒有想到他這個在二十一世紀上不來檯面的醫生在這個時代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貴族,這也讓他飄飄然了一陣。周圍的人看到他對翰林學士這麼輕視,反而更注重開國侯地封爵,都不禁搖搖頭心中苦笑:也是自己多事。駙馬雖然是商人出身,但雅量高致,根本就不在乎權力,倒是自己多心了。

    趙曙已經沒有了生命的危險,在醒過來後的第四天便可以開口說話了——這要好過王靜輝的估計,一個能夠說話的太上皇對皇帝的制約才可以放大到最大。每天都有太醫院的針灸國手用針灸刺激他全身的穴道,通過藥浴、按摩等中醫治療手段,王靜輝希望能夠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面,自己的老丈人可以坐著輪椅出門轉轉。

    這段時間神宗趙頊也把王靜輝單獨叫到福寧殿,趙頊現在就需要他在身邊提供治國建議。王安石雖然和趙頊來往密切。相交甚深,趙頊現在甚至想再次破格提拔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不過與自己地妹夫相比起來王安石與王靜輝似乎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顛倒的——王安石更像一個年輕人一樣充滿朝氣滿身幹勁,王靜輝溫和淡雅,使人如沐春風,更像個長者。兩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魅力,同樣的才華出眾。這讓趙頊感到自己和大宋確實是被上天所眷顧,這個時代雖然大宋面臨著極為艱辛的處境。但同樣國家的棟樑之才也不斷湧現,除了大小王以外,還有蘇軾兄弟等等一大批年輕俊傑,趙頊開始對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充滿了信心。

    福寧殿地後花園中,神宗趙頊身穿一身白色的便服,上面隱隱露有龍形竹飾。很隨意的坐在一個石墩上,而王靜輝就坐在他的對面。

    「王卿,誠如你所說,現在革新大宋弊政需要因勢利導、步步為營、堅持不懈?」神宗趙頊拿起一杯茶慢慢的撫弄著茶蓋。王靜輝淡薄名利,是他的妹夫又是他所結識地最有才華的年輕俊傑,幾年來駙馬所作的事情他都看在眼裡,雖然脾氣和喜好與當代和他齊名的蘇軾等人大相逕庭,但王靜輝所做出的功績可是知情人所有目共睹的。

    太上皇在清醒的那一個時辰裡面對朝中重要人物向神宗趙頊做交代的時候,所說最多的便是駙馬王靜輝,甚至做出了「駙馬其才華功績可以與本朝開國第一任持國趙普相提並論」的評價,在這點兒上他們父子倒是都很認同的。王靜輝自出現在汴都到現在成為大宋最年輕的館閣學士,要不是群臣的阻攔和他駙馬的身份,甚至是大宋最年輕的翰林學士,他所做的幾件事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聲響,但卻不動聲色的便使大宋已經「負債經營」了幾年的朝廷居然開始略有盈餘,論其功績自然可以在「治平名臣譜」上佔有重要的一席。

    英宗趙曙在退位前囑咐過趙頊:「駙馬雖然和你年齡相仿,但其才華可比管樂,而且為人謙遜淡薄,若有事可與之相商,定有意外收穫!」雖然聽著父親在誇獎另外一個年輕人的才華比他強得多,但趙頊心中卻沒有任何妒忌之心。他雖然有些年輕氣盛,不過他從小便要立志中興大宋,成長在帝王之家,如何使用人才的最基本道理他還是知道的,自然不願意做曹操之輩自短手臂。

    今天王靜輝給太上皇做完治療後,便被神宗趙頊召了過去,原以為不過是一次平常的交談,沒有想到今天趙頊起的話頭可真夠大的:「朕欲中興大宋革除弊政,愛卿可教我?!」

    王靜輝一聽這個問題,第一個聯想到的人便是王安石了,只有這個老傢伙才會一心想著翻天覆地用急風驟雨式的改革來中興大宋,在這點兒上王靜輝和王安石之間無論是在書信往來上還是在相互見面中都已經相互交流了很多次,但兩人雖然都有著同樣中興大宋的目標,可是就是在具體實施策略上是針尖對麥芒,誰也說服不了誰。這不禁讓王靜輝第一次生出了挫折感。聯想到歷史上的司馬光和王安石之間的關係發展歷程,他現在已經開始非常理解司馬光地當時地處境了。

