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隨筆精選集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回憶「亢慕義齋」
    羅章龍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後,由於得到校方的支持,學校撥出西齋宿舍中兩間寬敞的房子,作為學會的活動場所。這套房子,我們都親切地稱它為「亢慕義齋」,其中「亢慕義」是德文譯音,全文意思是「*主義小室」(DasKammunistschesZimmer),對內習慣用「亢慕義齋」,或「亢齋」,我們的圖書、資料以及對外發出公告,都是用的「亢慕義齋圖書」印記。這些圖書一部分是由北大圖書館購進轉給學會的,大部則是第三國際代表東來後,陸續由第三國際及其機構提供的。

    「亢慕義齋」,既是圖書室又是翻譯室,還做學會辦公室,黨支部與青年團和其他一些革命團體常在這裡集會活動。「亢齋」的地址在景山東街第二院,地名「馬神廟」,又叫「公主府」,同校長辦公室相距不遠,有校警站崗,閒雜人等不得入內。它在校內是公開的。有一個時期守常常到這裡工作。

    「亢齋」室內牆壁正中掛有馬克思像。像的兩邊貼有一副對聯:「出研究室入監獄,南方兼有北方強」,還有兩個口號:「不破不立,不立不破」。四壁貼有革命詩歌、箴語、格言等,氣氛莊嚴、熱烈。自分得房子後,大家歡騰雀躍,連日聚會。守常也和大家一起朗誦詩歌,表示慶祝,亢齋同人如賀天健、宋天放和我都寫詩紀念。

    對聯「出研究室入監獄,南方兼有北方強」是宋天放的手書,取自獨秀和守常的歌句。上聯意指搞科學研究和干革命,革命是準備坐監牢的;下聯「南方兼有北方強」,意指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裡,有南方人,有北方人,守常稱南方人為南方之強,我們則譽守常等為北方之強,南方之強又加上北方之強,表示南北同志團結互助,同心一德。這副對聯概括了當時學會生活奮發圖強的精神。

    「亢齋」中「不破不立」「不立不破」的口號,反映了北京大學校內的鬥爭。當時的北大,是新舊思想矛盾集中的地方,一方面代表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如日方升;另一方面,守舊、復古思想其勢猶熾,唯心主義、宗教思想也相當活躍北大開唯心論的課,聽的人不少,學生中研究印度佛經和老聃、莊子思想的人也很多,許多留日、留英、留美的先生們,也把西洋資產階級反動思想販運到中國來,可說是五花八門,樣樣貨色都有。蔡元培當時的思想是居中偏左的,對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人懷有好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把馬克思學說立起來,就無法破對方,不破對方,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也打不起來。為了開展思想意識形態的鬥爭,我們努力翻譯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宣傳馬克思主義。當時也有有利條件,蔡元培先生很強調學習外語,課程安排上,外語比重相當大,有英、德、法、日、俄、西班牙語以及拉丁文,印度梵文等七八種之多,都開了班。我們亢齋的翻譯組就是吸收這些外語系的同學,計有三四十人,其中德語有十來人,英語二十多人,俄語四五人,法語五六人,日語也有一些人。此外,還有老師輔導我們。

    開始,我們翻譯了《*黨宣言》和《震撼世界十日記》,還翻譯了一些宣傳唯物論、進化論的西方科學書籍。這些書當時可以印行,在我們也是個練習過程,鍛煉和提高了我們的外文基礎和翻譯技術。以後,慢慢翻譯馬克思的著作和十月革命以後的書籍。前後規劃有二十種,陸續譯成付印,1923年由人民社。根據人民社(廣州昌興街28號)通告,該社編譯社會主義新書和重版書籍共計48種,其中標明康明尼斯特叢書10種,列寧全書14種,均系亢慕義齋翻譯任務。又馬克思全書14種,是亢慕義齋與上海、廣州同志分任編譯的,書中編譯者大都用筆名,其它9種亦同。

    我兼任德文翻譯組長,蔡校長對德文組非常關心,他曾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大學修習哲學、歷史、美學、文學等課程,他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回國出任北大校長時,在北大設立了德語系。他對德文翻譯極感興趣,我們最先翻譯的一本書是《英馬魯埃·康德傳》,接著我們翻譯了《*黨宣言》,以後又試譯《資本論》。對於翻譯我們提出三個標準,即:信、達、雅。信,是忠於原著;達,即要用中文通暢地表達出來;雅,還要有文采,要講究語言修辭。我們德文組先後翻譯了《馬克思傳》、《*黨宣言》、《資本論》第一卷初稿,我參加了這些工作,並為執筆人。《*黨宣言》原著理論深邃,語言精練。但要達到以上三條標準殊為不易。我們先是就原著反覆通讀,並背誦一些精闢的段落,不懂的地方就集體研究。然後直譯,但譯出來後仍自覺不能完全滿意。後來,我們在必要的地方試加了一種解釋性的文字,使讀者明白文章的含義。例如:《*黨宣言》第一句是「一個幽靈,*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陳望道譯語)對於這句話研究時間很長,覺得怎樣譯都不甚恰當,「幽靈」在中文是貶意詞,「徘徊」亦然。於是加了一段說明文字:「有一股思潮在歐洲大陸氾濫,反動派視這股思潮為洪水猛獸,這就是*主義。」以後,我們譯的《*黨宣言》中文本油印出來了。由於當時不便公開,同時恐譯文不盡準確,只在內部傳閱學習。在以後公開發行的《*黨宣言》之前,在北京見到的油印本,可能就是這個版本。

    《資本論》是巨著。我們的思想理論水平不夠,但很想翻譯,開始是直譯,參加這個工作的有一位北大教授和德文組的同學。這個本子是最早的中文本。我因工作忙碌沒有參加譯完,但以後仍續譯成了。郭大力譯的《資本論》是在1938年,這是十幾年後的事了。我出國在歐洲還碰到參加譯《資本論》第一卷的同志,當時他還繼續在做翻譯工作。

    在1921年前後,我們在亢慕義齋做翻譯工作,是因為有以下幾個有利條件:

    首先是北大有大量新的西文書,可以說,北大是當時中國各大學中擁有進步書籍比較多的地方。

    其次,北大有一個相當強大的外文隊伍。因當時北大對外語教學很重視,各種外語都有名教授。有的是中國名教授(楊丙辰、辜鴻銘等),有的是外國教授Volker,剛和太等。四十六年前我考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