    不過王靜輝是知道整個歷史大致進程的人。他雖然有些同情司馬光地處境,與這麼一頭倔驢相共事,確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他不能採取和司馬光一樣的策略。這樣只會使歷史的進展如同脫韁地野馬一般橫衝直撞,又走回老路,這是他所不允許的。

    每一次意見和王安石向左的時候,王靜輝總是非常智慧的提及他在楚州所採用的方案來化解,因為事實是最能說明問題的,歷史上王安石之所以能夠想到發動大規模的變法,也是在他擔任地方官採用青苗法給他建立的信心。王安石對此也是不迴避的,每次和王靜輝交流意見的時候也是因此而把他看為是平等地位地人,與外人相談論起來對於王靜輝的人品也大加讚揚:「改之,相處得既好。時日雖短,但使人如沐春風頗有古之君子風範!只是對事情的看法每每不同而已,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常常各異。」

    兩個人都想用既成的經驗來說服對方來幫助自己,但誰都沒有成功,不過總的來說小王駙馬和老王學士相處的還不錯,私交也日漸深厚,這一切都落到了神宗趙頊的眼中。兩個人都和神宗趙頊相處地時日不短,作為當事人他對兩個人的才華的評價是最高的。不過若是非要分出個高下,那王靜輝的隨風潛入夜的做事方式更為讚賞。

    在和王安石討論了一年之後,神宗趙頊現在已經成為這個龐大帝國地皇帝,他終於有機會在這片國土上來揮灑自己的豪情壯志了。這個時候他已經非常清楚王安石的想法,雖然平時沒有少讀王靜輝的策論,但兩人之間卻從來沒有如此認真的討論找個帝國的未來。接著這個機會,他終於坐不住主動來試探王靜輝心中的想法了。不過駙馬似乎早就料到他會提出這個問題,送給了他這麼一句話,這使得他回味非常。

    神宗趙頊慢慢的說道:「朕當以為鑒!」不過玩弄了一會兒手中的茶杯蓋後,他的心中也不願意就這麼被王靜輝用一句話給糊弄過去,長期和駙馬的交往中,趙頊已經非常清楚王靜輝這種「擠牙膏」式的性格:稍微緊逼一步,駙馬便吐露一條,直到駙馬肚子裡面空了或是他在顧左右而言他的時候算是完事。神宗趙頊非常厭惡駙馬的這一點,不過也沒有什麼辦法,似乎駙馬早就有準備來消耗自己的熱情。雖然自己非常清楚這一點,不過老是自己送上門前,這讓趙頊也為之氣結。

    王靜輝現在也是有意來磨趙頊的性子,變法這件事可是牽動天下千萬百姓的大事,如果神宗趙頊連這點兒耐心都欠缺的話,那可是要出大亂子的。他看對面的皇帝手上還端著茶杯,知道自己已經把他折磨的差不多了,看來趙頊的耐性見長,才繼續說道:「聖上可是要效仿商鞅變法圖強之事?」

    聽到王靜輝開口說話,神宗趙頊心中總算喘了口氣,便微微笑了笑說道:「愛卿真是甚合朕意,不錯!現在大宋弊政叢生已經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了,唯有變法才能中興大宋!」

    王靜輝低頭看看自己的茶杯,旁邊的司職太監看到趙頊的眼神暗示後,立刻給他斟滿茶水,心中還暗自琢磨著:「這個駙馬的面子還真夠大的,還沒有哪個人能得聖上如此關注。不過駙馬不是挺隨和的嗎?每個月的送進宮裡來的東西還不忘了我們……」

    王靜輝剛才不過是整理思路時候一個無意的動作,沒有想到趙頊還真的很在乎,這也讓他平添了一縷憂慮——趙頊似乎等不急了!「請問聖上,商鞅變法壯大了秦國,可以說秦國最終能夠在戰國時代脫穎而出,掃平六合一統天下,全賴當初商鞅變法之功,為何他有功於秦國,最後卻落得是五馬分屍的悲慘下場?!」

    神宗趙頊見王靜輝並不是給出他答案,就知道變法並不是他心中所想,心中也是有些黯然,但還是非常認真的想了想。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他。駙馬即便不贊成某件事,也還是會提出非常有意義的建議。「秦人殘暴專橫。始皇雖然統一天下,但秦國也因為殘暴而亡,兩者之間,朕看不出有什麼不同!」

    王靜輝笑著說道:「聖上此言差已!秦人殘暴不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便是佐證,臣也說不出什麼,但歷史是由人來書寫地,太史公所留下地文字也未必是正確的!要不然戰國七雄,為何只有秦國能夠統一天下,為何不是和秦國一樣強大地齊國?!聖上可曾記得臣曾經說過的:存在即為道理!不過這與變法無關,在臣看來,商鞅之所以身死不過是為了一個字!」

    「什麼字?!」

    王靜輝用手指蘸了蘸杯中剛斟好的茶水,在桌面上寫下一個「利」字。神宗趙頊心中滿懷期待的探過頭來,卻見他寫了這麼一個字。讓他心中即使失望又是懊惱,不過卻又是無可奈何——王靜輝不僅是他所敬重地人,還是他的親妹夫!

    王靜輝自然看到神宗趙頊的臉上不是很好看,便收起了遊戲之心說道:「聖上莫要小看了這一個字,其實人世間的行為大部分是和這個『利』字有關,不但是商人,就是讀書人乃至朝廷命官都莫過如此。讀書人來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除了少部分為了一心為國之外。大多數人不過是想求『權』、『財』二字,歸根結底是個『利』字,就是大臣之間的意見相左,究其原因也有很多不過是一個『利』字而已,就連孔聖人畢生之做求也是為了『天下大利』!聖上以為如何呢?!」

    神宗趙頊聽了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和王靜輝相處這麼長時間,他是非常瞭解駙馬話中所說的「利」字含義的,這也是為什麼王靜輝當初選擇經商的時候,自己兄妹二人身為皇室還是肯與他相交地原因。

    「愛卿的意思朕已經明白了!不過這『利』字和變法有什麼關係呢?!」趙頊聽了王靜輝的解釋之後,臉色又恢復到正常,還是像自己當穎王的時候那樣虛心請教這個半師半友的妹夫。

    「聖上,變法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事先必須有充足的準備才可以。就如同商鞅一樣,他看到的只是國家地利益,而沒有看到當時秦國權貴的利益,秦國到最後是強大了,但他卻是大大的得罪了秦國的權貴階層,試問當秦王頂不住貴族給他的壓力之後,那誰來平息權貴階層的怒火呢?自然是商鞅!可憐商鞅自己成為秦國強大祭壇上地第一個祭品!」

    王靜輝感歎了一下商鞅的結局之後,便又接著說道:「大宋自太祖太宗皇帝立下手諭:不殺士大夫。自然可以避免商鞅那樣令人扼腕的事情在大宋發生,但慶歷年間發生的事情還是猶如眼前,若不事先妥善處理,那到事情來臨的時候就麻煩了!」

    神宗趙頊輕聲說道:「難道這都是『利』字?」

    「不錯!聖上可曾看到臣在楚州所行之事,看似有些繁複,但卻保得新的條例能夠最大限度的得以暢通實施,這就是照顧好各方面利益之後的權衡之策!一個國家在變法的時候,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新興的利益階層得以興起,而原有的利益階層得到損害而實現的,大宋若是變法也莫過於此!新的利益階層要爭取更大的權力和利益,而以前的利益階層則會全力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到侵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是變法沒有充分的做好準備而太急著實施的時候,兩者之間便會爆發激烈的衝突。到時候在朝堂之上,即便是出於國家公心而變法的官吏也會逐漸的和保住自己利益階層的官員進行權爭,這便是『黨爭』的來源!那時雙方就會像兩隻在泥潭裡面互相撕咬的野獸一樣都想壓倒對方,殊不知國家的、天下人的『大利』便在他們的爭鬥中逐漸流失,帝國的元氣也會大為損傷!」

    王靜輝回想到他所在的時空中宋朝自熙寧變法後的歷史基本上便是依照這個路徑發展的,直到蒙古人把宋朝最後一個小皇帝逼得跳海才算是了事,這個國家也不復存在那樣類似宋朝早期寬鬆政治環境下所養成的士大夫氣節了。

    神宗趙頊聽到王靜輝在他的對面侃侃而談,羅列著如果要採用類似商鞅那樣「激進變法」給國家所帶來的後果,聽到慘然變容:「愛卿果然是思慮周全,改之,你一定是想了很久了吧!可教朕如何邁過這道難關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